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制作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016-12-14郭锐
郭锐
摘要: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和实际工作的需要,各广播电视台急需对广播电视制作设备的管理工作进行数字化电子化设计。本文先介绍了广播电视制作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背景和设计理念,并从实际出发分析了广播电视制作设备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最后在技术实现的角度上介绍了系统的功能框架。
关键词:广播电视;设备管理;设计实现
一、设计背景
目前电视广播事业实现了高速发展。信息技术在广电领域的应用使得广播电视制作设备的种类越来越多,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由摩尔定律所决定的,设备的更新换代也变得更加的频繁。这就为电视广播制作设备的管理工作提高了难度。传统的设备管理一般都由专门的部门建立设备纸质档案,这样不仅费时费力,也不符合目前广电单位高效率工作的要求。所以广播电视制作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急需完成。
但是目前广电领域还缺少相关的专业软件系统。一些单位将其以公有资产的成分来进行管理,作为附加功能依附到单位运行系统中,这样不能满足我们实际的工作需求。广播电视制作设备管理系统相较于单位管理运行系统来说规模较小,工作量较低,软件公司没有给予较高的关注,造成了在广电制作设备管理系统工作上的缺失。
二、设计理念
由广电制作设备管理工作最终要实现的目标是快捷、方便和数字化来看,我们最终要实现的是一种MIS系统,即管理信息系统。但是,我们还要适应IT技术的发展,利用新的技术和理念为其赋予更丰富更人性化的功能。首先是要利用网络技术,在单位里建立起内部局域网,实现设备信息共享。广播电视制作设备要通过内部局域网实现统一管理和调配。内网中要以服务器对客户机的模式实现数据的储存和共享以及备份,从而保证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同时网络的可拓展性使得广播电视制作设备系统更加稳健。其次要利用到目前较成熟的自动化和物联网技术,对单位员工和广播电视制作设备进行统一的ID识别。广电事业的发展使得广电内容团队不断扩充,所以广电单位的员工一般数量庞大,较难管理。可以为员工们统一配发订制的IC卡,内置含有员工信息的芯片,在记录设备管理信息的时候进行IC卡识别,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安全性。对设备也要设置条形码或芯片,在工作中对设备和工作人员进行数据绑定。
三、用户需求分析
基于平时的工作经验,我们对广播电视制作设备管理系统提出这样几点基本需求。首先,系统要实现设备的基本信息数据录入,更改,删除以及查询的功能。查询功能的权限级别可以设置成最低,使得单位员工都可以查询到设备的原始信息和使用情况。而设备信息的录入,更改,删除以及查询功能的权限应该设置为仅管理员可用,这样提高了数据库的安全性。其次,要对设备的出库入库情况,使用者和工作状态,设备的维修情况等信息进行统一的管理,实现用户对以上信息的实时查询功能。还要对信息有合适的处理,在需要的时候输出报表或其他记录文件。再次,系统的运行要符合实际工作的流程。比如设备的申请与报批,出库与入库等。最后要保证系统的独立性和安全性,在突然断电的情况下保证数据的安全备份与恢复,在不连接外网的时候在内部局域网也可以独立运行等等。
四、系统功能实现
根据广播电视制作设备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和设计理念,我们最终实现的广播电视制作设备管理系统将包含设备信息录入系统,设备查询系统和设备流动系统等三个子系统。下面将按照单位日常的工作流程来描述本系统的工作过程。当单位出于实际需求引进一批新的设备的时候,设备管理部门为新设备贴好IC芯片,在芯片中录入设备的ID和基本信息。然后设备管理员登录电脑上的广播电视制作设备管理系统,登录自己的工号和密码。系统自动识别为管理员,并在界面中给出三个子系统的入口。管理员进入到设备信息录入系统并将新设备的信息录入到系统中。信息中包括设备名称,类别,引进时间,ID编号。还要有设备上IC芯片的物理ID,从而实现设备,芯片和系统信息三者的绑定。某员工要使用时,用自己的工号和密码登录系统,系统自动识别为管理员,并给出设备查询系统和设备流动系统两个子系统的入口。员工选择进入设备流动系统后进行设备的使用申请操作。管理员看到系统提示后查询库存中要使用的设备的库存量,对该次申请进行审批,之后员工会获得一个流水单号,流水单号可以自动记录在员工的IC卡里。员工凭IC卡到设备管理部门刷卡领取设备。员工在归还设备时管理员检查设备,如需维修就将设备状态改为报修。最后在任何情况下员工都能在设备查询系统查询到设备库存,使用情况和自己名下的设备列表等信息。
五、结语
目前我们的广播电视制作设备管理系统陆续完成了设计实现和测试阶段,没有出现异常情况。设计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到了日常需求和系统的实用性。如果在未来遇到新的需求,我们在这个框架上依然能够实现功能扩展和版本的良好迭代。
(作者单位:张家口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