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永远都在路上
——第二届中国质量奖掠影
2016-12-16施京京宋平一
■文/本刊记者 施京京 图/宋平一
质量永远都在路上
——第二届中国质量奖掠影
■文/本刊记者 施京京 图/宋平一
春天是万物舒展、生机勃勃的季节,伴随着它轻盈的脚步,中国质量的最高荣誉——第二届中国质量奖诞生了!3月29日,第二届中国质量奖颁奖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经中国质量奖评选表彰委员会审定,质检总局核报国务院同意,授予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防御技术研究院等9家组织以及首都航天机械公司高级技师高凤林第二届中国质量奖。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等80家组织、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宁允展等10名个人被授予第二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会议现场,满载着荣誉的奖杯、持续不断的掌声,既是对中国质量标杆的肯定,也充满了对质量强国的希冀。
在新常态下,质量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意义愈发重要。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不断总结提炼具有中国特色的质量管理经验,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质量强国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的要求,按照《中国质量奖管理办法》的规定,质检总局会同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科技部等国务院有关部门以及相关科研院所、社会团体等,组成第二届中国质量奖评选表彰委员会,组织开展了第二届中国质量奖评选工作。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国质量奖的评选表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谨向中国质量奖获奖组织和个人表示热烈祝贺!质量发展是强国之基、立业之本和转型之要。各地区、各部门要大力实施质量强国战略,坚持改革创新,加强政策引导,把提升质量作为推动供给结构、需求结构升级的重要抓手,为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提供有力支撑;同时,要强化监督管理,健全质量标准,严厉打击各类质量违法行为,维护群众健康安全和合法权益。各行各业要向获奖组织和个人学习,弘扬工匠精神,勇攀质量高峰,打造更多消费者满意的知名品牌,让追求卓越、崇尚质量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价值导向和时代精神,为促进经济“双中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国务委员王勇代表国务院出席大会,为获奖组织和个人颁奖并作重要讲话。他强调,要认真贯彻李克强总理重要批示精神,深刻认识做好新时期质量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以获奖者为榜样,狠抓质量,争先创优,大力提升质量总体水平,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开创质量工作新局面,为建设质量强国贡献力量。
“党中央、国务院对质量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让我们倍感振奋、深受鼓舞!”第二届中国质量奖评选表彰委员会主任委员、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在主持大会时强调,中国质量奖的评选,就是为了在全社会树立质量标杆,弘扬追求卓越的质量文化,共同为推进质量强国建设和供给侧改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质量保障!
推广普及先进质量管理模式
经中央批准,我国于2012年6月设立中国质量奖,该奖项是国内质量领域的最高政府性荣誉,每两年评选一次。据质检总局质量管理司司长黄国梁介绍,设立这一奖项的目的,旨在表彰在质量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领域取得重大创新成就的组织和为推进质量管理理论、方法和措施创新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我国很多产品的质量实际上达到了国际标准,但如果不能得到市场的认同,‘中国梦’就难以实现。质量需要资本、时间和人力成本的投入,当前国内的很多企业,之所以全面质量管理成效不显著,主要原因之一在于企业管理者不够重视。‘中国质量奖’奖励的不是某个产品,而是针对组织和个人创造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创新理念。”黄国梁指出,质量反映了技术创新、管理水平,以及企业家的道德素养等等,事实上,企业决策者、一线工人、专家学者等等社会各界对质量精神的重视于质量提升至关重要,于供给侧改革至关重要。
