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壮大实体经济走出L型谷底

2016-12-15栏目主持陈祥森

中国储运 2016年12期
关键词:供给改革经济

栏目主持/陈祥森

壮大实体经济走出L型谷底

栏目主持/陈祥森

今年,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依然没有走出谷底,物流业也在“互联网+”中寻找新动力。在2016年最后一期的“深度”中,作为年末“收官”之作,本刊编辑部邀请把酒临风、夜雨观澜、金玉其中三位专家谈论此问题,敬请读者关注。

■ 供给侧改革带动经济走出谷底

专栏小编:欢迎三位专家做客“深度”栏目,这是我们今年最后一期的谈话。一年来,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让物流业感受到沉重的压力,企业艰难运行,都在期盼经济尽快走出谷底。我想在年终最后一期的“深度”,请你们谈谈对经济和物流业的一些想法吧。

把酒临风:经济走势决定现状,那么我先说说经济走势吧。2015年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一个说法,不要追求V字型的经济复苏,判断中国经济走势,长期看是大写的L型的发展轨迹。《人民日报》也刊登了采访权威人士谈当前中国经济的文章,称这个L型是一个阶段,不是一两年能过去的。追踪中国宏观经济主要动力指标,可以发现从2010年到现在,中国开始处于快速下滑期,到现在开始进入缓慢的探底期,未来相当长的时间,中国的经济可能是L型的。但是这个L型一点都不平静,因为经济结构内部将会发生巨变。未来3到5年,不要想象中国会复苏的事情,因为中国还没有经历一轮彻底的结构改革,旧的经济业态要退潮,新的经济业态要崛起。

金玉其中:目前从数据看中国经济已经进入L型下半场:GDP连续三个季度维持6.7%,工业增加值在6%附近震荡,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投资企稳回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10~11%之间窄幅波动,这表明2016年经济已经见底,而且已经持续三个季度。2016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出现了“开门红”,但二季度开始投资明显下滑,成为拖累中国经济的重要原因。8月份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累计同比企稳回升,8~9月投资当月同比均超过2季度,是中国经济企稳的重要标志。另外,中国居民消费结构正在发生明显变化,消费支出占比持续提升,同时旅游、娱乐等服务业消费支出比重继续增大。近期数据最大的亮点是固定资产投资企稳回升,这是中国经济企稳的重要标志。随着数据的好转,关于中国经济已经触底的判断接踵而来,一些学者认为,随着部分宏观指标的向好,中国经济迎来了L型的拐点。

夜雨观澜:数据虽然好转,但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没有发生任何变化,轻言L型拐点已经到来,不符合中国经济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在新常态这个基本逻辑,也容易干扰供给侧改革这个大的主题。另外,一些新的矛盾和风险点在不断凸显:一是在去库存的周期下,一些城市的房价快速上涨,高库存与高房价的矛盾交织,房地产领域加杠杆风险突出;二是资金脱实向虚的矛盾突出,今年前三个月新增贷款10.16万亿元,其中4.2万亿元进了房地产;三是去产能在一些领域取得进展,但煤炭、钢铁价格反弹,去产能面临着新的变数和障碍,去产能并未形成有效的长效机制;四是僵尸企业以及企业债务风险的化解进展缓慢,债转股的市场化路径有待细化等等。不化解这些矛盾和风险,中国经济就难言底部已经到来。

专栏小编:中国经济走出困境要依赖供给侧改革,今明两年将是中国供给侧改革之年。对于供给侧改革,三位专家有什么考量?

夜雨观澜:当务之急首先要解放思想,加快供给侧改革,如果不改革的话,中国经济恐怕连L型都没有,那就是危机。其实,中国经济依然存在很大的潜力,在医疗、教育、旅游和娱乐都有旺盛的需求,但是供给严重不足。只要我们能够真正加快推动供给侧改革,中国经济的潜在能量就能释放出来,中国经济一定会出现止跌回升,甚至出现新的增长,迈上新的台阶。在供给侧改革上,发达国家曾经搞过,我们不妨去借鉴一些好的经验。

金玉其中:尽管有诸多不利因素,但中国市场有潜在的最具活力的地方,包括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以及“互联网+”,与居民消费有关的健康和娱乐的领域。中国今年网上消费继续保持50%左右的增长,票房收入增长60%,很多新兴产业创业板年均200%的增长,这不就是希望所在吗?”

