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治理特权现象践行“三严三实”

2016-12-15刘德萍

党史文苑 2016年22期
关键词:三严三实干部

刘德萍

[摘 要] “三严三实”,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围绕党的作风建设提出的新要求。然而,当今仍然存在的干部特权思想和现象,违背了党的性质和宗旨,严重损害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损害了党的形象。特权也是滋生腐败的温床。因此,必须践行“三严三实”,坚持严以用权,治理干部特权现象,规范权力运行。

[关键词] 干部 特权现象 三严三实

在全党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这是对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是党的作风建设理论的新发展。目的是要以严的精神、实的作风,锻造“三严三实”的干部队伍,为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实保障。教育的核心内容是严以用权,掌好权、用好权是党面临的重大考验和挑战。如何对待权力、使用权力,是衡量干部操守和作风的标尺。因此,习近平同志反复告诫,要严以用权,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

一、特权的内涵及特权现象的主要表现形式

《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本文所说的特权是指党员和干部、各级党政机关利用国家公共权力,获取和实现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之外的个人或部门私利的行为。权力为民则利、为己则害。特权现象的表现形式纷繁多样,范围极广,程度不一,概括起来,当前形势下最典型最突出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工作决策独断化。有些干部缺乏责任心,工作作风不实,下基层流于形式,对群众的实际情况不了解,下指示做决定不切实际,重大决策独断专行。一是执法权中的“强拆”现象。二是司法权中的“家法”现象。三是民主权中的独断现象,“一言堂”色彩浓厚,独揽大权,一个人说了算。四是信访权中的“截访”现象,不让群众上访,强行截回群众上访。

2.职务消费过度化。所谓职务消费是指国家公务人员为正常履行职责所必须发生的各种消费支出的总称。主要包括公务用车、公务接待、通讯、出差、会务、办公等费用支出。但从目前实际情况看,虽然八项规定执行以来情况有所好转,但是有些地方和部门职务消费过度、过滥现象仍然存在,甚至成为职务享受和假公济私的手段。

3.以权谋私多样化。一是以权谋财。少数人员把公共权力据为己有,以手中的权力作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筹码,轻者吃拿卡要,重者贪污受贿,有的甚至丧失人格公开索贿,非法攫取经济利益。二是以权谋事。利用自身职权违规乱办事,不择手段利用权力安插提拔亲戚、朋友。三是以权谋色。包养情妇,帮助、庇护情妇经商办企业或给予其他利益,成为贪官的普遍现象。四是以权谋官。绞尽脑汁通过“暗箱”操作以谋取一官半职或更大的“官帽”。

4.权力拉帮结伙化。不同部门、不同地区的干部与干部之间“认亲结族”,形成相互利用、相互交换、彼此关照的权力网,谋取个人利益。突出表现在:一是特权就业。利用权力通过非正规途径使亲属得到工作,甚至在招聘时,对官员子女、家属给予特殊照顾。二是特权房。依靠权力获得远低于商品价格的保障性住房,以致“房姐”“房妹”“房叔”的出现。三是特权教育。利用权力让子女进办学条件最好的学校,千方百计地为子女高考加分。四是特权医疗。利用职权获取高额的公费医疗,开不需要的药,没病也要“治”等现象司空见惯,甚至长期以病假的名义占据干部病房、疗养院和度假村。此外,还有特权人事、特权交通等等。

二、干部特权现象滋生蔓延的根源

特权现象之所以滋生蔓延、屡禁不止,有其社会、历史、制度等多方面原因。

1.人情社会是干部特权现象的生存土壤。中国是个人情社会,讲究人情世故、礼尚往来,办事首先想的是找人、找关系,而中国的官场文化更是把这种价值观念、生存法则演绎到极致,权力很多时候变成了一些官员进行利益交换、获取私利的媒介和手段。同时,由于传统文化中“家天下”的价值观念根深蒂固,很多官员实质上是把权力看做自己的私有物品,抱着“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心理,心安理得地利用手中的权力去获取私利或进行权力的传承。这种社会文化背景为利用特权“合法”攫取社会利益提供了生存土壤。

