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院校《有机化学》精品课程教学理念

2016-12-16朱鹤罗云清赵淑杰洪波王明辉刘文丛

吉林农业·下半月 2016年10期
关键词:有机化学精品课程教学内容

朱鹤 罗云清 赵淑杰 洪波 王明辉 刘文丛

摘要: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机化学》作为农业院校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涉及的专业面广,学生数量大,精品课的建设意义重大。本文从教学内容设计、师资队伍建设及教学条件保障等方面对建设有机化学精品课程进行了阐述。本着“专业+特色”的教学理念,对构建富有农业院校特色的有机化学精品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精品课程;教学内容;教学队伍;教学条件

中图分类号: O62-4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20.040

在国家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背景下,2003年教育部启动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自此全国各高校掀起了建设精品课程以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高潮。精品课程的建设目标是构建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这不但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一项长期的、持续的、动态的建设工程[1]。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作为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专业建设、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力量。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是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重要载体。《有机化学》作为农业院校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面向全校多个专业,本着“专业+特色”的教学理念,近年来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队伍、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教学内容建设是精品课建设的核心

1.1课程内容设计体现专业与特色

课程设计是将课程基本理念转化为课程实践活动的关键环节[2]。作为农业院校的一门基础课程,首先要明确《有机化学》在每个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定位。每个专业对于有机化学知识的需求度是不同的,授课学时安排上要科学合理。吉林农业大学目前有7个学院32个专业开设《有机化学》这门课程,根据人才培养需要采取课程内容分层次教学。对于如应用化学专业、中药学专业和生物制药专业这样化学知识需求度高的专业采取72学时授课制,而其他专业则化学知识需求度低采取48学时授课制。针对部分对化学学科感兴趣的学生,开设了高等有机化学、有机分析化学、有机合成化学、天然产物化学的全校选修课,进一步深化有机化学的理论知识的学习。

精品课程建设,要体现农业院校的专业特色。本课程与专业相关课程内容彼此之间是有直接或者间接的联系性,各门课程并不是一个个孤立的个体,要统筹考虑和后续课程的衔接来安排教学内容,针对不同专业需要来设计或更新课程内容。例如,中药学专业的有机化学课程结合不同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增加更多关于天然产物的实例介绍。而应用化学专业的学生,专业培养方向着眼于农药检测与农药开发,需要增加杂环化合物及含硫、磷化合物、有机合成的课程内容。鼓励相关学科之间的适度交叉, 利于所学知识的融汇贯通,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不仅具有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要逐渐养成擅于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能力。

实验教学实现基本操作实验与综合实验、设计实验相联系,并加大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同时也采取了分层次教学,分别设置32学时和40学时供相关专业选择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理论指导实践能力,例如,讲解醇的性质时,即告诉学生我们会自己来合成乙酸乙酯;讲解苯胺酰化保护氨基的反应时,告诉学生我们会自己来合成乙酰苯胺,以此激发学生对实验课的向往。实验课堂也重视人文关怀,在天然产物提取实验时,就告诉学生这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所从事的专业领域,激发学生的科研精神和严谨认真的态度。实验考核加入了自拟题目的综合设计论文,同时指导学生如何查阅相关文献。实现化学实验室开放,鼓励学生课余的科研实践活动。实现了实验室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提升课堂品质。完成了化学实验室的网页制作,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拓展了课堂空间。

1.2教学内容安排兼顾基础与前沿

精品课建设的关键在于“精品”二字。在设计课程内容时要正确处理好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先进性,经典与现代的关系。《有机化学》课时有限,教学信息量大,仅就化合物的数量而言,截至2007年底,人类已知的化合物種类有近3500万种,而且每年还在以几百万种的速度递增。在短短的几十学时内,只能让学生对有机化学知识做一个初步的了解。因此在授课中教师不断地对已有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进行整合,精简一些陈旧的内容,恰当地运用经典理论阐述课程的重点内容。在讲授化合物时强化官能团构效规律,结合学生专业突出有机化学知识的应用性与实践性,体现专业特色,适时地把教改教研成果或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融基础性、研究性、前沿性为一体,突出课程的精品性质,让学生在尽快掌握重要的基础知识的同时,尽快了解学科的前沿。例如,在介绍共价键和分子形状时,介绍了碳的一种新的存在形态——富勒烯。为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和拓展知识面,结合化合物结构讲述一些实例,如三聚氰胺一类的有毒物质等。

2 教师队伍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

2.1课程主讲教师经验丰富,特色鲜明

整个教学团队的教学水平、学术造诣、师德风范、团结进取、教书育人的能力决定了精品课的建设水平。有了稳定、富有潜力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才会有课程建设持续发展的人才优势。本课程负责人及主讲教师多年来一直从事一线教学工作,教学经验丰富。其中多名教师分别在中药学专业、环境科学专业、食品科学专业取得硕士学位,更有利于在教学中将有机化学知识与专业特色结合,构建富有农业院校特色的有机化学课程内容。

