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河金三角区域苹果产业合作发展之浅见

2016-12-16王秋萍

北方果树 2016年4期
关键词:金三角果业果农

王秋萍

(山西省临汾市农业委员会,山西 临汾 041000)

黄河金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试验区位于黄河中游山西、陕西、河南三省的接壤地带,由山西省的运城、临汾两市、陕西省的渭南市和河南省的三门峡市组成。该区域地处我国中部、西部结合带和陇海经济带中段,具有连接华北、西北、中原的纽带作用。区域总面积5.8万km2,耕地面积195.6万hm2,总人口约1700万,其中农业人口约1160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区,果业是区域内农业的主导产业之一。该区域现有果园面积近53.3万hm2,年产各类水果600万t以上,是全国重要的产果大区。目前苹果产业已成为该区域规模最大、发展最快、效益最好和前景广阔的农村主导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果业产业合作发展,是推进区域果业更好更快大发展的需要,是建设现代果业的必然要求,是进一步建设和谐新农村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必由之路。

1 苹果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1.1 区位优势

黄河金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试验区位于北纬35°,为黄土高原,土层深厚,雨量适中,光照充足,海拔高,温差大,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是世界苹果最佳优生区之一,被国家农业部列为黄土高原区苹果生产优势产业带,所产苹果个大、色艳、质脆、味美、品质优,享誉国内外。

1.2 宏大的规模优势

经过长期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的发展,通过大力推广“四大”优果关键技术,实现了果品产销协调发展。截至目前,该区域水果面积近53.3 hm2,总产量600万 t,其中苹果 42.27万 hm2,年产苹果 515万 t,面积和产量分别均占全国1/5、1/4。目前,区域内果业生产基本实现种植区域化、规模优势明显,且布局合理、品种优良、管理科学。本着发挥优势、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相对集中的原则,该区域已建成各具特色的优质苹果生产基地,使区位优势、规模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目前已形成运城市以平陆、芮城为主的中条山苹果生产基地和以临猗、万荣为主的峨嵋岭苹果生产基地,渭南以白水、澄城、合阳、蒲城、富平、韩城及临渭区南塬为主的渭北优质苹果基地,三门峡以灵宝为主的优质无公害苹果基地,临汾市以吉县及西部山区为主的优质无公害苹果基地。

1.3 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目前该区域已形成销售、贮藏、加工等相对完善的产业链条。各类大中型果品保鲜库400多座,贮藏能力达到200万t;各类果品营销企业300余家,其中外销企业100余家;以果脯、果圈、果汁等为主的加工企业200家,其中仅浓缩果汁生产能力达到90万t,年出口量超过60万t,占全国出口总量的3/4,是全国最大规模的苹果浓缩汁加工基地。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贮藏、运输、餐饮、包装、农资等相关行业的兴起,每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数50万余人。

2 强化大范围、深层次、多领域的合作

2.1 果汁领域合作

黄河金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试验区已建成果汁加工企业20余家,其中四大龙头企业——陕西海升、国投中鲁、北方安德利及山西恒兴均有分厂。果汁企业要强强联合,互相协作,增进团结,避免无序竞争、打价格战;要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提高果汁质量,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国际交易的话语权;要建立合理的收购营销机制,加强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联合,确保收购渠道畅通和企业对果农实行严格的保护价制度。

2.2 科研领域合作

黄河金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试验区物候期比山东早10~20d,要利用物候期早的优势大力发展中早熟品种,以提前上市占领市场空档;要依托陕西果树所、郑州果树所、西北农林大学、山西农大等研究机构的科研优势,与他们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积极选育、引进、示范、推广优良新品种、新技术,强化科研领域合作,积极申报区域性的科研项目,确保区域内果业生产技术的先进性。同时,要特别注重特色水果的推广,如三门峡的SOD苹果、运城的金苹果等。

2.3 推广领域合作

果树树形改造、果实套袋、生草覆草、病虫害综合防治四大技术是当前区域内果园优质生产必须推广的技术。渭南市已大范围开展树形改造和密闭园改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优质果率达60%以上。其他三市正处在启动阶段,任务还很艰巨,四市要加强这几项技术的合作,互通有无,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在区域内引导果农掀起新的果树技术推广热潮,促进果农整体素质的提高。必要时,可组织一支专业队伍,由渭南市牵头,在区域内开展树形改造服务,带动整个区域树形改造工作的开展。

