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

2016-12-15邵星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6年12期
关键词:灌输匈奴历史

邵星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经常听到有些教师反映:现在的学生真是越来越难教,有些知识强调了好多遍还是记不住。其实,对于一节好的历史课而言,并不是教师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地唱独角戏就可以完成的,关键是在于在这个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否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倾听与交流中擦出智慧的火花;还在于在教师的引领下能有多少收获,能否真正实现高效教学的目标,而这一点也正是所有教师共同的追求。

一、少一些“死记”,多一些“灵活”

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为了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掌握的熟练情况,教师往往爱采取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教学,知识点固然是掌握了,但是,由于学生所学知识过多过死,很容易造成学生张冠李戴的情形,为了避免这种现状,教师不妨让学生少一些死记硬背,多一些灵活思考,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如在教学“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一课时,有些教师总爱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匈奴以及汉朝的相关知识,而不注重对学生思想情感认识的挖掘。对于匈奴与汉朝的关系,本来就无关乎两种情况:或战,或和。既然如此,战具有战的理由,和也有和的原因。因此,在课堂教学时,结合这两种情形教师不妨鼓励学生进行一些灵活性的思考:当时社会背景下,匈奴与汉朝的主要决策者是谁,这些决策是一个怎样的人,战与和各能给本国带来什么意义等。如此一来,在学生的灵活思考下,学生就会真正地感受到匈奴南下掠夺,本来就是一种非正义的行为,这种行为给民众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无论是匈奴人们和汉朝人们都避免不了,和平当永远是社会的主流。

教师与其把大量时间花费在让学生死记硬背上,还不如让课堂多一些灵活思考的时间,当学生能够真正明白事件发生的来龙去脉以后,无需教师多讲,学生也自然领会到了历史的真谛。

二、少一些“机械”,多一些“生动”

历史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由于受教师固定教学模式的制约,致使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机械化,学生在学习时不能真正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述出来,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减少一些机械重复等教学模式的应用,尽量采取丰富的教学模式使历史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

如在教学“中日甲午战争”一课时,教师通常的做法是在导入新课之后,让学生自己读历史知识,并且在重要的历史知识下面做好批注,加深印象,然后,教师再进行必要的讲解。但是,教师如果经常采取这种方法,就会使学生觉得,历史不过如此。教师不妨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把相关影视资料引入课堂,让学生进行观看,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这直观的、具体的、学生言论自由的环境中,经过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对于所学知识的认识程度也更加深刻。

教师不应采取老生常谈或者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或把媒体引入课堂,或让学生对某一问题现象进行辩论发表自己看法,或是让学生模仿表演等,如此一来,不仅可以丰富历史课堂,也可以使学生的历史学习更加有效。

三、少一些“灌输”,多一些“生成”

虽然新课改已经实施了多年,但是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仍然走不出传统灌输式教学的怪圈,总是不信任学生,怕学生学不会,课堂上教师包办现象严重,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历史学习积极性的发展。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少一些课堂灌输,多一些精彩生成,唯有如此,学生才能真正爱上历史,喜欢历史。

如在教学“近代工业化的起步”一课时,有些教师在教学时,总是爱直接告诉学生工业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多么重要,而缘由呢?教师往往认为学生还小,长大以后他们自会明白,殊不知这样灌输式的教学会严重阻碍学生思维发展的积极性,形成思维惰性,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因此,教师要改变这种现状,并为学生创造出恰当的条件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在教学时,笔者主要向学生展示了我国工业落后的图片资料,许多仪器设备大都需要进口,在许多交易面前不得不忍让妥协的资料,从而使学生在内心深处产生工业发展时不我待的坚强决心,如此一来,也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教师与其把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还不如为学生提供舞台让学生自主去发现,因此,在课堂教学上,少一些灌输,多一些生成,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也会更加浓厚。

总之,在当今教育形势下,教师只有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学习的需要,适当的增减一些教学流程,让学生能够真正积极主动地愉快学习,才能够从整体上提升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市门河中学)

猜你喜欢

灌输匈奴历史
义退匈奴兵
教育是能力的培养 而不是知识的灌输
李代桃僵(上)
“生化危机”之匈奴的阴谋
6-year-old girl uses lemonade stands to help fellow students
新历史
意识形态教育中的显性灌输与隐性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