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系列影片的成长主题探析
2016-12-14李诗盈
李诗盈
[摘要]由华纳电影公司斥资上亿美元创制的影片《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改编自J.K.罗琳的同名小说,于2001年上映,随后上映的系列影片均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巨大的轰动效应和商业价值。在中国,“哈利·波特”系列影片也拥有着大量的粉丝和研究者,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着眼于“哈利·波特”系列影片中的主题,自其中主人公的成长之路、成长之境、成长之意三个层面,对“哈利·波特”系列影片中的成长主题进行探析。
[关键词]哈利·波特;成长之路;成长之境;成长之意
一、“哈利·波特”系列影片之“成长”
“哈利·波特”系列影片改编自J.K.罗琳的同名小说,自J.K.罗琳创作了“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后,这一系列作品旺盛的生命力使世界文坛为之震惊,甚至被称为当代文学史上的一大奇迹,被翻译成为数十种语言在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广泛流传。事实上,“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是作者J.k.罗琳写给女儿的睡前读物,通过构建一个引人入胜的魔法世界宣扬爱之美好,而这一用魔幻体现温情与励志的方式也成为“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名扬全球的关键。有评论者认为,J.K.罗琳所创作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不仅具有旺盛的文学生命力,同时也具备了被搬上银幕的潜质,正因如此,2001年,由华纳电影公司斥资上亿美元创制的影片《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上映,这部影片一经上映,便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巨大的轰动效应,取得了八亿美元的惊人票房收入,全球影迷对这部电影的迷恋程度仿佛是中了“魔法”一样。可以说,无论是在电影艺术层面,还是在商业价值层面,《哈利·波特与魔法石》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之后的十数年问,《哈利·波特与密室》《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哈利·波特与火焰杯》《哈利·波特与凤凰社》《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先后被搬上银幕,这些影片也都取得了惊人的票房成绩,饱受赞誉,而上述的这些影片也构成了“哈利·波特”系列影片。总的来说,“哈利·波特”系列影片是一次忠于原著的改编,其中对于爱的诠释在很大程度上与J.K.罗琳的小说十分相似,这不仅使许多儿童成为“哈利·波特”系列影片的忠实粉丝,也使许多成年人在“哈利·波特”系列影片中寻找到了遗失的美好和未来的愿景。
在中国,“哈利·波特”系列影片也拥有着大量的粉丝,该系列影片的热映也引发了业界的关注,许多中国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哈利·波特”系列影片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就中国对于“哈利·波特”系列影片的研究而言,主要集中在该系列影片的魔幻元素运用、人物形象刻画、英雄主义情结以及影片传播和影响等方面,但总的来说,对该系列影片的研究尚不如对J.K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研究充分。中国社科院的著名研究者叶舒宪就曾对“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从“神话一原型”理论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对“哈利·波特”系列影片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着眼于“哈利·波特”系列影片中的主题,自其中主人公的成长之路、成长之境、成长之意三个层面,对“哈利·波特”系列影片中的成长主题进行探析。
