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钢筋混凝土主体框架结构施工技术

2016-12-16赵泽生

中华建设 2016年9期
关键词:框架结构施工人员模板

赵泽生

钢筋混凝土主体框架结构施工技术

赵泽生

随着我国建筑工程数量以及规模的大幅度增加,其对施工质量以及施工进度要求更加严格。当前钢筋混凝土主体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应用较为广泛,其具有施工速度快、抗震性能高以及布局灵活等特点,可以有效保证施工质量以及施工进度。本文分别对钢筋混凝土主体框架结构施工技术涉及到的施工前期准备工作、模板支设施工、钢筋相关作业以及混凝土相关施工等环节实施科学解析,从而为保证钢筋混凝土主体框架结构施工质量以及施工进度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施工前期准备工作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实际施工作业前,相关人员应做好技术交底、工艺操作培训工作,重点对施工图纸进行仔细研究,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同时还要建立相应的主轴线网络,从而对建筑地面水平控制基线以及标高基准点进行精确定位,这样可以保证定位放线质量。

二、模板支设施工

对于模板支设施工来说,施工人员应做好下列3个方面工作。

1.模板安装前的相关检查

一般来说,模板浇筑作业前,施工人员应对承重架和加固支撑扣件拧紧程度进行严格检查,然后根据定位轴线对构件的几何尺寸进行精确测量。同时依据工程混凝土重量、建筑测压以及施工承载量等方面要求,模板应具有一定的强度以及稳定性,这样可以方便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施工。尤为重要的是施工人员应对模板施工使用的各种机械器具实现严格检查,从而保证施工质量。

2.模板安装过程的质量控制

支模作业前,施工人员根据相关施工方案对各个模板进行编号,这样可以有效保障安装以及拆卸质量,避免出现漏装以及泥浆流失等问题。实际施工阶段,当梁板跨度不小于4m时,模板起拱程度为跨度的1~3‰。并且在混凝土浇筑作业前对已清理的模板表面涂抹一定厚度的隔离剂,这样可以避免硬化过程中出现混凝土和模板粘连问题,而这种问题对脱模作业质量影响较大。一般来说,施工人员使用的隔离剂应保证不会出现粘结、脱落以及污染墙等情况。

模板安装过程中,施工人员应使用一定的防护手段:首先施工人员使用塔吊将模板吊装就位,其需由人工实施精确扶正,这样可以避免已绑扎好钢筋对面板产生的损坏;其次模板板面容易遭受焊火烧坏,因此施工人员在模板附近实施钢筋、钢管电焊作业时,可以使用铁皮垫隔方法进行实际保护;接下来施工人员应在模板安装前做好电管、水管的布设作业,然后依据相关图纸安装已就位的模板;最后混凝土浇捣和振捣作业前,振动器避免与板面进行直接接触,这样保证面板完整程度,并且对振捣时间实施严格控制,其可有效限制模板变形量。

3.拆除模板作业

施工人员应依据施工现场温度变化程度,确定相应的混凝土初凝时间,从而计算出模板的拆除时间。一般来说,混凝土初步凝固后,墙体实际强度应保证超过12N/ mm2,施工人员应及时松动穿墙拉杆,从而使得混凝土墙体和模板表面进行脱离,然后对拆下的模板使用清洁剂进行处理,并且避免使用铁刷以及铁锹对混凝土边角造成的破坏,同时保证混凝土残渣自然脱落或使用木铲刮除。当侧模板不会对混凝土表面和棱角造成损坏时才可实施拆模作业。

三、钢筋相关作业

钢筋相关作业前,检测人员需依据相关质量标准以及规范对现场钢筋实施随机抽查质检,并且保证现场钢筋加工使用的钢筋数量、品种以及规格满足相关设计要求,同时混凝土浇灌作业前,施工人员应对钢筋工程进行质量验收。

1.前期准备

施工人员应保证捆扎器材、铁丝和保护层垫块数量满足施工作业需求,然后其应对模板内部的垃圾进行清理,根据相关物料规格使得钢筋接头位置彼此错开,并对各个模板进行标号。

2.柱钢筋绑扎

首先施工人员应将箍筋绑扎垂直于受力钢筋,并保证箍筋弯钩叠合处和应沿受力钢筋方向、扎牢箍筋转角处和纵向钢筋的交叉点彼此错开。其次依据轴线垂直传递后的柱头位置线进行接长处理,并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对柱头位置实施有效调整,从而确保柱头轴线上下各层基本保持在同一铅垂线上。再次对于竖向主筋的接头位置进行调整,使得其接头位置彼此错开,并对箍筋加密范围实施严格控制;接下来施工人员应利用箍筋将柱筋固定在下层柱的钢筋露出楼面部分,这样既有利于上层钢筋的搭接作业,并且避免出现偏移。最后对于梁钢筋来说,其应安置在柱竖向钢筋内侧,并保证其位置的准确性以及调整好相应的垂直度。

