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厕所现象”的解读与对策

2016-12-15周颖健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6年12期
关键词:主课拖堂拖把

周颖健

现象一:

早上是学习的黄金时段,这个时候学生的精力最为充沛,注意力比较集中,因此语数外三门主课几乎都集中在上午,每当主课结束,总有很多学生飞奔着去上厕所,厕所里一时间人满为患,每个位置前都排着拥挤的队伍。拥挤和噪音制造了混乱,产生了焦躁的情绪,于是,有一些学生无意间踩到了别人的脚或冲撞到了别人的身体导致摔倒,还有一些急性子或较为调皮的学生在等候时静不下心来而故意惹是生非,造成了同学间口出脏话拳脚相加的紧张局面。一时间,厕所里尖叫打闹声、嬉笑声,痛哭声响成一片。

现象二:

每周三中午是全校师生大扫除的日子,厕所里一大排水龙头成了同学们彼此争夺的香饽饽,因为它们是冲洗脏抹布和拖把的唯一水源,数十个班级的脏抹布和脏拖把云集在此,十几个水龙头齐刷全开,一时间水花飞溅、污水横流,一副热气腾腾的劳动场面,问题也就在这喧腾的表象中悄然生发:大多数学生没有将拖把拧干的习惯,他们直接将冲洗干净的拖把从水龙头下拎出来,瀑布般的水帘从拖把头上不停泻下,顿时厕所入口宛如泽国,一会儿工夫就踩上了密密麻麻的脏脚印。偶尔会有同学因站立不稳而摔倒在水泊中,也有一些同学喜欢将拖把扛在肩上,拖把头上的湿布条如杂乱无章的头发般甩动,甩得厕所墙壁上门上弥漫了一层薄雾,若甩到其他同学身上则又会引起一场类似于早晨上厕所时的纠纷,也有一些“投机倒把”者会趁机将饮料瓶灌满水,制作成临时水枪进行“激战”。

现象三:

有时候,总会有那么一部分很“特别”的学生,他们每节课下课都会上厕所,并且一上就是好久。他们可能来自同一班级,也可能来自不同班级,不管是否同班,他们能很快结成同盟,成为亲密玩伴,仿佛厕所的空气中有一条秘密通道,传达他们心照不宣的别样心情。他们的玩耍方式主要是追逐打闹,不过特别的是,他们的追逐打闹几乎没什么声音,显得特别文明而神秘。而教师也已经有了丰富的经验,当他们发现这类学生无故失踪后,就会在第一时间委派一名同学去厕所查看,叫他们回教室。而后这些学生就耷拉着脑袋从厕所缓缓走出,垂头丧气地走回教室。

有因才有果。现象只是一种结果的呈现与沉淀,而任何结果的显现都会有其深层次的原因。现在笔者试着从三个方面来解读以上三种现象的产生原因。

解读“现象一”:“压力释放”和“从众心理”

其实上午上厕所的拥堵问题,乍一看仿佛是一个下课时间的问题。写到这里,可能会有一部分教师联想到了教师拖堂的现象,的确,教师拖堂是一个重要原因。那么假如教师不拖堂呢?试想:假如十个班级的上课教师在下课铃响的那一刹那整齐划一地喊一声:“下课!”那么,拥堵现象照样有可能发生,于是有人认为,“一拥而上”的背后是由于时间的安排过于同一伴随需求的几何级增长导致的集体性焦虑,这也有一定的道理。笔者做过一个统计,以十个班400个学生为例,每节课下课有上厕所需要的占五分之一左右,那么共有80个学生上厕所,男女两个厕所就会各容纳40个左右,而每个班级离厕所的距离远近不同,加上学生走路速度不同,所以不可能同时到达,会有一个自然的层次,照这样推算,同一时间呆在厕所里的同学只有15到20人左右,按理说不会出现“现象一”中描写的拥堵场面。那么拥堵现象是由何而生呢?经过与师生的深入交流,发现原来这里面有一个“压力释放”和“从众心理”的问题。主课结束后上厕所的人数明显多于副科,低中年级多于高年级,男生多于女生。主课压力大,大脑活动频繁,所以上厕所成为释放压力的一种方式,当部分真正想上厕所的同学上厕所时,其他同学也受到感染,纷纷出去“跑一趟”,其中,易受感染的以低中年级的学生和男生为主,拥堵现象由此而生。