把酒临风:供给侧改革的重点是完成“三去一降一补”五大重点任务,我认为仅仅做好这些还不够,中国经济上的很多问题,表面看是存在于供给和需求两端,其实症结在中间,很多是制度性的。譬如物流企业利润点很低,就那么百分之五,或许还不到,什么原因?税费太高,企业赔本赚吆喝,供给端能不出问题吗?现在有一种现象,救命的便宜药药厂很少生产了,原因是政府招标采购,药价定死了,药厂没钱赚干脆就不生产了。这是供给端问题吗?显然不是。供给端与需求端中间出现的这类问题不解决,中国经济恢复不了活力。

专栏小编:我们目前进行的供给侧改革,发达国家多年前也曾搞过,上世纪80年代美国等国家都进行了供给侧改革。在我们热议供给侧改革的当下,不妨也看看他们的改革,吸取有益的经验。

夜雨观澜: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学界出现了著名的供给学派,他们推动了美国80年代的供给改革实践,结果美国不但走出了70年代滞胀的泥潭,更为90年代“新经济”的出现做好了铺垫。美国供给侧改革在运输(航空、公路货运、公共交通、铁路)、通信、能源(天然气、电力)、金融(银行和财产和责任保险)等领域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掀起了一场解除管制的运动。减税和货币稳定使美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可喜变化,突出表现在劳动生产率上。另外,美国供给改革之所以能成功,是与制造业和贸易部门被倒逼分不开的,否则劳动生产率不可能出现有利变化。还有,美国的国家创新机制秉承了供给经济学的基本思路——通过改善市场的运作环境来提高市场运行效率。

把酒临风:1982~1989年德国政府将经济政策转向供给侧,提出了“多市场、少国家”的偏向供给侧的经济政策,采取了六个方面的行动:一、整顿财政,削减社会福利,压缩政府开支;二、实施减税;三、帮助企业控制劳动力、能耗等成本的增长;四、推进联邦资产的私有化;五、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对“收缩部门”和“停滞部门”进行“有秩序的适应”,对有战略需求的部门进行“有目的的保存”,对新兴产业进行“有远见的塑形”;六、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配合,保证币值稳定。

金玉其中:我国目前经济增速放缓的原因与德国在上世纪80年代初面临的问题类似,同样是体制性和结构性的。德国的经验对我国推进供给侧改革有借鉴意义:一是推动市场出清。德国政府改革的第一步就是整顿财政秩序,控制财政支出和政府债务增速,为之后的减税措施留出空间。二是降低企业成本。供给侧改革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企业的作用。德国政府从税收、劳动力、能耗等方面降低企业成本,放松管制,推进私有化,促进私人部门投资,成功地将德国经济从危机中拯救了出来。三是提升有效供给。德国在供给侧改革后,有针对性地对不同产业进行结构性改革,发展新兴产业,同时延续了重视科技研发和职业教育、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等高增长时期的体制和政策,从而实现了贸易顺差的逐年增长。四是实行稳定的货币政策。在供给侧改革后,德国的货币政策更加专注于控制国内通货膨胀,既防止了在结构调整困难时期政策转向投资刺激的倾向,也提高了国内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五是实行稳定的谨慎的汇率政策。通过持续、温和、谨慎地推动汇率升值,既给国内企业以时间来适应,也适度增加国内结构调整压力。这一点马克升值与日元升值形成鲜明对照,日元在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期拒绝升值,导致在80年代中后期短期被动的大幅升值,与双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一起,导致了严重的资产泡沫、产业外迁等问题。六是坚持改革定力。供给侧改革见效较慢,改革中整顿财政、减税、淘汰落后产能等措施会触及很多人的利益,往往阻力重重。

■扶助实体经济促进物流业发展

专栏小编:现在经济增长减速了,一些问题也就显凸出来了,也就是你刚才说的“供给端与需求端中间出现的这类问题”,对于企业来说哪些问题最令它们痛苦,又怎样去解决?

