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农村初中化学教师教学过程探究的方法
2016-12-15谢昌桂
谢昌桂
【中图分类号】G 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161-02
为了改变长期以来中学化学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轻视能力的培养,学生以接受学习为主,围绕重结论,轻过程,重间接经验的传播,轻视亲身体验所获得的经验,学生缺乏动手实践和探究的机会,分析解决问题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得不到锻炼。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以适应社会对化学教学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进行以下设计:
(一)理论依据
现代教学论主张教学要知、情、意相结合,学生个体的主动参与和学生群体的互动是使探究活动富有成效的必要条件。组织恰当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既得到教师的指导,还能互相观摩、互相启发,实现课堂上多通道的信息传递,能使学生体验到学习乐趣,树立学习信心。本次探究的理论依据是:
1、心理学依据: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总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同样,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就可以形成 一种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在这欲望的驱使下,自然地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学习,并把艰苦的学习看成是快乐的享受。所以,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时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
2、教学法依据:皮亚杰曾经指,传统教学的缺点,就在于是仅用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探究开始教学。提倡探究性学习是现代教学与传统教学的重要区别之一。从很多国家教学引导学生去通过亲手探究学习的实践来看,提倡探究性学习是中学化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发展趋势之一。
(二)探究目标、内容和方法
目标(1)发展目标:通过探究活动,让每个学生都经历探究学习的过程,建立探究性的学习方式,使课堂焕发出生机和活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2)工作目标: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支撑下,自觉地承担起师生共同发展的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责任,让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发现者和创造者。
2、探究内容(1)深入理解探究性学习的概念,充分挖掘探究活动的内涵,有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灵活使用教材,把静态的转化成动态的,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去获取新知。(2)以学生发展为本,采用多种手段、多种形式为学生进行动态过程评价,既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关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
3、探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认真学习建构主义理论、现代认知心理学等一些相关理论或文件精神,摘录对研究有借鉴和指导作用的理论知识,供研究借鉴。(2)行动探究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将自己从探究活动中获得的教学理念转化作教学行为的过程,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修正、逐步积累经验。(3)经验总结法:认真写好阶段性总结,总结得失,做好材料的整理及汇总。
(三)探究对策
1、转变师生角色,营造探究氛围
新课程的启动、学习方式的变化,呼唤着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正在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课堂不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天地。因此教师在学生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是一个促进者、合作者、帮助者、激励者。只有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会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表现出来。例如:在新课《燃烧和灭火》这节课。教师就大胆放手给学生探究燃烧的条件。教师给出活动与探究的内容:(1)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块小石头,分别放在酒精灯火焰上。(2)用镊子分别夹取一块木炭和一张小纸条,同时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片刻。(3)分别点燃两支小蜡烛,将其中的一支用烧杯罩住。让学生分组实验,交流与讨论。概括燃烧所需要的条件。学生在活动中,不仅得到教师的指导,还能互相观察互相启发。变以往一人做,众人看的被动接受学习。使较多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2、精心选择探究内容
课堂教学中开展学生探究活动要选定探究内容,教师遵循适度困难的原则。所谓适度困难,是指既有挑战性,能够唤起学生探究欲望;又能使多数学生经过努力有所获。如上分子这节课时,教师打破常规。提出相反怪现象,让学生觉得新奇,从而吸引他们学习。上课一开始。教师就问学生:“100加100等于多少?”学生不加思索回答:“等于200”,“下面就来演示一个实验,看结果是怎么样呢?”学生带着疑惑,认真地看老师做演示实验: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总体积小于200ml。为什么会这样呢?学生想进一步了解原因,如果教师直接说出原因是分子之间存在间隔,那学生就会很难理解。因为分子是非常小的,肉眼根本看不见,更何况是分子间的距离呢?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分子间有间隔这一事实,设计了如下的实验:用三个(大 、中、小)烧杯分别装满石头.泥沙.水。把泥沙到进装石头的到烧杯,摇几下,全部泥沙装进去了,再把水到进大烧杯中也得下。为什么装满石头的烧杯还能装下泥沙和水?原因是石头之间有空隙,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于是很容易理解100+100〈200的原因(是分子间有间隔)。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借用日常生活浅的比喻说 明那些学生感到难解的问题。让学生明明白白,心服口服。
(四)探究成果
1、促进了教师的成长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知识,好的教师叫学生发现真理。”通过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教师对利用探究活动来发展学生探究能力的认识,而且切实转变了我们的教学观念。首先在备课时,以往我们关注的是怎么教能使学生学会、学扎实;现在备课时更多地关注如何创设条件与机会,吸引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的探究中去。
其次在上课时,以往常常由我们教师作深入浅出的讲解,追求讲得清楚、明了,让学生一听就会;现在则关注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去尝试、摸索、讨论,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师的身份由传授者向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转变。
2、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的素养
(1)探究性学习增强了学生实践的能力现代教学论主张教学要知、情、意相结合。鼓励学生进行真正的尝试,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2)探究性学习激发了学生化学实践的兴趣,通过变化奇妙化学实验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如在上启蒙化学课时,一开始上课,我就先增加了两个实验,第一个实验“清水变牛奶”,学生观察到现象后兴趣就来了。第二个实验,让学生观察熊熊燃烧的手 帕,最后手帕安然无恙,对于从未触过化学的学生,通过这两个实验马上就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这样提供给学生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探究中,获得正确认知。
(五)研究反思
1、利用课堂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设计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丰厚的知识底蕴、敏捷的教学机智、精湛的教学技术和较好的人格魅力。
2、要保证探究的效果,必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边实验,边观察,边思考的协同活动能力,这些好的习惯要靠平时的训练和严格要求。
3、我们发现,开展探究性活动的课堂教学的要求与学生现有的能力、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如何使学生在探究性的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将是我们以后需要研究的又一重要内容。面对信息庞大,发展迅猛的现代社会,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我们任重道远,让我们以化学课堂教学为载体,精心、诚心地设计每一次学习活动,为学生们创设探究的机会,开放思维想象的空间创造思辨创新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