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陈飞机“神经网”的巾帼红
2016-12-15索成
索成
【编辑留言】2015年3月2日,沈飞公司线束厂ARJ线束工段在评选中荣获全国五一巾帼奖状,被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ARJ线束工段承担着ARJ21-700飞机电缆加工工作任务,40人的团队中女职工就有34名,平均年龄27岁。这支飞机制造业的娘子军团,用女性独有的仔细、忍耐、奉献,构建着飞机的“神经网络”,成就了一次次零缺陷的飞机架份。
晚上7点左右,被通知的几位同事全部到齐。这预料中的结果虽让人习以为常,但郑秋菊在心里还是想说声抱歉。
今天是周六,正常休息日,工段却加班了一整天。“下午5点下班没多久,总装厂就通知有故障。我挨个打电话给同事,几位家远的可能刚进家门就折回来了。”最让郑秋菊感触的是,“工段基本都是女职工,从没人抱怨。”
这又是一如往常地加班到深夜。当事人可以不抱怨,并不代表家人见怪不怪——“郑秋菊,你到底啥时回家!”郑秋菊笑着模仿说,由于这种临时性的加班太多,小女儿有时会在电话里用直呼姓名表示嗔怪。
荣誉女军团
在沈飞,线束厂算是规模相对较小的下属单位。但因为负责军机和民用飞机各机型电缆的装配和调试任务,岗位角色至关重要。
线束就是把不同规格、不同颜色的电线,通过合理安排将其合为一体,并用绝缘材料把电线捆扎成束。如果打个比方,它就像飞机的神经,而线束工段的一线职工就像飞机的“神经外科医生”。
不同于公司其他以车铣刨磨工种为主的生产制造单位,线束工段的工作似乎并不如机械制造那样“看起来场面壮观”。如果说机械制造是大手艺活儿,那么飞机电缆制造等相关工作玩的就是绣花针。这种精细体现在工序的复杂、导线元器件的多如牛毛。
“就拿ARJ21飞机电缆制造为例,它包含450多道工序,需用6万多米导线,5万多元器件,才能编织成飞机的一张‘神经网。”郑秋菊不无夸张地讲解,“如果让一个人不吃不喝光数数的话,也得两天两夜,更甭说一件一件地安装了。”
万分仔细、不能焦躁的工作特性,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工段职工基本以女性为主,这客观造就了线束工段娘子军的形成。然而电缆加工的工作量难说体谅:由于情况复杂,常导致线束加工周期间接缩短、电缆设计更改量大、后续装机电缆更改频繁等问题出现,特别是军机生产任务刻不容缓,容不得半点推诿。
“每周一到周五工段加班到晚9点,周末还要加班。”沈飞线束厂工会主席石海龙坦言,工段频繁加班成为常态。即使如此,“每每都需要领导催促下班,因为女职工们对工作都很投入。”因为常加班到深夜,线束厂门外常会聚集来接女职工的家属,这也成为沈飞一道独有风景。
每架飞机有5000多根导线制造、数百个电器模块的装配以及近万个导通点的检测工作。“根据个人特点进行小组分工,将3个月完成的任务提前1个月,生产效率提高30%。”从当初参与组建民机ARJ生产线和Q400生产线建立,郑秋菊对于个中辛苦深有体会,“20多米的电缆重几十公斤,都是姐妹们合力抬上抬下。”
质量的保证,也成就了沈飞与世界航空企业巨擘的战略合作——早在2006年,沈飞与加拿大庞巴迪公司签订了Q400飞机机身段转包项目合同,沈飞承担其前机身、后机身和尾段三个工作包的制造。
随着经年累月飞机架份的零缺陷交工,郑秋菊所在的沈飞线束厂ARJ线束工段,先后获得全国巾帼文明岗和市、省、国家的“三八”红旗集体等多项殊荣。更在前不久,还荣获了全国五一巾帼奖状,被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
隐没而伟大
尽管荣誉不断,别人问起取得的成就,郑秋菊习惯笑笑说没啥。谦虚之外,确实在沈飞这样著名的国家航空企业,高技能人才如过江之鲫,获得过国家级荣誉的劳模层出不穷。以电缆加工为主的线束工段,与其他制造民机、军机关键零部件的生产单位相比,并不那么风生水起。
但不可否认的是,正如被授予的“全国工人先锋号”,这份国家荣誉并非仅仅是对一个团队,长年累月默默奉献所给予的安慰奖。事实上,就像隐没于机身内部的电缆网络,未必让世人所见,却谁都清楚其价值的无法估量。
“线束工段持续60多年无重大缺陷产品。”在沈飞线束厂线束工段长郑秋菊的眼里,自己的工作“没什么特别,但性命攸关,国家安全攸关”。
郑秋菊自己的经历,很能代表这些娘子军默默工作,甚至甘于牺牲个人时间为工作的成长过程。郑秋菊不像很多工二代子承父业,对企业有着天然的感情。她说自己当初进入沈飞技校学习飞机铆接专业,只是憧憬着能穿上白大褂,成为企业的一名技术人员。但毕业后被分到一线岗位,不免“有些小小的失落”。
但知道自己从事的电缆加工,是直接敷设到国家战机上,便有了“难以言说的激动和自然而然的责任在肩”。
彼时,当事人也许都对自身莫名涌起的情感语焉不详,今天回头去看,这可以理解成为一种归属感,也是个体价值体现的正向轨迹。究其原因,不能不说作为一家生产军品的航空企业,满足国防任务的天然属性,致使其成为国字号中的国字号。而身处其中,国家语境中的自我意识觉醒,很容易激发起个体责任。
沈飞线束厂工会主席石海龙回忆,去年5月,厂里接到一项紧急任务:要在半年时间里完成5架ARJ21-700飞机的电缆制造安装任务。线束工段采用“6+9”的工作模式,即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到晚上9点。经过团队共同努力,提前15天完成了5架飞机30余万米导线的梳理加工,25余万个零件的安装,2250余道加工工序、15余万个导通点的检测,累计加班15000多小时,相当于每人平均献工47天。
国家意志
航空业的发展,无疑代表一个国家先进程度的重要指标。也因此,自主研发的飞机上天,一直是我们国家和人民的全体意志。
从1980年,运十飞机试飞成功。在中国的蓝天上,这是第一次出现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和制造的大型喷气客机,路透社发表电讯曾评论称:在得到了这种高度复杂的技术后,再也不能把中国视为一个落后国家了;到2008年,由我国自行研制生产的首架喷气式支线客机,成功实现首飞,航空人对这个国家的贡献必然让历史铭记。
而在飞机制造业这块传统的男性天下中,沈飞ARJ线束工段的娘子军,也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占有一席之地,也诠释了大国工匠的另一种意味。
与一个社会生态圈相类似,人们企盼在某个历史节点上,偶有超级英雄式的人物出现,带领大家推动时代的发展。但从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任何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最终依靠的是每一个社会分子对本职工作的热爱,能够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精益求精。唯有如此,才可能实现满足社会需求与实现个人价值的有机统一。
4月24日,在首个“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向60年来为航天事业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表示崇高敬意。同样,这份国家的敬意,对于航空人来说完全有资格接受。
在经济下行的今天,曾经的支柱性产业比如钢铁,都已陷入产能过剩的窠臼;航空企业能否持续提供创新发展的活体样本,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