策略:给时间“分层次”

“压力释放”与“从众心理”属于孩子的天性,是他们成长中的自然规律,这个无法改变也不应被改变。我们可以为学生的下课时间分配分个“层次”,让教室里的部分学生先做下节课的准备工作,然后上厕所,疏导一部分人流,当然前提是教师不拖堂,再辅以适当的课间文明活动教育,相信情况会得到有效改善。

解读“现象二”:“资源分配”与“水的魅力”

学生大扫除时厕所出现的“乱象”则呈现出了资源分配的不均匀倾向。厕所作为全校唯一的盥洗场所,承载了除供学生解手之外的另一种功能——清洁功能。当两种大规模需求都集中于一个方寸之地时,矛盾便会凸显,秩序就会被扰乱,事故就会频发。这里面虽然也有一个时间过于集中的问题,但大扫除毕竟不是一个整齐划一的行动,时间的问题只能是个次要因素。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常用资源被高度整合界限模糊时,使用的难度就会激增,就会出现嘈杂混乱的现象。其次,部分学生借着劳动的名义玩水,不会被指责,是个好机会,所以玩的畅快淋漓。当然,学生不会拧干拖把也是一个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

策略:设“哨岗”,教技巧

大扫除时的厕所特点主要是湿滑加拥挤,这有一定的危险性,加上他们天性爱玩水,危险系数就更高。除了可以采用以上的时间分层法外,还可以增设一个临时“岗哨”,由威信高的大队委员或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大扫除耗时不长,因此也无需投入大量精力,不会成为师生的负担,这一个小小“岗哨”,起到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作用。部分学生娇生惯养,不会拧拖把,教师可在劳技课上统一辅导,使他们劳动时得心应手。当然,如果能将盥洗区与厕所分离,并且增设一些自动拧干拖把的设备,那就更好了。

解读“现象三”:“长期禁锢”与“强烈渴望”

孩子的天性是活泼好动的,尤其是男孩子。但是由于先天遗传或环境教育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速度是不均衡的。在当前的教育模式下,那些跟不上学校教学步伐的孩子,会被长时间禁锢在教室里完成未完成的作业或接受教师的额外“补课”。当这些学生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要求他外出活动时,他却无法站起身来走到室外,久而久之,被压抑的渴望越发强烈。于是,上厕所,成为了这类学生最好的借口和唯一的拯救。虽然厕所这个地方充满异味甚至藏污纳垢,不过这种种的不美好都被学生渴望玩耍的强烈天性给弱化了,厕所成了他们隐秘的乐园,在这里,没有作业,没有课本,没有教师的责备和监督,只有跟他们有着相同际遇的伙伴们。厕所已经超越了其本来的意义,成为一个大自由,一个大解放,一个无拘无束的自在码头。

策略:适当降低作业要求,还孩子自由空间

对于那些喜欢呆在厕所里玩耍的学生,我们其实应该给予更多的同情与理解。玩,是孩子的天性,为了那完不成的作业而与学生的天性作斗争,值得吗?没有真正喜爱厕所的学生,只有真正喜爱玩耍的学生,厕所成为学生的乐园,是教育的耻辱。对此,教师可否适当降低作业要求,让这些学生可以光明正大地来到广大同学中间,一起开心玩耍呢?

小小厕所,也是一方天地,德国甚至将“厕所游”列入了旅游名单。厕所的文明是一个学校的缩影,但愿我们的厕所能成为孩子们长大以后温馨的回忆。

(作者单位:江苏无锡市玉祁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主课拖堂拖把
小拖把
给拖把洗澡
将党的理论教育与党性教育作为团干培训主课的思考——兼议团校的教学改革
引水拖把
咱老师的拖堂之计
楼梯(外一首)
我真的不是“拖把”
拖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