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R与CT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及意义分析

2016-12-15刘晓春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2期
关键词:胆管癌梗阻性定性

刘晓春

(辽宁省凤城市中医院,辽宁 凤城 118100)

MR与CT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及意义分析

刘晓春

(辽宁省凤城市中医院,辽宁 凤城 118100)

目的 探讨MR与CT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行磁共振MR及CT扫描的6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对两种影像学扫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MR与CT扫描对胆道结石、胆系炎症的定性诊断差异不大,但对胆管癌、胆管扩张的定性诊断则MR明显优于CT;MR的诊断准确率为95.0%,明显高于CT83.3%(P<0.05);MR与CT扫描诊断梗阻的良恶性正确率比较无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 相对而言,MR诊断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较CT更胜一筹。

CT;MRⅠ;梗阻性黄疸

梗阻性黄疸主要是由于肝、胆、胰等脏器良、恶性病变导致的一种病因复杂的临床征象,有低位梗阻性黄疸与高位梗阻性黄疸之分,在术前对良、恶性梗阻的正确判断及明确定位对其手术方式的选择及疾病预后有着直接的影响。目前,对于CT扫描与MR磁共振扫描对于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的差异性的研究是众多学者探讨的热点话题。为此,本文特对两种影像学技术作了比较,现将60例的诊断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行磁共振MR及CT扫描的6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男、女患者分别有38例、22例,年龄最小38岁,最大81岁,平均(61.8±4.2)岁,22例为高位梗阻性黄疸:2例胆管细胞癌,4例胆囊癌,4例肝癌,汇管区胆道结石12例;38例为低位梗阻性黄疸:27例胆道结石,11例肝总管癌。

1.2 方法:①MR扫描:患者在扫描之前6 h开始禁水禁食,使用本研究配置的GE16排CT及东软菲力普0.35T磁共振扫描仪进行检查。②CT扫描:常规指导患者禁水禁食,扫描前半个小时对患者予以300 mL的1%泛影葡胺,进行全腹扫描,尤其加强肝胆部位的扫描,层厚宜在3~5 mm,先平扫后增强扫描。

1.4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MR与CT扫描的准确率比较:MR与CT扫描对胆道结石、胆系炎症的定性诊断差异不大,但对胆管癌、胆管扩张的定性诊断则MR明显优于CT,MR的诊断准确率为95.0%,明显高于CT 83.3%(P<0.05),见表1。

表1 MR与CT扫描的定性诊断准确率比较(%)

2.2 MR与CT扫描诊断梗阻的良恶性比较:MR与CT扫描诊断梗阻的良恶性正确率比较无明显的差异(P>0.05),见表2。

表2 MR与CT扫描诊断梗阻的良恶性比较(%)

3 讨 论

临床上对于胆道梗阻性黄疸症的诊治比较频繁,对于恶性病变需进行手术治疗或介入治疗[1],所以保证诊断的准确率鉴别病灶的良恶性显得十分重要,如此方可为后续的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良好的支持,这也是摆在临床医务工作者面前的一个现实而重要的课题。目前,对于CT扫描与MR磁共振扫描对于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的差异性的研究是众多学者探讨的热点话题。

本研究对60例胆道梗阻性黄疸患者均实施了CT扫描与MR磁共振扫描,这两种影像学技术都可分明显示胆管扩张,MR能够显示出肝内胆管的分支状扩张情况,比较全面地反映出胆道的总体扩张情况;而CT则能够显示出胆管存在分支样或圆形的变化,并且还可发现肝门区域的占位性病变。MR平扫与增强扫描对胆管横断直径具有很高的发现率,达到了95%以上,对疾病的定性诊断准确率达到了95%;而CT扫描可比较清晰地见到胆囊、胆总管存在阳性结石阴影,主要呈现出高密度的圆形变化,少数为不规则样变化,对胆管结石的发现率为76.9%,对疾病的定性诊断准确率达到了83.3%;两种影像学对疾病的定性诊断准确率比较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

