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爱心开启孩子的心灵
2016-12-14杨晓玲
杨晓玲
【摘 要】在社会发展、科技腾飞的年代,当好一位名副其实的幼儿教师责任重大,义不容辞。如何运用恰当的方法,开启孩子的幼小心灵?笔者认为只有怀揣一颗爱心,用心领悟,换位思考;行为示范,以身作则;尊重信任,热诚关爱;开拓创新,不断进取,才能开启幼儿的天真心灵,张扬幼儿的独特个性,培育幼儿健康成才。
【关键词】用心领悟 行为示范 尊重信任 开拓创新
一、用心领悟,换位思考
幼儿教育不像中小学有升学压力,但它会奠定一个人人格成长的基础。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是未来教育,幼儿教育所涉及的儿童年龄介于3—6岁之间,承载的不仅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更是一个民族的希望。因此幼儿教育的地位不容小觑。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除了要具有相应的专业能力、专业责任感外,更重要的是在本职岗位上能用心善待每一位幼儿,将别人的孩子当作自己的亲骨肉,将幼儿的学习、生活困难看作自己宝宝的事情,急他们之所急,想他们之所想,这是做好幼教工作的前提。幼儿教育呼唤高素质的幼儿教师,高素质的幼儿教师最基本的是要有仁爱之心。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热爱幼儿,不仅仅是当教师的重要前提,而且是每位幼儿教师的天职。教师只有真正地了解、懂得每位幼儿的心理,掌握每个幼儿的心理特征,熟悉每位幼儿的个性特点、生活习性、爱好特长,才能亲近他们。这些天真可爱、活泼好动的小宝宝各方面都比较稚嫩,正处于懵懂时期。因此,教师要关注幼儿各方面的成长,关心他们的兴趣爱好,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关心他们的品格形成,还要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这就要教师与家长共同配合培养幼儿高尚的人格品德、动手动脑的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成人成才。
二、行为示范,以身作则
教师之所以成为教师,就是其有与众不同之处。教师在不同的地点、场合、境况下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当进入工作岗位时,教师应以职业要求来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经常需要用克制力和意志力来调整约束自己的个性、情绪。作为幼儿教师,这一点尤其重要。幼儿都有崇拜教师的特点,我们把它称为向师性。通常,幼儿把教师的话当作圣旨,把教师的行为当作行为标准,回想我们的童年亦是如此。由此看来,教师的个人习性、好恶对幼儿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直接影响着幼儿判断是非的能力,影响着幼儿逻辑思维的发展。由于每个幼儿所处的家庭环境、经济条件、父母素养的不同和遗传基因带来的个体差异,其生活习惯、行为爱好、表达能力、脾气性格、理解力和模仿力等必然不同,且每个幼儿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不良习惯和缺点,甚至个别幼儿会存在一些令人无法忍受的毛病。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幼师对每个幼儿的关爱、教诲是一样的,甚至对毛病多的幼儿应当花费更多的时间和耐心。也就是说,教师的职业就是教育人、塑造人,你热爱、投身这个职业就要关爱每一个前来受教育的人。幼儿教育是一项细致烦琐的工作,要付出更多的劳动和艰辛,是与其他大、中、小学教师有所不同的。要做好幼教工作,就需要幼师在具备爱心的同时还要有足够的耐心,耐心地等待幼儿的变化和进步,细心发现,用心工作,因人施教,让幼儿在教师的呵护下身心健康地成长。
三、尊重信任,热诚关爱
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学生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比如,教师要教育转化弱智儿,提高弱智儿素质,首先要爱他们,以有爱作为工作的起点,以爱作为转化弱智儿的催化剂。高尔基说得好:“爱孩子是母鸡也能办到的事,只有爱那些不好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孩子。”作为铸就学生灵魂的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善于、乐于做弱智儿的良师益友,赢得幼儿信任,以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心灵最敏感的角落——人的自尊心。”弱智儿虽然有他们的不足之处,但终究是些天真无邪的孩子,他们落后并不表示他们愿意远离人群,远离小伙伴,远离教师,他们同样渴望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因此,教师要特别尊重弱智儿,理解弱智儿,播撒丰厚的爱于他们稚嫩的心田,让他们信任教师,听从教师的教诲,真正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四、开拓创新,不断进取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幼儿教师要勇于开拓新视野,发展新观念,树立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终身学习的观念,进入新境界,培养造就新型人才,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多读书,广读书,读好书,通过读书来丰富知识,获取信息,从而更加了解有关幼儿的心理发展和身体发展的新动向,获取第一手有价值的教育理论,做一个真正博学多才的人。幼儿教师的师德是人格和道德的双重力量,这种力量将影响幼儿的一生,也是幼儿走入未来的立身之本。
总之,每一位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认识到自身肩负的伟大使命和光荣职责,努力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道德素养,真正热爱幼儿与幼儿教育工作,用爱心去开启幼儿的天真心灵,使祖国的花朵开得更加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