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高中生学习力的分类教学实践研究

2016-12-15胡文武孙阳菊谢玉平

关键词:分层优势分类

胡文武 张 岚 孙阳菊 张 颖 谢玉平

(成都市田家炳中学 四川成都 610061)

提升高中生学习力的分类教学实践研究

胡文武 张 岚 孙阳菊 张 颖 谢玉平

(成都市田家炳中学 四川成都 610061)

一、问题提出

长期的高中教学实践表明,学校的班集授课制,采用了集体性教学,集体性教学常常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不够。

研究的缘起,还得回溯到2011年,我校高考本科率从2007年的28%到2011年的72.3%。学校的经验是什么?新的增长点在哪里?得益于分层教学的初步实施。2007年-2011年实施了分层教学,学校有两种层次的班级,但分层依据中考学业成就,考虑了每类学生的特点,全方位地关注学生个体不够,我们寻求第一个突破:怎样从关注集体到关注个体?

可是学生中考学业成就并不能代表学生发展的全部。学生发展的核心动力是什么?通过学习和研究,我们确定了以学生学习力的发展促进学生的未来成长的策略,确立了学校教学改革的终极目的即促进学生学习力的发展。对学习力进行了解读,对每一位学生学习力的现状进行分析,但更多地流于经验的层面。我们寻求第二个突破:如何科学关注学生学习力的起点和发展轨迹?

仅凭经验和习惯,必然带来粗放;大数据的理念和方法更利于走近每一个学生学习力发展的真实,所以我们运用大数据,开发学科测试与分析平台,运用平台分析每个学生的差异,收集整理分析数据,较精准地分析学习力,找准每个学生的起点和现状,促进每个学生个性化成长。我们寻求第三个突破:什么样的分类教学模式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于是,运用师生成长平台分析每个学生的差异,然后把他们进行大分层、小分类、针对个体,实施分类教学,促进每个学生个性化成长。

二、分类教学实践研究的理性认识

1.理清两个核心概念

(1)学习力特指促进学生可持续学习的包括动力、毅力和能力等各种学习能量的总和,其实质指向学生生命的生长力。

(2)分类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群体差异与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大分层”与“小分类”,相应的施以不同的教学模式以及策略。

2. 建构两个基本框架

(1)学科学习力结构模型

学习力三种能量:

学习能力一个核心:思维力

学习能力五个维度:发现力、运用力、建构力、理解力、记忆力。

(2)学生分类框架

三、分类教学研究的四大策略

1.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开发学科测试与分析平台

学科测试与分析平台

它是一种以诊断和提升学生学习力为目的,运用信息技术对学科测验和问卷调查进行数字化处理,分析学生的学习力差异,进而运用学生学习力差异,寻找相应教学对策的教育信息化技术平台,其基本特征是诊断性和发展性。

“学科测试与分析平台”包括滥测反馈、考试管理、考试阅卷、乐培家长、教研管理、绩效管理,通过平台可以分析学生优势学习力和弱势学习力,对学生精准分层与分类,了解每一个学生学习力发展的现状。

2.以学生为核心,开发两个学生分类工具

(1)学生分层工具

第一个工具:《成都市田家炳中学学生家庭背景、学习习惯、学习方法问卷调查》(附件一)(链接问卷),从学业成就,从监护人、教育理念、亲子关系、教育方式、家庭期望等家庭背景维度,从规划、预习、复习、作业等学习习惯维度,从预习方法、笔记方法、复习方法、学习方式、小结方法等学习方法维度进行调查,结合、参考调查结果,把学生分成A、B两层班级。

基于学业成就差异,家庭背景、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差异的学生分层

(2)学生分类工具

在A、B层不同班级中,再结合学生学习力差异,对学生进行分类,实施分类教学。

A.学生学习力横向分类工具

第二个工具:《成都市田家炳中学学生学习力调查问卷》,从目标、动机、兴趣等学习动力,从学习毅力,从思维力、发现力、理解力、运用力、建构力、记忆力等学习能力维度设计了问卷,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A、B班级学生在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方面呈现出一定的特点,于是我们分别将A、B班学生分为学习动力优势班、学习毅力优势班、学习能力优势班,实施分类教学。

B.学生学习力群体分析工具

将学生按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分类之后,我们通过平台具体了解某一种类型的班级在学习力方面呈现的特点。

