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文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2016-12-15金家红

文学教育 2016年11期
关键词:无题高考作文写作能力

金家红

内容摘要: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界治理改革和优化的核心问题之一,尽管改革千帆竞逐,百花争艳,但诸多问题依然严重存在。本文就作文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谈谈个人看法。

关键词:作文教学 问题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界治理改革和优化的核心问题之一,尽管改革千帆竞逐,百花争艳,但诸多问题依然严重存在。其一是追赶潮流,忽视基础;其二是套用模式,机械刻板;其三是思想僵化,缺乏内涵。

一.追赶潮流不能忽视基础

记得2001年,高考作文《赤兔之死》因为“通篇遣用纯熟的古白话”而获满分。2003年高考时,陕西考生的《无题》一诗被阅卷老师认为“既切合题意,又具备优美的诗韵”被判为满分,一些读者提出了质疑:《赤兔之死》一文表现的是“忠诚”,与题目表现的“诚信”仍有一墙之隔,有些跑题!《无题》这首仅有209字的诗歌明显与不得少于800字的考试要求相悖!2004年、2005年媒体上刊登的作家命题人及其命题作文又对高考作文命题作了无情的讽刺和调侃,挑战了高考作文的权威性与严肃性。

面对优秀作文不拘泥于条规给以高分,体现了高考阅卷老师唯才是举,爱才惜才的情怀,值得肯定。但高分的诱惑也使得许多写作能力不强、水平不高的学生蠢蠢欲动,邯郸学步。有的为了求“新”,为赋新词强说愁,胡编自己父母或亲人惨遭不幸,自己坚强面对困境的动人故事;有的绞尽脑汁为已成定论的东西“平反”,强词夺理;有的为迎合命题人的意图,假哲学、假道学面孔备现;有的公然抄袭范文,竟蒙混过关博得高分。《赤兔之死》因古白话的形式被炒得火爆,许多学生便不顾自己的古文功底与作文水平,也跟着“呜呼哀哉”“之乎者也”,结果写出的文章四不像。《无题》不按要求作文都可得满分,一些作文水平不高的考生不顾自身实际也跟着瞎起哄,对考试的作文要求视而不见,写出的东西让人哭笑不得,大失水准。针对媒体的误导,教师得有清醒的认识,不能以偏概全,完全跟着媒体走,把学生尤其是基础较差,创新能力有待提高的学生引入歧途。

教师固然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但这种创新必须建立在学生具有坚实的写作基础与较强的写作能力上。这应是对那些写作有余力、有特长的尖子生的要求,而不能作为全体学生的写作努力倾向。对那些写作基础薄弱、写作水平较低的学生,还要先脚踏实地地写出像样的作文,而不应没有走好就学跑地大跃进。否则,只会适得其反。追赶潮流忽视基础的做法势必造成学生功底不扎实的恶性循环。对此,教师一定要有足够清醒的认识。

二.活用模式要尽力求新求变

据说有些教师为高效省事,教给学生一些基本套路与模式,要求学生背若干篇范文,分写人的,写事的,日记体的,读书心得的,想象的,每类三篇。一到考试时,无非变变人称,变变时间地点,变变具体细节,加加减减乘乘除除,改头换面。把一篇优秀的作文改换门庭,加些作料,变成了自己的作品。据说还挺管用,高分也许没门,但得个及格分数也没多大问题。

只是如此一来,学生的作文水平并没有多大提高。学生学写作文的目的还是没有达到。这样的作文写上十篇八篇与写一篇其实没啥区别。因为,学生的写作能力没有得到提高,思维水平没有得到提升。

因此,教师在教给学生作文套路模式时,一定要强调让学生求新求变。模式是参考而不是雷池,是抛砖引玉而不是固步自封。

三.重文彩更要重内涵

新课标明确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作文是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语文学科鲜明的人文性在作文教学中应有突出的表现。我们只有引导学生在凝重而厚实的人文气息里接受熏陶,学做真人、追求真知、吐露真言、抒发真情,才能使作文成为一种真正提高人素质的活动。广泛阅读,不仅要让学生多读那些文采斐然辞藻华丽的文章,不仅要让学生多读一些情感丰富动人感人的文章,还要让学生多读一些有深刻人文内涵的富有思想性的文章。如哲学家周国平的哲理散文,如英国培根先生的名作,如法国蒙田的力作,如一些大报大刊的时评,让学生在思想上趋于成熟,告别无病呻吟,抛弃过多的文人趣味。为此要让学生养成看书、读报、看电视专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关心、对国家的热爱、对别人的关爱、对丑恶行为的憎恨。让学生走出学校封闭的空间,把社会当作课堂延伸的空间,饱览祖国大好河山,领略祖国山河之壮美。深入社区,感受社会变革;采访人物,了解人物思想感情,挖掘人性美;开展调查访问,感受身边的变化。不断增强文章的力度与风采,不断增强文章主题的深刻与思想的新锐。独立思考,独特成文。如此,何愁没有好作文?

(作者单位:湖北武汉市水果湖一小)

猜你喜欢

无题高考作文写作能力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高考作文如何用“词”
高考作文两关注
你眼里的2016高考作文是怎样的?
无题
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