2.体制不完善使干部特权现象有了生存空间。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新旧体制的摩擦冲突不可避免地在制度和管理上形成漏洞和真空。这一点在权力运行体制的构建上尤为突出。大体上来看,我国现行的权力结构存在的弊端一是权力过于集中运行不透明,二是权力运行不民主,三是权力运行考核民意不真实。民主测评形式化、片面化,尤其疏于对干部生活圈、社交圈和重大生活事项的考察,民主弹劾机制缺失。

3.监管效能差造成特权泛滥。疏于对高级干部、主要领导干部的生活圈、社交圈的监督管理。由于领导干部地位特殊,再加之奉行的是领导负责制,很多时候都是领导一个人说了算,要做什么事、要怎样去消费都是凭领导的个人意志来决定,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成了摆设。由于上级监管不可能每一次都及时到位,下级监督更是无从谈起,加之监督力量整合不足,缺乏系统性、可操作性,长期以来对特权的定性和衡量标准缺乏具体的、可操作的定性量纪标准,使特权游离于法度之外,因此监管的整体效能差。

三、治理特权现象,践行“三严三实”

“三严三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智慧和境界。而真正践行“三严三实”,必须采取措施整治干部特权现象这一沉疴顽疾。

1.强化教育消除特权思想根源。一是要强化宗旨观念。坚持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严格遵守各项法律和党规党纪。二是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明确领导干部的职责,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三是要树立起公平正义理念和人人平等的原则。认清特权违反社会、违反公平正义的本质,使特权现象成为过街老鼠,在全民的追打声中无处藏身。

2.创新权力制约机制遏制特权。一要完善职务消费管理制度。建立一套机制完善、运作规范、措施得力的职务消费管理制度,将所有的职务消费都纳入预算框架之内,堵塞漏洞。二要深化体制改革。改革党的集体领导和民主集中制运行模式,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制约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加大政策透明度,真正实现通过市场机制配置社会资源。三要建立权力运行的制度机制。完善领导干部问责、廉政承诺、个人财产公示等制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进一步完善交流任职制度,消除特权存在的环境。

3.改革权力监督体系制约特权。一是强化财政审计监督。加强对财务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察,严格履行程序,堵住财务管理上的漏洞;强化审计监督,发现问题后及时处理纠正,并向全社会报告审计结果。二是加强人大、党委、纪检监察的监督。人大要充分行使预决算审议批准权、质询罢免权等多项权力;党委及其纪检部门要依据党内法规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党纪监督,监察机关对职务消费中的违法违纪行为要及时发现、严肃处理。三是加强新闻媒体、广大群众的社会监督。鼓励和支持各种媒体对职务消费中的问题进行舆论监督,建立网络、电视、热线、信箱等媒体和群众监督机制,使人民群众对职务消费的监督能真正落到实处。

4.加大惩处力度警示特权。一是对特权现象做到“零容忍”。要严格执纪执法,严禁存在“空档”或“特区”。二是对行使特权者进行严厉的惩处。既要实行法纪、党纪、政纪严惩,又要实行经济制裁,使行使特权者的“财、位、权”三空,让其所付出的“成本”大大超过非法或违纪所得,以震慑他人避免重蹈覆辙。三是对违规者终身禁官。对够不上纪律处分的,也要免其去领导职务,以此有效地警戒他人,使之望而却步。

总之,践行好“三严三实”,必须做到严以用权,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只有规范权力运行,做到掌权不迷失,用权不逾矩,方能顺民众之所愿,应民心之所盼,为人民谋福祉。

责任编辑/陈 洪

猜你喜欢

三严三实干部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五拍”干部
有的在“悬浮”,有的在“游走” 挂职干部如何摆脱“挂职的烦恼”
弘扬礼仪文化与践行“三严三实”
践行“三严三实” 做师生满意的党员干部
简析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严”与“实”
浅谈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把握的基本点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
信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