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下研究生学术失范行为研究

2016-12-16钱广曾宇秦海洋

关键词:学术研究知识产权研究生

钱广,曾宇,秦海洋

1.西南石油大学学生部(研究生工作部),四川成都 610500;2.成都市崇州市发展和改革局,四川崇州 611200

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下研究生学术失范行为研究

钱广1*,曾宇2,秦海洋1

1.西南石油大学学生部(研究生工作部),四川成都 610500;2.成都市崇州市发展和改革局,四川崇州 611200

以某高校研究生为研究对象,就研究生对知识产权法律和学术失范现象的认知、研究生学术研究和学术道德现状等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当前部分研究生中存在着缺乏科学精神、学术规范认知水平较低、知识产权法律意识不足、学术规范教育缺乏、学术成就愿望不足等问题,进而导致一些研究生在认知、行为和情感方面对学术道德的践行不能做到知行合一。要改变和扭转研究生中的学术失范行为,必须以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为指导,不断加强学术伦理教育、培育科学精神,积极培养知识产权意识、健全学术道德机制,全面建立学术失范监督咨询机构、培育学术规范行为,努力净化学术研究风气、建设信用评价机制,认真修订知识产权法律体系、构建完善的科研约束机制。

研究生;知识产权;学术失范;学术道德;学术信用

钱广,曾宇,秦海洋.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下研究生学术失范行为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6):102-111.

QAIN Guang,ZENG Yu,QIN Haiyang.An Empirical Study on Graduate Students’Academic Anomie under the Law System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J].Journal of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2016,18(6):102-111.

引言

《辞海》对“学术”的解释是“专门的、有系统的学问”[1],是人们对专门问题在原有知识基础上以追求客观性为目标而进行的创新性活动的成果。1901年,严复在其译著《原富》的按语中对“学术”作了解释:“学者考自然之理,立必然之例。术者据既知之理,求可成之功。学主知,术主行。”[2]1911年,梁启超在《学与术》的文章中说:“学也者,观察事物而发明其真理;术也者,取所发明之真理致诸用者也。”[3]严、梁二位对学术的理解都分解为:学——对“理”的追求,术——对“理”的运用。他们的上述论述,不仅说明了学术在内容上的二元结构,而且还说明了学术研究的重要意义和途径,学术研究是根据现有知识、经验而对未知的科学问题进行假设、分析和探索过程,是人类科学知识创新、积累的重要途径。所以“原创性”是学术研究的基本准则。

但当今学术界,违背学术研究这一“原创性”基本准则的情况屡有发生。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术失范现象在高校研究生中愈演愈烈。如:某高校的一篇硕士学位论文和CNKI上的一篇硕士学位论文相比,除了学校和作者姓名不一样之外,其他内容完全一致,号称“史上最牛硕士论文”。毫不夸张地讲,学术失范现象严重降低了科学研究的公正性与可信度,它已成为研究生培养中的突出问题。因为学术失范不仅是涉及学术道德规范问题,更是涉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备的知识产权制度和法律法规,但知识产权的文化基础构建还较为薄弱,大众的知识产权意识在整个社会诚信体系中根基尚浅。

近年来,学术界对学术失范预防机制等问题也进行过研究,但以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为背景的学术失范预防机制研究工作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运用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规范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行为,开展研究生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建立研究生学术失范预防机制,进而预防研究生的学术失范行为,这对于提高研究生的培育质量,树立良好的学术研究风气,落实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在高校的应用,开展新时期高校创新创业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笔者将以问卷调研数据为基础,尝试分析研究生个人背景经历与学术失范行为等因素之间的相关性,了解其关联程度,以期能够为预防研究生学术失范行为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

1 研究方法与工具

1.1 调研问卷设计及样本说明

本次问卷包括了研究生对知识产权法律和学术失范现象的认知、研究生学术研究和学术道德现状等40个问题。问卷调研采用网络平台(问卷星)进行,调研对象为某高校研究生,调研人数为350人,其中有效问卷N=295份,回收率84.3%。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1.2 研究工具

