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年级趣味教学
2016-12-15杨国林
杨国林
摘 要:小学教育是针对全体儿童实施普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传授的教育,是每个人接受正规教育的起始,该阶段教育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方向。为此,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本着对社会负责、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多维地探索个人教育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和趣味,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各类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教育;低年级;趣味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5-014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5.094
作为一名边远山区的小学教师,我从事小学教育30余年,几乎每天都与小学低年级学生有接触,在教学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经过多年的调研探讨、梳理总结,较好地掌握了该阶段学生的特点,形成了一套独具个人魅力的教学方法,全面激发了学生快乐学习、快乐生活的童趣。
一、低年级学生的群体特点探究
对于每个人来说,小学低年级段是一个特殊的成长阶段,年龄小、自主能力差等特点,致使他们无法真正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给小学初等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一是注意力短暂且不易集中,形象思维占主导。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催发着他们对周遭事物的好奇心,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对于接触到的事物不能进行入微的观察;思维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对某些事物还不能进行理性的分析、判断,往往需要凭借具体形象的材料及经验进行分析、判断,极易产生疲劳感,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
二是情绪容易波动,自我控制能力较弱。低年级小学生的生活、交际都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很容易因为学习、生活或人际交往等方面的不适应而产生情绪上的问题,且很难平复。这一阶段的学生对父母怀有深厚的感情,在感情和行为上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对教师充满敬意,教师说的、做的永远都是对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好模范带头作用。
二、低年级学生的家庭现状分析
当今社会,家庭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发展。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长更加重视和关注子女的健康成长,并且寄予了较高的期望值,希望学生能有良好的开端。这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
一是满怀期望,不惜投入时间、精力和金钱。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长成材,比别的孩子有出息,于是就在各个方面对孩子进行过度的帮扶,也正是因为这种想法、做法,使得家长忽略了孩子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特点和需求,揠苗助长、赶鸭子上架,压抑了孩子个性的健康成长,结果成了缘木求鱼。
二是重文轻德,对孩子素质教育的理解和认识不够。许多家长对教育的理解仅限于知识、智力和成绩的创优,认为学习好就万事大吉了,而忽略了对孩子德育、爱好等方面的培养,从而极大地影响了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
三是内外兼修,缺乏平衡性。家长对孩子科学地进食和增强体质的认识不足,导致他们从小缺乏对孩子情绪、情感、人格、价值观等的培养,致使一些孩子从小身体畸形发展,心理扭曲变形,对个人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缺乏认知,致使个人品德低下。
三、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趣味教学
前面论述的阶段年龄特点、家庭环境,为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了较大困难,我们必须加强过程消化、吸收。基于多年教学经验的催化,我整理、形成了一套独具个人魅力的教育教学方法——“望闻问切”教学法,并通过调整课堂教学,因材施教、因材“适”教,较好地解决了我在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的系列难题。
“望”,即观其言行。学生的言行举止反映了学生当前的学习环境和个人状态,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眼观六路”,通过观察优化教学设计,及时调整个人教学策略。通过长期的观察总结,我注意到:学生学会、学懂知识的时候就会频频点头示意,呈现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不能吃透知识的时候,就会呈现出一种若有所思的状态,反复推敲;完全不理解的时候,便会眼神迷茫、眉头紧皱。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细致入微的观察,与学生进行眼神交流。一个肯定的眼神,就可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一个鼓励的眼神,就能让学生感受到关爱之情,增进师生心灵的距离。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寻找到学生身上的缺点、盲点、闪光点,从而进行因材施教。
“闻”,即听其心声。“闻”与“望”是有区别的,“闻”是通过收到的信息,就重点、难点及学生反映的情况进行判断,涉及的层次比较深入,包括人的行为、认知和情感等方面,需要强化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心灵上的沟通。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该想方设法通过提问来倾听学生的声音,揣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及时调整教学节奏与方法。教师要拿出诚意与耐心,放下身架去认真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做好心理教育引导。在这里,我提倡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确保课堂的优质高效。
“问”,即询其疑惑。想要课堂生龙活虎,就必须提高学生的参与力度,可以适当加强小组讨论,增进课堂互动,烹制符合学生“口味”的心灵套餐。“问”是教学的常规方法,是比较讲求艺术的,要问得有价值,带有目的性和启发性,以达到排解学生疑问的效果,否则就是白问,浪费时间;鉴于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差的特点,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要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保证难易适度;要掌握时机,多多关注学习成绩、为人处事中下档次的学生,激发他们生活、学习的兴趣,促进他们发散思维,提升个人素质。
“切”,即诊其症结。这是“四疗法”的最终目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课堂上的反映情况“对症下药”。此处的“切”有几方面的要求,一是强调时机,从学生的角度理解教材,用学生的眼光来审视教材,确保深浅到位;二是把握“切”的火候,促进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只有读懂学生的心,教学工作才能切中要害。这一方法,主要偏重“切”教与学。“切”教要求教师把握课堂节奏,切中知识的重点、难点,结合学生反映情况及时调节授课方法;切学要求教师能诊断学生求知路上的困难,找准突破口,进行引导和感化,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在适当的时候提供必要的帮助。一个有经验的教师,一定是个善于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善于领悟学生深层思维与想法的智者,能够读懂学生,利用学生的一系列信息来调整教学模式和进程。
总而言之,只要我们不断地努力与探索,加强教学调控意识,寻求贴近生活的教学方法,增加课堂趣味教学,就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黄全明,陈树宝.小学语文教育科研[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2] 潘庆玉.课堂教学艺术[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 吴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