二、“哈利·波特”系列影片中的成长之路
“哈利·波特”系列影片中的主人公自然是题名中的哈利·波特。哈利·波特的童年生活并不幸福,他的父母曾经是非常优秀的魔法师,在伏地魔的袭击中丧生,而哈利·波特的存活正是父母用生命换来的。童年时期哈利·波特并不知道自己体内流淌着魔法师的血液,在麻瓜姨妈家的生活也不尽如人意,被排挤的哈利·波特成为姨妈家中的“弱者”。尽管如此,哈利·波特成为强者的意志并没有被磨灭,而进入魔法学校则成为哈利·波特成长之路的真正开端,缺乏亲情的童年生活在哈利·波特进入魔法学校后画上了句点。在进入魔法学校后,哈利·波特的成长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在“石化”事件中,能够轻易学会伏地魔的蛇佬腔的哈利·波特被大家另眼相看,甚至因为这一危险人物的存在,魔法学校面临着关闭的危机,但是在怀疑的目光中,哈利·波特并没有屈服,而是勇敢地穿越禁林寻找蜘蛛怪以破解真相,并凭借自己内心对魔法学校强大的爱杀死了蛇怪,实现了与伏地魔之间战争的胜利。随着影片剧情的发展,哈利·波特还遭遇了来自“黑狗”的死亡预兆,在死亡的预兆下,哈利·波特通过练习咒语克服了内心的恐惧并成功呼唤了守护神。
在哈利·波特的成长之路上,最大的障碍就是与自己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敌对势力伏地魔。尚在襁褓之中的哈利·波特曾被伏地魔在额头上留下了一道疤痕,随着这道疤痕的产生,伏地魔的一小部分灵魂也附在了哈利·波特的身上,因此,哈利·波特在成长的过程中,不仅要对抗现实中的伏地魔,还有与体内的伏地魔的灵魂进行斗争。在“哈利·波特”系列影片中邪恶势力的代表伏地魔处于对爱疏离的状态之中,妄图通过不断分裂自己的灵魂来重塑“自我”并寻找永生,就这一层面而言,伏地魔的邪恶、无爱与哈利·波特的正义和博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正是在这种对比中,哈利·波特以爱为指引战胜了伏地魔,“哈利·波特”系列影片也以此凸显了哈利·波特成长过程中“爱”的强大力量。在与伏地魔的斗争中,哈利·波特不仅经受着伏地魔现实中的挑战,也遭遇着内心的困惑和挣扎。当哈利·波特额头剧痛后,他便意识到自己与伏地魔存在心灵感应,这种心灵感应使哈利·波特能够轻易地学会属于伏地魔的黑魔法,这一度使他丧失了与伏地魔较量的信心。更为可怕的是,哈利·波特似乎感受到自己正是伏地魔,也正在进行着伏地魔的“事业”。魔法学校的校长邓布利多曾在哈利·波特的眼睛中看到了伏地魔的影子,而哈利·波特也不止一次地在奇怪力量的控制下想要杀死自己的至亲邓布利多。在三强争霸赛中,哈利·波特发现伏地魔用自己父亲的骨灰、仆人的肉及哈利的血成功“复活”找回了肉身,于是他便将这一消息告诉了魔法学校,但是学校的魔法部却不愿意相信伏地魔复活的事实。在无奈之下,哈利·波特成立了社团,在社团中开始教授同学们抵抗伏地魔黑魔法的咒语。然而,在一系列的斗争中,邓布利多不仅被迫离开学校,哈利·波特也目睹了自己的教父“小天狼星”的死亡。在这次惨痛的经历过后,哈利·波特并没有向现实的困难和内心的困顿妥协,在完成了一次次的死亡挑战后,反而更加坚定了战胜邪恶的意志,逐渐成长为一个拥有完美人格的魔法师和超越常人的英雄。
三、“哈利·波特”系列影片中的成长之境
正如前文所述,哈利·波特的父母在与伏地魔的战斗中丧生,自幼成长在姨妈家中的他并没有得到应有的亲情,而这种冷漠的童年成长环境与其进入魔法学校后的成长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入魔法学校后的哈利·波特与罗恩、赫敏成为朋友,在险象环生的成长之境中,哈利·波特得到了朋友的帮助,这更加坚定和增强了哈利·波特打败伏地魔的信心与勇气,而三人真挚的友情也在一次次历险中得到了升华。
