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隔代教育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影响

2016-12-15戈庆梅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6期
关键词:隔代教育交往能力影响

戈庆梅

【摘要】随着隔带教育现象的增多, 大家越来越关注这种教育方式对幼儿成长的影响。本人根据平时在日常生活和在幼儿园中的观察,以及查询多方面的资料,主要谈论了隔代教育对幼儿交往能力存在的影响。

【关键词】隔代教育 交往能力 影响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060-01

美国心理学家戴尔.卡耐基认为:成功等于30%的才能加上70%的人际关系交往能力,可见培养幼儿交往能力对于幼儿有多么重要。特别是处于这个要求不仅仅有高智商的头脑,健康的身心,更重要的要有能很好的适应这个现代化社会所需要的交往能力的21世纪,交往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一些年轻家长或者因为工作繁忙或家庭的变故等其他客观存在的原因而把孩子的教育及抚养的责任推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而这种由祖辈对孙辈进行的抚养和教育我们称之为隔代教育。那么,现在家庭教育中的隔代教育会对幼儿的交往能力影响因素有哪些呢?

隔代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并且越来越普及的一种教育形式。祖辈在教育中表现出来的这些特点对幼儿的各方面影响都是存在的,其中也包括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影响。

作为祖辈教育者,他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影响存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祖辈丰富的交往经验有利于幼儿交往技能的获得。

由于祖辈教育者在生活中有足够的耐心和照顾幼儿的经验,有时间去关心和爱护幼儿,使幼儿在与老人的不断接触中和老人的感情也逐渐亲近。因此幼儿在以后与自己爷爷奶奶年纪相仿的人中交往会让幼儿与祖辈之间的交往增加经验,这样的逐步的交流同时也会使幼儿在与人交往中学会尊敬长辈。而长辈的一些好的交往技能同时也是幼儿在自己所需要的交往活动中加以模仿的。因为幼儿的模仿意识是非常强烈的。如:有这么一则故事,一名4岁的幼儿和自己的奶奶一起逛街 去买衣服, 这位老人由于觉得买的衣服并不合适, 就又回去要求换一件衣服。在换衣服的过程中老人友好并耐心的与营业员沟通,致使幼儿在他们步入另一家店内时看到一名女孩为买衣服和店员争执的耳红脖子粗的时候,不自觉地说道:“慢慢的、轻声的说,这样就不会吵架了”。老人在交往中表现的一些良好的行为及品质并没有刻意去传授,但由于幼儿有较强的模仿能力,会主动模仿学习。而这种在祖辈教育中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幼儿,并在幼儿发展中形成的良好交往技能,会让幼儿长久记忆并加以不自觉地应用。

二、祖辈过多的限制造成了幼儿交往中的被动性。

在上述特点中我们提到了,祖辈因为害怕孩子在日常生活过程中受到伤害,从而对孩子的行为加以过多的限制。这种过多的限制会使幼儿在与人交往中因为祖辈一些规定的“规则”而放弃主动与人交往的机会。例如,我们经常在幼儿园会看到在幼儿离园时,要求家长让自己玩 户外的大型玩具。但是在这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么一幕:孩子的爷爷奶奶往往为了避免孩子在玩大型玩具时受伤,往往不让幼儿玩这个、那个玩具,甚至会出现不让幼儿参与任何大型玩具中去。而幼儿也在这过程中失去了与其他幼儿一起游戏与交流的机会,渐渐的幼儿与其他小伙伴们的共同活动和话题会随之减少,造成了幼儿有时就不愿意主动参与其他幼儿的交往中来,使幼儿在与人的交往中慢慢的处于被动状态。长期的被动会导致幼儿在以后的交往中慢慢丧失信心,渐渐疏远了与伙伴之间的关系。

三、过分的溺爱造成孩子交往中的“自我中心”。

由于人到了老年往往会格外的疼爱孩子,并且相伴着会出现一些无原则的迁就与溺爱之中。而这种过分的溺爱和迁就容易使幼儿产生“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增加了孩子的任性与娇气。如,在吃的方面,由于祖辈有足够的时间来照顾孩子的饮食,当孩子告诉祖辈自己喜欢吃什么的时候,祖辈经常是把这样菜给幼儿当作“专利菜”。长期以往,当有的孩子看到饭桌上有自己喜欢的菜时,就会自然地认为这就是自己一个人吃的,甚至会出现自己吃不完也不愿意让给别人的现象。这样长此以往,幼儿在与人交往中就会表现出较明显的自我中心,缺乏与人分享、合作的意识,在行为上也更多地表现为对自己喜欢的物品有较强的占有欲望,很少顾及他人的想法,这样也就造成了他们在与人交往中不受欢迎。

