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教研组活动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2016-12-14李艳辉
提高小学教研组活动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主题发言
教研组是学校开展教学研究的基本组织单位,它是以学科教师为单位,以课堂教学研究为主进行的理论及实践研究机构。在小学阶段,基于历史原因和现状,很多学校的领导和一线教师对教研组认识模糊,在功能运行上没有科学的章法,导致教研组活动低效。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如何引领教师立足岗位,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构建研修共同体,从而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成为教研组面对的一项难题。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我们从教研组发展现状出发,通过课题引领和评优活动推进,在探寻提高教研组活动有效性的策略方面进行了持续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特邀主持人:
秦皇岛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李艳辉
主题研讨
小学多以年级组为教学管理形式,以备课组为教学研究单位,教研组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
随着小学教师编制标准提高和学校规模的扩大,绝大多数城市小学具备了按相同学科划分学科教研组的条件,使得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开展教研活动成为现实。由此,学校开始重视教研组建设,重新认识教研组的功能。但由于对教研组的概念和认识存在模糊,缺少有效的管理运行制度,特别是缺少推进工作的有力抓手,影响了小学教研组工作的开展,耗时低效成为小学教研组建设的突出问题。针对上述现状,我们采取多项举措,边探索边研究,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研组业务提高策略。
一、广泛调研,精心谋划,培育小学教研团队
在调研中发现,教师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大多处于被动状态,对教研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幸福感不强、互动性弱;与县区教研员座谈,他们工作的大部分时间也是用于组织开展各种学科竞赛活动,收效同样不理想。经过理性分析,我们认为,有效的教研活动需具备这样几个特点:内容实用,能引起教师共鸣;形式活泼,能激发教师兴趣;机制健全,能保障教师权益。据此,我们把立足点定在了教研组建设上,具体来说就是以“小学学科先进教研组评选活动”为抓手,通过教研团队的力量进行活动设计,努力改善我们的研究。推进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标准协商。评选标准的制定过程就是统一思想,明析思路的过程。首先由市教科所通过协商的方式制定先进教研组评选标准,具体流程为:各县区上报——市教科所汇总后下发——县区修订后上传——市教科所制发讨论稿——县区组织学习讨论后意见上传——市教科所形成试行稿下发。评选标准的协商,历时一个学期,经历了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修订、研讨、再修订的过程。我们认真听取大家的建议和意见,在细化目标的过程中深入思考,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分值的分配和目标的表述,体现了教研组建设在方向性上的引领。其次,由市教科所学科中心组组长主持修订“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结合新修订的2011年版学科课程标准,增加了学生活动的权重,体现以学定教的理念。我们把评选标准提前发到各县区,并要求由各县区按规定的活动流程,对标初评,择优上报。
2.三级联评。我们认为,在评价方面应该让评价主体更加多元,以此体现评价的客观性,从而促进教研活动实效。改变以往教研活动评价主体的单一性,成立了由市、县区、学校三级教研人员共同组成联合评审组,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大家深度参与进来,从
各自的角度,在评审中思考发现问题,在交流中互相学习提高,在实践中总结反思提升,寻找改进的策略。为了有效达成活动目标,我们还设计了《课堂教学评价表》《教研活动评价表》,通过对课堂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达成,对精彩教学环节的分析,对改进建议的提出,为教研人员的课堂诊断力及行为改进力提出细化要求。
3.现场研讨。在县区初评、材料审核、组长会议研讨后,评审组对入围教研组逐校进行市级现场考评确认。现场考评主要有两项内容:全员听课和集中研讨。通过全员听课,捆绑评价,唤醒了大家的团队意识,我们对参评学校教学现状有了更为真实、全面的了解。课后的集中研讨,我们发现从组长到教师,习惯了专家的点评指导,自我反思的能力缺乏,同伴之间多是事务上的互相帮助,而缺少专业上的交流促进。
4.总结反思。第一届先进教研组评选活动从启动到结束,历时两个学期。评审组对照68份教学设计和476份课堂教学评价记录表,回顾总结第一届评选活动的全过程,既发现了课堂教学中的亮点,更找出了校本教研中的问题。一是通过集中研讨,我们发现新的课改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体现在教学行为上,如导学案和前置作业单的编制使用、小组建设及合作学习方式等已经广泛应用于日常教学中;二是从教学设计到课堂观察,我们发现教师的目标意识弱,教学目标大而空,缺少操作性,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选择没有树立对标意识,教研组内教师之间教学水平差异大,优课率最高75%,最低仅有25%。三是从现场研讨的情况来看,研讨的形式单一,几乎全是传统的评课议课,发言无序,缺少主题,空洞理论较多,操作建议缺乏,教研组长、县区教研员的专业引领还不到位。
针对存在问题,我们召开全市小学教研组建设经验交流会,通过视频回放、课例观摩、经验交流、专题总结等方式,推介优秀教研组活动案例和成功经验,表彰先进教研组、优秀教研组长、优秀课例。对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认真反思,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同年将《提高域内小学教研组活动有效性的策略研究》申报省立项课题。