依据个人基本信息、研究生科研现状、研究生对学术道德现状、研究生学术失范现状、态度及认知等6个一级指标设置了40个微观维度,再根据40个微观维度设计了40个问卷题目(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和开放题),编制形成《高校研究生知识产权与学术道德现状问卷调查》预试问卷。本校50名研究生同学参与了预试问卷填答,并邀请高校领域博士生导师、研究生教育研究与管理人员对预试问卷内容的准确性、清晰性和可理解性进行了评价,据此又对问卷个别项目进行了完善修改,最终形成正式问卷。

1.3 数据处理

本研究用EpiData3.0建立数据库,使用双录入纠错,确保数据准确性。采用SPSS17.0数据分析软件对有效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使用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处理[4-6]。

2 研究生学术科研的现状

2.1 研究生学术科研和学术道德建设现状及认知

(1)研究生学习科研现状

对从回收的295份有效问卷的分析中得出:在谈到考研(博)最重要的原因时,仅有十分之一左右的研究生是出于对科学研究的兴趣,超过五分之二的研究生是为了拿文凭让自己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还有四分之一左右的研究生是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从研究生学习目标来讲,这个数据反映出真正愿意从事科学研究的研究生寥寥无几,从图1可以更加清晰地观测到以上结果。

表1 样本基本情况表(N=295)

图1 选择考研或考博最重要的原因

此外,笔者对研究生的学习科研时间投入和他们每学期参加学术交流的频率作了简单统计,从结果可以明显看出,受调研研究生的科研时间投入的均值为2.34(表2),研究生平均每天花费在学术科研上的时间不到3个小时。研究生每天科研学习时间投入饼状示意图(图2)也显示:在受调研研究生中,科研投入时间不足4小时的研究生已经占到了1/4,科研时间在6小时以内的研究生接近3/5,超过4/5的研究生科研学习的时间在8小时以下。从受调研研究生科研学习的时间投入均值及分布来看,研究生的平均科研投入时间总体不高,这远远背离了我们对高校研究生群体的学术科研要求。

表2 研究生科研时间投入与每学期学术交流频率统计表

图2 研究生每天科研学习时间投入比例示意图

针对研究生科研时间投入与研究生培养期望相背离的现象,笔者针对研究生科研的时间投入与研究生的个人背景信息(年级、性别、学科归属、工作经历等)、学术道德认知、对学术失范的态度等相关指标维度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其中,研究生就读年级与其学习科研时间投入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它们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23,sig.=0<0.01,则拒绝原假设(原假设默认为两变量0相关),即研究生就读年级与其学习科研时间投入两个变量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或者说,研究生年级与其学习科研时间投入之间的关系为正显著相关,随着年级的增长,研究生对科研时间的投入越来越多。其他分析还显示:研究生学习科研时间的投入还与工作经历、导师要求、考研考博的原因、研究生对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认知息息相关。

表3 研究生就读年级与其学习科研时间投入的相关性统计表

关于研究生希望通过学术研究收获的内容,主要有四点:提高科研能力(40.3%),找到好工作(17.3%),找到学术交流平台(16.3%),顺利毕业(15.3%),可见受调查研究生对自身科研能力的提升较为重视。但是调研发现,促使研究生进行学术论文写作的原因主要是:学校规定(44%),对学术研究感兴趣(17.2%),找个好工作(12.9%),评优评先(10.9%)。这表明大部分受访研究生学术成就愿望不足,研究生认可科研能力在不断提高,但自身兴趣却难以提升,两者之间的矛盾成为研究生学术失范的又一“火药桶”。另从研究生科研学习的态度与研究生就读年级的相关性分析结果看(表4):

表4 研究生就读年级与其期望开展学术研究带来的收获间的相关性统计表

从表4可以看出,研究生的年级与他们期望开展学术研究带来的收获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125,sig.=0.032<0.05,即研究生就读年级与他们期望开展学术研究带来的收获之间的关系为正显著相关,这说明研究生科研学习的态度受到研究生就读年级的影响。

