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式教学模式在英语泛读教学中的运用

2016-12-16代小艳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教学法探究教学模式

代小艳



探究式教学模式在英语泛读教学中的运用

代小艳

(淮海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5)

泛读课程是英语专业主干课程之一,针对当前该课程教学面临的困境,文章分析了将探究式教学模式引入英语专业泛读教学的必要性及其运用策略。

泛读;困境;探究式教学;策略

根据《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英语泛读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观察语言的能力、假设判断、分析归纳、推理检验等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让学生吸收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其英语语感,培养其阅读兴趣。为了达到此目的,很多一线教师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探究英语泛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和模式,以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柯淑萍(2014)探讨互动式教学法在英语泛读课堂上的运用;杨金霞(2013)从多媒体网络的角度探究大学英语泛读课堂教学的模式;王萍,李艳辉(2012)从语篇分析的角度探讨了英语专业泛读教学。这些研究结果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英语泛读的教学质量,但并没使英语泛读课程真正地走出“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的困境。本文针对这样的困境,探讨如何有效地将探究式教学模式引入该课程,使之摆脱困境,有效地实现该课程的设置目的。

一、当前英语泛读教学的困境

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高校英语专业泛读教学有了较大的改进,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就教材而言,大多英语泛读教材所选阅读材料为原著,篇幅较长,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尤其是那些来自教育相对落后的学生来讲,文中生词偏多。学生在阅读时,不但感到费劲而且耗时,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就学生而言,多数学生认为泛读课上就是查阅生词、寻找主题句、回答针对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久而久之,他们便渐渐地丧失阅读兴趣。因此,他们对泛读课的重视程度远不如精读(综合英语)课,课堂上往往不愿与老师配合,甚至是故意逃课。就教师而言,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多数教师在课堂上直接用PPT展示作者简介、课文背景知识的介绍,甚至是简单地复制Wikipedia(维基百科)、讲解课文大意、然后就让学生回答教材编者所设计的相关问题、课后练习的讲解等。这种授课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语篇的分析和文中佳句的赏析,导致学生也就无法真正地走进英语,感悟和品味英语语言之美、洞察英汉语言的差异,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由此可见,要让泛读教学真正走出困境需要解决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涉及泛读教材的选材和编排问题,限于篇幅,本文暂不讨论,本文拟将探究式教学模式引入泛读课堂教学,旨在克服上面提到的学生和教师方面的问题,

二、探究式教学模式

探究式教学(Inquiry Based Instruction)早期是由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提出的一种课堂教学方法。后经Elliott Seif 团队和其他学者的研究和发展,该教学法逐渐形成了较为明确和完善的教学理念和理论。Thacker et al(1994),Magnussen Ishido & Itano(2000)等人的研究证实该教学方法能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美国以及欧洲的很多国家都建议教师将“探究”引入课堂教学。探究试教学法不是直接向学生传授教学内容和事实性的知识,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和解决那些重要的、相关的和有趣的问题,使学生成为积极的探究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通过学生自己去探究,学生可以学会查找、分析、筛选、评价、加工和组织相关信息,最终形成阐释、假设或者得出自己的结论。该过程不但有助学生提高阅读技能、扩大词汇、形成批判和创造性的思维,而且还能提高其写作和交际技能。Doolittle & Camp(1999), Frew & Klein(1982)认为:学生如果能接受学习的过程,并且积极地加入到探究的活动中,便能主动建构新的知识,并且能对所习得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因此,Elliott Seif(2011)认为该教学法可以用于任何学科的教学。此外,因为探究式教学需要学生的合作共同完成,故该教学模式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也有助于学生相互学习,缩小他们在学习上的差距。总之,探究式教学模式是将学生的好奇心和科研方法结合起来,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其创造性的思维、思辨能力及其实践能力,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建构和掌握相关知识,逐渐学会科研方法、科研技巧,尤其是思维和思辨去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泛读课上探究式教学法实施策略

将探究式教学法引入英语泛读教学中旨在克服上文中谈到的泛读课程面临的教学困境,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英语,在体验中感受和欣赏英语,洞察英汉语言的差异,从而培养其阅读技能,提高对英语语言的驾驭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其英语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教师角色的转换

要有效地将该教学法运用到英语泛读教学中,教师必须首先转换自身的角色。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体、是核心,教师填鸭式地直接传授或介绍一些枯燥的知识点,学生则是被迫死记硬背教师所讲授的单词或短语,结果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思辨能力,而且师生均感到身心疲惫。然而,在用探究式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提出与课堂内容相关的问题,并指引他们去探究和解决这些问题。同时,教师还应利用自己丰富的科研和教学经验去培养学生的思维,激发其好奇心,规划好问题的探究和解决的先后顺序,监控并指导学生们的探究活动,不断地评估和评价学生们的进展,积极回应学生们的新发现,即:在探究式教学活动中,教师就是活动的组织者、问题设计者、学生探究过程的教练以及学生探究结果的评判者。

