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在电视媒体中的传播、发展与变迁分析

2016-12-14刘蕾

采写编 2016年3期
关键词:电视媒体变迁建议

刘蕾

摘要:本文主要简述了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在电视媒体中的传播与发展。并以央视音乐频道的《民歌·中国》栏目为例,重点分析了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在电视媒体中的变迁,同时提出了两点建议。

关键词: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电视媒体;传播与发展;变迁;建议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多彩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个性魅力,始终屹立在世界民族文化之林,同时,它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电视媒体作为现代社会的主要传播手段,对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播与发展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在电视媒体中的传播与发展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首次在电视媒体中得到传播,最早可以追溯到1994年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来自贵州黔东南自治区代表队的歌手们,以无伴奏的形式合唱了一首侗族大歌《蝉之歌》,其展现出的少数民族音乐的恬淡与自由,让全国观众都为之惊叹。而且,这首无伴奏的多声部合唱也强有力地反驳了外国音乐学者所谓“中国不存在多声部合唱”的观点。在这之后,中国少数民族音乐陆续在电视荧屏上出现。

1999年,北京电视台出品的《民歌魂》就是一部比较有代表性的电视系列音乐纪录片。它通过利用现代的电视声画技术,将中国各个民族及不同地域的传统与现代民歌艺术完整地呈现在了观众面前,使中华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得到了继承和弘扬。同时,它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大型音乐电视专题片,首次对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进行了全面系统、真实详尽的记录。从最初拍摄到后期制作,再到完整播出,《民歌魂》历时两年多的时间才得以完成。《民歌魂》按照不同的题材,分为十二集,每一集的时长约半小时,总时长六小时左右,在北京电视台最先播出,之后全国其他卫星电视频道陆续进行重播。尽管如此,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中的“原生态”概念却未能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原生态的民歌艺术也一直在电视媒体的边缘徘徊。

随着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在电视媒体中的不断发展,一些少数民族音乐栏目纷纷出现在电视媒体之上。在地方电视媒体方面,内蒙古电视台于2000年5月创办的《音乐部落》就是颇具成功性的代表。起初,《音乐部落》的播出形式以演播室的演员或专家访谈为主,之后侧重深入演员歌唱,偏向于走出演播室的寻访纪实,2007年又将重心转移回演播室,通过设置主题——我的故事我的歌,让歌手谈论自己的音乐历程,一直到2012年3月《音乐部落》全面升级改版,这种主题形式持续了约五个年头之久。《音乐部落》的成功在于它的定位形式既不是访谈,也不是单纯的歌唱节目,而是通过一种访谈、音乐、舞蹈、故事等相结合的新颖形式,展现出了蒙古族传统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子。我们大家都知道,蒙古族人能歌善舞,但是性格大都是内敛和深沉的,多数时候他们更愿意静静的聆听,如他们的性格一样,蒙古族音乐也是深沉大气的,而恰好《音乐部落》的这种新颖形式能够迎合蒙古族观众的性格需要,这个栏目一经播出,不仅为蒙古族音乐文化的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歌手的成长。

在央视媒体方面,2002年,在原中央西部频道播出的《魅力12》民歌栏目,标志着中国民歌开始真正进入了大众的视线。《魅力12》栏目在央视西部频道的创办与播出,响应了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旨在充分挖掘西部土地上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独特的民族魅力。《魅力12》作为一档文艺类的电视栏目,其节目形态是通过一种文艺、谈话、互动与纪录相结合的形式对西部文化追根溯源,展现西部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精神生活。对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魅力12》栏目主要以西部民歌为主,同时又兼顾中东部地区的民歌艺术,为广大电视观众展示出了中国民族民间艺术的多彩与魅力。2004年,该栏目又成为了央视西部频道中唯一一档进入央视综合频道的电视栏目,不仅大大地提升了栏目的影响程度,甚至在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民歌热潮。而且,凭借自身扎根民族民间艺术、依托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展现民族风情与民间风俗的独特优势,《魅力12》栏目在众多的综艺节目中“独领风骚”,赢得了大批观众的喜爱和认可。可以说,《魅力12》栏目的播出,揭开了电视媒体对中国原生态民歌艺术进行系统展示的序幕,使得更多的人了解并喜爱上了原生态民歌艺术,开辟了中国原生态民歌艺术走进电视媒体的先河。

二、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在电视媒体中的变迁——以《民歌·中国》为例

2004年,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播出的《民歌·中国》,将中国原生态民歌纳入到了中国主流媒体当中,也昭示了原生态音乐文化在电视媒体中的传播提升到了一个更深入的层次。央视音乐频道以“享受音乐·感悟人生”为主题词,频道定位于在音乐欣赏的基础上加大对音乐知识的普及力度,引导和提高国民的音乐素质以及欣赏水平,为电视观众搭建一个了解、欣赏、认知音乐的平台。《民歌·中国》栏目是中国唯一一档以中国原生态民歌歌种版图概念全景展示的中国民歌艺术节目,它为展示中国民歌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和广阔的平台。此栏目系列化开拓中国民歌艺术视野,系列化介绍中国民族、民间的原生态民歌艺术,并大力推动中国原生态民歌的发展。自《民歌·中国》开播以来,经过多年的扎实积累与工作,栏目已经录制了近万首民歌,并且加入了大量民俗与民间生活资料,不仅展示了中国民歌的多样性,而且详实、生动的介绍了民歌艺术的背景环境,极大地促进了少数民族音乐艺术的传播与发展。

