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ERCP术后胆管炎的相关因素分析

2016-12-15张雨雨刘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感染管理科北京10002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6年7期
关键词:胆管炎病原学括约肌

张雨雨 刘坤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感染管理科 (北京 100020)

ERCP术后胆管炎的相关因素分析

张雨雨 刘坤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感染管理科 (北京 100020)

对131例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18例发生ERCP术后胆管炎。将患者按是否发生ERCP术后胆管炎分为术后胆管炎组和非胆管炎组,分析相关因素(年龄、性别、术中操作、梗阻部位)对ERCP术后胆管炎发生的影响,结果显示梗阻部位与术后胆管炎有关。18例ERCP术后胆管炎患者10例送检病原学检查,胆汁培养共获得菌株9株,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胆管炎 相关因素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hpy,ERCP),是在内镜下经十二指肠乳头插管注入照影剂,从而逆行显示胰胆管的造影技术,是目前公认的诊断胰胆管疾病的金标准。自从1968年问世以来,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目前,可以进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内镜下鼻胆汁引流术(ENBD)、内镜下胆汁内引流术(ERBD)等介入治疗,由于不用开刀、创伤小,住院时间也大大缩短,深受临床和患者的欢迎,已成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胆胰疾病的重要手段[1]。

但ERCP是所有消化内镜技术中最具挑战性的一项内镜技术,技术难度大,操作复杂,所以不可避免的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尤其是在进行一些治疗性操作时(如EST、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术等),其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更高,包括术后胰腺炎、出血、穿孔、胆管炎、心肺并发症等。ERCP术后胆管炎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由于ERCP操作要通过肠道,肠道中的细菌容易逆行进入胆道,从而引发胆道系统炎症。严重的胆管炎可能会引起血流感染,甚至导致患者死亡。本文对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行ERCP

的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针对术后胆管炎的发生情况和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以期减少操作的风险,或对高风险患者采用一些预防措施,进一步保障患者安全。

1.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我院共收治行ERCP的住院患者203例,经详细查阅病例,排除72例,入组131例,其中男性68例,女性63例,年龄30~88岁,平均年龄62.7岁。所有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完整。

1.2 方法

1.2.1 纳入标准:2015年1月至10月在我院行ERCP的住院患者。

1.2.2 排除标准:①术前即存在胆管炎;②ERCP经十二指肠乳头胆管插管失败。

1.2.3 术后胆管炎的判断标准:术后3日内出现发热、腹痛症状,血白细胞总数>10.0×109/L或<3.0×109/L,临床医生给出明确的胆管炎诊断或考虑存在术后胆管炎并给予抗生素治疗。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处理所有数据,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定性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对于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估算相关危险因素的相对危险度,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术后胆管炎发生情况

行ERCP的131例患者中,男性68例,女性63例;>65岁67例,≤65岁64例;90例患者行ERCP时给予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术后胆管炎18例,非胆管炎113例。18例发生术后胆管炎的患者中,肝门部及胆总管上段梗阻患者与胆总管下段梗阻患者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2.2 术后胆管炎患者病原学送检情况

18例术后胆管炎患者中10例送检病原学检查,病原学送检率55.56%。血培养送检7例,无阳性结果。胆汁培养送检5例,培养阳性5例,阳性率100%;其中4例标本同时培养出两种致病菌,1例培养出1种致病菌,共培养出病原菌9株。9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6株,占66.7%,包括大肠杆菌3株,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各1株;革兰阳性球菌3株,占

33.3 %,包括粪肠球菌2株,屎肠球菌1株。菌群分布情况与国内报道相似[2]。所有革兰氏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敏感,所有革兰氏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

表1. ERCP患者术后胆管炎发生情况

3.讨论

胆道感染主要是由于胆道系统对感染的防御机制减弱,感染性病原体侵犯胆道并生长繁殖,向全身扩散引起。人体的胆道系统在正常情况下能有效防止胆管炎的发生,当疾病或ERCP操作破坏其正常防御机制会导致ERCP术后胆管炎的发生[3]。许多研究指出,术后胆汁引流不畅

是发生ERCP术后胆管炎的重要危险因素[4],而治疗性ERCP常用的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切断了胆管Oddis括约肌,导致Oddis括约肌阻隔功能丧失,肠道细菌逆行进入胆道系统,造成胆色素结石的形成,进一步增加了胆道感染的风险[5]。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胆道梗阻,均可能造成胆汁淤积,进而发生胆道感染。不同文献报道ERCP术后胆管炎的发生率不同,国外研究报道为0.57%~8.0%[6~7],而国内报道为0.35%~20.04%[8~9]。发生率的差异可能与国内外胆管疾病的发病规律不同有关,国内胆管结石发病率较高,而国外胰腺疾病发病率较高。

本研究对131例行ERCP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显示ERCP术后胆管炎与梗阻部位有关,而与患者性别、年龄及ERCP术中是否行EST无关;肝门部及胆总管上段梗阻患者ERCP术后胆管炎的发生率为21.8%(12/55),明显高于胆总管下段梗阻患者ERCP术后胆管炎的发生率7.9%(6/76)。