把酒临风:物流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普遍感到税费负担沉重。有学者做过调查,我国企业的实际税费负担率接近40%的水平上。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税负最沉重的国家之一,这是一个公认的事实。为什么税负就是降不下来?我看过一篇文章讲,一个国家由于某种因素经济快速发展,政府财政收入大量增加之后,就会养越来越大的机构和越来越多的人员、上各种项目、花钱大手大脚。而在经济进入常规发展之后,政府财政收入不会增加那么快了,但机构和人员还得养,项目还得继续投,花钱的习惯也不是短时间可以改过来的。怎么办?只能加重社会的税负。于是,在沉重的税负压力之下,经济和社会逐步失去活力。中国过去30多年快速发展,政府财政收入大量增加之后,做的差不多也是这些事情。问题是你不可能长期保持那样的增长速度。现在速度降下来了,进入新常态,政府收入没有那么快的增长了,但养那么大机构和那么多人员你让谁下岗?上到半道的项目不接着投行吗?在这种情况下税费怎么能降下来?税降了费也得增加。

夜雨观澜:《福布斯》曾公布全球税负痛苦指数排行榜,中国内地排名全球第二。前国税总局副局长许善达曾在2014年公开表示,中国宏观税负达44%,人均宏观税负6338元。以2015年为例,当年中国官方公布的15.22万亿元财政收入的构成中,仅有2.7325万亿元的非税收入。按国际通行财政收入计算惯例,若加上社保收入、土地出让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2015年中国税收性财政收入为24.31万亿元,占当年67.67万亿元GDP的35.9%,已经超过美国等发达国家,这与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极不相称。

金玉其中:税制改革是一项复杂工程,以和工薪族密切相关的个税来说,大家感觉是“富人交钱少,穷人纳满税”。在现有税制下,那些收入来源较多、综合收入较高的人往往纳税较少甚至“合理避税”,而一些应税所得来源少、综合收入低的人,却往往要按既定比率缴纳更多的个税。目前世界通行的个税征缴方式是分类与综合相结合,使用该机制的美国等国常年保障了精确税收,高收入人群始终无法逃脱多纳税的义务。所以,中国的税制改革势在必行。

专栏小编:减税已经成为业界共识,这也是当前改革的一个重要部分,而且走上正轨的财税改革可以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做出更大贡献。

金玉其中:走上正轨的财政法治建设,尤其应阻止行政部门向企业自行创设财政义务的种种作为,包括直接财政义务(比如缴纳非税收入)和间接财政义务(履行非税收入缴纳义务的时间和资源耗费)。真正的法治国家,才是帮助企业降成本的最大希望,长期而言更是如此。

专栏小编:经济增速放缓对于提高我国GDP总量和人均GDP影响很大,在全球191个经济体中,中国人均GDP 7990美元,排名第76位。1.2万美元是进入发达国家的门槛,跨过这个门槛需要保证经济增长速度,千方百计地干好企业。

金玉其中:说到企业,10月制造业PMI和非制造业PMI双双回暖,分别创下27个月和10个月高点,显示生产和需求明显回升。10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2%,比上月上升0.8个百分点。非制造业PMI显示,环比上升0.3个百分点,达到54.0%,连续两个月环比上升。从这些数值上我们可以看到,制造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市场需求增速有所加快,非制造业运行保持着稳中趋好的基本态势。

把酒临风:制造业PMI和非制造业PMI双双上升,反映当前经济增长动能增强,经济出现短期企稳的态势。但也要看到,企业生产经营中仍面临一定困难,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反映资金紧张的状况有所加剧,中、小型企业PMI未来能否持续回升至荣枯线之上仍需观察。制造业似乎明显回暖,新订单指数和产出指数均大幅上涨,但投入价格指数和产出价格指数的更快上涨反映出通胀压力开始显现。中国经济短期企稳,主要依靠政策维稳,后续政策支持可能仍然需要,否则工业生产有被投资拖累的风险。

专栏小编: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双双回暖,说明企业运行在向好的方面发展。从供给侧改革方面而言,增加有效供给须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在今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表示,单靠量化宽松政策难以解决结构性障碍,着眼点还是实体经济。那么,在你们看来。怎样做强做大实体经济呢?