2.2教学团队结构合理,整体素质高

课程教师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较合理。有机化学教研室现有专职教师11人,专职实验技术人员2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45%,具有硕士学位以上教师达82%。高级职称教师占73%,平均年龄43岁。中级职称教师占27%,平均年龄32岁。教研室在引进新教师过程中注重结构的合理性,教师分别毕业于多所不同的大学。

课程的教学团队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制定了科学的培养计划并定期考核。教师成长需经历新手教师、熟练新教师、胜任型教师、业务精通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五个阶段[3]。教研室对于新进教师设立了青年教师导师制,为每位青年教师配备两名高职称的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作为教學导师。新教师上课前要通过试讲,导师要跟踪听课。教研室定期举行教学讨论会,大家介绍教学中的心得体会,讨论教材内容。选派青年教师参加国内教学研讨会,向优秀单位学习先进经验。为青年教师继续深造创造条件,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起来,经过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我们被评为吉林农业大学优秀教学团队。

3教学条件为精品课建设提供保障

3.1建设精品教材,满足教学需要

一本合适的好教材就是学生的好老师。课程中该校选用国内优秀教材作为学生的学习参考资料,但是综合院校的有机化学教材内容多,而且编写对象往往都是针对化学专业的学生。近年来该校联合国内几所农业大学,结合农业院校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编写了适合于农业院校的有机化学教材。主编的农业部“十五”规划教材《有机化学》,获农业部全国优秀教材奖。主编的农业部“十一五”规划教材《有机化学实验》,获农业部全国优秀教材奖。为了适应新世纪的国际化、全球化的发展模式,教研室每位教师都配用了一本国外原版有机化学教材,在适当的时候开设双语教学。

3.2加强实验教学的投入,为学生实践提供平台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依托于吉林农业大学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室总面积1700平方米。近年来学校加大了对实验室的建设力度,配置了装备优良、组合优化、设施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以满足开放式实践教学的需要。现有24个实验项目面向全校学生开放。

3.3共享网络资源,提高课程精品质量

资源共享、资源开放将更有利于各学科间、校际间的相互学习,互相借鉴,进而提高课程的精品质量。《有机化学》及《有机化学实验》的网络资源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并能经常保持更新。电子邮件、在线答疑、网络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在网络教学平台中放置多元化的资源和媒体,既可以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平台,又为个性化学习提供支持环境[4]。

4教学方法和手段是精品课建设的实现途径

4.1多种教学方法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活动的开展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5]。以提高教学效果为出发点,倡导双向互动的研究型教学模式[6]。风靡一时的“翻转课堂”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把适合做课堂讨论的内容提前布置给学生,学生可以课前查阅相关文献做准备,课上进行教师与学生互动讨论。老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把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开放式学习的能力。教研室建立了一个有机化学QQ群,在群里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可以很方便地讨论问题。使教学场合由课堂教学转变为“课内+ 课外”,“人脑+ 机器”的教学方式,也使教学效果最终产生了1+1> 2的效果。除了课堂学习所用规定教材外,推荐学生一定数量的参考教材与有机化学相关的杂志、刊物。鼓励学生广泛查阅文献,促使学生在充实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多渠道、多手段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就是为了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

4.2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手段,为精品课堂服务

传统的教学手段多是课上使用一些教具,如简单有机化合物分子模型和碳原子的杂化轨道模型来辅助教学,强调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的密切关系,现在依然是行之有效的方法。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现代的课堂教学手段日益受到学生的极大欢迎,多媒体课件已经成为现代课堂不可或缺的辅助教学手段。每一套课件都体现了教师自己的授课风格与思维方式,向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示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分子空间结构、原子杂化轨道示意图、分子轨道示意图,以弥补传统模型的局限性,有力地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近年来流行的MOOC课程通过网络平台延伸课堂教学,将本课程的知识点、重点与难点以模块化教学视频放到了网络上,为学生提供课下学习的渠道。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持续建设及动态发展的过程。需要整合教学环节的每个要素使之达到最佳状态,才能开出精品的花朵,结出精品的果实。

参考文献

[1]孙凯,我国高校本科课程改革的理念变迁及其创新[J].教育探索,2011,(03).

[2]周慧霞,教师即课程设计者:一种应然选择[J].教育探索,2011,(02).

[3]史丽晶.金宝城,高校初任教师成长关注的个案研究[J].教育科学,2011,(01).

[4]刘羽帆.网络教学平台辅助的自主协作学习在经济类基础课程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1,(01).

[5]南海.对新课改“以人为本”核心价值理念的价值学解读[J].教育科学,2010,(02).

[6]赵新平.研究性教学中教师角色的重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01).

作者简介:朱鹤,吉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天然产物化学。

猜你喜欢

有机化学精品课程教学内容
高中有机化学高效性课堂教学的策略实践研究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有机化学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践和思考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认识与思考
浅析《Photoshop》精品课程开发及网站建设
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建设问题的探索与思考
高职高专医药卫生类国家精品课程的分析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