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赴港购险喜与忧

2016-12-15邵萍

金融理财 2016年5期
关键词:保额保单保险产品

邵萍

在香港购买保险前,应该先到香港的“保险业监理处”和“保险业联会”网站查看公司名录,确保面对的是一家正规公司。而且还要仔细阅读保险条款,弄清产品的保障范围和理赔方式,确定它确实是适合你的保险产品。

近日的疫苗问题,使组团前往香港打疫苗成了部分人赴港的目的,这也再度引爆了赴港买保险的热潮。同是保险,为何非要赴港去买,香港保险有哪些过人的优势呢?

港险PK内地险

与内地保险相比,香港保险确实有几大优势。比如香港提供美元产品,它的很多保险产品有港币和美元2种计价币种,有的保险产品甚至设计成只有美元计价,而内地的保险产品却只有人民币一种计价币种。在目前美元步入加息周期,人民币贬值压力大的背景下,香港的美元保险产品吸引力当然更大一些。

同时,香港保险产品的保费较低,保额却较高,保障范围也比较宽泛。香港的人均寿命(85岁)高于内地的人均寿命(75岁),死亡率也较低,因此相同年龄的被保人若买相同保额的同类产品,香港的保费比内地便宜大概两三成。而同样的保费同样的缴费年期,香港保险产品的保额当然也会比内地的产品高出三成左右。另外,香港的保险产品可做到全球保障,无论是旅游、出差还是留学,到全世界任何地方发生疾病或意外等,均可享受保障,而内地在这方面还存在属地赔偿的限制。

另外,在重疾险方面,香港的产品能够保障大病种类也比内地多,一般在60种以上,甚至能达到100种左右,内地一般在40种左右。而且,香港的保险产品也不会规定客户使用的进口药不在保障范围内。此外,香港的免体检投保额也远远高于内地,而且他们的保险产品可购买的最高限额也很高,甚至不设上限。

香港保险产品依靠着这些优势,满足了内地客户多种需求,像分散内地投资风险、资产转移、避税逼债和财富传承等。如此之大的吸引力,能不诱惑到众多的客户吗?

如何购买香港保险产品?

香港保险产品有如此之多的优势,那么如何购买才能获得最全面的保障呢?首先需要思考的就是如何选择保险公司及保险产品。

首先,对于保险公司,要选择实力较强的。通过比较各保险公司的资产状况、资产负债率、盈利能力、口碑等因素,或者通过借助外部信息,来选出实力合适的公司。在香港,保诚、友邦、安盛和宏利都挺不错。不过如果你偏爱中资背景,可以选择中国人寿或平安保险。

其次,对于保险产品,也要做一定的考量。因为,虽然对于重疾、医疗、意外和人寿险来说,杠杆比率都很重要,也就是保额与所缴保费的比值,其比值越大保险产品的性价比就越高,但是具体问题还要具体分析。例如,重疾险A的杠杆比率高于重疾险B,但是很可能重疾险B的保障范围比A要大。

另外,最简单的方法当然就是“货比三家”了。比如,在购买保险产品,特别是“保障型产品”时,可以分别在比较青睐的几家保险公司找到保险代理人,说出自己的需求,让他们给出推荐。之后再进行横向对比,择优购买。如果购买“投资型保险产品”,可以去保险代理商如第三方理财机构购买,很多理财机构代理的是全市场的产品,选择更加丰富。

同时,在购买疾病保险之前,要先问自己5个问题:一是在发生疾病的时候,自己能够承担多少,这一金额和最后付出的保费是有直接关系的;二是要多少保险金额才能够提供足够的治疗费。因为这一点需要考虑到一旦不幸出险,是否需要进口药进口器械进行手术,需要什么样的术后医疗服务等一系列问题;三是上述费用包不包括自费的药,自费的器材,自费的检查。众所周知,医保有个目录,包含了药品目录、诊疗目录等,这些都会影响你的实际医疗费用需求;四是可以支付多少保险费。目前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和私立医疗机构合作,提供高端医疗服务,而这必然会带来保费的激增,因此选择保障时也必须考虑自己对保费的承受能力;五是要选择重疾保险、医疗保险还是重疾+医疗保险。这一点还是应该根据个人需求进行选择,重疾是一旦罹患保单列明的疾病就可以获得赔付,而医疗保险则是住院或者去门诊就诊,有了医疗支出了,保险公司可以按照保单规定进行赔付。

有些风险也要防范

虽然有些香港保险产品的确低保费、高保额、保障全面、理赔灵活,但是,有利就有弊,有些风险也需要防范。

首先,保险和一般的商品不同,它是为明天做准备,未雨绸缪。你今天买了保险,可能需要几十年以后才需要理赔这个环节,也可能一辈子都不需要。而在这个过程中,人民币与港币之间的汇率却在不停地变化。万一港币贬值幅度较大,获得的保障就有可能“缩水”。

