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引领不可缺位
2016-12-14玉田县教育局刘广武
玉田县教育局 刘广武
德育引领不可缺位
玉田县教育局 刘广武
前段时间,笔者到成都一所名校观摩,听了一节主题班会课。这堂课以“养爱国心,行爱国事,铸爱国魂”为主题,充满正能量,各环节可圈点之处也很多。但期间,主持班会课的老师在两名小学生回答问题时表现出的淡漠,着实让笔者的心坠了块石头。
当时的情境是:老师请学生说一下“你所知道的抗日英雄”。一名同学的回答是“杨靖宇”,并很中性地注释了一句“杨靖宇被解剖了”。另有一个同学的回答是“董存瑞”,被其他同学更正为“董存瑞是解放战争时期的英雄”。对学生的回答和解释,主持教师并未在意,漫不经心地就进行下一环节了。
几年前,笔者曾经在一个周末的上午偶遇邻居一名小学生,他正要去看电影。闲聊中得知,他是按照学校统一要求去看爱国电影的,此前一周看的是《烈火金刚》。当笔者饶有兴致地问“电影好不好看”时,孩子的一句回答让我着实哭笑不得:“好看,八路军(侦察员肖飞)把鬼子脱光了,扔沟里了,好看!”(小学生的记忆与真实剧情有出入。)
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我想,学生作为未成年人,受当今多元文化以及个人成长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认识有局限,在看待一些优秀影片、英雄人物时,难免会产生一些或偏颇或滑稽的认识。这就需要教育人及时予以指点、引领。但是,作为负有“立德树人”使命的老师们,在本该出场的时候却缺位了。
品德形成的完整过程是知、情、意、行,在这一过程中,引领的作用极其重要。在很多时候,正确、及时的引领都是德育的重要节点,尤其是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引领。
试想,假如学校在组织学生看电影之前,利用班会等时间,就影片的取材背景、角色、情节、主题等做一些必要介绍和提示,观看后再找机会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和交流。我想,那位邻居小学生就不会说出那样浮浅、好笑的“影评”了。假如上述成都那位老师,听到两个学生对我们所敬仰的抗日英雄、人民英雄只是一知半解、感情淡薄时,适时予以点拨,告诉学生杨靖宇及其部队是在何等艰苦的条件下抗击侵略的,有多少杨靖宇这样的英雄为民族、国家而不惜献出一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是什么性质的战争,然后发动学生进行讨论——怎样才算是行了爱国事、铸就了爱国魂?这样,不仅增强了教育的生动性、针对性,也能适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培养爱憎分明的民族情感,通过英雄崇拜而激发爱国情感,是最适合中小学生的德育手段。这是多么难得的教育机会啊!
出现引领缺位的原因固然很多,就笔者所列举的两个事例来说,不排除形式主义、走过场等因素。但是我想,更多的还是作为一名教育者缺乏应有的德育素养——教育节点意识不强,德育感觉不敏锐。
我们不得不承认,做育人之师远远难于做传经之师。相比于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培养态度、情感、价值观更难。尤其是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艰巨任务,“立德树人”的宗旨就更应被强调、强调、再强调。每一个教育人脑子里都要有根弦:一切教育工作都应围绕核心价值观教育,使我们的下一代有正确的“三观”,有效规避各种不良思想的侵蚀,成为令前辈英雄欣慰的新一辈接班人。为此,我们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当孩子不知事、不明理、不动情时,必须马上站出来解事、讲理、导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担起“立德树人”的重任,让道德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总之,德育素养不可或缺,德育引领不可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