在魔法学校校长邓布利多死后,哈利·波特延续着邓布利多的使命,开始准备寻找并毁掉附有伏地魔灵魂的魂器。在出发之前,哈利·波特的挚友赫敏和罗恩共同住在罗恩父母的家中,为了保护赫敏和罗恩,哈利·波特决定独自去寻找魂器。事实上,在三人来到罗恩家中之前,赫敏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与哈利·波特一同完成寻找魂器这个危险的使命,为了防止自己在寻找魂器的过程中出现意外而使父母伤心,赫敏对自己的麻瓜父母施了遗忘自己的魔咒,并在咒语的帮助下抹去了家庭中自己所有的成长痕迹,坚决地与哈利·波特共同踏上了寻找魂器之路。在寻找魂器的过程中,哈利·波特、赫敏和罗恩踏上了流亡之旅,但受到魂器的影响,罗恩的情绪变得十分愤怒,在盛怒之下罗恩使用魔法离开了哈利·波特和赫敏。但是在哈利·波特受到魂器威胁即将丧命之时,罗恩不仅及时出现并拯救了哈利·波特的生命,而且还克服了魂器造成的幻影成功破坏了魂器,完成了三人的使命。在赫敏、罗恩的帮助下,哈利·波特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创造了许多不可思议的“奇迹”。更为重要的是赫敏、罗恩与哈利·波特在魔法学校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而这种友谊正是哈利·波特在魔法学校的成长之境,真挚的友情无疑为哈利·波特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四、“哈利·波特”系列影片中的成长之意
英国曾经做过一个关于儿童读物的调查,J.K.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成为西方父母向孩子最多推荐的书目,而由“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改编而来的同名系列影片也成为许多家长十分认可的儿童电影,这无疑说明了“哈利·波特”系列影片中的成长之意。正如前文所述的“成长之路”和“成长之境”,在整个“哈利·波特”系列影片中,主人公哈利·波特从一个十岁的孩童逐渐成长为一个几乎拥有完美性格的成年人,而在魔法世界中不断成长的哈利·波特正是现实世界中儿童成长的一种魔幻折射,观看影片的儿童能够在哈利·波特的成长故事中看到生活的艰难、理解成长的不易。在感悟成长的同时,“哈利·波特”系列影片中的魔幻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了守护儿童想象力的意义,这种想象力将为儿童的成长提供难能可贵的动力。
“哈利·波特”系列影片成长主题的意义不仅体现在现实生活中观看影片的儿童身上,还体现在对于成年观众的启发之上。在全世界范围内,“哈利·波特”系列影片的影迷很多都是成年人,而该系列影片对于成年观众的意义则在于“解脱”,为身处无聊烦闷的成年世界中的他们提供精神的解脱。在社会现代化快速推进的进程中,成年人面临着沉重的生活压力,这使他们经常处于紧张和疲惫的状态之下,功利主义的思潮使成年人远离了非现实的事物,对于天马行空的艺术作品往往嗤之以鼻,然而“哈利·波特”系列影片却凭借引人入胜的剧情设置和丰满的人物形象塑造使成年观众自觉地融入了该系列影片所构建的魔幻世界之中,点燃了成年观众的想象力。这种由魔幻引发的“解脱”也成为成年人钟爱“哈利·波特”系列影片的重要原因。同时,成长并非儿童的专属,所有的个体在其生命存续期间均面临着不断的成长,而“哈利·波特”系列影片中主人公的成长之路正是通过一次次的磨难得以展现的,其中不仅展现了主人公坚毅的品质和不懈的奋斗,还书写了帮助主人公成长的重要力量——爱,而关于亲人之爱、友人之爱以及博爱的书写在深化“哈利·波特”系列影片主旨的同时,也为许多成年观众带来了心灵的震颤。
“哈利·波特”系列影片还对中国当代电影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事实上,在中国千年文明进程中,不乏具有魔幻色彩的神话故事,然而,国人对本土的魔幻故事的开掘却并不成功。当以“哈利·波特”系列影片为代表的西方魔幻电影席卷中国后,中国电影人也将影片创制的目光投入到了“魔幻”之上,斥巨资拍摄魔幻大片,无论是在艺术价值层面,还是在商业价值层面,都令人咋舌。总的来说,中国电影人应该在深入挖掘本土神话传说的基础上,借鉴“哈利·波特”系列影片等西方魔幻电影的叙事手法、传播方式、营销方法,改变当下中国魔幻影片为魔幻而魔幻的弊端,使中国的本土文化与魔幻元素有机融合,创制具有中国古典风情的魔幻大片,这也是在中国研究“哈利·波特”系列影片等西方魔幻电影的重要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