研究显示,CT对于梗阻性黄疸疾病的定位诊断主要取决于两点:一为扩张胆管,二为正常或是消失胆管的交界点,一般越明显的交界点就越利于定位[2]。CT能够比较准确地诊断出阳性结石以及一些阴性结石,这方面要更优于MR,特别是更容易显示出MR图像上被高信号的胆汁所掩盖的小结石,并且还可以测定CT值来明确胆结石的化学成分,为医师溶石治疗提供依据[3]。之前的文献指出,梗阻性黄疸良性病变中,阻塞段胆管管径会以>10 mm的移行同心变小[4]。增强扫描会反映出管壁是否发生了增厚,从而鉴别出是胆管炎导致的狭窄还是恶性肿瘤。胆管癌肿块一般较小,血管缺乏,进行薄层小间隔图像重建显得十分有必要,而除此之外,进行三期强化扫描也显得十分有意义。可以根据肿块早期轻度强化或不强化以及门脉期或是延迟期进行性的不均匀强化来作为到底是胆道肿瘤还是其他肿瘤侵犯的判断依据[5]。资料显示,58%左右的胆管癌都属于肝门部胆管癌[6],很多患者在初诊时已经丧失了手术切除的机会,只能采取胆道引流的措施,所以极其有必要通过影像学检查来明确肿瘤范围,尤其是对于沿肝内胆管侵犯的范围显得更有价值。CT增强扫描同时结合强大的后处理能够实现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准确定位以及较高的定性诊断率。

报道显示,在梗阻性黄疸疾病的定位方面,MR扫描能够提供90%~100%的准确率,并且多数时候可保证在95%以上[7],这与本文结果十分相近。MR扫描能够完全显示出整个胆总管的病变情况,提高

了梗阻性黄疸的定位准确率,从MR扫描的图像中能够更为直观地观察到病灶的截断征和双管征,尤其能够呈现出梗阻受压征象,此外从断层图像中能够观察到胆道软组织块影,并了解到淋巴的转移情况,这种优越性相对CT而言更为突出,对于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可作出重要的指导。

本研究结果显示,MR与CT扫描对胆道结石、胆系炎症的定性诊断差异不大,但对胆管癌、胆管扩张的定性诊断则MR明显优于CT,MR的诊断准确率为95.0%,明显高于CT83.3%(P<0.05);MR与CT扫描诊断梗阻的良恶性正确率比较无明显的差异(P>0.05)。由此可下结论:相对而言,MR诊断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较CT更胜一筹。

[1] 丁福龙,周志仁.108例梗阻性黄疸CT诊断分析与对临床治疗的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6):149-150.

[2] 赵德洋.CT检查在梗阻性黄疸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1):106.

[3] 吴广.梗阻性黄疸的CT、MRⅠ诊断[J].中国实用医药,2010,5(32): 88.

[4] 杨丽,张俊祥.64排螺旋CT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J].安徽医学,2010,31(11):1301-1304.

[5] 徐晓,张明,康丽.MRCP结合MRⅠ扫描对梗阻性黄疸的定位、定性诊断[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3,28(2):135-139.

[6] 朱红明,黄声岳,胡爽征,等.组织谐波成像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在胆系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比较[J].现代实用医学,2012,24(4):447 -449.

[7] 邓生德,魏铭,郑生喜,等.优化低场MRCP 技术参数的初步探讨[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0,33(4):235-236.

R445.1

B

1671-8194(2016)32-0177-02

猜你喜欢

胆管癌梗阻性定性
肝吸虫感染致胆管损伤及胆管癌的相关研究进展
肝脏里的胆管癌
分裂平衡问题的Levitin-Polyak适定性
B7-H4在肝内胆管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与健康人粪菌群的对比
当归和欧当归的定性与定量鉴别
输精管结扎致梗阻性无精子症的显微外科治疗(附28例临床报告)
新纤维化相关因子SFTPA2在梗阻性肾组织中表达及与肾纤维化之间关系的研究
CXCL12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共同认识不明确的“碰瓷”行为的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