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欺心 勿妄想 守廉耻
2016-12-15魏坤隆
魏坤隆
王渔洋为清初政坛、诗坛翘楚,也是新城王氏读书仕宦的代表人物,康熙曾御书“清慎勤”给予嘉许和勉励。《手镜》是王渔洋在儿子启汸初仕赴唐山任时亲著,以自己历官心得为告诫,“以垂庭训,以肃官箴”。其内涵精深,辞恳意切,对当下领导干部思想道德建设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第一,学思以修志、践悟方致远
“志”从何来,最主要是从读书中养成。造烛成明,读书求理。王渔洋自幼“一无所好,唯嗜读书”,笃信不负民即不负国,也就不负所学,是对“志”从学来的直接阐释。他祖父王象晋讲“人若知道,则随境皆安;人不知道,则触涂成滞;人不知道,则居闹市生嚣杂之心,将荡无定止;居深山起岑寂之想,或转忆炎嚣;人若知道,则履喧而灵台寂若,何有迁流;境寂而真性冲融,不生枯槁。”这里突出强调知“道”对人生的重要意义,道即是指天地之大道、大理、规律、真谛。如何才能知“道”,无非就是“学”与“思”二字,“学”才能知人生正途,知天地之理,“思”才能把握本质,抓到要害,并把自我规划与社会、大众需求轨迹结合起来,为社会进步、民众幸福做出最大贡献。
“践”就是行动,不能空想,不能做“口头”革命派,要实干、真干,在行动和实干中摸索和找到最佳路径,取得最大效果;“悟”是要总结、要参悟。“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要提高悟性,要有实践智慧,把社会人生的规律、规划、规矩悟透悟明白,防止事倍功半、防止走弯路、走岔路甚至邪路。当然,这个“悟”又是在“践”中悟,不“践”,“悟”就失去了基础和前提。王象晋讲“非分之福,无故之获,非造物之钓饵,即人世之机陷,切须猛省。”这个“悟”切实明白,至今人亦需谨记之。
第二,要铺下身子干事
王渔洋终其一生都在躬行“清慎勤”三个字,“勤”字即是“早作夜思,事事不敢因循怠玩”之意。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无不是兢兢业业、夙兴夜寐、鞠躬尽瘁之人。治国理政是干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道理也在这里。铺下身子干,第一要有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情怀;第二要不怕吃苦受累;第三要有岗位和事业担当与使命感;第四要培养打造干事创业的本领。在“干”的目标和着力方向上,应瞄准国家、民族和民众的需求,“实实有真诚与民同休戚”,真正能够把人民群众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第三,要立定脚跟做人
渔洋先生在《手镜》第一条谆谆告诫,“一切倍要谨慎、检点”,不管是会见领导、与同事相处,还是接触社会各界人士都要一样,足见对遵守规则、谨慎做事、清白为官的重视。立足脚跟做事,王象晋讲了九字经:“勿欺心,勿妄想,守廉耻”,可谓入木三分。“勿欺心”就是不忘初心、坚守真心。要铭记理想信念,守护赤子之心,筑造奉献社会和民生大众的心理长城,犹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洁身自好,尤其不可存侥幸心理,自取窘境、险境而溃毁。“勿妄想”就是要守本分走正道。薄熙来讲,错觉毁了薄家两代人,这里的错觉实际上就是妄想。勿妄想最要害的是要“知非”,知道什么是错误、是非分、是邪道,才能不自是、不奢求,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要讲规矩、知敬畏,时刻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有底线、不逾矩、能避祸。“守廉耻”就是要公私分明、有浩然之气。要明白当官不发财、发财不当官的道理,不为钱财所役,更不能权钱交易、擅权谋私,在钱上栽跟头。要加强道德修养,“德”为人之主,内心强大,就能抵得住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