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泥堆场塌坝的影响因素与防范措施分析
2016-12-14张可能
陈 磊,张可能
(1.中南大学 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83; 2.有色金属成矿预测与地质环境监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湖南 长沙 410083; 3.湖南有色冶金劳动保护研究院, 湖南 长沙 410014)
赤泥堆场塌坝的影响因素与防范措施分析
陈 磊1,2,3,张可能1,2
(1.中南大学 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83; 2.有色金属成矿预测与地质环境监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湖南 长沙 410083; 3.湖南有色冶金劳动保护研究院, 湖南 长沙 410014)
赤泥堆场坝体的稳定性对赤泥尾矿库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根据赤泥堆场的自身因素、外部因素及人为因素3方面,分析了影响赤泥堆场坝体稳定性的因素,并探讨了赤泥堆场塌坝的防范措施,指出在赤泥库早期阶段,通过科学设计,可减少安全隐患;在运行过程中,要对其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和管理,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应从事前、事中和事后3方面制定应急预案,在实施应急预案时,应及时确定赤泥坝灾害的致因环节,有效切断塌坝的灾害链。
赤泥堆场;灾害键;稳定性;防范措施
在生产氧化铝过程中,要不断排出赤泥,其是具有腐蚀性的危险废弃物。当前,我国对赤泥的消纳方式主要是赤泥堆场露天堆置[1]。由于赤泥属于特殊类土,具有含水量高、孔隙度大、强度低以及松软易变形等特点,日晒、下渗等可能会引起堆场与坝体出现干缩裂缝、横向裂缝和纵向裂缝等不同类型的裂缝,如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滑坡或塌坝事故发生,对赤泥堆场周边的人、基础设施以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2]。本文对影响赤泥堆场稳定性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对赤泥尾矿库的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1 赤泥堆场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尾矿库可能会发生溃坝、泄露及传输管线滴漏等事故,其中溃坝的后果最为严重。据统计,引起溃坝的原因如表1所示[3],由表1可知,漫顶溃坝约占总溃坝类型的一半、渗流破坏约占3成、结构失稳约占2成、其他原因约占1成。从赤泥堆场的自身因素、外部因素及人为因素3方面,对各因素对稳定性的影响作用进行分析,对防范各类型溃坝具有指导作用。
(1) 自身因素。赤泥堆场坝型的选择与设计对其稳定性影响最大。泄洪能力,在选择时要根据矿场当地的地质条件、气候条件等因素,尽量设计较大的泄洪能力,但突发暴雨仍可能会出现洪水超设防标准现象,而引起溃坝;坝体的高度和坡度,一般情况高度越高、坡度越大,坝体的稳定性越差;赤泥的含水量高、颗粒细或者渗透性差,也会影响筑坝的稳定性。
表1 溃坝原因统计
(2) 外部因素。连续的强降雨,会使尾矿库内水位升高,从而造成作用在坝体上的静水压力升高,可能会造成漫顶或坝体损毁;当尾矿库在受到地震作用时,坝体内部会变得松动,抗剪强度降低,若坝体中颗粒孔隙受到的水压超过静水压时,尾矿泥会出现振动液化破坏,从而造成坝体出现重大地质灾害,灾害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地震的大小;此外,坝体表面长期裸露在空气中,赤泥中的水分蒸发从而导致赤泥干缩,从而产生裂缝,影响坝体的稳定性。
(3) 人为因素。设计或施工不合理,在坝体设计考虑不周或施工过程未按设计方案进行,都会给坝体的安全埋下隐患;放矿不均或堆积过高,如坝前细粒多、粗粒少,堆积过高都会造成浸润线升高,长期渗流作用致使坝体失稳;管理疏忽,对坝体裂缝、排水管道堵塞等细微的问题若不能及时解决,可能引发重大事故,尤其是在汛期;此外在尾矿库附近违章施工、乱堆废弃物、滥砍滥伐等都会对赤泥堆场的稳定性造成破坏。
2 赤泥堆场塌坝的防范措施
2.1 提高坝体自身科学性