女性是目前公认的ERCP术后胰腺炎的危险因素[10],但也有研究认为女性与ERCP术后胆管炎的发生相关。高龄患者尤其是80岁以上高龄患者往往是开腹手术的相对禁忌症,ERCP技术给这些高龄胆胰疾病患者提供了疾病治愈和缓解的可能。年龄是否为ERCP术后胆管炎的危险因素目前仍存在争论,多数研究认为年龄并不是ERCP术后胆管炎相关危险因素,和本研究结论一致;但对高龄患者术前应进行充分的评估,特别是对于合并心肺系统疾病或一般情况较差者应慎重决定是否行ERCP。高位梗阻通常由恶性肿瘤侵犯肝门部所致,恶性肿瘤侵犯或癌栓引起的肝内胆道系统互不交通,胆汁引流困难,一旦造影剂或细菌进入梗阻的肝内胆管会很难排除,因而容易发生术后胆管炎[11],而低位梗阻无论放置支架或行ERBD,如能彻底引流,术后胆道感染的发生率相对较低[12]。

胆道感染常见的病原菌大部分为肠道细菌,主要是通过细菌的逆行感染发挥作用。文献表明,大肠埃希菌是最常见的胆道致病菌[13]。本研究中,18例ERCP术后胆管炎患者胆汁培养共获得菌株9株,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大肠埃希菌居于首位。近年来,细菌耐药形势严峻,本研究获得的9株菌株均为敏感株,但值得注意的是,18例ERCP术后胆管炎患者病原学送检率仅为55.56%,且血培养无阳性结果。治疗性ERCP术后并发胆道感染患者不同时机抽取血培养的效果评价显示,寒战是抽取血培养标本的阳性率较高,血培养结果更加准确,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有针对性、及时有效地应用抗生素,促进患者早日康复[14]。下一步,需要对临床医师开展有关病原学送检知识的培训,使得各级医师能够重视病原学检查,正确选择采集标本的时机,及时送检,提高血培养的阳性率,从而能够根据病原学及药敏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耐药菌产生的风险。

[1]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ERCP学组. ERCP诊治指南(2010版)(一) [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0,27(3):113-118.

[2] 杨晶,楼颂梅,张啸. 经鼻胆管引流术后胆汁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J].国际消化杂志,2014,34(4):271-274.

[3] 张汝玲,宛新建.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术后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J].中华消化杂志,2011,31(6):430-432.

[4] Kostrzewska M, Baniukiewicz A, Wroblewski Eʼ et al. Complications of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 and their risk factors.Advances in medical sciences 2011:56:6-12.

[5] 冯琛,屠惠明,杨帆,等.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患者术后胆道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基因检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21):5137-5139.[6] Ertugrul I,Yuksel I,Parlak E.et aL Risk factors for endoscopicret 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related eholangitis:a prospective study.Turk J Gastroenterol,2009:20(2):116—121.

[7] Kostrzewska M,Baniukiewicz A,Wroblewski E et a1.Complications of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and their risk factors.Adv Med Sci.2011,56(1):6一l2.

[8] 杜波,王健,但杰.ERCP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分析与防治.中国实用医药,2012,7(21):14—16.

[9] 陈涛,张炳印,汤礼军,等.治疗性ERCP术后相关并发症的防治.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1,2O(3):245—248.

[10] Li S, Cao G, Chen X, Wu T. Low-dose heparin in the prevention of post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pancreatiti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Eur J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2;24:477-81.

[11] 胡钢,钱小星,杨仁保.ERCP术后发生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J].肝胆外科杂志,2015,23(2):29-31.

[12] 王书智,高道键,时之梅,等.消化道清洁对于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术后胆道感染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1,28(10):555—558.

[13] 周建春,赵孝杰,彭启平,等.胆道手术患者胆汁培养及抗菌药物耐药性分析的临床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7):1461-1467.

[14] 韦键,谢美莲,牛英林. 治疗性ERCP术后并发胆道感染患者采集血标本时机的探讨[J]. 现代临床护理,2010,9(9):9-10.

Analysis of the Relative Factors for Post-ERCP Cholangitis

ZHANG Yu-yu LIU Kun Nosocomial infection control department, Beijing Chao Yang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20)

This study was aim to define the incidence of post-ERCP cholangitis by a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the patients who underwent ERCP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October 2015, analysis the relative factors. There are 131 clinical cases which underwent ERCP were involved in this study, 18 clinical cases developed cholangitis after ERCP,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post-ERCP cholangitis. SPSS 22.0 was used for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Relative factors (age, gender, operation during ERCP, obstruction site) were analyzed to predict post-ERCP cholangitis. Obstruction site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10 cholangitis patients sent etiological examination and 9 bacteria were detected, most of bacteria were gram negative bacilli.

ERCP, cholangitis, relative factors

1006-6586(2016)04-0014-03

TH776+1

A.

2015-12-26

猜你喜欢

胆管炎病原学括约肌
人腺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研究现状
高频超声评估女性肛门括约肌完整性的临床研究
胆道闭锁Kasai术后胆管炎的诊治及预后研究
一起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病原学分析
ICU呼吸衰竭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学及耐药性分析
程良斌教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临床经验
为什么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生便秘?
排便的奥秘
经会阴超声评价女性肛门括约肌的研究进展
神经内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病原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