APP下载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2016-12-17王丹颖

福建轻纺 2016年7期
关键词:价值观核心政治

王丹颖

(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 福州 350016)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王丹颖

(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 福州 350016)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如何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时代特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联系在一起,让当代学生认识、领会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领域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创新性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最基本的价值观念,在如何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习近平总书记曾特别强调“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这就为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方向。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经济的转型时期,各种矛盾相互交织,价值观念多元并存,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自己,并落实到行动上,使其知行合一,对中华民族繁荣昌盛尤为重要。因此,不论是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性的思想认识,还是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际行动上,都要求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中深入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作用,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运用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实践中去。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发展及内涵解析

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对我国传统文化认识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并发展、完善起来的。

新中国成立之初,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和马克思主义指导的意识形态就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立奠定了基础。2006年3月,我党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合继承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中国传统文化,同时又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是对我党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化认识。到了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并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内容,阐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后,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随后,2011年10月,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着重再次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推动社会发展和繁荣的根本任务。最后,2013年10月以“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式确立。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党的十八大报告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三个倡导”、24个字,从国家、社会和个人3个层面高度凝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表达的是国家的要求和意志,是全体中华儿女寻求民族复兴的共同心愿;“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表达的是社会秩序和规范,是中国人民对现实及未来社会的价值诉求和期待;“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对社会成员的道德约束和法律规制。中华民族的复兴离不开国家的强大,国家的强大要靠社会规则来约束,社会规则得以实施需要个人道德自律。国家、社会和个人3个层面的价值要求形成了相辅相成、密切相联的有机整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色和优势。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大学生作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他们积极进取、精力充沛、思想活跃、富于想像,且易于接受新事物。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在经济社会转型和互联网发展的冲击下,当代大学生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思想特点。只有客观地认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理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产生实际的效用。

2.1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当代大学生自小生活在社会、经济、文化的重大变革和全球化不断加剧的复杂环境中,新事物不断更迭,各种价值观相互碰撞。这些都对他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其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各方面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思想意识上,以自我为中心,但又秉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在心态上,个人特征明显,但心理承受能力弱;在对待新事物上,易于接受新事物,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但自主学习意识弱。在价值观上,价值取向日趋功利化,但仍具有较强的爱国情怀。

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指明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和发展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带动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和全社会推进。

2.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就决定了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理论地位,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立足于人精神境界提升的独立实践活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在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是将大学生培养成有理想,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信仰,即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知荣辱,即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爱祖国,即培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新一代社会主义青年和祖国未来接班人,这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内容上是一致的,由此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

2.2.2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两个方面体现它是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一方面,从贯彻的形式上来看,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这一传统形式。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是一个对精神世界进行培养的过程,也是一个全民共同价值观形成的过程,通过教育工作者耐心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灌输到人民群众头脑中,并经过长时间的教育和吸引,内化为人民群众自己心中正确的价值取向,进而扩展成社会主流的意识形态,从而促使人们自觉自愿地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另一方面,从贯彻的对象上来看,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通过学生这一社会阶层,而大学生是高素质、高文化水平人群,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比其他社会阶层更为全面迅速。通过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在今后的日常生活、学习及工作中,迅速内化为自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到全社会,促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贯彻,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民中地展开。

3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在大学,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就是按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要求进行对人才的培养,说到底,就是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内在的联系,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汲取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部分,加以发展创新,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努力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创新。

3.1 教育理念创新:突出价值内涵,注重宏观层面转型

目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虽有就思想政治教育地位作用等宏观层面的探讨,但就具体实践而言还多是基于微观层面,具体表现在:理论领域方面,较多地关注具体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原则和方法等内容,较少触及人类信念和价值等精神领域;功能定位方面,重视政治功能、教育功能和传承功能地发挥,忽视经济功能、文化塑造功能和创新功能的体现;发展程度方面,停留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上,还没有实现在理念、内容、体制及方法上向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转型。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创新,就是要求突出价值内涵,注重宏观层面转型。理念创新就是要在新形势、新背景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渗透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从多学科角度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视野,注重微观与宏观相结合,通过宏观反衬微观,真正巩固大学生的思想基础。当前是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价值观的碰撞、反思、裂变和重塑的时期,把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形成全方位、立体化、宏微观多层面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格局。

3.2 教育过程创新:突出实践教学,注重社会化转型

目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虽然在舆论宣传上力度很大,但是在实际的运用中并不理想,具体表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游离于社会大系统,人为地割裂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教育的关系,人为地将学校环境与社会大环境割裂开来,人为地割裂社会全体成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创新,就是要求突出实践教学,注重社会化转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脱离于实际的抽象概念,而是在鲜活的时代背景下,在具体实践中提炼出来的理论成果,既一脉相承又反映了时代特点,具有现实可操作意义。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既要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理论灌输,更要在形式上重视实践拓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整个社会融合起来,在发挥课堂教育主渠道作用的基础上,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设,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经受锻炼,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3 教育内容创新:突出主体对象,注重生活化转型

目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上,虽然我国从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角度,实施了一系列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方案,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表现在:教育内容体系不够完善,教育内容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教育内容的选择上缺乏完整性和时代感,因此无法满足大学生渴望解答当前社会中出现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的需要,从而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就是要求突出主体对象,注重生活化转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基于大学生教育主体的对象特征,注重运用一些故事性强的历史事件、反映人物品格风范的事例、现实生活中与理论联系紧密的重大事件、民间的一些谚语和当下学生中的流行语等进行政治思想、道德意识和价值观念的传播,通过贴近生活、融入生活的方式实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

3.4 教育方法创新:突出媒体作用,注重网络化转型

目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形式和方法上存在“单一化”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信息传输单一,“照本宣科”的信息单向传输的教育教学形式普遍存在,根本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环节单一,思想政治教育重理论学习,轻实践教学。这些教育方法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就是要求突出媒体作用,注重网络化转型。如今互联网已经深入千家万户,大学生基本是人手一台电脑、手机。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甚至是移动媒体,构筑网络思想教育阵地。既要搭建网上教育与交流平台,形成网上网下联动,促进教育双方的积极互动,充分交流。更要运用网络技术手段和网络德育资源构筑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虚拟阵地,实现多渠道多角度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

4 结语

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就是要立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发展轨迹和内涵体系的基础上,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并结合实际状况,有步骤有侧重点的进行创新探索。

[1] 侯其锋,房亮.大学生思维方向教育工作新特点及其新应对[J].中国成人教育,2015(5):61-63.

[2] 武婷.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J].高教论坛,2015(5):83-84.

[3] 牛磊磊.从“教化”到“自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机制创新[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5(6):55-57.

[4] 隋丽丽,张艳君.“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对策[J].教书育人,2010(5):40-41.

[5] 喻俊娇.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与思想政治教育[J].理论与当代,2011(2):47-49.

[6] 王一鸣.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引领[J].品牌,2015(6):27.

[7] 崔智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经营管理者,2015(5):330.

G641

A

1007-550X(2016)07-0047-04

10.3969/j.issn.1007-550X.2016.07.003

2016-06-15

王丹颖(1986-),女,福建惠安人,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高校教育管理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价值观核心政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