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小组”在农村学校亦大有可为
2016-12-14向太凤
向太凤
“学习小组”在农村学校亦大有可为
向太凤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事关农村初等教育事业的兴衰。合作学习模式作为新课改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在推动农村教育改革中发挥了建设性的促进作用。近年来,怀化市芷江县公坪学校始终按照“一切为了发展学生”的教学原则,大力推动“学习小组”新课改活动纵深开展,取得了一定实效,被广大教师、学生以及家长接受和认可。
“学习小组”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以分组讨论的方式,不断激发学生个体的创造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近两年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亲眼见证了“学习小组”活动由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到学生主动要求分组学习讨论转变的整个过程。可以说,只要教师引导得力,采取的方式可取,以“学习小组”模式为主的合作学习方法在农村学校一样能够大有可为。
合理分组分工,增强“学习小组”活动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导师。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能从合作学习中找到学习的兴趣,从而有所收获。在小组成员安排上,应首先争取学生自身的意见,尽可能让兴趣相投的学生在同一小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学生性格、学习成绩、男女比例等因素,以5~8人为一组为宜。在具体成员分工方面,要认真选好小组组长、操作员、记录员、汇报展示员等人选,让每名小组成员都有具体职责分工,并以轮动的方式,尽量让每个人都有多平台锻炼的机会,从而不断增强其集体责任感。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小组学习中学生“我行我素”“事不关己”等现象的出现,同时也减轻了教师教学过程中的管理难度。
健全合作方法,增强“学习小组”活动灵活性。学习小组活动课改的成败,关键在于合作学习的方式是否可行,是否能为学生所掌握和接受。在近两年摸索中,我们结合农村学校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家庭教育情况,先后挖掘了集体协商法、组内辩论法和现场提问法三种实用性较高的教学方法。在重点保障小组成员有足够独立思考分析时间的同时,有效增强了学习的互动性和思辨性。通过相互交流和辩论,不仅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处在思想萌芽阶段的农村学生能在交流中真正正视自身思维缺陷,同时懂得尊重他人,懂得接纳他人意见,从而有助于培养他们更加科学、严谨的思维习惯和个性特点,促进日常学习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的提升。
开展学习交流,增强“学习小组”活动互动性。合作学习模式核心特点就是互动性较强。在“学习小组”活动中,我们重点加强了教师与学生、本校与外校的学习交流,取得了很不错的学习效果。从实践经验看,互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摒弃等待、观望等习惯性思维,要主动深入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有序交流,同时了解学习互动特点和效果,以便更科学调整小组成员组成,掌握教学经验与方法。除此之外,我们还多次开展“校校交流”活动,让我们农村学校学生有机会走进城市学校了解和学习他们的学习方法,亲身感受城市学生学习的思维动态,充分汲取城市学校合作学习模式的先进方式以及经验方法。
(作者单位:怀化市芷江县公坪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