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小林:追求“速度”的长跑者

2016-12-17

科学中国人 2016年13期
关键词:中国农业大学稻瘟病小林

本刊记者 李 裕

陈小林:追求“速度”的长跑者

本刊记者李裕

专家简介:

陈小林,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4年获华中农业大学植保系学士学位;2011年在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系获得博士学位,师从著名植物病理学家彭友良教授;2014年在中国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完成博士后研究。

主要从事分子植物病理学研究,当前主要研究方向有:稻瘟菌pH信号调控网络机制、稻瘟菌翻译后修饰调控机制、水稻抗稻瘟菌的pH信号调控机制、水稻抗稻瘟菌的翻译后修饰调控机制、水稻—稻瘟菌互作的信号识别机制等。

主持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后科研创新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1项;正在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各1项,华中农业大学校自主科技创新项目(国家级科技人才培育项目)1项,华中农业大学新进教师科研启动专项1项。

2014年9月中旬,超级稻在安徽遭遇“滑铁卢”。安徽蚌埠五河县,万亩超级水稻出现严重减产甚至绝收,这将种子供货方隆平高科推上了风口浪尖。经过五河县和安徽省两级农委的田间现场鉴定,得出的结论是减产或绝收是由于水稻稻瘟病暴发导致。由于水稻品种本身高感稻瘟病(后证实并非超级稻),加上孕穗和抽穗期间出现低温连阴雨,以及适期预防措施不到位,导致该病暴发。

稻瘟病,同纹枯病、白叶枯病一样,一直是严重危害我国水稻生产的三大病害之一。为寻找防治稻瘟病的良方,陈小林以“水稻—稻瘟菌”互作机制作为模式系统,多年来深入开展分子植物病理学研究,力求为深入理解稻瘟菌的致病机理和水稻抗稻瘟病菌的分子机理提供新的视角,为其他非模式病原真菌和非模式寄主植物的研究提供借鉴,并为防治稻瘟病乃至其它真菌病害提供理论依据和应用基础。

十年如一,不忘初心

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这是南宋诗人范成大在《四时田园杂兴》里描写“秋日”的景象。新造的打谷场像镜面一样平,家家户户趁着霜后的晴天打稻谷。打谷场里传出阵阵歌声,打谷子的枷子一直响到天亮。诗句里形象的描绘,让人们看到百姓对丰收的喜悦。

“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粮食就是农民的性命。现今,水稻是世界上三分之一人口的主食,同玉米、小麦一样都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在我国有一半以上的人都以大米为主,水稻稳产对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至关重要。杂交水稻的成功研制为我国粮食产量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主要的病害问题依旧严重,亟需解决。2014年9月,沸沸扬扬的“万亩超级稻绝产”事件给社会带来了重大影响,这也从侧面反应了现阶段植物病害的研究对于安全生产的必要性。作为植物病理学的青年研究者,陈小林说:“稻瘟病是现在水稻研究的第一大病害,也是危害最严重的病害。”

何为稻瘟病?据陈小林介绍,稻瘟病是由一种叫做稻瘟菌的真菌侵染造成的病害,每年都会给水稻生产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稻瘟菌的侵染过程在植物病原真菌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目前稻瘟菌已经被作为一种模式病原真菌,在国内外都有着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对稻瘟菌致病分子机制的研究,不仅能为其他病原真菌的研究提供借鉴作用,而且能为植物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把“水稻—稻瘟菌互作”作为一种模式的研究对象,陈小林说:“这个切入点非常有意义”。虽然对刚刚起步的陈小林来说目前还处于理论探索阶段,但他希望不久的将来能逐步转到应用研究,在实际生产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稻瘟菌与水稻之间是怎样进行互作的呢?陈小林介绍说,水稻和稻瘟菌之间互作的过程好比战场,此消彼长:一方面,稻瘟菌如果能克服水稻的抗性机制,就能成功侵染水稻;另一方面,如果水稻的抗病性更强,则可以阻止稻瘟菌的侵染。而对于这两个方面的研究,都是国际前沿研究的热点。