事实上,实施政府质量奖励,推广普及先进质量管理模式,调动广大组织和个人追求质量进步的热情,已经成为各国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目前世界上已有88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国家质量奖,其中最知名的三大奖项分别是日本“戴明奖”(1951年设立,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设立的质量奖),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1987年设立,每年由总统为获奖者颁奖)以及“欧洲质量奖”(欧盟委员会和欧洲质量组织专门设有欧洲质量管理基金会,并于1992年首次颁发)。我国已有28个省(区、市)、超过100个市(地、州)设立政府质量奖,如广东、湖北等省政府设立了“省长质量奖”,上海、深圳等市政府设立了“市长质量奖”,通过实施政府质量奖励,有效推动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升级。
据了解,在评选程序上,中国质量奖评选表彰工作包括申报推荐、评审论证、审核表彰3大阶段、10个步骤。其中评审论证阶段包括:形式审查、材料评审、陈述答辩、现场评审、审议票决5个环节,由浅入深、逐步递进,既充分发挥专业评审优势,也注重发挥委员的民主评议作用。在评选规则上,针对各类组织和个人的特点,分别研究制定评审细则。对组织,重点审查组织在质量、创新、品牌、效益方面取得的成绩;对个人,重点审查在其质量领域做出的贡献,所在行业、企业的形象和地位,社会各界的认可情况等。
“与首届中国质量奖评选相比,第二届中国质量奖制度更加规范,评审更加科学,结果更加权威。”黄国梁介绍说,此次评选范围共涵盖7大领域,分别为制造业、服务业、工程建设行业、国防工业、武器装备研发制造维修设计单位、一线班组、一线技术工人。其中,一线班组、工程建设行业等首次被纳入评选领域。“在评选制度方面,我们制定出台了《中国质量奖管理办法》,明确了申报、核实和受理、评选表彰及监督、异议处理、法律责任等内容,把质量奖评选纳入了法治化的轨道。在评价体系方面,此次设定了90个量化指标,其中包括风险管理、质量诚信、创新能力、品牌保护、社会效益等,评价更加科学。评选中采集了申请组织的标准、计量、认证、专利等核心指标进行比对对标,同时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对申请组织和个人舆情进行检测,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评价更加全面。”
实践证明,设立国家质量奖,不仅能极大地增强企业的质量责任感和勇于竞争的信心,而且还能起到巨大的带动和示范作用,激励更多的企业在质量上追求卓越,促进国家质量水平的整体提高。
“质量标杆”意识成获奖者共识
记者了解到,中国质量奖的评选十分重视参选者对于质量理念和方法的总结,旨在为各个行业树立质量管理标杆,通过标杆带动整个产业链和全社会的质量提升。在第二届中国质量奖颁奖大会现场,多位获奖者均表示,中国质量奖是鼓励更是责任,获奖意味着企业要在质量管理方面成为行业标杆,带动行业乃至全社会的质量提升。
在本次中国质量奖的获奖名单中,既有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客户为中心、授权与管控相结合”的华为管理模式、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双高双效”高速牵引管理模式、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不欠债离岸”振华管理模式、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质为命、至优至精,崇尚仁德诚信”同仁堂质量管理模式,也有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精品工程生产线”质量管理模式、厦门航空有限公司“双引擎四系统”立体交互航空质量管理模式、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浦东供电公司电力服务“匹配”管理模式、中国航天科工防御技术研究院追求一次成功的“矩阵式”质量管理模式。而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钻井事业部海洋石油981平台“981平台综合管理体系(981IMS)”和在火箭发动机焊接一线岗位作出突出质量贡献的首都航天机械公司高级技师高凤林,则展示了一线班组和“大国工匠”在质量方面的独到技艺。
