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树食芽象甲生活习性与发生规律研究
2016-12-16王晶
王晶
(临汾市林业局,山西 临汾 041000)
枣树食芽象甲生活习性与发生规律研究
王晶
(临汾市林业局,山西 临汾 041000)
通过在发生区对食芽象甲的观察,了解该害虫的生活史、习性及发生规律,总结出该害虫的发生程度和枣园的间作物之间的关系,危害程度和寄主的品种之间的关系。
枣树;食芽象甲;生活习性;发生规律
食芽象甲(ScythropusyasumatsuiKoneet Merimoto)又名枣飞象、枣芽象甲、小灰象鼻虫,属鞘翅目象甲科。常为害枣树,也可为害苹果、梨、核桃、杨、泡桐、香柏等,以成虫为害寄主的嫩芽、幼叶。在枣树上发生严重时,可将枣芽全部吃光,造成枣树二次发芽,大量消耗树体营养,推迟开花结果,使红枣产量大幅度下降。
食芽象甲在临汾市的许多县市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其中在永和、襄汾某些枣区危害特别严重。据在永和县阁底乡发生区调查,枣芽被害率达80%左右,平均虫口密度达60~80头·m-2。为此我们对食芽象甲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研究,以了解该虫的生活史、习性及发生为害规律,从而为进行科学的防治提供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试验用成虫采自永和县阁底乡枣区。
4月下旬食芽象甲化蛹盛期,围绕枣树主干,在东、南、西、北4个方向由里向外依次取样(5个),边长为50 cm的正方形,每样方共挖4层,每层5 cm ,各层分别过筛找蛹,然后把蛹放到小瓶子里带回实验室观察它的羽化习性。
5月初食芽象甲羽化盛期,在枣区枣树下铺白色塑料布,振动树干捕获成虫。在实验室里分出雌雄,然后在直径10 cm的培养皿内放入一对食芽象甲,观察它们的行为及雌雄虫的主要特征。
5月中旬在雌雄虫交配盛期,把捕回的雌雄虫配对,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在枣林中套袋饲养(每袋5对),每天16点定时观察;另一部分放在直径10 cm的培养皿内(每个培养皿放5对),下面用滤纸保湿,每天9:00准时换叶,并把死虫子换出,确保每个培养皿内5对成虫,观察它们的产卵习性、产卵量等。
待成虫产卵后,将套袋内和培养皿内产的卵取出并放在培养皿中,每天定时采集并饲喂3种杂草(狗尾草、车前和艾蒿)的幼嫩根部,观察卵在室内的孵化以及幼虫孵化后的取食情况。并设对照,观察幼虫的耐饥性。
2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
2.1形态特征
雄成虫体长3.5~4.5 mm,深灰色;雌成虫体长4.3~5.5 mm,浅灰色。虫体呈长圆形,近后端较宽,雄成虫较雌成虫略小。头黑色,触角和足红褐色,密被灰色及褐色鳞片。鞘翅近端部的褐色鳞片形成模糊的横带。头宽喙短。喙宽略大于长,背面扁平,中沟不明显或短。触角肘状,柄节不超过眼后缘,其末端3节膨大。复眼紫红色。前胸宽略大于长,两侧略圆。鞘翅长是宽的2倍。腹部腹面银灰色,腹节5节,三四节较短。腿节短,附节隐5节。
雌雄虫的直观区别,雄虫一般深灰色,雌虫浅灰色;雄虫体一般较小,雌虫体一般较大,雄虫腹部比较平缓,末端呈椭圆形,雌虫腹部比较陡,末端呈尖圆形。
卵呈长卵圆形,长径0.6~0.75 mm,短径0.25~0.35 mm,表面光滑有光泽,初产时乳白色,后渐变为淡黄色,孵化前呈棕褐色。卵堆生,从几粒到50多粒。
幼虫体长4~5 cm,头部淡褐色,前胸背高淡黄色,腹部乳白色,无足,体肥胖略弯曲,多呈“C”形,各节多横皱纹,疏生白色细毛。
蛹为裸蛹,体长约4 mm,纺锤形,化蛹初乳白色,渐变淡黄色,近羽化时为红褐色。
2.2生物学特性
2.2.1生活史食芽象甲在永和县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树冠下土壤中做土室越冬。据室内饲养及田间观察,在永和县的发生期为:越冬代幼虫在第二年4月中旬化蛹,5月上旬进入盛期,下旬为末期;成虫于5月上旬羽化,5月中旬至6月初为盛期,6月下旬为末期;卵于5月中旬始见,6月上旬为盛期,6月中旬为末期;幼虫于5月下旬出现,孵化后即落地为害植物的地下部分,并在植物根部土壤做一土室越冬,来年继续为害。
2.2.2为害规律成虫白天、晚上均可上树取食,在10:00—12:00及14:00—16:00有两个明显的取食高峰。成虫首先取食萌发的嫩芽,严重时将嫩芽全部吃光,使之形成一个凹陷。被害芽尖端光秃,呈灰色,长时间不能重新萌发。再次萌发的新芽,长出的枣节短,开花延迟,仅能结少量的晚枣,且品质较差。幼叶展开时,成虫继而取食嫩叶,将叶片咬成半圆形或锯齿形缺刻,严重影响了枣树的正常生长发育。
2.2.3活动规律据观察,成虫羽化初期在每年5月中上旬,此时永和县当地气温较低,一般喜欢在中午气温较高时活动为害,早晚温度较低时多在枯枝落叶下或在石缝中潜伏。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则多在早晚活动为害。成虫的飞行受湿度影响较大且具有较强的假死性。夏季早晚温度低、湿度大,即使受惊也不飞行,受到惊吓后的成虫会从叶片表面坠向地面,因此可在早晚湿度较大时采用振树的方法进行虫口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采取相应防治办法。
2.2.4成虫的行为及产卵习性据野处调查和室内观察,雌虫占的比例较大,雄虫占的比例相对小,雌雄性比约为3∶1。雌成虫寿命较雄成虫寿命长。成虫交配后,无论是野外还是室内,只要条件适宜均可产卵。
2.2.5卵的孵化及幼虫的取食据室内饲养及田间调查,卵的历期最长13 d,但在室内培养的一般为10 d。卵孵化后,幼虫即入土,取食植物根部的幼嫩组织。观察表明,食芽象甲对狗尾草经较喜食,但本试验并不能证明该虫对其他种杂草是否取食。
2.2.6蛹的分布随着气温的升高,越冬幼虫逐渐向地面移动,然后于表土中做土室化蛹。经田间调查,在5~10 cm土层中蛹最多。
3 结论
3.1发生程度与枣园间作作物的关系
多地调查结果表明,虫口密度及枣芽被害率的高低与枣园间作种类以及枣园地块类型有密切关系。据报道,枣麦间作的虫口密度是枣树与秋作物间作的28.1倍;纯枣园虫口密度是秋地枣园的7倍;旱作麦地枣园为4.4%,旱作秋地枣园仅3.1%。
3.2为害程度与寄主品种的关系
在永和县阁底乡调查,当地两个主要枣树品种木枣和牙枣受害程度明显不同,木枣上的虫口密度是牙枣的2.1倍,木枣枣芽被害率是牙枣的2.97倍。
[1] 李连昌.中国枣树害虫[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2
[2] 张子一,查玉平,王少明,等.神农架林区华山松大小蠧生物学特性研究[J].中国森林病虫,2015,34(6):1-4
1005-5215(2016)09-0090-01
2016-07-06
王晶(1980-),女,大学,工程师.
S665.1;S435.112
A
10.13601/j.issn.1005-5215.2016.09.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