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的影响
2016-12-14张锋
张锋
摘要:数字出版是一种全新的出版形态,是传统出版与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等新技术为载体的一种出版形态。不管是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融合还是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的引导,都意味着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形成了极大影响。本文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的影响力为出发点,提出了传统出版的一些转型思路。
关键词:数字出版;传统出版;影响;转型
当前的出版行业迎来了一个“互联网+”的时代,数字出版技术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成为一个不可抗拒的潮流。数字出版的发展给我国的传统出版行业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传统出版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意味着一个全新的挑战。
一、数字出版在中国的发展分析
我国的的数字出版技术发展时间并不长,只经过十几年的时间,但是发展势头迅猛,它的发展呈现出一种跳跃式发展的形态。数字出版这种模式把互联网、无线移动、在线支付等等技术纳入到一个体系中,它的内容和形式非常多样化,它的产品形式也更加多样化。比如像电子期刊、电子图书、数字报纸、在线小说、在线音乐等等一系列的形式,都是数字出版的产品范围。我们不得不惊异于数字出版所涉猎的领域之广大,产品形式之多样化。“数字出版被誉为是出版行业的第四次革命,是在活字印刷术、机械印刷术和胶片技术之后的又一次技术变革。”并且这次的变革比前三次的出版技术所造成的影响都更大,影响也更加深远。
二、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的深远影响
首先,传统出版物的市场被数字出版物挤压。我们知道,在数字出版物出现之前,人们接受知识和享受阅读生活的方式就是购买纸质书,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时,经常会看到一本畅销的纸质图书销量在百分册之上,但是这种情况在当代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可能了。数字出版物占有了很大一部分市场,对传统出版市场进行了极大的分化。特别是年轻人,尤其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80后和90后,这些年轻人对数字出版物更容易接受。数字出版物更有方便携带和方便储存的特点,而且它的价格更加便宜,这些优势是传统的纸质书所不能相比的。因此,传统出版物市场被数字出版物所挤压,也是必然的结果,它打破了传统出版在市场上的垄断地位。
其次,数字出版使传统出版的运营模式受到挑战。
传统出版的运营模式在数字出版的冲击下,它的运营模式也受到了挑战,一些优势也在失去。传统出版的产业链受到挑战。传统出版中,是作者——出版社——印刷厂——发行部门——读者这样一个循环模式。在这样的运行模式中,出版本社拥有着绝对的核心地位,只有出版社才能下发正规书号,只有出版社才能进行大规模的发行和销售。但是在数字出版产业中,甚至可以不需要发行部门就可以直接在线上进行销售,甚至可以不需要印刷厂就能进行数码印刷……出版社的核心地位在慢慢失去。甚至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网络作者,直接从一些文学网站上一举成名,并和一些网站进行签约。像“当年明月”“南派三叔”等等一批网络作家,不通过出版社这一渠道,也能拥有一大批的读者并取得成功,这在之前几乎是不能想象的。所以我们说,传统出版的优势正在受到挑战。
三、传统出版业的转型探讨
其一,传统出版要找到自己的优势所在。尽管传统出版行业的市场空间受到挤压,但是客观的说,传统出版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空间。比如传统的纸质书,还是有很大的人群是需要的。比如一些不习惯数字出版物的读者或者有纸质书情怀的人,特别是一些年纪大一些的读者,他们本身对互联网不熟悉,也更加享受阅读纸质书。还有一些特殊的人群,比如学生,他们的教材也更多是采用纸质书的形式。所以我们说,传统出版物还有大量的受众,对这些人群来说,传统出版还有很多可以作为的地方。
其二,传统出版机构要重视数字出版研发并培养相关人才。传统出版的从业人员要有与时俱进的意识,学会在数字出版中寻找切入点,比如像商务印书馆就开发出了汉语的数据库,在最近热播的汉字听写大赛上,商务印书馆的数据库就提供给节目很大支持,并成为该节目的学术支持。这是传统出版社向数字出版进军的很好典型。
最后,建立点、线、面结合的立体平台。我们知道,在数字出版时代,系列化、连续化、多维度是新时代图书产业的重要特点,这一特点也决定了数字时代出版的产业链延长。这也就决定了我们在数字出版时代做选题时,一定要结合点、线、面,有着多样化的产品模式。比如社会科学文献在谢寿光的带领下,就开发三类产品:单一产品、系列产品和产品集群。尤其是谢寿光的团队做的“皮书系列”成为出版行业内一个极有代表性的案例。皮书成为中国经济智库研究和成果的整合与发布平台,是立体平台的典范。笔者在出版协会的峰会上曾和谢寿光讨教经验,谢寿光一直强度:“数字出版时代还是内容为王。”由此我们看出,还是要专注内容,打造多链条的产品线。
只要传统出版从业者积极应对,在做好自己的市场份额的同时,注重向数字出版切入,我国的出版行业就能呈现出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共同繁荣的局面。
(作者单位: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