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微课在朗读教学中的运用

2016-12-15朱江华

教师·上 2016年11期
关键词:晏子微课课文

朱江华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数字时代已经来临。在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过程中,我们选择“微课”这一切入点,让微课来助力语文教学。“微课”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在十分钟内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音频或视频。微课具有制作简单、使用方便等特点,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间的差异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微课可以大力发挥作用的舞台。

一、激趣:感受朗读魅力

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在语文学习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语文老师们总是跟学生强调“多读几遍课文”。可是,反复的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也可能会消磨学生读的兴趣。“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助学形式,无疑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微课”来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画面欣赏老师的朗读,身临其境地跟着老师参与朗读。

语文版四年级上册《晏子使楚》的微课,重点是指导学生读好人物间的对话,了解人物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微课中,采用《南橘北枳》的动画,呈现晏子和楚王的对话场景:“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出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让学生进入到情境之中,想象自己就是晏子,在楚王羞辱之下,进行强而有力的回击。学生们通过微课中的配音朗读,体会到晏子话语中的力量——“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楚国的水土不同吧!”一个不卑不亢、正气凛然的晏子形象在朗读中刻在了学生的心里。这样的朗读,学生们读得兴味盎然,欲罢不能。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古诗,小学阶段的古诗文教学,以读为本。为了提高学生读诗的兴趣,我们录制了一些古诗的朗诵微课,让学生欣赏、学习古诗吟诵,感受古诗吟诵的节奏美、声韵美,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解难:教授朗读知识

《语文课程标准》每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强调:“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朗读首要的要求就是读正确。所谓“读正确”,就是要做到“六不”:不错字、不丢字、不加字、不重复、不唱读、不停顿,同时,还要将多音字、轻声等生字的字音读准。无疑,课文中多音字、形近字以及一些语气助词、儿化音、轻声、变调等是学生朗读正确的大障碍,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尝试运用引进微课。

如《桂林山水》一文中蕴含了“啊”字的变调知识。课文第二、第三自然段里有两个排比句式:“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两句一共用了六个“啊”字,强化了作者情感的表达。可是读准“啊”的变调却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因此,我们设计了一节《“啊”的变调规律》的微课。

在短短六分钟视频里,教师从课文中六个“啊”字入手,讲解了“啊”字与前面音节末尾音素的六种关系,使学生了解到“啊”在不同字音的末尾时,读音的不同变化。在微课视频中,除了讲解,老师还进行示范,带领并指导学生的朗读。课堂教学前,将微课视频传给学生进行预习,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掌握“啊”音变朗读规律,解决了课文朗读时的难点。

平时教学中,因为班额过大,班级学生差异性大,使得一些学生“吃不饱”,一些学生“不消化”。而微课的引入,就解决了这个问题。由于学习在课外,微课以视频形式出现,所以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需要来决定看几遍。如有些学生看一遍微课就可达成目标;有些学生,则可以将视频里的教学内容或暂停或重播,根据自身情况来调节学习速度,直到学懂为止;学生第二天来到课堂,学习的起点是差不多的,教师在课上用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帮助,以及与同学的协助下完成知识的内化,同时,创设想象与表达的情境,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微课就像学生的随身老师,根据学生的需求提供“无微不至”的指导。

三、导法:掌握朗读的技巧

朗读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训练形式,也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当大多数学生对读书产生了兴趣时,整个班级就会形成一种浓郁的读书氛围,这时,教师要趁势交给学生读书的“金钥匙”,教会学生体验文章语言文字的节奏、情感色彩等,学会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来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变“我要读”为“我会读”。

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春天的小雨滴滴滴》一文中有这样一些词语:淅淅沥沥、滴滴答答、叮叮咚咚、哗啦哗啦、啪啦啪啦、啪啪啪、嗵嗵嗵、咚咚咚,这些都是拟声词,它们不仅形式多样,而且节奏富有变化。怎么读?老师在微课中专门对拟声词做了朗读方法指导,听辨“咚咚咚!咚——咚——咚!”等词语在朗读时音调、音长的区别,让学生发现“咚咚咚!”三个字连起来读,发音清脆,干净利落,就像小军鼓敲起来了一样。“咚——咚——咚!”每个字都要拉长一些,声音可以由强到弱,就像大鼓敲击,声音传得很远很远。通过老师在微课中示范朗读,让学生通过模仿、体会,提高朗读水平。

微课中老师的讲解、示范朗读,让学生学习了朗读技巧,真切地感受到语言的韵律美,同时也对学生进行听的训练,教师在微课中激情地示范朗读也是引导孩子们进入语文情感世界的一条捷径。

四、悟情:深化朗读体验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朗读教学的指导与训练,不能只停留在读准字音、读顺文句、背诵文段的这些层面上,而应该将学生在朗读中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调动起来,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呼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让朗读铺设一座通向作品深层美感的桥梁。

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父亲、树林和鸟》这篇课文语言朴实,画面感强,每一个词都充满情感,于是把本课的微课设计落脚放在朗读情感的指导上。

文中有这样一句话:“突然,父亲站住了,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微课中,老师抓住“望了又望”一词引导学生们想象:父亲在树林里伸长脖子,抬着头朝这棵树望一下,又朝着那棵树望一下,上上下下望了很多遍的情形,配上鸟儿动听的鸣叫,父亲望着树林的图片,引导学生体会父亲对树林,对鸟儿深深的爱。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形象思维。因此,这就决定了他们必然对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感兴趣。微课正是通过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以此拨动学生的心弦。它以不同形式的朗读,不同理解的朗读,融入自己的体验,通过对文本的再创造,更好地把握和感悟文章含义。

微课作为新时代信息技术正逐渐以其独有的特点促进着教学改革。我们将微课与语文朗读教学相结合,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利用教学视频在轻松的氛围中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同时在课堂中使用微课,还可以更好地实现互动。在“互联网+”的时代,我们应该用好、用活微课资源,让课堂读书声美起来。

(作者单位: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花板桥学校)

猜你喜欢

晏子微课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晏子不辱使命
背课文的小偷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晏子辞退高缭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