2.具体实施环节

泛读课堂上探究式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设计和提出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分享和评价探究结果。

设计和提出问题是探究式教学的起点,是探究式教学的成败的关键,故为其核心要素。因此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必须根据授课内容一起设计和提出科学合理的、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其设计的一般原则:趣味性,有趣的问题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使他们能主动去查阅、探究和分析问题;价值性:是指设计的问题应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和意义,有助于学生掌握和提高英语语言的驾驭能力;问题答案的开放性:探究性问题不能只是一个简单的事实性或者正误判断,应该允许有学生有不同的结论和看法;客观性:一方面是指问题的提出不能只是出自教师个人喜好,另一方面是指问题的答案需要客观事实和数据来阐释说明,而不是个人主观的看法或观点;难易度适中,既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太复杂,不能超出了学生现有的能力及其可获取的资料和研究工具,要具有可操作性。

泛读课上设计的问题:背景信息问题,作者生平、社会历史背景、相关文化信息等。此类问题的设计应该与文章的主题关联起来,不是简单地拷贝一些史实材料,而是让学生根据这些史实材料得出相关的推理;文章内容问题:段落大意、文章主题与写作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之间的关系、人物性格分析等;语言表达问题:词源、词序、句子结构,语篇衔接手段、修辞及其文体作用、英汉语言表达差异等。这些问题的探究有助于学生提高阅读、鉴赏和驾驭英语语言的能力,而且在对这些方面的探究过程中,学生甚至有时可以完成毕业论文的选题,这无疑能调动和鼓励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兴趣。教师可以围绕这些方面,根据课本各个单元的教学目的和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和提出问题,并非每个单元都要面面俱到。将选好的具有代表性和研究价值的问题布置给不同的小组去或者个人去完成。

探究问题是探究教学活动中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教师充当教练角色,指导学生整个探究过程,协助他们设计和规划探究方案、选用合适的研究工具和方法查阅并收集数据、用事实和相关知识以及相关理论来阐释问题、交流自己的探究方法与过程,数据以及发现。此阶段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科研的基本方法和思维,掌握科研工具和手段的使用,提高其书面和口头交际能力。由于课时的限制,教师可利用现代通讯媒体如QQ群或微信平台对学生的课后探究活动进行监控和指导。

分享和评价探究阶段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和分享其探究结果。由于泛读课的课时较少,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展示和评价探究结果的活动时,可以让各小组综合各成员探究成果,并选出代表在课堂上展示,这样不但能节约时间,也能了解多数学生的探究情况。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探究结果时,应注意方式方法,尽可能多地发现学生探究的亮点,并给予表扬和鼓励,对其不足之处应委婉巧妙地指出,避免挫伤和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虽然这些实施环节是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在进行,但由于探究过程本质上是一动态的活动,具有可逆性,每个环节的进行都有可能使探究者回到前一个环节,因为在探究的任何阶段都可能发现新的问题,需调整探究方案和研究方法等。因此,整个探究式教学过程可用图表示如下:

以上分析表明,将探究式教学引入英语专业泛读课的教学活动中是可行的、是有效地,且在很大程度上能解决当前英语泛读教学所面临的困境。在使用探究式教学时,教师应该根据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去决定是否使用该教学法,决定设计什么类型探究性问题、决定用什么样的探究工具和方法等,不能每个单元都一成不变地设计出固定类型的探究问题,按固定模式去进行。从这个意义上讲,探究式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比如教师自身的科研水平,知识更新的程度和教师的组织和监管能力等。

[1] Doolittle, P. E., & Camp, W. G.. Constructivism: The career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perspective.[J]1999 (Vol.16, Issue 1), 23–46.

[2]Frew, T. W., & Klein, N. K. Instructional models for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J], 1982 (Vol. 21,Issue2), 97–105.

[3] Magnussen L., D. Ishida, and J. Itano. The impact of the use of inquiry-based learning as a teaching methodology on the development of critical thinking.[J]2000(8):360-364

[4] Thacker B., E. Kim, K. Trefz, and S.M. Lea. Comparing problem solving performance of physics students in inquiry-based and traditional introductory physics courses.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s[J],1994 (7): 627–333.

[5]柯淑萍.互动式教学法在英语泛读教学中的运用[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2):106-109.

[6]杨金霞.基于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泛读教学模式初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3(4): 28-29.

[7]王萍,李艳辉.系统功能语法视角下的语篇分析观在英语专业泛读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2(4): 1-4.

2015-11-15

代小艳(1975-)男,重庆人,淮海工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和翻译。

G424

A

1672-4437(2016)01-0050-03

猜你喜欢

教学法探究教学模式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