从尾矿库的选址、坝体的设计与施工等早期危险因素孕育阶段,采用合理的方法和防范措施,能起到显著的效果[4]。赤泥堆场选址时要严格按照《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设计和施工单位的资质要符合专业要求;对于多雨区和地震区,对库体要采取加筋补强措施等,将危险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赤泥堆场坝体的渗流对其稳定性起决定作用,坝体在使用过程中,坝体堆筑高度会不断升高,坝体内浸润线也会随之升高,会危及到坝体的稳定性。为解决这一问题,在坝体设计时,可以采用“鱼刺”式排渗管网,如图1所示。该排渗管网能实现尾矿与水快速分离,解决尾矿沉降速度慢的问题,其集排渗和浸润线观测井为一体,省去再钻探下管做浸润线观测井,在节约资金的前提下,增强了坝体的排渗性能。另外,改进筑坝材料,在赤泥中添加石灰、粉煤灰、石膏等可以促进其排水固结,从而可提高坝体的稳定性。
2.2 加强对尾矿坝的监测与管理
尾矿坝监测是及时掌握尾矿库运行状态、预防灾害和确定治理方案的重要手段[5]。对赤泥堆场的监测主要包括:库水位监测、浸润线监测、干滩监测、坝体变形及位移监测等方面。相比传统的人工监测,基于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在线监测系统能够更加快速、准确的掌握尾矿库的运行状态,并可以对监测到的数据进行梳理和计算,从而实现监测的自动化与科学化,有条件的企业应逐步建立在线观测系统。
做好监测的同时,还应加强对尾矿库的安全管理。企业应制定出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定期对赤泥坝的裂缝、渗漏、变形、位移及排水系统进行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对其进行安全评价,对确定为危库、险库和病库的尾矿库,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对于发现的隆起、塌陷、流土、管涌、内部孔洞、裂缝等安全隐患,应及时向上级部门反应,并立即采取妥善的处理措施进行处理。
图1 “鱼刺”式排渗管网
2.3 做好风险管理和应急预案
对赤泥坝塌坝风险要建立相应的应急保障体系。应编制有赤泥坝应急管理预案,包括应急监测、应急协调指挥和应急处理方法等内容,并定期组织应急演练;一旦出现赤泥坝失稳或尾矿库水位超过警戒线时,企业应与当地政府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及时疏散周边群众,避免人员的伤亡;应急终止后,要对尾矿库周围环境长期进行监测和评价,防止赤泥中重金属物质富集在食物链中,威胁人体健康。尾矿库事故的发生具有连锁性,呈现链式效应[6],图2为坝体渗流最终引起溃坝的灾害链。因此在建立赤泥坝应急保障体系时,应从整体上把握发生塌坝的机理,判断尾矿库在灾害链中所处的位置,及时有效的切断溃坝灾害链,对赤泥坝的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
图2 坝体渗流的灾害链3 总 结
赤泥堆场坝体的安全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从赤泥材料的性质、赤泥坝自身因素,到外部气象和地质条件,再到人为因素,每种因素都可能引起坝体出现塌坝风险。在进行安全管理时,要从尾矿库的选址、坝体的设计与施工等早期危险因素孕育阶段开始,通过科学的设计和先进的技术,减少安全隐患;在尾矿库运行过程中,要对其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要从事前、事中和事后3方面合理制定应急预案,由于尾矿库事故具有连锁性,在实施应急预案时,应及时确定赤泥坝灾害的致因环节,有效切断塌坝灾害链。
[1]饶平平.干式赤泥堆场裂缝特征及成因探讨[J].工业建筑,2010,40(9):73-76.
[2]楚金旺.赤泥的工程特性与混堆技术探讨[J].中国矿山工程,2011,40(1):44-47.
[3]苏彩丽,余泳昌,常亚芳.尾矿库环境风险评价方法探讨[J].环境工程,2009,27(1):74-77.
[4]王 羽,肖盛燮,冯五一,等.滑坡灾害链式演化阶段及规律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36(6): 121-124.[5]张 强.浅淡尾矿库安全在线监测系统[J].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2014,35(1):16-17.
[6]周科平,刘福萍,胡建华,等.尾矿库溃坝灾害链及断链减灾控制技术研究[J].灾害学,2013,28(3):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