四、陈旧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方式使幼儿在遇到问题时不能积极面与解决。

祖辈在对幼儿的教育和抚养过程中,对幼儿的人身安全总处于小心翼翼的状态。同时在孩子与其他人交往和相处过程中总怕孩子吃亏,所以在孩子与人的交往中出现摩擦或发生矛盾的时候,他们的第一反应往往不是询问孩子之间发生矛盾的过程及原因,而是一味的袒护孩子,怕孩子在与其他幼儿争执时会吃亏,而这种过分的保护遏制了孩子在交往能力上的发展,并且使幼儿在交往过程中过分依赖由老人来解决问题。如,笔者曾目睹过这么一幕:一位奶奶看到自己的孙女和别的小朋友发生冲突时,自己的孙女被一位幼儿推倒在地了,那位老人便立刻上前将自己的孙女带离了“事发现场”并对自己的孙女说道:“XXX是个坏宝宝,以后咱们不和他玩了。”我们由这个例子可推想当这个幼儿再遇到同样的问题时,他将要采取的解决方式可能只是逃避问题。而不是积极的面对问题,想出解决的办法,同时在以后交往中遇到问题他通常也不会考虑到这样的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及如何才能解决。这样就会导致幼儿的交往能力在日常交往中遇到问题也得不到有效的培养和锻炼,与此同时幼儿在与人交往中若遇到问题时积极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越来越显得薄弱。

五、隔带教育疏远了亲子关系,造成了幼儿交往中缺乏安全感。

隔带教育主要是由祖辈担任教育与抚养幼儿的责任,而幼儿的父母由于工作等客观原因参与幼儿的抚养与教育减少, 这就造成了亲子之间情感的疏远。但是我们都知道亲子之间的情感培养在孩子小的时候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亲子关系给人的感觉是亲切的、温和的,他会让幼儿感到强烈的安全感。但是由于父辈教育者忙于生活和其他的原因而不能很好的进行情感沟通,使幼儿缺乏一个温馨、安全的与人交流环境。如,现在很多幼儿的父母在幼儿年纪很小时便将幼儿留给祖辈而外出工作,长期的分离使幼儿在没有父母的陪同下成长起来,导致幼儿在交往中没有安全感,比如在交往中幼儿会认为别的小朋友有爸爸妈妈疼而自己没有,他们的情感、思想会缺少一个重要的交流对象,甚至有的幼儿在这过程中逐渐有被抛弃的感觉,在交往中建立的自信心也逐渐减少,使幼儿最后不愿意与人交往,由逐渐疏远伙伴到最后被伙伴孤立。

总之,面临隔带教育的普遍增多,祖辈教育者要想提高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应做到在心理上与幼儿靠近,要意识到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对幼儿今后的生活、工作、学校都是至关重要的。祖辈教育者应在在日常的生活中提供给幼儿更多的交往机会,以及尽量的让幼儿和自己的父母多些交流,让他们也能抽出时间来关注孩子交往能力的发展,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参考书刊

[1]胡育 主编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指导》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

[2]阎水金 主编《学前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8

[3]毕南华 著隔带抚养家庭的“逆效应”《现代幼教》2006年6月刊

参考网站

[1]杜叶京 著“隔带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和思考 http://www.zhjtyw.com/u/4895/archives/2008/2008911224526.html 中华家庭教网

[2]金学金 著 基于交往理论的FDI安全性分析 http://www.xslx.com/htm/jjlc/cjjj/2003-10-24-15130.htm 学说连线网

[3]太阳著 注意隔带教育对孩子的不良影响 http://www.jiaoan.net/mylunwen/HTML/13671.html 悠扬教案网

[4]译名如何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http://www.parentschina.com/article/2008/0605/article_266204_2.html父母网

猜你喜欢

隔代教育交往能力影响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民办高校大学生交往能力的探讨
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浅析隔代教育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隔代教育与亲子教育的差异分析与融合研究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