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钓鱼岛主权争议背后的矛盾与冲突

2016-12-16林少骏

关键词:中日关系钓鱼岛

林少骏

(福州大学对外合作与交流处, 福建福州 350116;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 福建福州 350007)



钓鱼岛主权争议背后的矛盾与冲突

林少骏

(福州大学对外合作与交流处, 福建福州350116;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 福建福州350007)

摘要: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分析日本政府对钓鱼岛“国有化”以来中日双方的一系列矛盾争议,探讨美国插手亚洲事务的举动和目的,可以看出钓鱼岛主权争端不仅制约中日关系,也影响到美日中战略三角关系。钓鱼岛问题只是一个导火索,美中日三国深沉之矛盾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关键词:钓鱼岛; 中日关系; 美日中三国关系

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近年来围绕着钓鱼岛主权问题,中日之争,相持不下。本文试对日本政府将钓鱼岛“国有化”以来,中日双方的种种矛盾争议加以分析,揭示钓鱼岛问题只不过是一个导火索而已,所有的争议与冲突的实质是大国之间深沉矛盾所致。

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出台,中日东海争议出现。[1]中方认为,从地理结构而言,东海大陆架是中国大陆向海的自然延伸,因此主张,东海大陆架是其领土的自然延伸,而且延伸到冲绳海槽。但日方却认为,两国间海域不足400海里,必须以“等距离中间线”划分的原则。

2004年5月,中国在日方片面划设的中日东海中间线附近的“春晓”油气田开始进行开采作业,引发中日在东海资源开发上的争议。2004年10月起,中日双方历时三年多,进行了11次局长级的协议后,终于在2008年6月18日达成了共同开发的政治共识,又延后了二年,至2010年7月,中日就东海划界的问题再次举行了共同开发的务实会议,东海共同开发的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即将实施。然而,2010年9月7日的中日撞船事件,无情地将这一良好的中日发展势头摧毁,中日关于东海资源共同开发的“战略互惠关系”最终胎死腹中。

中日撞船事件后,中国减少对日稀土出口,停止高层互访。中国在南海与越南、菲律宾的领土争议,也使得南海地区的局势略显紧张。很快中国国民总产值(GDP)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的现实,又使得日本对中国的印象急遽恶化。与此同时,日本民主党野田佳彦内阁2010年9月10日悍然将钓鱼岛“国有化”时,中日争端达到了高潮。

2012年12月26日安倍晋三内阁成立,安倍在就任的记者会上,将其内阁定位于“危机突破内阁”。危机其中就包括有对日本领土、领空、领海,或者是对主权挑衅的“外交安保危机”。[2]从此,安倍政府种种倒行逆施的做法,引起了中国人民与亚洲各国人民的愤怒,中日关系的恶化,不可避免。

面对日本政客将钓鱼岛“国有化”,2012年9月11日《解放军报》发表专文,批评日本是二战结束以来,对中国主权最为赤裸裸的挑战,并警告日本“不要玩火”。几天后,中国政府前所未有地派遣6艘海监船,先后进入钓鱼岛海域进行巡航执法,打破日本对钓鱼岛的“实效占有”,中国对钓鱼岛常态化的巡航拉开帷幕。

据相关资料统计,自中日撞船事件至日本钓鱼岛“国有化”一年间,中方公务船进入钓鱼岛领海仅7艘船次,有79艘舰船进入邻接海域。而在日本将钓鱼岛“国有化”的一年之内,即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中国公务船进入钓鱼岛领海达204艘船次,进入邻近海域达1019艘船次,形成中日共管的局面。

2012年12月14日,中国向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提出“东海部分海域二百海里以外大陆架外部界限划界案”。[3]前一天,中国国家海洋局所属巡逻飞机B-3837穿越钓鱼岛领空,形成海空立体巡航,以宣示主权。

在钓鱼岛归属问题上,中国在军事对抗方面亦采取有效措施,以遏制日本右翼军国主义分子的嚣张气焰。2013年1月,中国国防部宣布,将在东海实施例行性警戒巡航与空中战斗机巡逻。同年11月23日中国军方划设涵盖钓鱼岛在内,与日本重叠的东海“防控识别区”,要求进入该区的外国航空器必须提供识别资讯,并警告:对不配合识别或拒不服从指令的航空器,将采取“防御性紧急措施”。