然而,自2010年10月之后,《民歌·中国》在栏目形式及节目形态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栏目开始变得越来越时尚,并且更多地侧重同观众的现场互动,与原生态民歌的距离好像越来越远了。现如今的《民歌·中国》已经很少能够听到较为纯粹的民族、民间歌手的声音。取而代之的是,那些毕业于中国高等音乐学府声乐系并接受过正规发声方法训练的歌唱演员的声音,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具有民族唱法功底的民歌演唱家口中演唱的创作歌曲。《民歌·中国》在栏目形式及节目形态上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制片方的变化。《民歌·中国》栏目改版与制片人王冼平的卸任有着很大的关系。2011年,焦利接任中央电视台台长一职,并开始推行频道制。《民歌·中国》按照播出频道进行归属,无论是节目还是人员,都从最初的文艺部划归到音乐频道。而且,为了培养年轻编导,央视还出台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其中就有一条,内容大致为具体的节目编导和节目制片人不能由50岁以上的导演担任。同时,一大批老编导也因为种种原因不得不离开了节目组。再加上年轻的制片人又缺乏民歌类节目的制作经验,《民歌·中国》栏目自然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二是演唱歌曲的变化。以“2013年新民歌演唱会”为例,其总导演便是《民歌·中国》的制片人刘军。在演唱会的40首曲目当中,真正属于民歌的曲目只有4首,其他的全部属于流行歌曲。据新闻报道了解,个人独唱、二重唱和小合唱是该演唱会的基本艺术形式。从演唱会最初创作开始导演组就秉着“曲目编配推陈出新”的原则,选择上百首民歌中的精品之作进行现代改编,并且还专门邀请了一大批创作型歌手,如萨顶顶、额尔古纳乐队等,这些歌手的演唱将现代的时尚元素与民族、地域风格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彰显了前沿的流行风尚;阿普萨萨、木江子组合等原生态歌手的作品则展现除了中国民歌文化的精髓;另外,对于老歌的重新编排,也让观众感受到了值得回味的昔日情怀。三是受众群体的变化。《民歌·中国》的节目形态由最初的展现原生态民歌艺术,逐渐变成了民族歌手的小型个人演唱会,这种变化使得人们再也感受不到那种纯粹的、原生态的民歌文化,大批观众开始流失。而且,那些崇尚原生态民歌教学的专业音乐院校,也不能再在栏目中得到珍贵的原生态教学素材,也就失去了收看的必要。过分地追求收视率让改版后的《民歌·中国》偏离了最初“展现最纯粹的民族民间歌曲”的栏目定位。

三、关于少数民族音乐在电视媒体中传播的两点建议

第一,要牢牢把握少数民族音乐的艺术特点。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且少数民族广泛分布的国家,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中,各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形态和音乐特点。什么地方生长着什么样的音乐,每一种音乐都有着什么样的特点,这对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是至关重要的。在我国的55个少数民族当中,有很大一部分分布在我国的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而且,除了回族使用汉语之外,其他少数民族均有自己的语言,分属为汉藏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印欧语系、南亚语系和南岛语系五个语系。而民歌本就是用本地区、本民族的语言来进行演绎的,通过形成口语化的旋律,并受地方音调和语系的影响,民歌才表现出了极为浓郁的民族地方特色。音乐同语言一样,都是自然情感的流露,只不过前者是经过艺术加工的语言而已。

第二,要不断创新电视节目的形式与内容。电视媒体作为一种现代的传播工具和传播手段,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能够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电视节目的形式与内容必须不断的变化,才能激起广大电视观众的新鲜感与好奇感,充分调动观众的收看热情,与观众建立良好的互动和沟通,也只有形式和内容上的不断更新,才能为电视节目注入新的血液和力量,使电视媒体更具生机与活力。创新是电视媒体发展的源泉,不管是对电视媒体产业发展还是对少数民族音乐栏目制作来说,必须将不断创新作为行动的先导。

参考文献:

1. 金玉萍. 电视实践与维吾尔族村民日常生活研究——基于托台村民族志调查[J].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2.

2. 黄稀琳. 论保护原生态民歌的现代意义[J]. 商业文化(下半月). 2011.

3. 周艳琴.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原生态民歌与大学音乐教育的结合[J].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4. 冯光钰. 传播学与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J].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9.

(作者单位:四川音乐学院声乐系)

猜你喜欢

电视媒体变迁建议
数字解读 DIY世界的精彩变迁
回乡之旅:讲述世界各地唐人街的变迁
变迁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探讨
老龄化社会电视媒体惠老服务的反思与对策
三代人的建议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