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悦读”,精彩语文课堂
2016-12-15刘艳
刘艳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的重要地位是众所周知的。但是,现在的初中语文课堂的实际教学情况却令人担忧。教师为了追求成绩,在教学中忽视学生的阅读体验,这样的做法严重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且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这种现象也导致学生对课堂阅读没有兴趣,严重阻碍了课堂效率的提高。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创设情境,优化方法,让学生感受文本之美,从而真正实现“悦读”的目的,让学生爱上阅读。
一、抛砖引玉,激发阅读热情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阅读产生热情,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走进文本,获得自己的独特感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深入阅读。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材中的《小石潭记》是一篇语文优美的文言文,在这篇文章中作者用轻松的笔调细致描绘了永州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可以说是一篇写景的佳作。但是由于这是一篇文言文,而很多初中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因此在教学中学生的兴趣不大,甚至望而生畏。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解读文本,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直接进入文本,而是鼓励学生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将重点字词、重点句子以及节奏划分展示在黑板上,这样完成对文本的初步感知。在进一步学习课文时,教师将有关永州小石潭的风景视频利用多媒体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这样让学生从视觉上获得冲击,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找一找文本中有哪些句子和我们观看的视频相关,这样的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自主走近文本,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这个教学实例中,教师改变了以前传统教授文言文的方法,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班内以开展小组合作、竞赛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利用视频资料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走近文本,方式灵活、生动,让学生能很快深入阅读情境之中。
二、授之以渔,重视方法指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让学生爱上阅读就要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方法的指导非常重要,也应该贯穿教学的始终。阅读方法得当,可以有效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也有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阅读方法的指导。
以苏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变色龙》为例。这篇文章反映的是19世纪80年代俄国生活中的一种应诅咒的现实,当时革命运动刚刚兴起,沙皇的专制统治岌岌可危,为了挽救即将灭亡的政权,沙皇反动统治者豢养了一批媚上欺下看风使舵的走狗来镇压革命运动,而“变色龙”警官奥楚蔑洛夫就是他们的化身。这篇文章中的人物形象个性鲜明,但是由于距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因此学生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在教学中,教师采取了“导学案”的形式,指导学生课前预习,通过自主预习,解决基础知识,如生字生词、文章背景等,理清文本的故事梗概。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要求学生复述课文的故事情节,之后再引导学生对这些内容进行有效评价,通过这样的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为文本的精读奠定了基础。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是在阅读技巧和方法方面还不够,如果没有恰当的方法,学生的阅读仍然存在困难。由于不能很好地解读文本,使学生产生了厌烦情绪。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并且反复训练,这样学生才会自主阅读,收获知识。
三、链接课外,丰富阅读渠道
新课标下的阅读课堂不再强调以“课堂”“文本”“教师”为中心,而要利用所有的资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就要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对课内知识的讲解,还要注重对课外内容的链接,让学生的学习生活化,实现学生情感意识的提升,拓宽学生的视野,这也是让学生“悦读”的途径之一。
例如,在教学《阿里山纪行》这篇课文时,笔者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解读文本,拓宽学生的阅读渠道,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是这样操作的。首先,教师布置了学习任务:让学生利用网络了解台湾,清楚台湾有什么特色的地方,同时想一想最想去台湾的什么地方,这样让学生对台湾的风景、物产有了初步的感知。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文本,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阿里山神木路上所见的美景,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最后,教师提问学生:“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台湾的什么地方?”这样的问题将学生的视野带到了课外,学生通过网络下载了丰富的文字、图片等资料,这样的课堂设计让学生获得了丰富的阅读感悟。
课内与课外的链接让整个课堂教学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同时也拓宽了教学的途径,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师要注重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总而言之,在初中阶段教师要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阅读的方法,同时丰富阅读的渠道,让学生自主“悦读”,生成精彩的语文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