2014年7月中旬起,中国华东与华中地区12个机场,实施长达26天的航空管制,动用了济南、南京、广州三大军区的空军和海军航空兵,举行大规模的军事演习,由于管制位置靠近东海,日本媒体称之为“剑指日本”。同一时期,中国海军也连续在渤海、黄海、东海与北部湾等四个海域进行军事演习。8月初,中国国防部发言人宣布,设立“东海联合作战指挥中心”。日本《朝日新闻》指出,该中心是为强化中国军队的联合作战能力,用以钳制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制定新防卫合作方针等日美深化防卫合作之措施。

蓄谋已久的日本政客在钓鱼岛问题上大做文章,抛出一个又一个的歹毒计划。2013年2月14日,安倍组成“创设国家安全保障会议专家学者会议”,探讨建构以美国白宫国家安全会议为范本的日本新安全与防卫决策机制。[4]6月7日,安倍内阁会议通过《国家安全保障会议创设关联法案》,送请国会审议,11月27日完成立法。12月4日,隶属首相官邸的国家安全保障会议挂牌运作。谷内正太郎任局长,下设综合、战略、情报、同盟友好国、中共与北韩、其他地区等六个部门。由此可见在日本人眼中,中国是一个具有潜在威胁的国家。

由安倍亲自主持,日本即刻着手制定新防卫计划大纲。2013年9月10日成立安全保障与防卫力恳谈会。2013年12月17日,安倍内阁会议通过了被称为“安保三支箭”的:《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平成26年度(2014年)以降防卫计划大纲》《平成26-30年度(2014-2018年)中期防卫力整备计划》。为此,日本还要粉饰其意图声称:日本将在“积极和平主义”理念下,透过强化日本军事威慑力,与美国等盟国友好国家的防卫合作,对国际和平活动做出积极贡献,维护日本国家利益。[5]

围绕钓鱼岛问题,日本一反常态,强化了以中国为对象的西南防卫战略。安倍第二次内阁启动后不久,宣布2010年版防卫计划大纲及防卫力整备计划废止。根据当前的中日困局,日本应该将防卫重点由过去以苏联为对象的“北部防卫”,改为以中国为对象的“西南防卫”。为此,建造一支具备两栖作战功能的“水陆机动团”,约3000人的兵力;增加7艘护卫舰(包括2艘神盾级舰),6艘潜水艇,以及各增加一个战斗机飞行队(20架飞机)、巡逻警戒机飞行队、空中加油机飞行队。编列五年预算共24兆6700亿日圆预算。计划期间新购主要武器装备。

2015年7月21日, 新版《防卫白皮书》获安倍内阁通过。书中不仅对我国在东海油气田开发横加指责,更对与日方毫无关系南海岛礁指手划脚,企图搅混水,壮大声势。8月14日,安倍战后70周年谈话出炉,谈话对历史问题仍然是顾左右而言他,无法直面历史。9月17日,日本参议院通过旨在解禁集体自卫权的新安保法案。日本战后宪法中对自卫队专守防卫的限制不复存在。

不仅如此,日本还企图通过扩大海洋同盟以对抗中国。安倍内阁组成后翌日,安倍在欧洲网发表题为“亚洲民主安全之钻”一文,描绘因中国崛起对海洋通道威胁的战略构想,亦即结合美国(夏威夷)、澳洲、印度,以及日本等四个具有共同价值观的海洋民主国家,形成从印度洋到西太平洋航行安全的钻石阵容,以对抗中国。提出支援“印度太平洋沿岸国家提升维护海洋安全能力”,并与共有战略厉害关系的伙伴国家强化合作。

2012年12月19日,赢得众议院选举时,安倍在接受奥巴马祝贺时说过:“日美同盟是我国外交安保的主轴,在中国崛起的情势日渐严峻之际,希望更进一步强化日美同盟。”2013年2月,安倍赴美访问时,向奥巴马表明:强化日本自卫队等有助于同盟防卫合作的新措施,并表示,希望重新拟定日美防卫合作指针,获得奥巴马的赞同。安倍在会谈结束时还表示加入TPP,即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

在钓鱼岛问题上,虽然美国国务卿、国防部长在各种场合多次提到日美安保条约适合钓鱼岛。但在2014年4月奥巴马访问日本时,为了遏制中国,为了对日安全承诺,奥巴马以美国总统的身份表明,美日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

安倍2013年开始出访东南亚各国时,强调亚洲民主安全之钻,以确保印度太平洋的安全与繁荣。日本与澳大利亚签署《安保合作共同宣言》《物品役务相互提供协定》《情报保护协定》等准同盟国的防卫合作协定。并建立了两国外长与国防部长联系会议,与日澳美“三国外长级战略对话”机制。据日本方面的统计数字表明,最近三年,日澳共举行了4次军演,日美澳三国军演9次。

