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掩映在古树林中的村庄
2016-12-15吴渭明
吴渭明
同弓乡彤弓山村位于浙江省常山县西部,距县城10公里,北有连绵大山和葱郁山丘,南有蜿蜒而过的龙绕溪,村里除有古祠堂、古民居、牌坊,还有一片古树群,并且保存完好。置身其间,你会处处感受到古村的古韵和翠绿。
文化底蕴深厚的特色村
据彤弓山村《徐氏家谱》记载;彤弓徐氏,自庆一千户候国镇公于有宋咸亨年间,由龙邱薄里村(今龙游县灵山)迁居于此土。由此推算,该村是一个己经有着7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
彤弓山,一个很奇特的村名。见笔者很疑惑,村书记徐成火拉开了话匣子;我们徐氏祖宗徐偃王于西周时辅佐周穆王立有战功,曾受赏赐朱弓赤矢。南宋咸淳年间,徐国镇从龙游县迁居此地后,为纪念祖宗、表明心志,在房屋前建立了一座商议大厅,并在门厅上悬挂匾额,上书“彤弓山舍”四个大字,后来,人们便引用先祖这个名称,彤弓山便由此成为村名。
彤弓山村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村庄,该村属于西周徐偃王后裔。徐氏一族,书香门弟,名贤众多,仕宦行善,各有所长,历史上诞生过许多杰出人物,像一生为官清廉的兄弟进士徐海、徐金陵,受明朝正统皇帝嘉奖召见的赈灾义民徐生等众多明贤仕宦。《徐氏家谱》中记载,彤弓山徐氏共有官宦15人,另有秀才、乡绅以上51人,其中最杰出的是兄弟进士徐海和徐金陵。徐海(1462—1540)字伯容,号弓山,徐金陵(1475—1535)字廷镇,晚年改号约斋。俩兄弟分别于明朝弘治八年,明弘治十四年参加乡试中举,徐海弘治九年,荣丙辰朱希周榜进士,成为彤弓山的首位进士;徐金陵正德三年,考中戊辰科吕榜进士。前者先后担任南京刑部主事、广西按察司佥事和四川布政司参议等职,后者则担任南京刑部主事、北京虞衡司主事、屯田朗中、营缮朗中、长芦都转盐运司使和湖藩参政等。徐海一生为政清廉严明,颇得民心,晚年因个性耿直,得罪了当朝权贵,告老还乡,徐金陵后因病告老还乡。俩兄弟一生为政清廉,从不谋私利,深受百姓爱戴。后人,专门为其建起一座由青石砌成的牌坊“兄弟进士坊”。如今,这座牌坊仍屹立在村东南入口处,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和一部良好的乡土教材。
彤弓山村除兄弟进士牌坊,还有一批颇具特色的古建筑、古遗迹,如文昌阁、旌义坊、徐氏宗祠等,最具代表性的是徐氏宗祠。它建于1940年,是彤弓山村徐氏族人祭祀祖先的地方,整个宗祠坐北朝南,二进三开间,平面呈纵长方形。硬山顶,青砖墙。沿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为前进、戏台、中进、后进。前进正门槛墙仿牌楼式,红砂石质门框上施门簪四根,门簪上方嵌青石匾,正中双刻阴刻正楷“徐氏宗祠”,青石匾西部靠下阴刻“庚辰夏徐秀骥提”并印。前进五开间,九檀四柱,设戏台,戏台上方施藻井,两厢设看楼。靠天井廊柱为方形及方斗形红砂石柱础。在徐氏宗祠后面尚有一片保存较好的古民居。
彤弓山村历史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民间文化传说众多,有王琼奴和徐苕朗的爱情故事、黑面将军的故事、风水先生的故事、梦熊桥的传说和徐氏族人踏入官途的传说等,2008年这些都已入选第二批衢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2015年,村里专门修建了一座四五十米长的文化墙,把一个个民间故事写在墙上,图文并茂,成为村里一道新的景观。
被古树包围着的森林村
彤弓山村不仅文化底蕴深厚,更是一个森林村庄,这个只有538人的小村庄,被一片茂密的森林包围在中间,茂密的森林不仅为古村添色,还为村民添寿。
走进彤弓山,让人最大的感受是,整个村庄古树参天,树连着树,房依着树,树掩着房,村在林中,林在村中,人与自然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非常和偕,这样的村庄在衢州绝无仅有。