二、课题引领,点面结合,提升教研活动品质
我们坚持以课题研究为引领,以评选活动为抓手,运用行动研究的方法,结合典型案例分析,改进教研活动组织策划模式,提升教研实效。在第二届先进教研组评选活动中,通过实现“三个融合”的方式,有力提升了全体教研组的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教研活动品质。具体表现为:
1.以课题研究引领工作开展,实现教研科研相融合。进行课题研究,首先要进行关键概念的界定,我们认为教研组是这样的组织,即“以教师为基本单位,在教研组长组织下,研究教学问题的小组,既包括学科教研组,也包括学段教研组、备课组。”随后,我们又通过专题研究,明确了按相同学科划分的学科教研组、学段教研组、备课组的关系,厘清教研组与备课组的不同运行功能区。选定项目校,由项目校结合自己实际情况确定案例教研组,制定分项目实施方案。组建由项目校所在区县小学教研室主任、项目校校长、教学校长、教学主任为主研人的课题组,实现了点上深入,面上推广,以课题研究引领教研工作开展的目标。
为保障课题研究效果,我们先后制订了多项规章制度,如《小学教研组活动有效性评价量表》《课堂教学观察评价表》《教研组活动观察评价表》等,按照计划——实施——反思——改进的行动研究基本流程持续推进教研组建设,通过观察分析具体活动案例,总结反思,梳理提炼提高教研组活动的有效策略,为域内学校教研组活动提供了可供移植、借鉴的工作模式。
2.以集体设计提升研究实效,实现教研教学相融合。“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只有研得有效,才能教得有效。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反馈,我们又对“先进教研组评选标准”进行了修订,增加了“教研活动策划科学有效”和“教研专题研究为优化课堂教学提供支撑”的内容,要求教研组在参加评选时,须提交教研组活动策划方案,按照《小学教研组活动有效性评价量表》,从活动的目标、准备、过程、效果四方面充分预设。参评教研组研究的内容与日常教学紧密联系,像前置作业的设计、课堂教学目标的叙写、复线型教案的使用、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模式探究、集体备课流程等等,真正实现了教研组的研究内容向一线教学无限靠近,教研组的研究氛围日益浓厚,教研的实效性逐渐提高。
3.以案例研讨促进目标达成,实现研究培训相融合。我们观摩教研组主题教研活动后,针对具体案例,依据《小学教研组活动有效性
评价量表》进行截片分析,提出改进建议。
秦皇岛市教科所李艳辉
从活动主题、任务设计、流程安排逐项进行分析,找出缺点不足,给出让教研环节更加有效的途径。这样的现场诊断,无论对评审组成员还是被评审的教研组成员,都是高质量的微型讲座,发挥了培训与研究相结合的积极作用。
三、加强策划,注重反思,做好教研组策略研究
通过对教研组活动有效性策略研究,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让教研组活动更有效?结合实践研究,达成了以下共识:
1.明确教师需求,拟定适切主题。有效的活动必须是有的放矢的活动。活动组织前要进行调研,选择教研主题,摸清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掌握教师的基本需求。根据教师的需求拟定适切的主题。衡量主题适切与否,一要看研究的问题是否明确具体,急教师之所急;二要看主题与活动的定位是否匹配。比如,加快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是我们近几年的中心工作,在建立大阅读观的背景下,语文教研组可以“开展主题拓展阅读,做好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以单元为整体,提高识字教学效度”为主题,这些选题既贴合实际,同时也是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所必需的。
与老师们一起研讨
2.精选参与点,设计研修任务。要让教研组所有成员有收获,必须让每个成员真正融入教研活动中,以活动为契机,通过展示和交流,对既定主题进行深入而持久的研究,才能达到引发思考,倡导方向的目的。这就凸显出设计教研组活动关键切入点的重要性,要让教师在参与活动时有话说、想表达,精心分解主题为若干个小主题非常重要,这些小主题因为小,所以可能更接近教师的日常工作,更容易唤起他们的共鸣,也更容易让他们参与进来。
3.营造研究氛围,关注真实生成。我们在设计改进《教研活动观察量表》时,要求教研员要从教师、教研过程、活动有效性等多角度关注教研氛围的营造,关注教研组活动中真实生成的有益内容。我们认为,在适宜的教研氛围中,教师才能最大限度的开放自己的思维,才会有更多有意义的思想火花碰撞,才会有更多可供日常教学使用的智慧产生,而不是盲目崇拜专家或不切实际的理论。
4.努力达成共识,关注行为跟进。教研活动的收获与成效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认识上的进步,二是行为上的改进。我们发现,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的教研组活动也是区域教研活动的微型化。创新高效的区域学科教研活动对学校教研组活动是一种示范和引领。
通过两年一届的先进教研组评选活动,我市学科教研组建设已经列入域内很多县区、学校的重点工作,从5所项目校到33所实验校,从两个课改实验区到整个域内,在实践研修任务中,大家互相学习,展示交流,借鉴创新,寻找自己的研修方向。
我们看到先进教研组评选标准正在县区、学校“本土化”使用,并在实践中加以创新。教研组长的培养,教研员专业引领作用的发挥,越来越被大家关注。我们把基层这些好的经验做法收录在《教研组工作手册》中,作为成果推介分享。
研究反思是实现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和重要措施。虽然,我们在教研组活动有效性研究方面有所成就,但是仍然需要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和反思,以期做到更好。
今后,我们还会把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纳入考评教研组活动效果中来,以作业布置、学情分析、小组建设、活动推进为切入点,通过案例研究,强化教研员在教研组建设中的专业引领作用。长久来看,学校教研组建设任重道远,随着社会对学校办学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以教研组为主的学校教研机构在未来的学校发展过程中将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