日本与印度也发表了《安保合作共同宣言》,亦建立了国防部长互访,外长级战略对话,次长级机制。日印也举行了2次军演,并参加印度与美国共同主办的“马拉巴尔”军演3次。2014年 9月,印度新总理莫廸访问日本,发表了《日印特别战略性全球伙伴关系东京宣言》,强化两国外长与防长的会议,由次长级升为部长级。建立日美印三国外长对话,签订防卫装备合作研发协议,推动日印和日印美海上共同军演。

安倍政府还在日本军售上大做文章。2014年4月1日,安倍内阁会议通过了“防卫装备交流三原则”取代过去“武器输出三原则”。规定,只要对日本安全保障有益的,而且保证透明性,即可审核后出口。此举不仅有利于日本军需产业参与国际共同研发,降低武器研发与采购成本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军需出口可扩大日本的影响力,加强日本与盟国之间的关系。同年7月8日,日澳签署了《防卫装备品与技术交流协定》,日本出售苍龙型潜艇12艘装备与技术给澳大利亚。日本还向印度出售US-2救难飞艇。在东盟各国,日本除了向越南、菲律宾提供巡逻艇外,9月日本力邀东盟各国防长齐聚东京,商讨日本军备出口等问题。对此有学者指出,日本藉口对外转移防卫装备与技术,一石二鸟。一是可以加强与海洋航线沿岸国家的互信关系,二是可以借用这些防卫装备技术监控中国海上各种舰艇的动向,其深层的目标在于牵制中国的海洋发展。[6]

围绕钓鱼岛问题,中日关系面临着严峻的考验。2014年时逢甲午战争120周年。因甲午海战有关联的钓鱼岛问题绷紧了中日双方的神经,中日之间是否有一战?令人费想。

据美国智库兰德(RAND)公司的研究报告来看,中日双方存在着钓鱼岛主权与海洋专属经济区之争,由此引起的军事冲突可能性极大,这凸显出中日双方在东海“安全困境”的严重性。[7]美国国务院主管东亚事务助理国务卿罗素(Damel Russel)亦言:中国公务船大幅增加在东海巡航,且执法态度愈发强硬,中日两国擦枪走火的危险性极大。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休怀特(Hugh white)也指出:认为中日两国间的武装冲突,只有在意外、误判、或是年轻军官在非授权下的举动才有可能引爆的分析大错特错,这无疑低估了一方或双方可能蓄意挑起冲突的风险。[8]中国基于削弱美国对亚洲的影响力,中日钓鱼岛争议则为中国提供了绝佳机会。另一方面,日本的精英阶层怀疑,五年或十年爆发的中日冲突,美国是否力挺日本值得怀疑。与其这样,不如现在引发中日冲突,让美国介入,用强大的军事威吓迫使中国后退,放弃挑战美国在亚洲的领导权。

美国海军战争学院霍尔斯教授(James Holmes)从不同的角度指出:钓鱼岛争端提供给北京“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机会。就如同当年日本明治帝国通过甲午战争,打败清帝国,建立了以日本为核心的亚洲秩序一样。中国现在试图打击日本,从而在亚洲位居核心之地位。

各方神圣,揣度猜想,莫衷一是。复旦大学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吴心伯教授则认为:“安倍任内,中日两国的政治关系将会非常的冷淡,甚至降到冰点。但是,由此推论中日两国会爆发战争,则是言过其实,因为中国不想打仗。”[9]

“中国不想打仗”说出了问题的要害。人类社会的发展主旋律是和平发展,中国强调和平发展,中国不想称王称霸,中国不走霸权主义的道路。

中国政府对于日本现任领导人在历史问题认识上严重右倾,借钓鱼岛问题炒作“中国威胁论”,对内挑动国民反华情绪,转移经济不景气压力,对外作为向美国要求支持“改宪”的筹码,这一系列投机心态洞若观火。但中国仍然以负责任的大国,努力推动改善中日关系向前发展。

2014年4月6日至15日,胡德平访日,先后会见了外相岸田文雄、官房长官菅义伟、前首相福田康夫和前众议长河野洋平等日本政要,在日本公众的心目中,被认为是中国寻求中日关系解冻的步骤。5月初,张德江与俞正声分别会见来访的日本自民党副总裁高村正彦,及日本前自治大臣野田毅各自率领的代表团,体现了中日双方都有破冰解冻的意愿。7月下旬,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访问中国。8月9日,王毅外长与日本外相岸田文雄在东盟会议期间会面。9月25日,王毅外长再次应约与日本外相岸田文雄举行非正式的会谈,这些都为打破中日关系僵局起到积极的作用。

