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幼儿绘画教学

2016-12-15廖必峰

学周刊·中旬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绘画教学建构主义幼儿

廖必峰

摘 要:文章探讨了在幼儿绘画教学中应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意义和实践过程。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教学理论,其教学理念与教育部出版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指导思想相吻合,用其指导幼儿绘画教学,符合儿童学习与发展的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该教学理论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需采取一些措施加以克服。

关键词:建构主义;幼儿;绘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5-025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5.162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教学理论,在我国各级各类教育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该理论给予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们不断地反思传统教育教学方式的弊端和不足,不断地完善和改进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活动过程,该理论广泛合理的应用将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本人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工作实践,对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幼儿绘画教学活动中应用的意义和实践过程作一初步的探讨。

一、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应用于学前教育教学活动的意义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最早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之后在其他学者的推动下不断完善和发展。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不同于传统教学理论,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目的单一,教学手段整齐划一,它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主观能动性,无法满足学生全面的个性化的发展。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它强调学习过程是以学生为中心,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相互讨论和交流,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信息基础之上主动构建新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是教学的中心,而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不能对学生被动地灌输知识,而是通过创造合适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地构建新的知识。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情景的运用,它要求教师能将具体的教学问题情景化、生活化,让学生在情景中理解、解决问题,获得新知识。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让学生获取掌握知识的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育部于2012年印发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用于指导我国的学前教育,该指南强调指出,儿童在发展过程中,其发展的速度和到达某一层次的时间相互之间不完全相同,存在着差异,我们要充分尊重这种个体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按自身的方式和速度向更高层次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能以教师为中心,以统一的目标和要求来实施教学。该指南还突出了这样的教育理念:幼儿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为他们创造机会和环境,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和保护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支持和鼓励他们主动探究和学习,这样的教育理念与建构主义教学思想不谋而合,所以把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应用于学期教育教学活动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的幼儿绘画教学实践活动

幼儿绘画是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幼儿绘画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学目标不能单纯地追求让幼儿掌握绘画特有的知识和技能,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幼儿艺术品质的培养,给他们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自然环境中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他们对美的感受和体验,培养和保护其兴趣和好奇心,丰富其创造力和想象力,引导他们用心去感受和发现美,用作品去表现和创造美。

为了达到上述的教学目标,本人在组织和实施幼儿绘画教学时采取了三种做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创设适宜的绘画学习情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所以我们需要创造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让幼儿在日常活动或游戏中,通过自身去感知、体验和操作获得知识。因此,教师应在幼儿绘画教学中创设各种适宜的教学情境,如在教室摆放具体的实物、张贴生动直观的图片、带领幼儿进行户外活动等,让幼儿亲自观察、感受,让他们主动探索和创作,提高幼儿绘画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幼儿对绘画的主动建构。(2)营造以幼儿为中心的绘画学习氛围,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幼儿通过接触自然、观察物品、欣赏作品,鼓励他们进行自主绘画,教师引导幼儿围绕相应的主题展开想象、进行艺术创作,教师不做过多干预,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幼儿,在幼儿需要帮助时再给予适当的指导。鼓励幼儿主动在小朋友面前介绍自己的作品,或用绘画作品装扮美化教室,共同分享绘画活动的乐趣。(3)注重幼儿个体差异性,倡导以肯定和欣赏为主体的形成性评价。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先天因素和后天环境差异很大,导致他们在学习绘画时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教师在对他们绘画学习进行评价时需要考虑这种个体差异,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而要因事因人而异,采用不同的标准。幼儿对外界事物的感受和认知与成年人不同,教师对他们评价时也需要注意,不能用成人的审美观念评判他们,同时还要考虑到他们的情感需求,多给予他们正面的评价,肯定和欣赏每一个幼儿,增强他们绘画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培养他们乐于尝试、勇于创造的学习品质。

三、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应用时存在的不足之处及应对措施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它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过度强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一定程度上会忽略知识本身的传授,如果没有强大的知识背景作为基础,那学生的主动建构过程将会十分困难。在幼儿绘画学习过程中,如果儿童缺乏必要的绘画技能,即使有再好的创作激情和灵感,也不能呈现出好的作品,其绘画只能长时间处于低水平的涂鸦阶段,其绘画的信心和兴趣会逐渐消失殆尽。为了克服这种局限性,我们需要给幼儿提供一定的绘画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幼儿刚刚接触绘画的时候,我们需要让他们认识并学会正确使用各种绘图工具和材料,在他们学习绘画过程中,我们需要逐步引导他们掌握点、线、面等绘画要素的操作技能,逐步引导他们认识色彩、使用色彩和培养良好的色彩感,逐步引导他们培养良好的构图能力、建立初步的构图意识。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尽管还有缺陷,在幼儿绘画教学中的应用也还处于发展之中,但是它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它的应用有力地促进了教育教学观念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静.建构主义理论探析、批判与反思[J].文教资料,2012(35).

[2] 张琳.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大学英语网络教学体系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

[3] 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4] 张伟.浅析建构主义教学理论[J].科教文汇,2015 (5).

[责任编辑 齐真]

猜你喜欢

绘画教学建构主义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美术绘画教学探析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美术绘画教学研究
绘画, 留给孩子更多的创造空间
多媒体技术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翻译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