从2004年开始的十多年里,陈小林一直致力于稻瘟病致病分子机理的研究,通过构建大规模插入突变体库,筛选获得了大量研究稻瘟菌的宝贵突变体材料,并对稻瘟菌的pH信号调控机制进行了分子机理的深入解析,同时还研究了蛋白糖基化修饰在稻瘟菌致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与寄主互作的效应因子蛋白的功能受到N糖基化修饰的调控。

用速度坚持长跑

一直坚持,从未间断。从2004年读研到2014年完成博士后研究,陈小林在中国农业大学踏踏实实做了超过10年的实验室科研工作。这期间,也有很多出国学习的机会,由于种种原因陈小林都放弃了。虽有些许遗憾,但这十年如一日的实验室打拼经历,对陈小林意义重大。用他的话说:“别人有的经历我没有,但我的这些经历别人也是没有的。”

10年实验室工作的系统训练,让陈小林在科研思维、实验设计、实验技能等等方面做好了充分的积累,这也让他非常有成就感,“认准的事,坚持去做。做科研就要有长跑精神,如果能坚持到最后,你便已经成功一半。其实如果你在任何领域坚持努力十年,你都可以成为专家。”

2000年走进大学校园,2015年回母校工作,在陈小林眼里,华中农大和自己有着休戚相关的命理:即使没有幸运之神的光顾,但还是会一直默默坚持默默奋斗。陈小林认为大学本科学习阶段是培养兴趣和自学能力的重要阶段,而图书馆就是他当年最爱的地方。从一开始关注哲学、心理学,到后来研读拿破仑·希尔的《成功学全书》再到《学会学习》,他逐渐掌握了成功的方法;从迷茫到清晰再到坚定方向,他找到了自己大学毕业后的目标——一定要考入专业领域的最高学府中国农业大学,要做“专业最牛导师”彭友良教授的学生。就像《成功学》书中所言,首先要“确定明确的梦想和目标”,再为“实现目标制定计划”,并“时刻充满激情和自信”,然后“坚持到最后完成最初的梦想”。

除了放假回老家,陈小林从未在零点前休息过,仿佛追赶时间就是他的使命。虽然科研工作辛苦,收入也不高,但这让陈小林实现了自己心中的最高理想。马斯洛理论把需求从低到高分成5个层次,最高层次就是自我实现需求。陈小林说,人生要力争实现最高层次的需要,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实现自己的价值以及对社会的价值。当一名大学教师可以传授自己学到的知识,可以通过科学研究实现对社会的价值,还可以不断地发现新知,“这便是最合适我的工作,如果你喜欢这份工作,你就会用心去做。教学,科研,以及服务社会,三个方面都要用心去做好。”

虽然陈小林还没有自己的实验室,但他在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抓紧每一天的时间,趁着还算年轻去努力拼搏。”他希望有一天能实现自己的科研愿景:组建自己的团队,做自由的研究;从以病原菌研究为主转向水稻的抗病性研究,和国家目标更契合;把自己的科研理论应用到生产实际上,从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最终希望找到有效防控稻瘟病的新理论和新方法。

目前,刚参加工作的陈小林已成功申请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他现在已经逐步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各项研究工作进展顺利。科研之余,踢足球是陈小林最爱的运动,而边锋是他最爱的位置。正如他所说要做一个边路突击手,做一个“追求速度的人”。十年长跑,坚持不懈,才能跑出自己理想的速度。

猜你喜欢

中国农业大学稻瘟病小林
水稻已克隆抗稻瘟病基因的研究与应用
基于Meta-QTL和RNA-seq的整合分析挖掘水稻抗稻瘟病候选基因
博落回有效成分的提取及其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
我想跟小林一样——读《大林和小林》有感
为梦孤独
打造一支“永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水稻稻瘟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策略阐述
高考前与高考后
浅析水稻稻瘟病流行因素及绿色防控措施
安得“广厦”千万间——记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李保明教授及其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