2014年8月24日,曾任中国外交部副部长,驻日大使的徐敦信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言,批评“中日之间必有一战”的观点,认为“中日之间必有一战的观点是短视的,也是背离时代潮流的……妥善处理钓鱼岛及历史问题,乃是打破当前中日僵局的当务之急。”[10]9月3日习近平发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的重要讲话:“保持中日长期和平友好关系,符合两国人民利益,符合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稳定的需要。”而“正确对待和深刻反省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历史,是建立和发展中日关系的重要政治基础”,“愿意在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的基础上推动中日关系长期稳定健康发展”。[11]客观地说,消除中日双方的一些分歧,让中日关系健康正常的发展,中日双方都有责任和义务,通过协商谈判的方式解决,这是行之有效的途径,也是非选不可的方法。11月7日,中日两国政府达成改善和处理中日关系的“四点原则共识”。1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应约会见安倍晋三。与此同时,李克强总理则在同年12月会见了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双方委员,又在2015年两会的记者招待会上强调正视历史是解决中日难题的钥匙。

我们分析了中日双方在日本政府将钓鱼岛“国有化”之后的一系列动作外,我们还必须分析美国插手亚洲事务引起中日关系变化的原因和目的。

奥巴马政府提出“重返亚洲”的口号,后来调整为“再平衡”策略,此一政策诚如美国助理国务卿罗素所言,简单地说就是美国的政策失衡。[12]亚太对美国经济与安全而言已成为重要的地区,但是美国过去并没有随着亚太地区日益增长的重要性而进行政策调整。造成美国地缘战略失衡的主要原因是“911”,“911”使美国国家安全的战略重心转向全球反恐。美国在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中耗费巨大的预算,并没有取得明显的胜利,而是在国际声望和影响力方面屡屡受挫。“再平衡”就是把美国的战略中心从中东转向亚太地区。

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曾言:未来的政治将在亚洲被决定,而不是伊拉克和阿富汗。希拉里曾在《美国太平洋世纪》上撰文,提出强化在亚洲的同盟关系、深化与浮现中强权的伙伴关系、强化及参与区域组织、扩大贸易与投资、组建广泛基础之军事存在、促进民主和人权等六项措施。[13]

我们应该通过美国政要一系列针对中国的言论来分析大国之间竞争与合作的实质。美国与中国因为不同的意识形态、文化、历史、政治制度、价值观等因素,要成为完全友好、彼此信赖的国家实属不易。事实上两国在人权、民主、西藏问题、香港问题、台湾问题、朝鲜问题、网络安全问题、对外武器军售问题分歧很大,矛盾重重。虽然中美在经济上有共同的利益,但是人民币升值、中美贸易逆差、知识产权等问题也是磕磕碰碰,不能消停。大国竞争所导致的对立、矛盾在所难免。

虽然美国一再强调,美国对亚洲的再平衡政策并非围堵中国,相反,美国欢迎一个稳定、和平、繁荣的中国出现,美国愿意与中国进行公平、健康的竞争。美国力图与中国在双边、区域和全球问题上的合作。[14]但是在中国人看来,美国调整其亚太战略是以中国为假想敌的,是在围堵中国。因为美国在冷战结束后,不仅没有结束同盟体系,而是进一步强化同盟关系。

事实上美国再平衡战略具有制约中国的用意,这是众所周知的秘密。我们知道,在亚洲,在中日两国的角力过程中,美国没有理由不支持日本。美国必须支持日本的两个理由:其一,涉及美国在亚太各国的信任度问题。除了中国与朝鲜外,在亚洲各国几乎没有国家把美国当作敌人。美国在亚洲没有领土主权纠纷,亚洲诸国希望美国在亚洲地区安全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如果在日本需要美国支持时,美国人袖手旁观,那么美国在亚洲各国的信任度将荡然无存。其二,经过阿富汗、伊拉克战争和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已没有财力来与中国在亚洲地区进行竞争,而日本正好成为美国的代理人,对东南亚各国提供援助,以抗衡中国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

但是美国也不愿看到中日冲突失控而爆发战争,因为美国深陷两场战争的泥潭之中还未完全脱身,伊斯兰国的出现并频频发难,造成对美国极大的威胁。美国人根本不想卷入中日战争,美国面对诸多的国际问题,诸如朝鲜与伊朗的核问题、全球反恐、金融风暴、乌克兰危机等,均须中国的支持和合作,这就是美国一方面说美日安保条约适合钓鱼岛,一方面又提倡中日双方和平解决争端问题的原因所在。