(2)研究生对学术道德的认知情况

调研结果显示,超过80%的研究生认为学术道德规范对自身非常重要,说明研究生群体能够充分意识到学术道德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图3)。在谈到学术论文规范(如论文写作中的引文、注释、参考文献规范等)时,仅有不到1/5的研究生完全了解,这充分暴露出当前研究生教育中学术规范教育的缺乏(图4)。同时,从调研结果还可以得知:有超过1/3的研究生对学校《学术诚信规范》或《学术道德规范》文件的了解、学术不端认定流程规定及惩处方法等不了解或不清楚,其余部分同学了解的渠道也基本局限在学校颁发的学术研究规范、导师指导、网络案例三种方式(图5),可见学校有关学术研究规范方面的文件,导师对研究生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指导还亟待加强,研究也说明了导师(79.7%)、学术道德教育(53.2%)、规章管理制度(52.2%)是“最能影响研究生学术道德观的问题”排名前三的因素,这也给开展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提供了途径和思路。

图3 学术道德规范对研究生重要程度示意图

图4 研究生对论文规范了解情况示意图

图5 研究生对学术不端认定流程及惩处方法了解情况示意图

(3)研究生学术失范现状、态度及认知

调研显示:针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判定,受调查的研究生意见不一,但对于没有参与研究而论文互添名字、把未读过的文献列为参考文献、网上买卖论文、修改和捏造实验数据、学术剽窃等行为,都有相当数量的研究生将其判定为“学术不端”。但调研有显示,有近一半的受调查研究生曾有过把别人的文章剪切拼凑成自己论文(包括开题报告、中期检查以及学位论文、作业)的经历,笔者将受调查研究生的年级、他们是否有把别人论文剪切拼凑成自己论文的经历、导师是否有过学术道德方面的指导三个因素进行了有目的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前两者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045,sig.=0.441>0.05,即两者不存在直接相关;后两者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058,sig.=0.326>0.05,即两者也不存在直接相关。这一情况说明,无论哪个年级的研究生都存在拼凑论文的现象,而这一现象与研究生就读年级、导师是否教导均无直接关系,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客观存在的(表5,表6)。

调研还发现,学术不端行为在研究生中发生的频率较高的依次为:将他人论文拼凑改造成自己的论文(46.8%),引用他人研究成果而未加标注(45.3%),伪造或篡改实验、调研、统计数据等(44.1%),一稿多投(38.6%),替他人撰写论文或请他人代写论文(35.6%)。

表5 研究生就读年级与是否把别人论文拼凑成自己论文的经历的相关性统计表

表6 研究生就读年级与是否把别人论文拼凑成自己论文的经历、与导师是否指导的相关性统计表

研究发现,研究生发生学术道德失范行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学术界腐败现象的影响、社会诚信缺失环境的影响、科研压力过重、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对学术道德规范了解不够,其中有50%的研究生反映学术界的腐败现象、社会诚信环境的缺失、自身创新能力不足是发生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关键因素。这一方面表明研究生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大,另一方面也表明对研究生开展创新能力培养和学术道德规范方面的教育十分必要。在研究生对待学术失范态度方面,当研究生发现周围老师和同学存在学术不端行为时,主要有三种表现:约1/3的研究生采取公开揭发或匿名信举报,略多于1/3的研究生选择视而不见,还有约1/3的研究生选择如与自己有利益冲突就揭发(图6)。

图6 研究生发现学术不端行为时采取的行为示意图

调研还显示:加强学术规范和学术诚信教育(65.8%),强化研究生道德自律与管理(52.9%),加强导师责任监督制(52.9%),完善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制度(38.3%),加大惩处学术失范行为的力度(37.3%)是预防和整治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行为较为有效的措施。

2.2 研究生知识产权法律认知现状

(1)研究生知识产权认知现状

“怎么不可能?颜晓晨看着很老实,实际私生活很乱,听说她常常去外面和男人鬼混,是她死皮赖脸主动追的沈侯。”

