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心时代”背景下武侠精神文化探析
2016-12-15白雪辉杨刚
白雪辉+杨刚
摘 要: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斯提出“轴心时代”这一命题之后,在学术界和思想界激起轩然大波。该命题也引起长期和持久的关注,文章基于卡尔·雅斯贝斯这一命题,着眼于中国轴心时代的传统文化,对武侠精神文化进行探析,旨求在轴心时代背景下探求武侠精神所具有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轴心时代 武侠精神 文化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6)07—0044—03
中国社会在市场经济的冲刷下,世俗主义甚嚣尘上,物质至上的观念占据很多人的心灵,对神圣和精神的追求严重缺失,而人类是必定存在精神需求的。[1]也许每一个人都相信历史到了新的转折点,然而,在当下我们遇到的事情却越来越难以解决,未来也越来越不可预测,这所有的一切困难背后必然存在一个“精神危机”。在当今困境之下,我相信人们能从卡尔·雅斯贝斯的“轴心时代”命题里寻到新的启示。因为它对于人类的精神发展颇为关键。[2]侠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不同历史时期的文人贤士思想的感染熏陶。从韩非子笔下的“侠以武犯禁、弃官宠交之人,到司马迁心中的“其行为虽不轨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成,不爱其躯,赴士之困厄的人。”这所具有的转变不仅受到官方意识的影响,必然也受到诸子百家文化的熏染。武侠作为文化的载体,同时武侠精神作为挽救时代“精神危机”的一剂良药,其精神与文化必然应该受到我们的重视。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以中国智慧的“轴心时代”为背景,对武侠的精神具有的文化进行探析。
1 轴心时代的界定
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斯在1949年出版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书中提出“轴心时代”的命题,其认为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500年左右,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轴心时代发生的区域主要是在北纬30度上下,即北纬25度至35度之间。这段时间结束几千年的古代文明,是人类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同时,在世界四个不同的区域孕育了不同的文明,例如中国的儒家思想、印度的佛学、以色列的神学、希腊的哲学理论主义学派,同时也诞生了许多贤才。如佛陀、孔子、老子、释迦摩尼、苏格拉底、耶利米等这些贤人创作的文化思想给后人留下深刻的影响。
中国文化智慧的“轴心时代”主要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是说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这段时间的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1年烽火戏诸侯的恶果终于落到幽王的身上,困扰周国50年之久的蛮戎威胁终于转变成战争爆发,最终犬戎兵破镐城,杀死幽王。次年,平王动迁,开始了东周时代,由于国内的内乱,春秋战国到来,而此时春秋战国出现了众多的思想家,史称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对武术以及武侠的文化都产生重大的影响。当时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生产力空前发展,奠定了经济快速提升;(2)文化学术繁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3)频繁的战争促进了社会的尚武风气。[3]不仅如此,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思想对习武之人的文化熏陶,也产生重大影响。例如儒家的仁、礼对习武之人的的文化熏陶,墨家的兼爱、非攻的思想对习武之人文化的熏陶,以及兵家、阴阳家的文化也对习武之人产生巨大的文化感染。
2 轴心时代背景下侠的历史流变
有人说:“侠已退出历史的舞台,当今和谐社会,侠没有生存的空间和土壤。貌似今天的侠已经不再需要,没有值得再次复兴的价值。但是,孔庆东生激动地一再强调:不会武术的人一样可以成为大侠,谁说侠义精神已经成为被我们抛弃了的遗产?侠义精神始终在中国人的血液里。天灾发生以来的日日夜夜,我们伟大的人民所做的侠义壮举数不胜数。孔先生认为武侠不一定非要身怀绝技。几年前,他将雷锋喻为最大的侠。这一说法在学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今天,被投身贩灾工作中的志愿者们感动,他说这些无私救灾的可爱的国人们,都是伟大的侠![4]正如孔庆东所说的:侠不一定是勇武之人,或许正是那种精神、一种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精神所成就的人。那么侠的具体历史流变是怎么样的呢?
