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秋葵福农1号主要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2016-12-16林维发
林维发
(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樟塘镇农村经济服务中心 363400)
黄秋葵福农1号主要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林维发
(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樟塘镇农村经济服务中心363400)
福农1号是2013年福建农林大学从非洲马里引进黄秋葵品种变异单株系,经选育而来的新品种,2014年通过安徽省蔬菜品种认定。漳州市东山县于2015年引进试种,表现丰产性好、品质优、适应性强。该文介绍福农1号的主要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黄秋葵;新品种;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东山县位于福建省南部沿海岛屿,地表水资源贫乏,人均水资源量仅517 m3,农业灌溉用水主要引自邻县云霄县,土壤以赤红壤、盐土及风沙土为主,有机质含量低,肥力水平低[1]。年降雨量季节分配不均,蒸发量大于降雨量,土壤持水能力差,干旱发生频率高,夏秋多台风,可种植的作物种类十分有限,主要经济作物为芦笋、白萝卜及大葱等。黄秋葵属直根系,主根发达,可分布于50~60 cm深的土壤中,抗旱及耐盐能力强[2]。为了加快东山县发展黄秋葵生产,促进高产、优质、高效节水的农作物生产,东山县于2015年引进黄秋葵新品种福农1号示范试种。现将黄秋葵福农1号的试种表现、主要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产量表现
福农1号于2014年参加安徽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平均每667 m2产量2950 kg,比对照品种增产10.33%。2014年通过安徽省蔬菜品种认定。2015年东山县陈城镇山南村引进试种0.23 hm2,3月15日播种,每667 m2嫩荚果产量达2638 kg,表现丰产性好、适应性广、经济效益显著。
2 主要特征特性
福农1号一般3~4月播种,全生育期150 d左右,为迟熟品种;株高1.6 m左右,直根系,入土深,茎直立且呈圆柱形;上叶互生,掌状边缘有不规则锯齿;主茎第3节以上除了着生侧枝外,每节均生1~2朵小花,两性花,8:00~9:00开花;果实为蒴果,顶端尖细,似羊角,有10个棱角,成熟后果长13 cm、横径2.0~3.5 cm,果实表面密生茸毛;种子肾形,有腺状脉纹,味香。其营养保健价值高,嫩果富含蛋白质、维生素C、维生素A、维生素E,以及磷、铁、钙、钾、锌、锰等矿物质。
3 栽培技术
3.1育苗移植
福建省3月中旬至4月初温度低,为尽早上市,提高经济效益,一般采用大棚育苗移栽方式。黄秋葵种皮坚硬,播种前应浸种12 h后,于26℃左右催芽,待芽长至2~3 mm时即可播种。也可先浸种,选择晴天温度较高的时候,采用营养袋或营养钵播种,以利其直根生长。采用大棚加温,3~5 d即可出苗。待黄秋葵幼苗长至2叶1心后,移植至大田种植。
3.2选地与整垄
黄秋葵适应性广,虽然对土壤质地要求不高,但是在土地平坦、土壤深厚且疏松肥沃、排灌方便的田块种植易获高产。为预防根结线虫危害,忌连作。移栽前7 d深耕细作,起垄连畦带沟宽1.3 m。每667 m2施腐熟有机肥2500 kg、过磷酸钙25 kg、复合肥(15-15-15)15 kg作基肥。
3.3大田移栽与间苗
待苗长至2片或3 片真叶时,在晴天下午4:00后移栽,按窄垄双行种植,三角型定苗,每穴2株,株距约60 cm,每667 m2种植2000株左右。栽后浇足定根水,以利成苗。当幼苗生长至4片真叶时,每穴只留1株健壮苗。
3.4中耕培土
福农1号植株高大,当生长至20~30 cm时,结合施肥进行第1次中耕培土,以防夏季台风倒伏。一般培土厚度为2~3 cm,同时通过中耕除草,防治蚜虫。黄秋葵始花前,应加强中耕,适度控制水分,干湿交替,促进根系发育。待开花结果后,植株生长速度快,应采用追肥、中耕培土和浇水等综合措施,促进封垄和防止倒伏。
3.5肥水管理