在“回答对有关知识产权方面的内容的了解程度”时,仅有8.14%的研究生表示相当了解,一半左右的研究生表示一般了解或偶尔听说过;对于常闻的《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等知识产权法律内容,仅有不到1/3的研究生有一定的了解(图7,表7),大多数研究生只是耳闻但不知晓其具体内容。同时,研究生了解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途径主要集中在新闻报道、报纸期刊及相关书籍(61.0%),网络信息(56.9%),老师上课讲授或提及(50.7%),学校知识产权课程或讲座(29.9%)(表8)。以上数据暴露出研究生群体对于知识产权法律法规认知的缺乏,而研究生主要通过网络信息了解知识产权也从侧面反映学校知识产权课程或讲座的覆盖范围较小。

图7 研究生了解知识产权内容情况示意图

此外,对于抄袭、剽窃、引用文献不注明出处的行为是否违反知识产权相关法律的判定,53.6%的研究生认为上述行为违法,而选择不清楚或认为只是学术失范,而没有上升为违法行为的比例为46.4%,这一数据说明研究生对违反知识产权法律和违反学术道德认知存在一定偏差。研究生在遇到知识产权纠纷时,仅有1/5的研究生会选择运用知识产权法律提起诉讼(图8),这也表明研究生通过知识产权法律维权的法治意识较为薄弱。

表7 研究生对知识产权法律的了解情况统计表

表8 研究生了解知识产权法律法规途径情况统计表

图8 研究生解决知识产权纠纷路径示意图

(2)研究生对知识产权保护与学术失范之间的联系认识

在回答“您对知识产权保护持何种态度”时,大多数研究生选择“非常重要,这关乎到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发展及利益”,这表明多数研究生在知识产权保护态度的认知上是正确的,具体情况见图9。

图9 研究生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态度示意图

关于“学术道德失范可能会导致侵犯他人知识产权”这一问题,仅有50%的研究生选择十分了解或大体知晓,可见研究生对学术失范行为是否违反知识产权法律认识不清(图10)。通过调查也得知,通过开设课程、开展科技活动增加学术氛围、为研究生提供知识产权法律方面的咨询服务,引导和帮助研究生申请专利保护是帮助其增加知识产权法律认知的有效措施。

图10 研究生对学术道德失范可能导致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认知情况示意图

3 研究生学术失范行为的原因

研究生是国家科技创新的生力军,造就一支献身于我国未来科技事业、道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对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若研究生学术失范现象得不到有效遏制与解决,将会对研究生创新精神培育和当前如火如荼的创新创业工作带来深刻的负面影响,我国也难以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通过调研笔者发现,引起研究生学术失范行为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1)缺乏科学精神

调研表明:研究生的学术科研现状不容乐观。无论是从研究生的就读动机,还是从研究生在科学研究的成就动机来看,大部分研究生从事学术研究工作,或是为了获得研究生文凭从而有一个较好的发展平台,或是为了找到好的工作,真正对科学研究感兴趣而从事科研工作的研究生屈指可数。这个调研结果说明,当前的研究生教育工作忽视了科学精神的培养,而缺乏科学精神也就直接导致研究生群体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存在浮躁和功利思想,学术研究现状不容乐观。

(2)对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了解不够系统、不够深入

对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现状调研表明:一方面,研究生普遍认识到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重要性,但对学术规范认知水平较低;同时由于高校未在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方面形成合力,研究生缺乏对遵从学术规范的系统了解,在日常学术研究工作中甚至发生学术失范而不自知的情况。另一方面,导师本应在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上给研究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但从调研情况来看,导师对研究生的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除了日常的学术科研训练外,多数导师缺乏对研究生学术规范的指导和学术道德的教育。