其次,保险产品本来就比较复杂,有些条款更是非常专业,假如到了理赔时,你和保险公司之间发生争议,需要诉诸法律,就有麻烦了。因为香港法律和内地法律分属不同法系,有着一定差异。而且,在香港打官司,费用问题也不可忽略。此外,作为外地人,对于各家保险公司的情况未必都很了解,如果投保的这家公司出现什么问题,权益也可能受损。

所以,在香港购买保险前,一定做到这几方面:首先先到香港的“保险业监理处”和“保险业联会”网站查看公司名录,确保面对的是一家正规公司。而且还要仔细阅读保险条款,弄清产品的保障范围和理赔方式,确定它确实是适合你的保险产品。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要买香港的保险产品,就一定要亲自到香港去买。如果是香港公司的保单在内地销售、签单,保单带回香港后就是无效的“地下保单”。另外,在境外购买人身意外险、医疗保险、交通运输险、旅游险等,都是当前的外汇政策允许的。但如果要在境外购买人寿保险或者投资分红类的保险产品,由于现行的外汇管理政策对此尚未开放,因而交易也存在风险。

“限购令”出台

无论去香港购险利大于弊,还是弊多于利,热衷它的内地客户还是太多。看着内地赴港投保的队伍越来越庞大,监管部门陆续出台了多条“限购令”,再想购买大额香港保险将没那么容易了。日前,香港主要保险公司均收到中国人民银行和合作清算银行通知,跨境保险业只允许受理人身意外险、医疗保险、交通运输险种,不包括人寿险、投资分红等险种;此外,个人单笔支付金额不得超过人民币3万元;规定自2016年3月12日起生效。同时,香港部分保险公司也已暂停接受内地人来港以银联卡通过内地第三方支付渠道缴交保费。

不过,还是有路可循的,根据央行的最新规定,意外险和医疗险等保障类产品且金额在3万元人民币以下仍可刷卡购买。从中可以发现,央行有意做了区分,即大额的寿险和投资类保险被禁,保障类仍得以放行。

之所以会“限购”,原因在于赴港买保险的人,除了是被香港保险产品的优势所吸引,还有人是想通过大额保单将资金转移出境配置境外资产。要知道,内地人赴港无论是购买美元或者港元保单,实际上都等同于配置美元资产。而且,更重要的是,香港外币大额保单可以质押贷款,实现资金“搬家”,由此,“刷银联卡”也成为绕过外汇管制途径、资本外流的重要渠道。比如近年来的千万保单,甚至是亿万保单,都是这样形成的。有的人购买一张保单,通过银联卡刷卡通道,刷卡数十次甚至数百次,从而达到资金转移的目的。

由此可见,内地居民赴香港买保险投资,最大的风险在于法律法规层面,一旦不合规,就相当于地下钱庄,会严重扰乱金融秩序,这也是银联出台相关限制政策的原因。有分析称,与现有的信用卡刷卡上限相比,对第三方电子支付系统的新限制会对香港保险公司的保费增长产生更深入的影响。

其实,买保险并没那么简单,尤其是赴港购险,其中的“潜规则”还是应该多加考虑。如果只是单纯买保险,在内地购买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目前,内地保险产品经过近几年改革,会逐步与香港、与国外的价格接近,产品会更有竞争力。

Tips:赴港购险的“潜规则”

一、理赔种类越多越好?

其实,从理赔的实用性来看,内地保险公司能够提供的重疾险不比香港保险差。

二:港险更便宜?

以一个37岁不吸烟的男性,20年的缴费期,终身保障,保额10万美元为例。该产品保障的是重疾,前10年有一个额外给付,他有三次轻症,三次轻症的赔付是要占用到这10万美元保额的,比如是20%,一次就是2万美元,保额就剩8万美元了。这样的产品,在香港这张保单是2999美元,而类似的产品在大陆是大约2790美元。对比来看,其实二者保额是基本一样的,只是病种方面大陆保险没有香港保险那么多。从分摊到每个疾病的保险金来看,香港保险的性价比确实很高,但是回到上文所说的实际理赔发生概率上,或许这个优势就没有那么明显了。

三:港险分红高?

这和两边的法规也不无关系。大陆的保监会实际非常严格,因此保险收益在给客户做利益演示时是有要求的,一般分为低、中、高三档来演示,其中高档收益定为6%;而香港的法规并不要求按照三档演示,只要求保证的利益和演示利益,在演示利益部分只要不超过9%都是合规的。”

为何3%的差距会最终带来一倍多的收益差?不少理财型保险期限都长达数十年,经过复利的作用,可以将收益不断放大。因此,保单上所演示的收益其实是和演示方式不无关系的。

四:买保险看性价比?

其实无论是香港保险还是大陆保险,所谓“揭秘潜规则”只是把其中的本质摊开给消费者看,保险有其自身的特色,也有它适应的人群,合适才是最好的!

猜你喜欢

保额保单保险产品
人身险保单贴现制度本土化法律问题研究
消费者要的是保单贴现而不是保单转换
购买增额终身寿险要谨慎
互联网保险新业态下的保险产品开发策略探讨
企业年金基金配置投资型保险产品研究
保单贴现在我国寿险实务中的运作机制
保单贴现在我国寿险实务中的运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