一个170户的村庄,户均两株古树,也真是够奢侈的!哪个村庄能与之相比?彤弓山整个村落掩映在古树林之中。据统计,位于村中的古树群,面积达180亩,有古树和后备古树1000多株。古树群里,分布着苦槠、香樟、枫香、马尾松、朴看树、榆树、黄连木、柿树等,其中树龄500年以上的国家一级古树有3株,一株最“年长”的苦槠树,树龄超过了700年,被誉为“华东第一苦槠树”和“江南第一爱情树”。 树龄百年以上古树有300多株,这些古树,有的枯枝发新芽,有的绿萝缠绕,条条枝蔓将树干团团围住,成了一道绿色的瀑布;有的枝繁叶茂,撑出一片绿荫。走在山边、溪边、路旁、埂上,或坐在屋内,随处可见高大挺拔的大树。秋季,枫叶红了的时候,整个村庄一片殷红,一阵风刮过,红红的枫叶铺满大地,宛如红地毯,非常耀眼。良好的生态还吸引着大量鸟类来此栖息,从春天到秋天,成群结队的各种鸟儿,或舞或翔,或憩或栖,枝头小溪,田间农舍,到处可以看到鹭鸟的身影。
这么多古树能得以保存下来真不容易!是的,这还得好好感谢老祖宗哩!说着,村书记徐成火给我们捧出一本厚厚的书,这本《徐氏宗谱》记载:凡有私自砍伐古树的,一是以“败族罪”论处,由族长亲自公告将其踢出族谱序列;二是扭送官府治罪。宗谱始修于明嘉靖十一年,可见这条族规施行已然有近500年。虽然随着时代的不同,有些规矩被“更新”,但保护树木这一条始终保持了下来。彤弓山村的村民历来尊崇祖训,悉心保护着树木,所以才有今天的村庄内依然古树参天,整个村庄藏在一片古树林之中。古树不仅为古村添了绿色,而且也因为村民整天生活在森林之中,呼吸着树木排出的氧气,心情愉悦,身体也好,小小村庄80岁以上老人有二三十个,90岁以上老人有8个。
虽经雕琢又不失古朴的美丽村
彤弓山坐北朝南,地形逞弓字形,山环成弓,一条清澈的龙绕溪绕村而过。是一个历史积淀深厚,生态优越,环境优美的古村落。
当我们驱车来到村的东南入口,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古树林,其中最引人注目是一株独立古树,它就是树龄超过700年,被誉为“华东第一苦槠树”和“江南第一爱情树”的苦槠,这株苦槠树需数人合抱,主干离地面2.5米处开始分成四叉,树的部分枝杆己腐烂,但树叶茂盛,其树的左上方有一腐枝看去如女人兰花指,耀眼夺目。
东南入口是“兄弟进士牌坊”,从这往里走20多米,是刚修复过的徐氏宗祠,徐氏宗祠后面是一片古民居。从徐氏宗祠前面有一条通过村庄的大水渠,沿着这条大水渠往北走,是古树群湿地公园,公园水面上有新架起的一座九曲木桥。湿地公园的后面是一座小山丘,全村的古树大部分都集中在这片山上,这些古树每株都挂上牌,牌上标有树名、科属、树龄,据介绍,最近几年,村里为此花了40多万元,还在树林中修葺了一条近千米的游步道。
从游步道向左走,可以看到一条小溪,这条环村庄小溪叫龙绕溪,溪边有一座由青石修建 的牌坊,这座牌坊叫旌义坊,牌坊的青石柱上书;祖德世袭旌表一方之胜,圣恩重立褒嘉亘古之荣。据介绍,这座牌坊是为徐生所立。正统六年(1441),全国各地发生了大饥荒,浙江尤为严重,徐生见此状况,怜悯之心顿生,慷慨地拿出一千零五十石(相当于现在的62160公斤)稻谷,用于赈济乡里的贫饥者,同时放弃外借的钱物不计其数,当时彤弓周围一带的百姓基本上都受到恩惠。后有官员将徐生赈饥的义举上报朝廷,朝廷专门嘉奖,赐予“义民”称号,当地官府为他建立了“旌义坊”,加以彰扬 。
穿过“旌义坊”,是一条刚修复的掬水古街,街的右边是清澈的龙绕溪,街的左边是一幢幢小楼房,经外立面仿古改造,与古街保持同一格调。村书记徐成火给我们介绍,截至2015年底,三年全村共投入保护利用资金1500余万元,完成腐修缮徐氏宗祠、滨水生态游步道、古树群湿地公园、农户“赤膊墙”整治、庭院整治,并于去年顺利通过了省美丽村居示范村的考核验收。
彤弓山村的“古人”、“古韵”、“古树”,这“三古”文化非常独特,是一处最适合于徜徉、漫步、流连、静思的绿色长廊、休闲养生胜地,发展文化旅游正当时,现已逐步进入更多人的视线。可喜的是,这个村充分利用资源,正在筹划发展以古村落和古树林为依托的文化游,利用村庄里古树环抱,生态环境优美,发展民宿经济。在村的北边有一幢整修一新的民居,取名“彤弓山居”,1号院项目己完工,房屋四周被10多株古苦槠包围着,屋主非常自信地说:花香蝶自来,酒好不怕巷子深。
彤弓山,真是一个让人心醉的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