(3)社会环境等因素诱发研究生学术失范

调研显示:学术界腐败和社会不诚信现象、自身创新能力不足、学术规范教育缺乏等已成为研究生发生学术失范行为的主要原因。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在制度建设、环境培育、评价体系和惩处力度上没有与知识产权法律知识结合起来,也没有引起研究生足够的重视。其中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有近40%的研究生有过或重或轻的学术失范行为,这不得不引起学校和导师深刻反思:研究生发生如此高比例的学术失范行为绝非偶然。这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调查中的一个结果:当研究生面对周边师生发生的学术失范行为时,只有近25%的人选择匿名或实名举报。

(4)知识产权法律意识淡薄且缺乏认知

2004年,教育部、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高校要在《法律基础》等相关课程中增设知识产权方面的内容,并积极创造条件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单独开设知识产权课程。”[7]由于部分高校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在高等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和高校学生知识产权意识培育的重要性认知不足,导致高校在知识产权法律普及方面停滞不前,结果是作为知识分子的研究生也缺乏对知识产权相关法律的了解。这一现象与调研结果基本一致:研究生虽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态度较为坚决,但普遍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缺乏清晰的认知;多数研究生对知识产权和学术失范之间的界限辨识不清,没有意识到其部分学术失范行为已经违反了知识产权相关法律。

4 预防研究生学术失范行为的路径思考

总之,本次调研表明:研究生普遍缺乏科学精神,对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理解普遍存在偏差;社会和学术界等诚信环境的缺失对研究生产生了消极影响,研究生对知识产权相关法律缺乏认知等诸多原因导致他们在认知、行为和情感方面对践行学术规范不能做到知行合一。基于当前研究生在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下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方面的认识,需要首先从四个方面去预防研究生学术失范行为。

(1)加强研究生学术伦理教育,培育科学精神

“道德和科学的关系问题是伦理学的大问题。新康德主义者文德尔班认为,伦理学的价值世界、价值命题和科学的事实世界、事实命题的关系是:前者高于后者,后者从属于前者。”[8]科学伦理肩负着规范并引导科学的有序发展,保障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任。科学精神是科学主体在从事科学研究活动中所遵循的精神价值与道德规范,是科学工作者应有的意志、信念、气质、品质、责任感、使命感的总和,是人类理性精神的集中体现,是科学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源泉[9]。培养科学精神就需要树立研究生在科学研究中具有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勇于创新的工作品格、敢于批判的工作态度。只有通过科学精神的培育,才能解决研究生自身能力不足、意志力薄弱、学风不正等一系列问题,使研究生明确科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2)建立学术失范咨询服务及监督惩处机制,培育学术规范行为

针对研究生对学术认知水平较低的情况,一方面,尝试在高校内部建立知识产权背景下的学术失范监督和咨询服务机制,为研究生开展科学研究提供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方面的咨询服务。例如,通过成立“研究生学术规范咨询和服务中心”、聘请或培训专业的知识产权法律顾问等方式,为研究生提供各类知识产权法律和学术规范知识的咨询服务,从而预防研究生在学术研究过程中的学术失范或违反知识产权法的行为。另一方面,效仿西方高校在校内设置专门的学术监督机构,监督和记录在校学生的学术道德情况和学术道德失范案件的审理及执行情况。通过建立学术失范咨询服务及监督惩处机制,提高学生的学术规范认知水平,预防发生学术失范行为,从而培育研究生的学术规范。

(3)净化研究生学术研究环境,建立信用评价机制

调研结果表明,研究生的学术失范行为受学术腐败和社会环境不诚信因素影响较大,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思想对他们产生了消极影响。一方面,从净化学术环境入手。无论是社会和高校都应该培育革故鼎新、激浊扬清的学术风气,加强对学术研究人员的案例教育,以实际生动的个案教育让研究生明确学术失范现象所引发的严重后果,在内心筑牢严守学术规范和法律的思想防线。另一方面,从建立学术信用评价机制入手。政府支持学术界建立类似于金融领域个人征信系统的学术研究征信系统,对于学术失范现象和违反知识产权法律行为建立学术信用评价机制,将学术研究者的研究行为纳入系统进行规范管理和科学评价,并将系统向社会和学术界开放,建立一朝失范、终身记录的严格登记制度。

