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西药组分中成药的特点及使用注意事项分析
2016-12-16曾健芬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药剂科广州510000
陶 洁 曾健芬(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药剂科 广州510000)
含西药组分中成药的特点及使用注意事项分析
陶洁曾健芬(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药剂科广州510000)
目的:分析含西药组分中成药的特点及使用注意事项,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与合理性,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方法:归纳、分析并总结含西药组分中成药的特点及注意事项。结果:含西药组分中成药在许多疾病的临床治疗中使用,具有广泛适用性。结论:需要加强含西药组分中成药的临床用药指导,告知患者用药的注意事项,叮嘱患者遵医嘱用药,不能随意更换用药时间或用药量,降低用药安全事件发生率。
含西药组分中成药 临床应用 注意事项
在我国已获得国家批准且在临床应用的中成药中,200多种为中西药复方制剂,即为含有化学药物成分的中成药,此类药物不同于纯中药材制作的中成药,同时区别于纯化学药物制成的西药,在组方特点、适用人群以及注意事项方面与中成药或西药的用法不同,但这些含西药组分中成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未能得到重视,由于使用不当引发了不少医疗纠纷[1]。因此,加强含西药组分中成药的临床应用指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主要针对含西药组分中成药的特点及使用注意事项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含西药组分中成药的组方特点
含西药组分中成药是我国独立开发的一种新型药物,将中西药精华有机结合,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药物,区别于纯中药制剂或纯西药制剂,具有更高的临床疗效,组方特点也与纯中药制剂或纯西药制剂不同[2]。
1.1含西药组分中成药中治疗感冒的组方特点:治疗感冒的中成药大部分为含西药组分中成药,例如家庭常备的维c银翘片、复方感冒灵片等药物,此类药物的特点在于以常规治疗感冒的中药为主,并加入解热、镇痛、抗过敏类西药,例如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等。
1.2含西药组分中成药补益气虚的组方特点:在补益气虚中成药中有一部分为含西药组分中成药,例如临床中常用的脑力宝丸、脉络通颗粒、维血康糖浆等药物[3]。此类药物的特点在于以具有活气补血、益气通络的中药为主,并加入维生素类西药,例如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6、维生素E、维生素P等。
1.3含西药组分中成药中降低血压的组方特点:在降低血压中成药中有少量药物为含西药组分中成药,例如珍菊降压片、降压避风片等药物。此类药物以平肝潜阳、活血化瘀的中药为主,并加入降压类西药,例如氢氯噻嗪、盐酸可乐定等。
1.4含西药组分中成药中治疗消化疾病的组方特点:在治疗消化疾病中成药中有一部分为含西药组分中成药,例如临床中常用的珍珠胃片、复方陈香胃片、心通口服液等药物。此类药物以具有健胃消食、调理胃气作用的中药为主,并加入制酸类西药,例如碳酸氢钠、碳酸镁、氢氧化铝等。
1.5含西药组分中成药中治疗糖尿病的组方特点:在治疗糖尿病中成药中有少数药物为含西药组分中成药,例如临床中常用的消渴丸、消糖灵胶囊等药物。由于糖尿病在中医学中归属消渴症的范畴,此类药物的特点在于以选取治疗消渴症的中药为主,并加入降糖类西药,例如格列苯酮。
1.6含西药组分中成药中治疗气道疾病的组方特点:在治疗气道疾病中成药中有一部分为含西药组分中成药,例如临床中常用的可待因桔梗片、咯痰清片、化痰平喘片、镇咳宁糖浆等药物。此类药物以具有止咳化痰、祛痰平喘作用的中药为主,并加入止咳祛痰类西药,例如磷酸可待因、氯化铵、克伦特罗等。
2 含西药组分中成药使用注意事项
2.1了解含西药组分中成药的适用人群及使用范围:每个药物都有药理效果,具有严格的适用标准,含西药组分中成药也具有这一特征[4]。只有全面掌握药品适用范围才能正确使用,例如消渴丸只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初期不宜使用该药[5]。药品说明书是医师开具处方、药师调配以及护理用药的主要依据,具有医学指导及法律意义,因此,医师、护士以及患者要严格根据药品说明书指导患者用药,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例如维C银翘片服用期间忌烟酒及油腻、生冷和刺激性食物;期间不得同时服用滋补类中成药;肝肾功能不全、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高血压人群慎用[6]。
2.2解答患者的疑问,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当患者根据医师开出的处方拿到药品后,心中仍有许多问题,例如药品的不良反应、用量用法、与其他药品的禁忌症[7]。但是由于医师手写处方的字迹比较潦草,患者无法分辨字迹;对于这些药物的了解不足,通常会对药品使用产生疑问。一些特殊人群,例如孕妇、月经期妇女、婴幼儿、老年人,对于医师给出的药方会存在疑问。因此,需要进行用药指导[8]。避免患者由于对于科学用药的不了解,而产生用药安全事件,甚至与医师以及药房人员产生医疗纠纷,从而导致医患关系受影响和医院的正常工作无法有效开展。
药物是一种特殊的商品,需要为患者提供有效的用药指导,提高药物在临床中的合理使用率,当特殊人群进行用药咨询时,尤其是孕妇、婴幼儿、老年人群,医师需要清楚告诉患者及其家属药品的用法、用量以及注意事项,并将药物进行准确核对,叮嘱患者及其家属遵医嘱用药,不得随意加药、减药、停药或者换药,提高对临床用药的依从性[8]。
3 讨论
3.1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3.1.1选择适合的中成药:在给予中成药处方前,首先需要准确诊断疾病,并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对症中成药治疗,避免服药后出现不良反应,影响治疗效果。通常情况下,医师首先需要确定疾病类型,才能给予适合的药物[9]。在临床治疗中,常见感冒、呼吸系统疾病,由于这些疾病患者的体征及症状各有差异,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10]。对于不同的中成药,医师要了解用药途径、剂量、药物禁忌症以及不良反应等,确保治疗效果。例如糖尿病患者及妊娠期、哺乳期女性不宜服用氢氯噻嗪,主要是由于该药物容易引起低钾血症。
