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筑磐石品质 树百年丰碑访湖北楚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树平

2016-12-16魏莱

中华建设 2016年9期
关键词:建筑业建筑质量

记者 魏莱

筑磐石品质 树百年丰碑访湖北楚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树平

记者 魏莱

总经理刘树平

对所有与建筑行业相关的从业人员而言,这两年的时间,无疑是一个考验。

作为很大程度上仍依赖于高速增长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整体发展模式粗放、管理手段相对落后的建筑业来说,经济增长动力转变,房地产去库存任重道远,“营改增”税改来袭,行业整体形势持续下滑……一个一个挑战接踵而至。

这一切,对于二十多年来见证、亲历,并努力推动着这个行业发展的刘树平来说,他百感交集。作为近年来已在业界享有一定声誉的湖北楚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楚安建筑”)总经理,刘树平感到肩上的责任越来越重。随即,他将目光投向了办公室前的企业文化墙——“楚安建设,筑福梦想”。

在这里,他找到了答案。

业之根本有安乃大,质量和安全高于一切

武汉市安协领导来公司指导工作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诚信照长青。

湖北楚安成立于2005年,从最初的一家毫不起眼的小公司,跻身“中国建筑业综合实力100强”、国家、省、市先进建筑企业,它的成长秘诀是什么?

出身在“中国建筑之乡”湖北新洲的刘树平,从小就被镇上一批勇敢的年轻人“拿起泥刀闯天下”的事迹所鼓舞。幼年家境贫寒的他,更立志要通过奋斗改变命运。1985年,年仅十六岁的他开始在建筑工地学习做木工。渐渐地,刘树平开始不满足于这门简单的“手艺活”,不到20岁的年纪,他便东拼西凑,借钱买了一辆东风牌大货车,起早贪黑地跑长途货运,经常给建筑工地运送水泥等建材。随着接触的人越来越多,建筑行业的博大精深、海纳百川深深吸引了他。刘树平深知,缺乏专业知识的积累和沉淀,便无法领悟“万丈高楼平地起”的美妙,更无法攀登自己人生事业的巅峰。1999年,适逢武汉市实施建筑市场第一批项目经理制度,刘树平自费到武汉建筑职业大学报名参加了工程管理。学习三年后,顺利毕业并参加项目工程管理考试,成为了新洲地区第一批项目经理。

大潮奔涌,泥沙俱下。当年,在利益的诱惑下,一些从业者因诚信缺失,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很快便折戟沉沙。如何改善这种鱼龙混杂的生态,2008年,刚通过企业改制而出任楚安建筑总经理的刘树平决心从自己做起,将质量和安全永远作为立业之本。

“楚安建筑”,“楚”字顾名思义是表示“荆楚大地”,同时还寓意着“唯楚有才”的雄心壮志、自信心和自豪感。“安”,则表示“有安乃大”,突出对质量和安全的高度重视。质量和安全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刘树平深深懂得,建筑市场的竞争是质量的竞争,只有向社会提供臻美的建筑产品,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走进楚安建筑荣誉展厅,一座座闪光的奖杯,见证了成就与荣耀;一幅幅珍贵的照片,诉说着艰辛与辉煌:获誉“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率先在国内通过GB/Tl9001-2008-IS09001:2008.GB/T50430-2007质量管理体系认证,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GB/T2400l-2004-IS01400l:2004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获“建筑施工先进单位”,“安全生产先进单位”,“AAA信誉建筑业企业”,“AAAAA诚信企业”等荣誉称号……诚信担当自浩然,楚安人一直深知,只有用品质,才能打开梦想之门。

武汉市政府副市长刘英姿到硚口区轻汽小学项目现场指导检查

砥砺奋进加强管理,创优是“终身的事业追求”

荣誉是对实力的肯定,也是对企业的鞭策和鼓励。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实施标准化文明施工,楚安一直这样要求自己,2015年,公司荣评“中国建筑业综合实力100强”。“工程创优是我们追求的重要目标。只有创优工程,才能给企业带来效益。试想,谁敢把项目交给做‘豆腐渣’工程的人做呢?”回忆起“创杯夺奖”过程,刘树平感慨万千。对于这个把品质看作是自己“终身事业追求”的总经理来说,“创优”是一个过程,全面提升建筑工程质量,建造高质量的建筑作品,才是“创优”的初衷。一直以来,楚安人在工程创优中,实行四种办法:一、项目承建责任人必须与公司签订质量安全责任书;二、公司建立和完善质量安全管控责任体系;三、公司制定了创杯夺优的具体奖励办法;四、按要求配齐、配优、配足施工现场质量安全管理人员。

