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国际日语能力测试背景下高校日语教学的新应对

2016-12-14王骏琳

东方教育 2016年3期

王骏琳

【摘要】国际日语能力等级测试作为在全世界范围内统一进行的,具有权威性的语言测试手段,经历了新旧测试两个阶段。如何有效应对新国际日语能力测试中语言知识、阅读、听力的新要求,对常规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创新,成了高校日语教师必须思考的课题。

【关键词】新国际日语能力测试;日语教学内容和方法;过级率

一、引言

国际日语能力测试是衡量大学生日语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2010年7月,实施

了26年的日语能力测试进行了全面革新。新日语能力测试不仅考察日语语言知识能力,更着重考察日语实际应用能力。这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对高校日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普通高校的现有传统日语教学法

中国国内日语教学法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初期)采取以词汇、语法、阅读为主的单一教学法,即译读阶段。第二阶段(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后)开始重视口语及听力教学,进入了听说译阶段。目前,普通高校主要沿用传统的翻译法和听说法进行日语教学。翻译法虽然对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有帮助,但也导致学生在说、写时过分的依赖汉译日的翻译习惯,导致一系列中国式日语表达的出现。听说法的出现是第二语言教学法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把结构主义理论和行为主义理论应用到日语教学中。但听说法教学只是枯燥的机械性操作,句型操练脱离语境,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能力,且造成学生学习欲望低下的局面。

随着新国际日语能力测试的推行,而现有的日语教学法在某种程度上不足以满足应试要求,所以探索日语教学新思路势在必行。

三、新国际日语能力测试的特点及日语教学的新应对

新国际日语能力测试分为 N1、N2、N3、N4、N5 共 5 个级别。分为语言知识(文字、词汇、语法)、阅读、听力3个科目,满分均为180分。本文将在分析改革后语言知识、阅读、听力部分呈现的新特点的基础上,探索日语教学新思路。

1、语言知识部分

1.1新国际日语能力测试语言知识部分的新特点

从分值比重来看,新国际日语能力测试对语言知识部分的侧重度有所下降,由原来的50%降到了33%。文字、词汇减缩为“看汉字选择相应的假名、“选择适当的词填空、选择近义词、选择词汇的正确使用方式”四种题型。且过去出版的划定文字、词汇考察范围的《出题标准》在改版后不再出版。语法部分新增了“排列组合题”和“文章语法题”。与其说是在考单纯的文法,不如说减少了单纯的文法形式的考核,而增加了对于文法在句中的实用、对于句子和文章的总体理解性的考核。

1.2日语语言知识的教学新思路

基础日语课程中教师通常采用讲解词义、诠释语法、操练句型这类单一的讲授型教学模式,学生则被动地听课、记笔记。根据新能力考的新要求,教师应对教学内容做出创造性调整。例如,传统单词讲解多按照课本的固定顺序进行,这样不利于学生系统性、规律性的记单词。教师可以定期对所学单词按照音读、训读规律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掌握单词的巧记法。语法部分,可以将零散的语法点,按照相近的中文意思进行归类整理,便于学生进行语法知识的梳理及相近语法的辨析。

2、阅读部分

2.1新国际日语能力测试阅读部分的新特点

新日语能力测试 N1、N2、N3阅读部分包括以下六个大题,分别是小短文内容理解、中长文内容理解和长文章内容理解、观点理解、综合理解和情报检索。相较于改革前,新日语能力测试在增加阅读量的同时,还新增了“情报检索”和“综合理解”和两类新题型,这就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快速检索能力和综合能力。此外,从考察侧重点来说,新能力测试更侧重于对考生思维能力方面的考察。

2.2日语阅读教学新思路

针对阅读题量增大,题型多变,考生做题时间不足的现象,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也是很有必要。在精读课程上,老师一般采用传统的字、词、句翻译法进行阅读理解的教学,不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课文讲解中,引导学生把握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抓关键词、关键句等,这对提高阅读速度和正确率都有很帮助。

此外,精读课老师也应对课文中涉及的文化背景给予讲解,培养学生的日本式思维能力。对于长难句,应进行详解,分析句子的主谓宾定状补结构。日语作为黏着语,句子主干往往并不复杂,只是黏着成分较多。教师应引导学生对长难句进行分枝拨叶的剖析,将原本复杂的长难句还原为简单的基本句型,并引导学生再将基本句型,进行结构成分的添加,恢复成长难句。通过长难句的专项学习,提高学生在能力考中自如应对 “综合理解”类阅读题的解答能力。

针对新增的“情报检索”类阅读题,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相关强化训练。例如寻读训练。寻读是从大量资料中迅速查找某一项特定信息,而对其它无关部分则略去不读的快速阅读方法。

3、听力部分

3.1新国际日语能力测试听力部分的新特点

纵观N1、N2、N3、N4、N5考试,听力分值(60分)占到了总分(180分)的33%,相对于改革前的25%,听力比重明显增加。从听力材料来看,更多的选取了生活场景下的口语表达,并且增加了即时问答的听力题目,这对国内的考生来说无疑增加了考试难度。

3.2日语听力教学新思路

针对新日语能力测试听力材料生活化、口语化的倾向,应在教学中加大口语教学的比重。所谓的口语,其实不单单指学生“说日语”的能力,更主要的是表达“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口语化的日语”的能力。例如,简体句 但目前很多高校还是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偏重书面语及敬体的教学,学生一旦进入真实的日常生活,听到口语化的日语表达之时,就听不懂了。将生活化、口语化的日语引入课堂,创造日常生活语境下的听说环境,才能改善听力得分低的现状。例如在课堂中导入日剧、动漫等听力素材进行听写训练,这也比传统的题海式训练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如今全国各大高校的听力课时设置一般是每周2个课时。面对新能力测试听力部分的新变化,可以从增加课时量入手给学生提供多听多练的机会。

除此之外,在教材上也应该有相应变动。部分高校选用的听力教材内容过于陈旧,无法应对听力生活化、口语化的新要求。

四、结语

新日本语能力测试不仅考察日语作为语言知识的能力,更侧重考察日语学习者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日语教学者也应以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修正传统的教学法,融入新元素,把新能力测试对学习者提出的新要求践行到日常教学中。

参考文献:

[1]日本国际交流基金.新日本语能力测试指南[M].日本凡人社,2009.

[2]王秀文.山鹿晴美.实用日语写作教程[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

[3]邢莉.新日本语能力测试变革的解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