“参与中国质量奖评选,对我们的质量提升和品牌发展有着极大的作用。”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首席质量官、副总裁李刚表示,中国质量奖对华为是鞭策和鼓励。“在获得首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后,华为在促进内部质量的关键环节发生了很大变化,提出了‘以质取胜’的目标。企业想要拿到世界的通行证,在高端品牌市场站住脚,必须跟国际标准接轨。在未来,企业唯有走高端品牌、高质量道路。”
据悉,作为中国制造业代表品牌的华为,历经十余年实践,逐步演进形成体系完善、运作良好的“华为模式”,该模式以“让HUAWEI成为ICT行业高质量的代名词”为质量目标,包括战略管理、技术创新、流程变革、客户满意管理、质量度量考核、闭环质量保证、持续改进体系和制造生产管理等一系列管理优秀实践经验,涵盖了文化建设、技术创新、流程变革、质量管理和品牌建设等领域,其管理模式、方法和理念可在IT、电信等制造领域推广。
“有幸获得第二届中国质量奖,我们感到无比荣幸和自豪,这是对公司近年来注重质量、创新管理的高度认可,也是对我们继续坚持‘双高双效’(高安全和高可靠、效率和效益)路线的最大鼓舞。”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丁荣军认为,获得中国质量奖不仅能够极大地增强企业的质量责任感和荣誉感,也能起到巨大的带动和示范作用,激励更多企业在质量上追求卓越,促进国家质量水平的整体提高。
据丁荣军介绍,作为中国高铁的主要制造企业,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在牵引电子传动系统、列车控制信息智能化系统等五大领域具备了核心技术优势,打造了牵引电传动和网络控制系统等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自主化产品。该公司主持起草了多项国际标准和数十项国家标准,拥有发明专利200多项,秉承“品质驱动时代”的质量理念,构建了“时代电气”卓越质量管理模型和“绿茵服务”质量管理模式。基于RAMS工程的“追求双高双效的高速牵引管理模式”在时代电气的实践运用,有效提升了公司经营质量和产品质量。“绿荫服务”模式以“快速、有效、满意”为服务宗旨,在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100多个轨道交通用户建立了售后服务网络,为用户提供快速优质的24小时服务和技术支持。
如今,“振华港机”已经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民族品牌,同时带动了一大批机电配套件民族企业走出国门。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质量管理模式以“产业链”、“责任链”、“价值链”、“管理链”为技术保障,以智能化为方向,全新、全方位、全生命周期打造质量管理和服务平台。该公司董事长宋海良深感质量就是竞争力:“我们能够在‘走出去’方面取得不错的成绩,靠的就是品质取胜。获得中国质量奖是对我们坚持质量责任、质量诚信的肯定,是对品质振华的最大褒奖。下一步,我们将以此为契机进行供给侧改革,实现从造产品向造精品、卖设备向卖系统、造硬件向造软件、工业2.0和3.0向工业4.0的四个转变。”
北斗导航、嫦娥探月、载人航天、长征五号新一代运载火箭……提及这些令人耳熟能详的重大工程几乎无人不知,但它们却无一例外地与一个人产生了关联——首都航天机械公司高级技师、被称为焊接火箭心脏的“金手天焊”高凤林。高凤林主要从事火箭发动机制造维修中的焊接工序。在火箭发动机领域的焊接技术,不能用机器替代,只能人工焊接。多年以来,他攻克难关两百多项,主编了首部型号发动机焊接技术操作手册等行业规范,多次被指定参加相关航天标准的制定,主导并参与申报了9项国家专利和国防专利;他突破了十多年未解决的技术瓶颈,利用系统控制技术,成功地将推力室头部喷嘴间隙控制在微米级;他在没有国际和国内软钎焊焊接标准的前提下,主导提出并实施层间过渡膜控制技术,将产品合格率从35%提高到92%以上;他焊接技术过硬,经其手焊接的130多台火箭发动机,从未出现质量问题;他还带领了一支焊接技术过硬的团队,所在的班组被航天一院命名为“高凤林班组”……“事业为天,技能是地,质量是永恒的主题。此次获得中国质量奖,是对我从事的航天工作的肯定,是我人生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是我成长的助推器。”高凤林表示,能够代表为祖国航天事业奋战在一线的技能工人,领取中国质量领域的最高荣誉,是对技能工人扎根一线、以工匠精神打造中国制造品质的鞭策。
“中国质量奖是通过设立质量标杆,推动社会形成追求卓越的质量精神,开辟了以标杆引领的质量时代。”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浦东供电公司总经理吴英姿认为,争当质量标杆,不仅是践行质量强国战略的现实担当,也是大力推进供给侧改革的有效举措。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钻井事业部海洋石油981平台经理董铁军对未来满怀期待:“获奖给我们带来了新动力,也坚定了我们向国际标准看齐的信心和力量。”
实现质量水平提升,必须注重质量管理,而创新质量管理,必须注重标杆示范。中国质量奖开辟创新了标杆引领的质量时代,成为质量标杆意味着全社会、全行业的关注,更意味着对卓越质量不停息地追求。
质量,永远都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