3.1.2选择合适的剂型:现阶段我国中成药剂型改革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①研制口服剂型:从合理用药的原则上分析,有口服中成药就不要使用注射中成药;因此,需要加大口服剂型的研制力度,取代注射型中成药剂[11]。②开发口服剂型:根据患者临床用药情况以及药代动力学特征,开发适用于中医科疾病的口服剂型,并改善中成药口感,提高患者对中成药的接受度。③研制缓释剂型:缓释剂型能够减少中成药服用次数和天数,有助于提升患者对中成药的依从性。
3.1.3选择合适用药方法:在临床治疗中,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疾病类型以及中成药治疗效果等选择适合的用药方法[12]。含西药组分中成药具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但是在治疗疾病中又需要用到这些药物,因此,通过选择适合的用药方法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静脉用药能够提高药物浓度,有助于缩短药物见效时间,但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用药途径[13]。
3.1.4选择合适的剂量: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之一就是不合适的中成药剂量。大多数药品对于患者用药剂量未作出合理规范,因此,在临床用药中多根据患者的体质量、年龄或体表面积进行计算,但是这种方法有优势和劣势[14]。在临床用药过程中,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并结合临床用药经验,选择合适的剂量。若患者需要采用联合用药方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中成药剂量。
3.2加强处方管理:加强处方管理首先需要提高处方书写质量。通过组织医师学习《处方管理方法》[15],严格按照《中国药典》以及规范中的各种药品开具处方,并且要注重专业术语以及脚注的标识,清晰讲述用药注意事项。此外,还可以应用电子处方,将电子处方通过网络传送至药房,或打印纸质处方,杜绝处方字迹潦草的现象。需要提升处方人员专业素质以及技能。医院各级人员要认识到中成药处方工作重要性,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树立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观念,提升职业责任感和荣誉感。医师和药师需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交流配方以及调制经验。在实际工作中,处方人员需要严格遵从三查七对的原则;对于药房短缺的药品,不得擅自更换其他药物,需要及时向医师说明。最后需要加强中成药调配过程中的管理。中成药质量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原材料产地、加工方法、生长时间等。患者无法有效辨识中成药的质量。因此,需要采取多种措施,保障药方的有效性。药房需要按照国家标准从合法渠道购入中成药,并要求供应商给出合格证书或生产资格证,杜绝劣质药入库。此外,政府还要加强外部监督,加大药品市场的规范。
通过分析含西药组分中成药的组方特点以及临床应用注意事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可供参考依据,有助于减少用药风险,提高安全保障水平。
[1]王丽霞,李力,谢燕霞,等.含化学药(西药)成分中成药的安全使用[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2,2(4):211-214.
[2]任佳.含西药成分的感冒类中成药的合理用药分析[J].医学信息,2014,21(35):448-449.
[3]田庆生.使用含西药成分中成药的注意事项[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9):125.
[4]解玉波,阿米娜·达吾提.浅谈含西药成分的中成药临床应用的注意事项 [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3(2):15-17.
[5]焦炳丽,王会晓.如何安全使用含西药成分的中成药[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5):709.
[6]王青云.临床中使用中成药含西药成分的注意事项[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2(5):742.
[7]段桂花.含西药成分的中成药的合理使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6,6(2):351.
[8]刘士敬.认真对待和处理好中药中添加西药的问题[J].中医药信息,2014,25(6):89-91.
[9]宋雪英.含化学成分的中成药与西药配伍应用引起不良反应情况分析[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2(3):397-398.
[10]田新然.含化学成分的中成药与西药配伍应用引起不良反应情况分析和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4,7(32):447.
[11]李余良,姚丹梅,王喜鹊,等.我院西药与含化学成分的中成药配伍应用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5,29(12):46.
[12]张蓉,吴耀持,孙懿君,等.基于社区中成药规范化使用的思考与对策[J].中成药,2015,37(5):1150-1152.
[13]栾潇潇,吴漫,郑军,等.医院门诊患者中成药使用合理性评价[J].中国药业,2014,23(3):51-52.
[14]刘慧文.我院西医使用中成药现存的几点问题[J].中国医院用
药评价与分析,2014,10(1):80-82.
[15]Zhao,J.,Wu,H.-L.,Niu,J.-F.et al.Chemometric resolution of coeluting peaks of eleven antihypertensives from multiple classes in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A comprehensive research in human serum,health product and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samples[J].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B.Analytical technologies in the biomedical and life sciences,2012,9(2):96-107.
R286
B
1672-8351(2016)09-016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