3.梁、板钢筋绑扎

首先梁钢筋绑扎结构如下图所示,施工人员应保证柱节点区的加密箍绑扎质量,并且使得纵筋错开连接。尤其板钢筋安装过程中,施工人员应依据相关要求间距对纵横向主副筋进行预先开线,并将其精准定位在板支座面处负筋位置且弯钩朝下。同时施工人员应将四周各个钢筋交叉点进行牢固捆绑,并将其中间部分进行梅花式扎牢,然后保证双向钢筋网片的交叉点扎牢程度,并且禁止踩下板上部的负筋,尤为重要的是保证悬臂板的受力钢筋安置相应的钢筋撑脚。

梁钢筋绑扎结构图

4.钢筋穿扎

对于板跨中主筋来说,其应穿插在梁上主筋下面,而板支座负筋则位于梁上主筋上面,同时保证次梁底层钢筋应位于框架梁底层主筋上面。实际绑扎作业阶段,施工人员应保证使用材料材质达到相关标准要求,其具体数量、间距以及位置绑扎满足施工需求,并且确保绑扎牢固。针对板、次梁和主梁交接处而言,一般板钢筋位置在上面,次梁钢筋则在中间,而主梁钢筋主要在下面。梁钢筋绑扎作业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在已支撑好模板上使用传统方法进行钢筋绑扎支架搭建作业,其实际支架间距需依据相应梁尺寸以及重量进行确定。

当施工人员完成钢筋绑扎作业后,其需做好保护层垫块铺垫工作,并依据相关要求计算出相应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垫块水泥砂浆比例为1∶2,一般来说,设计间距应为每平方米1块。

四、混凝土相关施工

一般来说,整个建筑工程需要使用大量的混凝土,因此施工人员应依据相关材料配比,并遵守严格的施工技术规范,同时做好混凝土浇筑和后期养护工作。

1.混凝土运输作业

当施工人员使用搅拌机对混凝土进行均匀搅拌后,其需使用运输车辆将混凝土运输至浇筑模板作业区域。通常混凝土主要处于半流体状态,实际运输过程易出现流失或减少等情况,所以需要做好运输车辆的密封保护,从而避免出现混凝土材料的损失。而混凝土较长时间放置时,其会出现凝固变质问题,因此需要施工人员在混凝土搅拌到浇筑完成时间范围内,尽可能降低混凝土运输次数、路程以及时间,尤其需要保证施工采用的混凝土匀质性,防止出现混凝土分层离析和初凝情况。

2.混凝土浇筑作业

首先混凝土浇筑作业前,施工人员应对模板和支架的标高、位置、尺寸进行严格测量检查,并对其内部垃圾以及积水实施重点清除。其次对于浇筑层的厚度实施严格控制,其参考因素包括混凝土性质、结构部位、振捣方法以及配筋形状。接下来应可能采用连续性浇筑方式,这样可以避免时间差异导致的不均匀裂缝情况,如裂缝难以避免时,其应在受力较小部位设置相应的施工缝。最后混凝土振捣质量,其能减少气泡或者空洞数量。

3.混凝土养护作业

养护人员应保证混凝土凝结以及硬化均处于最佳温湿度条件下,这样可以保证水泥的水化作用。当混凝土成型则需采用相应的保护措施,如覆盖、浇水以及保温等,对于大面积混凝土养护时,其需依据相关水化热计算数据确定覆盖塑料布面积。

五、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钢筋混凝土主体框架结构施工技术来说,实际施工效果较为明显,因此其具体应用过程中,要求施工人员做好整体工程各个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工作,同时严格遵守相关施工标准以及规范,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施工质量以及施工进度满足工程要求。

(作者单位:河南黄大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框架结构施工人员模板
铝模板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高层建筑中铝模板系统组成与应用
铝模板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框架结构问题和对策
无黏结预应力框架结构的拆改加固设计
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加固方法简述
城市综改 可推广的模板较少
无地下室框架结构基础深埋设计
宁波港公安局对镇海化工区施工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