(4)加强研究生知识产权意识教育,健全学术失范行为约束机制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要求在高等学校开设知识产权相关课程,将知识产权教育纳入高校学生素质教育体系。《2013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推进计划》第77条指出:“鼓励引导高校加强知识产权专业建设,开设知识产权相关领域的辅修课程,开展知识产权普及教育。”[10]第一,应当在高校广泛开展知识产权法律知识课程教育,培养研究生的知识产权法律意识,让研究生厘清知识产权法律与学术失范的界限,明确哪些学术失范行为属于违法行为。这是健全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机制的重要基础。第二,在《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等已有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中修订或增设与学术失范行为对应的处罚条款,对学术失范行为进行清晰的法律界定,明确除著作权法中的法定许可使用外[11],哪些学术失范行为必须担负法律责任。第三,教育部门考虑参照研究生入学考试作弊列入刑法的方式,扩大刑法对于学术失范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违反知识产权法律行为的约束,提高学术不端行为的违法成本。第四,尝试将学术规范教育的相关内容纳入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复试科目,从录取源头强化研究生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教育。

5 结语

优良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高等学校的立校之本,风清气正的学术生态是科学发展和教育事业兴旺的基石。研究生是未来的科技工作者,是国家和民族创新的重要力量,高校在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时应当将研究生知识产权法律认知教育、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作为研究生必修课程,这对于研究生成长成才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2016年9月1日,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正式生效,这对于规范学术不端行为处理机制、推动高等学校学风建设、优化学术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家的大力推动、社会的高度参与、高校的密切配合下,相信学术研究一定能够回归其原有的本质。

[1]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

[2]严复.《原富》按语[M]//严复集:第4册.北京:中华书局,1986:885.

[3]梁启超.学与术[M]//饮冰室合集:第3册.北京:中华书局,1989:12.

[4]张丽英.研究生学术失范个人和环境影响的实证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5(6):40-45.

[5]王方芳.医学博士生创新行为驱动因素结构模型研究——基于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方法[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3):36-41.

[6]杨秀兰.研究生社会阶层背景与抑郁、焦虑问题的相关性分析——基于12所高等院校的实证调查[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8):47-53.

[7]教育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Z].2004.

[8]冯军.西方伦理的科学化倾向述评[J].湖南大学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版),2003(4):20-22.

[9]许迈进.论研究生科学精神的培养与塑造[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6):32-34.

[10]国务院.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Z].2008.

[11]尹卫民.著作权默示许可的法律性质分析[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01):73-76.

编辑:文彦元

编辑部网址:http://sk.swpuxb.com

An Empirical Study on Graduate Students’Academic Anomie under the Law System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QAIN Guang1*,ZENG Yu2,QIN Haiyang1
1.Department for Graduate students’affairs,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Chengdu Sichuan,610500,China 2.Chongzhou Development and Reform Bureau,Chongzhou Sichuan,611230,China

With graduate students from a university as research subjects,we conducte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about graduate students’understanding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and academic anomie,and the status quo of graduate students’academic research and academic morality.The research findings show that graduate students lack scientific attitude and lack knowledg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they also lack education of academic norms and motivation of academic achievement.As a result, some graduate students failed to conform to academic morality.In order to prevent students’academic anomie,we need to follow the guidanc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That means we should strengthen academic ethics,cultivate scientific attitude and awarenes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and improve academic morality mechanism.We need to establish consulting service system and academic credit evaluation system,creating a sound atmosphere of academic study,and to revise the legal system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graduate students;intellectual property;academic anomie;academic morality;academic credit

10.11885/j.issn.1674-5094.2016.09.13.01

1674-5094(2016)06-0102-10

G643

A

2016-09-13

钱广(1985-),男(汉族),四川广安人,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研究生教育教学管理。

猜你喜欢

学术研究知识产权研究生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as potential immunomodulatory players in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duced by SARS-CoV-2 infection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知识产权侵权归责原则之探讨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