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经济形势下的政策回应——供给侧改革

2016-12-16范维

商业经济 2016年10期
关键词:供给政府改革

范维

(陕西省行政学院,陕西西安 710068)

新经济形势下的政策回应——供给侧改革

范维

(陕西省行政学院,陕西西安710068)

我国经济在经历三十多年高速发展后,增速逐渐放缓,供求开始出现失衡,产能过剩问题严重,抑制了经济增长的潜能。原有的以需求刺激经济的增长方式难以为继,经济结构失衡问题日渐加剧,人力资本不足。针对这种现状,我国有必要进行供给侧改革,需要通过推进科技创新、鼓励投资、加速产业升级、简政放权等措施,来满足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进一步激发市场潜力,促进我国经济稳定而持续的提升。

新经济形势;科技创新;供给侧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资源和人口优势,把握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创造了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但是,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我国经济发展的相关重要要素都达到了发展的瓶颈,过去凭借低劳动力成本、政府干预和破坏环境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已经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同时,伴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全球主要发达国家经济趋于疲软,使传统的依靠出口、消费、投资三驾马车的需求管理模式难以为继。为适应这种变动,供给侧改革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形势下,发展经济的必然选择。

一、我国进行供给侧改革经济学角度分析

传统的西方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价格具有充分弹性的情况下,长期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政府对经济进行的干预行为,未来会带来通货膨胀之外,对经济产出毫无益处。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则主张从长期来看,总供给曲线是倾斜的,价格的调整具有黏性特点,即当经济衰退时政府应该对经济进行干预。无论是古典经济学,还是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都忽略了供给环境,强调需求而忽视供给。纵观整个人类的发展过程,无一不是由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带来了生产能力的提升,进而使总供给能力一次又一次的加强,最终刺激了经济的发展与繁荣[1]。

此外,按照经济增长“三驾马车”理论,将消费、投资和出口视为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力,认为从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之初,都是先产生需求,随后才有生产活动来提供满足需求的产出,也就是供给。在这一逻辑的框架内,本应该继续探讨研究的供给侧分析认识,则被简化为市场决定供给结构,无需再作分析处理。同时,虽然三大动力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对于需求侧管理的宏观调控需要,但是却不能从根本上在需求侧带动经济增长,就其性质而言,三驾马车解决的是产能过剩问题,并不是带动长期的经济增长。虽然解决了产能过剩,能为资本的积累创造空间,促进长期经济增长,但是将其作为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只考虑消费需求,将忽视真实的产品市场种类众多,技术更新迅速的现实。目前越来越多新的消费动力,来源于供给侧对消费提供了新的选择,而这一改变并非是由于消费需求本身发生了变化。

其次,只考虑投资需求,将忽视真实的投资供给无法满足投资需求的现实。资本市场中结构性长期失衡、资源配置混乱的局面始终无法彻底改善。因此,希望通过刺激投资需求来增加经济总量显然是无法实现的。

再次,只考虑出口需求,将放大出口对本国宏观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贸易联合体的出现,都在通过供给侧悄然改变全球贸易格局,进而影响出口对本国整体宏观经济的影响。

总之,“三驾马车”中所强调的消费、投资以及出口,只有连接供给侧,回应为消费供给、投资供给以及出口供给,才能真正形成促进经济发展的由需求侧到供给侧的完整动力体系。

二、我国进行供给侧改革的现状分析

(一)原有的以需求刺激经济的增长方式难以为继

在全球经济增长萎靡的背景下,我国的出口增长受到阻碍,与此同时,国内的消费需求又始终不能有效的带动经济,因此,拉动经济的重任只能依靠政府推动基层设施建设投资得以实现。不能否认的是,在我国建设初期,各行各业的产品供给严重不足,基础设施落后,在当时大规模对制造业和房地产业投资,的确具有时代合理性[2]。以政府主导的各类资金大量的涌入这些基础行业也确实收到了实际效果,我国持续了数十年的高速增长也得益于此。然而,长久以来我国实行的需求刺激政策,在时移世易的今天,已经不再是最佳选择。原因在于,经过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我国已经从普遍供给不足,发展到普遍供给过剩,尤其是制造业,有大量的亏损严重、必须依靠财政补贴维持生存的僵尸企业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十分严重,房地产业也出现了高额库存的现象,并且持续恶化。

(二)我国经济结构失衡问题日渐加剧

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经济刺激政策,造成了制造业与房地产行业迅猛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产能过剩和高额库存的问题。同时,关乎国计民生的医疗、教育、文化建设以及基本的公共服务,却出现了严重的供给不足。人民的收入较之前有了较大的增长,但远不及房价和医疗费用的增速[3]。城乡差距继续加大,收入不均成为普遍现象,社会道德滑坡,产业结构严重失衡,势必成为我国经济继续高速健康发展的突出矛盾。

(三)人力资本不足

在人力资本供给方面,我国经过逐年的高校扩招,使整体国民受教育年限有所提高,但是从成果上看,人力资本的教育质量并不高。虽然我国也在积极地发展职业教育,但是距离真正能够培养出大批适应市场需要,适应产业升级换代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仍然有很大的差距。同时,支持我国经济增长多年的人口红利优势日渐消退,新一代的年轻劳动力不仅在数量增长上出现了停滞,对于自身劳动的需求也发生了本质变化:当代新生的劳动力自身素质并没有显著提高,但却对工作的强度和工作之外闲暇的偏好提出了新的要求。这种情况的出现,直接导致了劳动力成本的上升,降低了产品的竞争力[4]。