夜雨观澜:把重心放到经济上来,放到企业上来,才是货真价实的经济增长。近些年来,有一个畸形现象,实体经济处境艰难,虚拟经济特别是金融资本畸形扩张。从根本讲,金融资本的收益最终要来自实体经济。现在中国金融资产已经接近200万亿元,按5%利息率计算,至少给实体经济施加了10万亿的利息索取,利益过分向金融和地产集中,一边是来政府的沉重税负,一边是来自金融的沉重融资成本,实体经济能赚多少钱?很多是被税费和融资成本拖垮的。

把酒临风:如今,经济泡沫的不断膨胀打碎了干实体经济人的信心,谁还有心去干企业?有家上市公司拼死拼活干了一年,结果还是亏损了,没法向股东们交代呀,于是卖了北京的两处房子,账面就盈利了几千万。干实体真不如炒房子。经济泡沫同时也加重了实体经济的负担。泡沫是虚的,而其造成的结果却是实的。因为在泡沫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实实在在的食利者阶层,对实体经济形成的是实实在在的负担。所谓食利者的含义无非是指以财产性收入为生。在正常的社会里,这没有什么不正当的,但问题是我们的所谓财富又相当一部分是吹起来的泡沫。泡沫大大增加了整个经济活动的社会成本,其结果,是形成企业生产什么什么不挣钱。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经济怎么能转型,怎么会有活力?

专栏小编:中国的改革开放,由于抓住了工业化发展的重要机遇,主动推进工业领域的市场开放,从而使我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现在我们又开始推进服务业市场开放,将为我国走向服务业大国、实现可持续增长提供新动力。物流业属于服务业,那么三位专家对于发展物流业有什么考量?

金玉其中:发展服务业是“十三五”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物流业因此也格外受到重视,从国务院和有关部委多次出台的物流政策,就可以看到中央政府对物流相当重视。我觉得物流业正在抓紧机遇做强企业。从物流央企上看,正在整合优化资产,从物流民企上看,也是紧抓“互联网+”机遇,给企业注入新的活力。可以说物流业的转型升级已经见到了效果。

把酒临风:最近快递企业借壳上市成了业内热点新闻,10月20号圆通快递借壳上市A股,喻渭蛟夫妇身价暴涨,成为中国民营快递业的首富。现在是圆通登陆A股,中通纽交所敲钟,顺丰、申通均已过会,韵达已入流程。我国民营快递企业迎来集中上市潮,登陆资本市场,对处于由“大”转“强”关键期的快递业具有里程碑意义。

夜雨观澜:中国的快递业快速发展,这与目前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宏观经济环境是密不可分的,最近几年电商行业发展风起云涌,一方面挤压了一些实体店,另外一方面也带动了快递业,这也是物流服务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在目前情况下,虽然新兴行业发展红红火火,但是存在一定程度的无序竞争,现在相关企业一方面想利用资本市场融到资金,另外一方面也利用资本市场严格的监管、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公司治理机制等来提升自身的经营管理层次,这是一次重新洗牌,是迎接挑战的一个过程。应该说通过借壳上市,在资本市场目前整体低迷的状况下,是一个理性的选择,对于未来的发展趋势,相信通过优胜劣汰规范运作,肯定会诞生一批中国快递行业的巨头企业。

金玉其中:不同于国外快递企业已经形成不同领域的几大巨头,国内的快递行业仍处于混乱竞争之中,各大企业以争夺行业老大的地位在各个地区、各个细分领域展开竞争,这本就是烧钱的游戏,依靠企业自有资金已经难以维系了。有媒体报道说,顺丰借壳上市不为“圈钱”而是真缺钱了。去年5月圆通获得阿里及云锋基金注资之后,买下了15架飞机。喻渭蛟计划到2020年,机队规模扩大到50架,到2025年,再扩展到100架,不上市“圈钱”怎能实现这个规划。

专栏小编:今天我们谈了中国经济和物流业,三位专家让我们分享了精彩的观点,在此表示感谢,同时也希望读者受裨益、有启迪。好,今天的谈话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猜你喜欢

供给改革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改革之路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改革备忘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二)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