福农1号根系发达,对肥水的需求量大。幼苗定植成活3 d后,追施0.3%复合肥水溶液,以促进苗齐壮实,构建高产群体。开花结果投产前应重施促花挂果肥,一般每667 m2施复合肥20 kg;采收期可追施3~4次壮果肥,穴施培土,每667 m2施复合肥10 kg、尿素5 kg。东山县以沙土为主,施肥上应掌握少量多次原则,以延长采收期,防止植株早衰;不宜偏施氮肥,以免徒长,影响开花结果。黄秋葵喜温耐热,但不耐寒。最适生长发育温度为25~30℃,开花结果的最适温度为26~28℃。高温下,尤其是坐果期需水量大,应保证充足的水分,一般选择傍晚后灌水或喷水,保证土壤湿润,促进根系生长。湿度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其正常生长,影响鲜荚果产量。因此,雨季应及时清沟排水,以免水渍伤根死苗。
3.6摘心整枝
福农1号生长势强,主茎、侧枝粗壮,叶片肥大。因此,在采摘收获嫩果时,应适时摘心促发侧枝,促进开花结果,提高产量。采收后期应及时去除已采嫩果以下节位的枯老叶片,以减少不必要的养分消耗,同时改善植株通风透光条件,可有效预防与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3.7病虫害防治
黄秋葵病虫害少,开花结果投产期因采收间隔时间短,应不施或少施农药,确保产品食用安全。幼苗大田移植前,一般用速灭杀丁乳剂7000倍液喷施畦面防治地老虎。大田期病害主要有病毒病,并以蚜虫传播为主,应从苗期开始防治,采用蚜虱净1500倍液或10%吡虫啉3000 倍液喷雾防治蚜虫;发现病毒病要及时用病毒A 500倍液或菌毒快杀1000 倍液喷雾防治,每隔5 d喷1次,连喷3~4次。此外,福建省早春梅雨季节湿度大,还需注意防治黄秋葵白粉病[3]。
3.8适时采收
黄秋葵以幼嫩果荚为食材,采收过早或过迟则直接影响产量和品质。福农1号全生育期150 d,一般播种50 d后即可采收第1批嫩果,采收期约为80 d。每667 m2产量可达2000 kg左右。当花后5 d果长约10 cm,表皮鲜绿色,果皮脆嫩,籽粒未老化,用指甲易掐破时即可采收食用,品质最佳。前期2~3 d采收1次,夏天每天采收1次,后期3~4 d采收1次。一般选在清晨或傍晚露水未干时采收。采摘时应戴手套,并用剪刀剪摘,以防茎、叶、果实上的刚毛及刺瘤刺伤皮肤。
[1]林欢.东山县生态农业发展研究[J].福建地理,2002,17(4):23-26.
[2]张兴长,李翠霞.黄秋葵及其栽培管理技术[J].蔬菜栽培,2015(2):29-30.
[3]张永兰.秋葵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15(2):51-52.
(责任编辑:林玲娜)
Main characteristics and high 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okra ‘Funong No.1’
LIN Wei-fa
(ZhangtangTownRuralEconomyServiceCenterofDongshanCountyinZhangzhouCity,FujianProvince363400)
‘Funong No.1’ was a new okra variety which selected from single-plant variant lines of the okra varieties introduced from African Mali by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in 2013, and passed through the identification of vegetable varieties in Anhui Province in 2014. This variety was introduced and demonstrated in Dongshan County of Zhangzhou City in 2015, and showed high yield, good performance, good quality and strong adaptability. Also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high yielding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Funong No.1’ we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Okra; new variety; characteristic; cultivation technique
2016-02-13
林维发,男,1970年生,助理农艺师。
福建省科技星火项目(2015S0003)。
10.13651/j.cnki.fjnykj.2016.03.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