三、供给侧改革的具体实施路径

(一)优化创新环境,推进科技创新

面对我国目前的经济挑战,实现经济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在国际竞争中建立优势,就必须要走创新型国家之路[5]。为实现这一目标,政府应该积极通过政策优惠,吸引激励企业和科技研发人员进行科技创新的研究,并且审时度势的研究制定能够鼓励科技创新行为的新的优惠政策,包括科技投入政策、政府的创新扶持政策、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和科技人才培养政策。同时,要不断切实加强科技法律法规建设,用法律的框架规范科技创新行为,使科技活动在法律的监管下,能够做到有法可依[6]。同时,为提高科技创新效率,应简化政府的审批程序,在企业科技创新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阻力,政府应积极发挥政府职能予以处理。

(二)提升人民投资信心

我国经济经过30年的高速增长后,刺激消费和增加市场供给已非易事,想要通过以往借助宏观财政或者货币政策的实行来带动经济,已经很难再短期内看到成效。当前的情形更多的表现为:人民不愿意消费,企业缺乏长远眼光,资本雄厚的人热衷移民和移出资产,种种现象皆根源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则会影响需求和供给。

我国经济改革始终在不断变化,这是适应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但这种变化的背景对个人而言会增加很多确定性风险:曾经的国企铁饭碗,在国企改革中被打破,大批工人下岗自谋出路;曾经的最稳定的国家公务人员,也因为退休养老金计划与企业并轨,岗位吸引力逐渐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消费意愿无法被充分调动,并且很难积极主动的进行创业和创新研究,因为这种选择的回报要在未来很长时间后才能体现,而在这段时间中宏观政策由于在不断的为适应经济作为调整,是不能被提前预知判断的。以上种种原因导致了人们对未来的变化方向感到迷茫困惑,所以在面对未知性非常高的创新和创业时,很难作出果断坚定的选择。

因此,如果想在供给侧改革中取得成效,政府就必须为人们勾画出一个明确的、可以预期的社会前景和路径。通过制度改革,让人们坚定对未来的信心,并且能够对创新和投资的回报有预期,这样才能减少经济行为的短期化。同时,加倍重视市场化,政府与企业间应有明确清晰的界限,逐步减少政府干预,政府的作用应重点体现在建立良好的市场环境,通过法规规范市场化行为,为消费者、投资者和企业树立投资信心。

(三)加速产业优化升级

应鼓励现有产业改造升级,并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制造业的升级换代。同时,加快在文化、教育、医疗、能源等垄断性行业的改革,加快形成养老产业、文化产业、创意产业等新的产业链,以此刺激市场释放出巨大的产业能量。在此过程中,应积极探索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形成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这样能够充分发挥市场作为主体的创造力,激发市场活力,从而使得政府的作用更好的体现。通过这种模式,双方能够建立起长期平等的互赢互利的合作关系,并改变以往政府作为主导,决定基本建设的传统做法,充分激发市场的潜力,打破财政资金有限的限制,改变投入方式单一的不足,由社会资本承担从初始设计、运行中的建立和运营、以及公众需要的基础设施维护和提供公共服务的工作,双方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各自的优势,对经济发展形成合力。

(四)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审批

各级政府上上下下的行政审批,不仅会增加寻租行为,也会增加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交易成本,进而导致企业投资动能缺失,创新积极性不高,这是目前影响经济下行的主要原因之一[7]。在今后以及一段时间之内,我国经济发展依靠的核心要素就是创新和创业,而这类活动的主体,必然是各个行业中的企业。因此,为了鼓励促进企业的创新行为,必须要减少不合理的政府行政审批项目,改革监管方式,优化服务意识,为企业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总之,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形势,针对当前的多方面问题和矛盾,我国需要通过从需求侧到供给侧的改革来满足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进一步激发市场潜力,促进我国经济稳定而持续的提升。

[1]贾康,苏京春.“三驾马车”认知框架需对接供给侧的结构性动力机制构建——关于宏观经济学的深化探讨[J].全球化,2015(3)

[2]冯俏彬.深化供给侧改革增强经济发展新功能[J].行政管理改革,2015(11)

[3]刘伟.经济新常态下供给侧管理具有重大意义—兼论供给侧改革与发展新理念[J].人民论坛,2015(12)

[4]文建东,宋斌.供给侧改革: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6(3)

[5]周天勇.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实现宏观调控的根本性转变[J].时代经贸,2014(3)

[6]贾康,等.战略机遇期金融创新的重大挑战:中国政策性金融向何处去[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7]冯磊.从供给侧推动中国改革[J].经济学动态,2013(41)

[责任编辑:王凤娟]

F121

B

1009-6043(2016)010-0004-02

2016-09-26

范维(1983-),女,辽宁阜新人,陕西省行政学院财务管理系教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猜你喜欢

供给政府改革
改革之路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改革备忘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三字经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二)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政府信息公开”观察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