2.1 游侠之“侠”
“侠”是在先秦时期开始出现的,《韩非子》就说过“侠以武犯禁”(《五蠢》)的话,然言语不详。《史记》和《汉书》分别有《游侠列传》和《游侠传》,这是现存的我国侠文化中的最早两篇作品。[5]在韩非子的笔下,侠和儒者都是一样,作为扰乱社会统治阶级的困扰。同时,把游侠、“私剑”都视为侠,并且在韩非子看来,侠是“弃官宠交”之人。侠对当朝权贵以及社会产生消极的影响。班固认为贵族之侠,把“四君子”等看为游侠。《汉书·游侠传》:“陵夷至于战国,合从连衡,力政争强,舔是列国公子,魏有信陵,赵有平原,齐有孟尝,楚有春申,皆藉王公之势,竞为游侠,鸡鸣狗盗,无不宾礼。而赵相虞卿弃国捐君,以周穷交魏齐之厄,陵无忌窃符矫命,戮将专师,以赴平原之急。以取重诸侯,显名天下”。[6]班固的笔下这些游侠都是“鸡鸣狗盗”“侠义相助”之人,他们结交的朋友相互帮助,并且相互结交不论贫富贵贱。这就有游侠之侠,因为相互赏识,甘为朋友舍人取义,游离于社会的一些人。同时司马迁用他的“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为游侠做了新的论述。司马迁笔下的游侠是“其行为虽不轨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成,不爱其躯,赴士之困厄的人。”他们多为贵族阶级以下的贫民百姓,为了自己的诚信,自己的诺言,忠于自己,忠于朋友,为了侠义,甘愿赴死的人。著名的侠士如鲁国曹沫,执匕首强逼齐桓公还侵鲁之地;吴国专诸,藏匕首于鱼腹刺杀吴王僚;聂政持剑刺韩相侠累,荆轲藏匕首于图,刺杀秦王嬴政。他们或为报答知遇之恩,或为解国之危机。但无论怎样,都彰显了武侠精神——言必信、行必果、扶危济困、重义轻死。无论成败与否,只要具侠之气节,皆可成侠,这就是游侠之侠,
2.2 武侠之“侠”
司马迁之后,侠之“重气节”转化为“重事成”。如《侠客行》有云:“侠客不怕死,皆怕事不成”。因此形成了“重事成,精武功”的武侠。于是武侠的空间变大,习武欲求侠者皆多。如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俭。其弟子擅长武艺,并恪守信义、重人轻己、重义轻生。墨家门徒的信义武勇与慷慨赴死的精神成为武侠的精神的历史渊源。武勇也成为武侠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修身》的首句“君子战虽有阵,而勇为本焉”。可见,勇武也是战争的根本元素。墨家的武侠皆是武艺高强、慷慨赴死之士。《淮南子》云:墨子服役者百八十,皆可使赴汤蹈刃,死不还踵。”[7]如“侠者,蒙胜、徐弱效忠于阳城君,百余人皆轻生重义慷慨赴死”,成为历来侠义精神的佳话。武侠之侠,和游侠之侠具有相同之处,重义轻生、守信重诺、不同的是武侠之侠通过习武练艺为达事成。游侠之侠主要重气节、武侠之侠追求气节与武艺兼备。
3 轴心时代背景下的武侠精神的文化探析
基于前面所言可知,游侠之立身扬名,无不靠言必行,行必果,讲义气,轻生死,“不爱其躯,赴之困厄”的行为,同时,司马迁他笔下的游侠根本不善于武术技击,主要体现其精神气质。任侠放纵,豪爽而不受约束,更有甚者好打抱不平,为知己轻生死。正如刘若愚先生在”《The Chinese Knight—Errant》一书中把侠精神文化的内涵归纳为:“重仁义,锄强扶弱,不求报施;主公道,能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放荡不羁,不拘小节,独特性的忠贞或为知己者死”,同时重然诺,守信义,惜名誉。”而后来形成的武侠则是汲取游侠的精神品质,由原来的追求气节,扩大为重事成。诚然,这所谈到的都是武侠文化之小者,而武侠文化之大者,所体现的是一种为国为民的博大情怀,一种“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与担当的品质。国难当头,舍小家为大家的那些奋战前线的英雄,疾病来时,苦战于病床前的白衣天使们,他们无不体现武侠精神文化的仁义、武勇。
3.1 武侠精神文化之信
“信”作为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儒家文化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同时对中国的武侠精神也具有重要的影响。“信”具有守信重诺、诚实不欺的含义。在武侠的世界“信”主要说明“信用”。主要贯穿在江湖侠客之间的结交,以及朋友之间的往来,不仅如此“信”作为侠的行为准则。古之游侠之所以以武犯禁,诛杀达官权贵,主要由于信字为先。我们知道司马迁笔下的《游侠列传》给侠的“信”做了完美的解读。“布衣之徒,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世,此亦有所长,非苟而已也。”在谈及“侠之义”时,司马迁两次指出“守信重诺”,他还强调说:“要以功见言信,侠之义,又可少哉”。[8]他把侠的精神气质概括为“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这可以说是侠的精神和观念中最核心的部分之一。
人无信而不立,作为替天行道,重义轻生的游侠,信守承诺是必须具备的品质。不然,在风云变化的江湖,很容易被淘汰。司马迁认为信是游侠的基本素质。其赞美曰:“其行为虽不轨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成,不爱其躯,赴士之困厄”。笔者认为:“正义”一词为当时的社会法制,官方的统治行径。侠的行为可以违背法律的规定,但是侠必须追求自己内心的道德底线。言行必诺,说道做到。哪怕舍弃生命,也要履行其信。不仅如此,侠也忠于自己,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信就是武侠精神的重要内核之一。
3.2 武侠精神文化之义