通过综合分析,得出学生学习力分析工具。

B班学习力特点。

3.以课堂为主阵地,探讨分类教学模式

(1)分层教学模式

A班:采用探究性教学,这种教学模式的核心环节是:问题驱动——独立初探——师生共探——反思总结——拓展应用。

B班:采用目标导控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核心环节是:前置学习——目标导向——协作学习——达标检测——反思总结。

(2)分类教学模式

①A层学习动力优势班:采用“问题导学”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核心环节是:问题目标——实验探究——归纳小结——设计实验——升华反思。

②A层学习毅力优势班:采用“讨论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核心环节是:讨论情景——确定主题——小组讨论——实验应证——总结拓展。

③A层学习能力优势班创新型自主合作导学模式实践。

A层学习能力优势班:采用创新型自主合作导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核心环节是:文化驱动——媒体导入——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反思拓展。

④B层学习动力优势班:采用“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核心环节是:学案预学——感知目标——合作建构——检测反思——拓展运用。

⑤B层学习毅力优势班:采用“问题链”导学模式,这种模式的核心环节是:问题预学——问题目标——问题探究——检测质疑——拓展升华。

⑥B层学习能力优势班:采用“反思性教学”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核心环节是:考试反思——问题归因——同类拓展——提升训练——反思总结。

(3)个别化教学

每个学月检测后,师生成长平台给每位学生的每一学科提供学习力数据分析,了解到孩子在学习力方面的突出优势和劣势,于是,针对优势和劣势实施个别化教学。

针对优势,引导孩子在此方面更上一个台阶,以此激励孩子的自信。

针对劣势,实施个别教学,帮助孩子提升学习力。

①适应性教学模式

适应性教学首先对学生的能力和学习技能,进行最初诊断以及阶段性诊断,然后以小组教学的方式对教学作出灵活性的调整,以满足情况类似的学生的需求和能力。

采用适应性教学,这种教学模式的核心环节是:诊断问题——设定目标——任务驱动——反馈调整——拓展提升。

②个别辅导模式

针对每个学生存在的问题,采用同伴辅导和教师对学生的一对一的辅导,这种教学模式的核心环节是:考试反思——共拟计划——跟踪落实——拓展调整——目标达成。

4.以课例研讨为保障,应用两个课堂观察量表

在A、B班级中采用了探究性教学模式和目标导控教学模式,为了保证课堂的效果,相应的在不同的教学模式中根据教学规范制定具体的课堂观察量表,以不同学科为例,比如《成都市田家炳中学高中数学探究性教学模式课堂观察量表》、《成都市田家炳中学高中语文目标导控教学模式课堂观察量表》。以此作为分类教学课堂评估标准,开展观课、议课活动,改进教学研究措施,提高效益,促进学生学习力提升,教师发展。

四、分类教学实践研究的成效

1.教师变化

(1)教学观念转变

教师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性、着力于学习力的提升;关注学生情意系统,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考虑学生接受程度。

(2)差异教学能力提升

教师能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选择适宜的教学模式,精心选择教学策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3)教师专业成长迅速

教师绽放生命的精彩。从实验之初到结题时教师在各种评比中都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在生源没有根本改变的前提下,学校高考升学率逐年提升。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统计数据

2.学生变化

(1)学习观念改变

学习就是探究学科本质,追求师生共同学习、研究、提高、发展的“终身学习”境界,学习有无穷的奥妙和乐趣,促进自身生命生长。(见下表)

(2)学生学习力显著提升,快速成长在2014年5月,我们对展开实验后的高2011届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与2011年8月入学时的检测对比,学生学习力大幅提升。不同类型的班级在高考和竞赛方面彰显了突出的优势。

3.学校特色教学初步形成

分层教学、分类教学、个别教学一起形成了学校差异化教学的雏形。

五、学校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学校课题改革情况被《华西都市报》、《成都日报》、四川电视台科教频道、中国网四川频道等媒体给予了50余次报道。成果于《教育管理与艺术》、《中学数学教学参考》、《时代教育》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课题的立足于基础教育未来发展的根本——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促进人的发展,立足于学生学习力现状,主题式课例研讨模式、教科研有效结合、针对不同学科的分类教学、师生成长平台建设经验在全国、省、市、区中先后进行了100多次交流,接待了50余批来访学校。

A层班实验前后学生学习力对比表

B层班实验前后学生学习力对比表

猜你喜欢

分层优势分类
分类算一算
有趣的分层现象
矮的优势
分类讨论求坐标
雨林的分层
数据分析中的分类讨论
有趣的分层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画与话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