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十七世纪民间青花的独特性
2016-12-15梁刘忠
梁刘忠
摘要:十七世纪民间青花瓷器最能代表它的特点和成就的是它的装饰艺术。只有从艺术方面来探讨它、理解它、分析它的表现手法、民间特征、优美的形式、审美情趣等,才能得出正确的评价。
关键词:陶瓷 民间青花 独特性
一、人性化的彩绘艺术
17世纪民窑青花没有条条框框的束缚,思想更加解放,创作思路更为开阔,艺术形式异彩纷呈,技巧技艺丰富多变。突破了官窑那种繁琐的羁绊,没有宫廷用瓷的富丽工臻意味,而充满着情趣盎然,生动活泼的民间生活气息。它取材广泛,有渔樵耕读,山水木石,花鸟虫鱼,它构图简洁明快、流畅舒展,抒发着豁达乐观的胸襟。这样的艺术境界是官窑不能比拟的。它是民窑的画工们(或有屈尊其间的文人墨客)张开丰富的想象翅膀,翱翔于竹林松涧、溪畔泉边所采撷到的一束野花。为民窑青花瓷坛盛史装点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内容到形式民间青花处处反映出人性化的艺术特色,如(图1)描绘的青花人物极有特色,它像一支田园歌曲,倾注着劳动人们的深厚感情,巧妙地把农村生活和自然景色穿插起来,组成一个个生动的画面。牛背上牧童的笛声、星星照亮了持伞人的归途、夕阳肩挑重担的樵夫……,所有这些司空见惯的农村生活画面,在民间青花中却成了极不平凡的意境,为大众所喜爱。采用民间故事作为装饰是民间青花的常见题材。又如(图2)
《青花驯马图盖罐》,盖顶绘山石,罐腹部用青花描绘出一幅“驯马图”,山石旁边立着拴马桩,两匹马摇头摆尾,显出被驯服模样,驯马人得意洋洋,手执马鞭背手而立。简洁的纹饰把马的动态,人的神态表现出来,使人感到自然生动、耐人寻味。
二、精炼的艺术语言
十七世纪民间青花“以少胜多”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广大消费者。郑板桥诗云:“删繁就简三秋树,立异标新二月花。”以此看待它的艺术特色是很恰当的。
概括的手法在十七世纪民间青花中极为常见。它的特点是仅以事物的外形表现其特征,删去里面的细节。如该时期民间青花上的远山或玲珑石,多只勾外形而不加皴法。婴戏图中的儿童只勾面部轮廓而不画五官,小孩的手仅以圆圈代之,但却能绘声绘影。再如(图3)景德镇陶瓷博物馆收藏到的瓷片“奔马图”,其中马的四条腿仅以粗壮的四条线画成,这四条粗线又是根据马腿的部位以及飞奔时的姿态而画,虽然省略了其中的结构,但产生了形不全而神全的艺术效果。这种概括的表现手法,可以不必如实再现事物的真实结构,而是抓住事物总体上的感觉,寻求更加简洁的方式去取代事物的复杂结构,有异曲同工之妙。
由于青白对比在青花装饰艺术中的重要作用,由于青花讲究构图的“黑白”效果,由于青花表现手段有局限性,所以在纹样变形处理和形象上着力于外轮廓形象的刻画,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典型角度,采用省略、
归纳和强化最富特征部分的手法进行塑造。荷花是青花中常见的题材,在青花装饰中的荷叶,根据主题表现的要求,根据意境、环境条件的不同而施以各种匠意的处理,成为各种外形优美,装饰性极强的形式,有的像如意,有的像蝙蝠,有的像古磬,有的做成山字,有的状如手掌,有的强调边缘的起伏变化,使用大段小段的外弧线构成,有的选择刚刚展开的侧面形,有的着眼于中心下凹成锅形这一特征,使一个简单的外形,具有丰富的变化和充分的表情能力,其苍劲老练、朴素大方、矫健泼辣之态更是各个不同。没有一个重复的自然形态,但在装饰整体中,又没有一个人会认不出这是荷叶来。在花果形象的处理上,如石榴、桃李、佛手、葫芦、金瓜或牵牛、百合、牡丹等,无不强调外形特征,使人看了一目了然,能清楚地识别出来。
化立为平、平中有立也是十七世纪民间青花精炼的艺术语言之一,把生活中有复杂层次关系的事物变成平面的疏朗的形象。比如画竹,把竹叶变成成组的程式形象,每组竹叶平摆平布,但细看,有的竹叶在前,有的竹叶在后,在平面中有层次变化,平中有立。再如地上的小草是成片成块的,但他有时只画三、五根,这几根草都在一个平面上,但姿态各有不同,平而不板,平中有变。再如画山水时用“虚实”的手法把远处的山、树等与近处的山石形成虚实对比,使远景与近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三、空间美和线条美
为了便于大批量生产和工艺制作,有利于降低成本,民间青花以白多于青取胜,白地青花占主导地位,很少有青地白花,这种青白关系,有人归纳为五句话:“白多于青,青白相映,平、全、匀、满,形象清爽,层次分明。”在大面积的白地上画少而精的青色形象,手法上重外形、取大势、舍繁缛、删枝节、避琐碎,形象安排上突出一个“疏”字。充分发挥了以白衬青的作用,在布白、透白、留白、衬白的作用下,显得形象更加紧凑、集中和分明。以虚求实,疏淡空灵,简而有意是民间青花中的一种表现意境的空间美;而以实求虚,青中求白,密中求疏,又是另一种“黑墨团中天地宽”的艺术意境的空间美。例如:该时期碗壁上的旋涡纹,圆形的纹样呈散点式的排列,青色的圆圈内的空间不与外界连通而独立存在,形成了封闭空间,加上圆圈的外形特别粗,青色特别浓,尽管圈内有细线,却因此粗浓、细淡的色感产生空间的虚实对比,形成了一种封闭与流通的二度空间美韵。
民间青花是来自民间、淳朴活泼的一种青花瓷器装饰形式。民间青花最大特点在于用笔流利豪放、点染错落有致。该时期民间青花的用笔主要是对线的表现,是以骨力的线条去概括物象的形神关系。通过线的粗细、强弱、曲直、长短的变化,来表现事物形象的量感和质感。线条的刚与柔、动与静的运用会产生淋漓奔放、气势磅礴或深沉蕴籍、宁静优雅的美感。而且用笔自然潇洒、毫不拘束,像书法一样,通过快慢轻重和顿挫转折而进行变化,绝无雕琢之气,譬如(图4)青花婴戏图的画面上,玩耍的儿童,天空的飞云树木草地等等,都是舍其细节,大处着眼,信手拈来,挥笔而就。民间艺人快速绘制过程中,熟练生巧,往往一笔呵成,既省时省工,又有奇妙的节奏感和韵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