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里所说的义和利都是一种价值观念。正好应对了武侠的重义轻利的精神核心。义说大而言,为国为民;说小了是助人为乐。但不论怎么谈,义都是武侠精神的重要精神核心元素之一。《孟子·离娄上》:“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这句话,和先前的侠要具备的言必信,行必过,略有出入。实则,义字为先。作为江湖侠客行走的江湖的道德标准,义必须为先,这个义所说的是私义。私义是江湖侠的道德准则,时刻为了义字为先。如果没有义字没有内心道德约束,江湖必定一定混乱。所以说义字为先。侠不仅具有私义,同时还具有公义。如概括起来,侠的“公义”之“义”有以下几点:(1)救人于危难,舍身也在所不惜;(2)施恩义于人,不贪图回报;(3)仗义疏财,贩穷济困;(4)施财役贫,不依附豪强欺凌孤弱。可见这就侠之公义。古代侠之公义主要体现在利他之上,如救人危险、仗义疏财、不求回报等,这主要体现在仁和义之上。而武林所讲究的就是主持正义、维护正义。例如官逼民反的水泊梁山好汉,都打着替天行道的旗杆,行使侠所谓的公义。如我们知道的替天行道、劫富济贫、其目的还是为了惩恶扬善。然而今天的侠义之举却多倍误解,同时现在的“义”被理解为兄弟义气,在法制社会的背景下,违反法律的规定必然会受到惩罚。因此,我们必须在法律的约束范围内,“陈恶扬善,助人为乐”。综上可见,义也是武侠精神的核心元素之一。
3.3 武侠精神文化之勇
孔子提出“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作为中国伟大的教育家都认定文武兼备的重要性。同时,孔子也认为君子须有四德“知、仁、勇、艺”。可见勇对于君子而言至关重要。同样,勇作为武侠必备的能力,必定对武侠的精神具有相当重要影响。武侠之勇是以侠之仁、义、忠、孝、节为前提的勇,侠之勇之所以能够豪气万丈不能不说是有侠的独特性的,否则侠之勇就无法做到常人难以企及的地步,即使是诸子百家及其信众也望尘莫及。[9]如聂政杀韩相,多么勇猛,“持剑从大门入,径直上阶,杀了忘恩负义的韩相侠累,最后“自皮面而绝眼,自屠出肠,遂已死。”明知这样的刺杀,必死无疑,一心赴死,这需要怎样的侠勇。其姐聂荣知后,敢于相认吾弟,与弟同死,谓之大勇。同样,要离以羸弱之躯,在断臂、杀妻之后,刺杀“骨腾肉飞、矫健如飞神、万夫莫敌”的庆忌,并大唱庆忌英雄之歌。可见多么勇猛,非等闲之人能够企及。还有刺杀威武之师统帅的荆轲,虽明知风萧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仍然慷慨赴死。何其勇者。可见,勇乃武侠精神核心元素之一。
4 结结
在精神文化缺失的今天,武侠之精神有必要重新提及,无论是对习武者,抑或者非习武者。本文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的武侠精神进行整理、发现无论是游侠抑或武侠都把重信守诺、锄强扶弱、行侠仗义作为自身行走江湖的尊则,同时,“信用”“侠义”“勇猛”都是武侠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凯伦.阿姆斯特朗著.轴心时代[M].海口:海南出版社,2010:2-3.
[2]卡尔.雅斯贝斯, michael bulock译.历史的起源与目标[M].(伦敦.1953).1-73.
[3]国家体育委员会编辑.中国武术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25-26.
[4]贺 兰.武术.侠从以武犯禁到为国为民[J].中华遗产,2008:64-67.
[5]章培恒.从游侠到武侠——中国侠文化的历史考察[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3):75-76.
[6]章培恒.从游侠到武侠——中国侠文化的历史考察[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1994(3):74-75.
[7] 国家体育委员会编辑.中国武术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40-41.
[8] 王献斐.从侠与儒的视角解读武德之“信”“义”“勇”及现代反思[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2):37-38.
[9] 王献斐.从侠与儒的视角解读武德之“信”“义”“勇”及现代反思[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2):38-39.
On the Culture of Martial Ar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xial Age"
Bai Xuehui Yang Gang(Wushu School of Shanghai Sport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8, China)
Abstract:The German philosopher Karl Theodor Jaspers proposed the “Axial Age” and this proposition provoked uproar in academia and ideological circle. The thesis has got also long-term and persistent attention.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Karl Theodor Jaspers proposition, focusing on the Axial Ag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of martial arts culture, purport an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xial Age ”to seek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martial art.
Keywords: Axial Age Martial arts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