2.4 信息领域合作

为保证区域内苹果产业信息资源共享,四市要以黄河金三角苹果电子交易中心为平台,以三门峡的中国苹果网和运城的运红果业网为依托,实现苹果现货电子交易、市场信息咨询、苹果交易中介、苹果代购代销和贮运配送业务等服务,为果农和相关企业提供信息和服务。同时区域内报纸、电视、网络等各种传媒要全面合作,技术互通,信息共享共用,发挥各自专长,推动苹果信息网络建设,实现为果农服务效益最大化。

2.5 市场资源合作

多年来,四市已经在重点区域建立自己的直销市场,如运城的广州水果市场、长沙果品市场。下一步要利用好现有的市场,统一组织起来,使市场资源能够实现利益共享,优惠政策共享。同时还要在四市建立苹果产地交易市场,促进水果的销售。

3 强化区域内项目建设的拉动作用

当前,果业已成为黄河金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试验区农村的支柱产业之一,果业发展已具规模,需要实施一系列果业项目,促进苹果产业的发展,使黄河金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试验区苹果的规模优势将进一步显现。

3.1 果业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近年来,黄河金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试验区的果业在各级领导正确领导和支持下,为提高果农素质,四市多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沉下去等形式培训果农;创办果业刊物,每年各市电视台拍摄并播放果树技术节目,指导果农生产。

目前,“市有中心、县有平台、乡有网站、村有信息”涉农网站发展到600余家,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但是果业管理组织体系还不健全,很多乡镇没有果业服务站,造成信息不畅,政策难以落实,技术难以推广。一些市、县缺编制、缺人员、缺经费,不能为果业的生产和销售做好服务,因此,必须强化果业服务体系建设。主要是共同组建一支产品研发队伍,一支信息服务队伍,一支技术推广队伍。

3.2 果品出口基地建设项目

为了进一步提升果品质量安全,提高果品市场竞争力和应对入世后市场竞争的需要,增加出口创汇,建设出口果品基地是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四市共同建设出口基地20万hm2,其中运城市6.7万hm2,渭南市6.7万hm2,三门峡市 3.3万 hm2,临汾市 3.3万 hm2。出口基地建设要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生产模式,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组织体系。

3.3 加工果品基地建设项目

黄河金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试验区果汁生产能力已达到90万t,年消化加工果600万t,为此必须建设加工果生产基地,以保证果汁加工厂的正常生产。结合各自实际区域内拟建加工果生产基地13.3万hm2,以企业为依托,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龙头,采用“企业+农户+基地”方式进行运作。此项目必须依靠国家扶持,共同立项,共同实施。

3.4 引黄灌溉

套袋能大幅度提高优质果率,黄河金三角区的苹果已基本实现全套袋,但由于一些地方灌溉不方便,套纸袋果在高温下容易脱水,或长时间干旱后下雨易产生裂纹,果品商品率低。在运城市的万荣、临猗一些地方都采用井水灌溉,每666.7m2每次约六七十元,一个0.67hm2左右的果园,年平均浇水3次,就需2000元左右。临汾、三门峡、渭南一些苹果生产基地也靠井灌,费用极高,有必要利用地理优势,引黄河水进行灌溉。

4 强化合作的保障机制

4.1 组建果业发展联席会

为了及时有效地指导黄河金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试验区果业的生产、销售,要依托各市的果业管理部门、果业协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经纪人等,成立黄河金三角果业发展联席会,会员由各市、县的果业负责人、果树专家、经纪人、销售大户、果汁企业家等组成。联席会每年召开两次会议,上半年、下半年各召开1次,主要解决果业发展中的问题,每次会议解决一个重点问题。

4.2 果业合作设专人负责

黄河金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试验区支持果业的合作和发展,确保项目的实施。四市都要有专人负责果业合作工作,强化对果业工作的领导,协调果业发展的资金、政策等一系列问题,协商水利、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等方面的项目,整合资源、优惠政策向果业倾斜,协调计划、财政、金融等部门大力支持果业发展,促进果业产业化进程,提升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4.3 积极开展项目申报和招商引资工作

为了发挥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黄河金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试验区的四市,要积极向上级部门申报项目,推动果业的进一步发展。围绕果业发展的目标,制定详细的果业发展规划,结合国家、省、市的项目计划,积极申报项目。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引大联强,巧借外力发展果业。领导干部要及时解决龙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带动农户增收,促进黄河金三角区域果业经济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金三角果业果农
疫情持久战下,华东这家企业趁“疫”练功出新品,打造菌藻平衡金三角基石
樱桃红了,果农笑了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果业电子商务营销体系构建研究
田间地头“惠”果农
专家当保姆 果农心里稳
流翔高钙为果农把脉支招
电磁感应综合问题中的“金三角”
新媒体时代下广告策划在果业推广中的应用研究
果业冷链物流运输现状及对策研究
金三角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