“创优”目标锁定后,就要坚定不移地朝这个目标迈进,从企业领导班子到项目经理全体作业管理人员,如何做到上下一盘棋?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砥砺奋进的过程中,如何达成上下一条心?企业管理无疑成了一个大课题。近年来,楚安建筑是这样去“抓”的:不断改变过去“粗放、单一”的管理为“精细、综合”管理,重点抓好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突出抓好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竭力抓好建筑市场有序抢占;着力抓好新技术的应用推广;全力抓好企业综合管理工作。

从管理入手,需要由表及里,层层剥茧,寻找企业的根本和核心。而企业文化,作为全体员工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也逐渐被放到攸关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高度。在楚安建筑的官方网站上,清晰地罗列着企业文化内涵——“市以信为本,信以诚为基”的服务宗旨、“对待客户要热心、对待工作要细心”等企业管理“五心”、“操作规程重执行、制度实施重落实”的项目管理“六重”等,成为各部门员工耳熟能详的从业理念,指导着企业所有的组织行为。以人为本,用愿景鼓舞人,用精神凝聚人,用机制激励人,用环境培育人,成为楚安近年来快速成长和发展的秘诀。

“求精、诚信、务实、创新”,楚安建筑秉持着这样的经营理念,争做建筑工程“领头羊”。同时,持续地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善尽社会责任,借以回馈社会,从而实现品牌的永恒发展。据了解,楚安建筑累计捐资助学助困共投入1000多万元,2013年,楚安建筑参加新洲地区40家爱心企业700余万元的捐助活动,资助一批困难学子成就梦想。新洲区助学捐款数额与资助生数更创下湖北省区县之最。除了建筑实力,楚安建筑无疑以它的社会责任担当,再为“中国建筑之乡”新洲的传奇发展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鄂州莲花中央广场

迎接挑战挖掘潜力,民营企业开拓自己的生存空间

作为新洲的一支建筑企业新生军,楚安建筑并未满足于这些年来公司所取得的成绩,相反,伴随着行业总体市场需求减少、企业之间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市场萎缩逐步显现、建筑业产能过剩等新形势,冷静地应对市场疲软,成熟的楚安团队并没有自乱阵脚。提前做好功课、读懂形势、预判市场、主动应对,成为了楚安人日常工作中的“高频词”。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特征逐步显现,经济增速总体下行,作为传统行业的建筑业以及与建筑业关系密切的建材、房地产行业都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从2015年开始,已经相继出现一批企业甚至其他行业(企业)的倒闭。

中国建筑业的下行已成一种必然,覆巢之下无完卵。作为企业管理者,如何带领企业“转型升级”,成了刘树平经常思考的问题。

怎么转、何时转?成为新形势下的一个新课题。“我们在思考,建筑业转型升级,是放弃建筑业,还是改做其他产业呢?有人认为转型升级是放弃本行改做其他产业,这个问题要从企业的实际出发,不能千篇一律。我认为,转型不等于转行,这样就会给产业发展造成新的不平衡了。”刘树平说。

有调查数据显示,在城镇化程度很高的美国建筑市场,76万家建筑企业中,规模500人以上的建筑企业只有1000家。这或多或少给了中国建筑企业未来发展之道一点启示:随着中国城镇化的提高,大型建筑企业的数量将逐步减少,而具有专业特点、满足客户需求的企业,将依然存在生存空间。

“有人说,国外没有建筑行业一说。我们中国应该少不了建筑这个行业,关键要看是什么样的建筑企业。‘工艺水平高、技术含量高、管理水平高、质量水平高’的建筑企业,应该是有市场,有潜力,有发展空间的。”刘树平认为,建筑企业转型升级应该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要先确定转的方向,再确定怎么转。对楚安建筑而言,将围绕着“四高”做文章,在转型升级的探索和实践过程中,广泛应用新工艺、积极引进新技术、推进管理新方式、创造质量新高度、聘请实用新人才。

调整心态,从过去的高增长惯性中走出来,从机会主义的心态中走出来,这成为新时期楚安团队对自己提出的新要求。“盘点建筑业近年来的‘成绩单’,在湖北注册的央企撑起了‘半边天’。我们作为本土企业,更应该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加快发展”,刘树平认为,建筑央企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是民营建筑企业无可比拟的。但是,两种经济成分的建筑企业在竞争中发展,民营建筑企业仍然有着发展的空间:民营建筑企业在中小型建筑工程上可以发挥自身的作用;民营建筑企业机制活、决策快、程序简单;民营建筑企业在大型工程建设中可以联手合作;民营建筑企业经过10~30年的发展积累了一定优势。

只有看得远跑得快,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筑磐石品质,企业才能经得住风吹雨打。这种信念,也将不断激励楚安人立足湖北,辐射国内,迈向国际,铸就未来。

猜你喜欢

建筑业建筑质量
山西省建筑业协会
“质量”知识巩固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动物“跨界”建筑业
甘肃建筑业将采用清洁能源降低碳排放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毕赛端 “从事建筑业,我乐在其中”
建筑的“芯”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