钓鱼岛主权争端不仅制约中日关系,也影响到美日中战略三角关系,同时也影响了国际关系和东亚诸国的关系。由此可见,钓鱼岛问题只是一个导火索,美中日三国深沉之矛盾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在国际政治的舞台上,大国角力刚刚开始,在这一博弈的过程中,各种突发事件,诸如伊斯兰国的威胁持续多久?安倍政府是否撑得住?2016年谁入主白宫?中国的改革发展是否稳定持续?这些问题无疑对美日中关系的变化起影响作用。让我们同心协力,让这种变化朝着有利于和平的中国方向发展,对此我们充满信心。

注释:

[1] 中日大陆架划界导致或面临的分歧和难题主要有:1.自然延伸原则和冲绳海槽在东海大陆架划界中所处的地位;2.钓鱼岛的主权及其在划界中的地位和作用。参见http://www.china.com.cn/chinese/2004/Jul/619523.htm

[2] 日本读卖新闻:《危機突破内閣?憲法96条改正に意欲…安倍総裁》,2012年12月18日。

[3] 根据中国政府的一贯主张,中国在东海的大陆架自然延伸到冲绳海槽,从中国领海基线量起超过200海里。

[4] 其特点在于:第一,进一步强化首相官邸“司令部”作用;第二,加强紧急事态的危机管理;第三,提高日本的情报收集能力。与国家安全保障会议绑定的还有《特定秘密保护法案》。参见http://news.163.com/13/1128/16/9EPGP1AL00014AED.html

[5] 吴怀中:《安倍“安保三支箭”的指向解读》,《世界知识》2014年第2期。

[6] 中国网新闻中心:《学者:中国应高度重视海上能源航线安全》,2014年4月3日。 http://news.china.com.cn/world/2014-04/03/content_31991758.htm

[7] 《中国大战略》是美国兰德公司空军项目部的一份中国问题研究报告。兰德公司是美国有名的思想库,作者之一迈克尔·斯温是兰得公司亚太政策中心主任。

[8] 思品政学科论坛:《钓鱼岛风云备忘录——关注中日关系走向》,第4页。http://sq.k12.com.cn/discuz/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09359&ordertype=1&page=4

[9] 纽约时报中文网:《中日关系恶化的风险可能超出预期》,2014年1月28日。

[10]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日本战略走向与中日关系定位”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中国外交部前副部长、前驻日大使徐敦信指出,两国政治家必须要清晰地定位中日关系:中日两国究竟是伙伴还是对手?中国发展对日本究竟是机遇还是威胁?中日两国是应该共同走和平发展之路,还是要对立对抗下去?2008年,中日双方在第四个政治文件中明确提出,中日“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相互支持对方的和平发展”。徐敦信表示:“这一重要的政治共识能不能真正转换为两国社会的广泛共识,指导双方的政策和行动,在当前形势下尤为具有重要意义。”参见http://world.people.com.cn/n/2014/0824/c1002-25527249.html

[11] 全文参见新华网:《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9月4日。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14-09/04/c_133619645.htm

[12] 杜 兰:《从“重返”到“再平衡”:奥巴马政府第二任期东南亚政策》,《东南亚纵横》 2013年第8期。

[13] 希拉里·克林顿:《美国的太平洋世纪》,《外交政策杂志》2011年10月11日。

[14] 2013年12月14日,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出席“三亚财经国际论坛”时,就“中美战略互疑与互信”作主题演讲,他表示,未来美中关系的重要性会不断的增加,美国要同中国建立一种稳定的、建设性的关系。美国实施向亚洲再平衡战略,不仅不会围堵中国,反而会同中国进行更多交往,并愿同中国一起维护国际秩序。参见http://news.sina.com.cn/c/2013-12-15/100328988820.shtml

[责任编辑:余言]

中图分类号:D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321(2016)01-0022-05

作者简介:林少骏, 男, 福建漳州人, 福州大学对外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师教育项目(B类)(编号:JBS14001)

收稿日期:2015-11-08

猜你喜欢

中日关系钓鱼岛
中日关系的内在动能应大于外部干扰(社评)
年初六,中国海警船巡航钓鱼岛
担和平崛起大国形象,建和平稳定中日关系
痛惜被贼惦记的钓鱼岛
用镜头还原真实——评纪录片《钓鱼岛真相》
日“调查团”零距离驶近钓鱼岛
中日关系进入 “后摩擦期”?
中国警告日本停止在钓鱼岛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