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人在老挝的“自在”生活

2016-12-14

新传奇 2016年40期
关键词:万象李娜老挝

中国人在老挝的“自在”生活

对中国人而言,对于老挝的第一印象最常提及的大约就是“和善”“友好”。其实,当游客从万象国际机场前往市区的过程中看到各色中文招牌,走在大街小巷遇见中国商人开的店铺食肆时,还可以领略到老挝社会对华人、华商的“包容”。

2016年“欢乐春节”庙会活动在老挝首都万象举行

中老友好“惊天动地”

老挝北部与中国山水相连,两国1961年4月25日建交,但有文字记载的两国和两国人民友好交往历史,可以向上追溯至中国的三国时期,早在那个时代,两国一些民族之间就有密切的渊源。

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中老关系曾出现曲折。1989年以来,中老关系全面恢复和发展,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卫生等领域的友好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密切协调与合作。

老挝是2016年的东盟轮值主席国。今年7月24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老挝万象会见老挝外长沙伦赛。沙伦赛表示,老中是全面战略合作伙伴,老方愿积极推动老中合作以及东盟同中国关系继续向前发展。南海仲裁案已经给东盟及地区稳定造成损害,多数东盟成员不希望再“火上浇油”。作为东盟轮值主席,老方将与各方协调,维护东盟的团结,维护东盟与中国关系的大局。

卫星与铁道项目,使得中老经贸关系已可谓是“惊天动地”。而从经贸到外交事务的密切协调与合作,使中老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正不断被夯实、深化、拓展。如今,中国已经是老挝最大的投资、援助来源国,也是老挝仅次于泰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国。

两国关系的发展也带来密切的民间交流。自上世纪90年代,就不断有中国的商户和投资者进入老挝,也传出不少佳话,比如中国小伙见义勇为,老挝村民解救中国商人等等,还有不少到老挝经商、工作、学习和旅游的中国人与当地人结下跨国姻缘。

事实上,自几百年前的明朝起,就有华人分别从云南和越南、柬埔寨进入老挝。“老华侨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早期部分人通过经商致富后,每逢节庆都会开展救济、帮助当地社区贫民的公益活动,很快就融入当地社会。”老挝万象中华理事会理事长李燕金对记者介绍,老华侨在老挝当地社会的认可度很高。

生活“自在”安逸

四年前,记者第一次到老挝首都万象出差时,去了宾馆对面的小店买拖鞋。

小店就一间房,屋子里摆满了从电锯、风扇到毛绒玩具和指甲刀等小商品,以及一张简易床。

店主小李来自湖南,而像他一样在老挝谋生的湖南人有好几万。他们中多数最初来到老挝时随身就几万块人民币,有的甚至只有几千。他们从小额贸易或小营生起步,慢慢积累,一步步地在老挝落地、生根、繁茂。四年后,小李已经换了个地方。店大了,货品更丰富,档次也提高了,生计和生活看来都好了许多。

在老挝的中国人大抵有像小李那样的小生意人和各大公司驻老挝办公室、工程建设团队两类。小李的日子在一天天改善,而因为业绩良好,中企员工也在不断增长。

最近十几年,中老经贸联系日益紧密。中国2015年对老挝非金融类直接投资流量达13.6亿美元,同比增长36.2%,老挝首次成为中国在东盟的第二大投资对象国。虽然中老贸易在这两年有所跌落,但2015年也达到27.8亿美元。经贸数据的背后是更多中国大公司不断加入、加大对老挝市场的投入。

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接触到的中国人都说喜欢这里的生活安逸。

在国外生活也不外乎吃住行:百十家大小中餐馆遍布万象;老挝地广人稀,近年来高楼渐起,因此租个当地风格的院子或现代公寓,价格相对较低;万象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开车用不了半小时,这和在国内大城市上下班动辄以小时计的生活不可同论;虽然少有大超市,但老挝人、中国人、越南人和韩国人开的杂货店、小超市能提供各种日常所需;各国商人也都在老挝开设各种档次的娱乐、文体场所,尽可各得其乐。这足以说明,老挝是一个丰富、包容的社会。

因此,要形容中国人在老挝的生活,用“自在”来概括或许最贴切。

平和民风、与世无争

虽然老挝生活安逸,但它有着与中国不一样的文化和传统。对老挝人来说,获得或者失去都是修行过程中的业报,对于获得心安理得,对于失去坦然接受。在老挝,如果尊重并细观周遭的一切,心灵上的碰撞与震撼并不缺乏。

一位中国援老挝青年志愿者在网络上分享过一个真实故事:一个周四的上午,外科主任早早地查完病房,就去参加一个当地人的葬礼,去世的是医院ICU主任17岁的儿子。

逝者肾衰竭,血透虽然可以延长生命,但一周400元左右的血透费用让这个孩子在一个月后拒绝继续血透,不久这个年轻的生命就逝去了……

这个悲伤的故事不由得让人去预设葬礼的氛围,但是实际情况对于中国人而言,却是无法理解的。在举行葬礼的村庄,开阔的广场就地搭了十几张简易圆桌,医院很多同事已经提前到来,坐在桌旁,喝着啤酒吃着菜,甚至打起牌,吵吵嚷嚷的,全然没有悲伤的气氛。仪式开始,僧侣诵经,父亲出来答谢亲友,神情有一丝悲伤,但又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沉痛;不久,棺木被抬上车,家属们依旧平静,没有一点哭声。

到了寺庙后的一片开阔地,火葬开始,所有的家人依旧都没有哭,看不出明显的悲伤情绪流露;随后高僧向人群投撒糖果,大家都很高兴地抢着,人群中充满了开心的笑声。

外科主任的解释让人释然:“我们相信,这一辈子,只是死者的一个磨炼,死者的灵魂已经经受了考验去往了下一站,在那里他会过得更好!”

在老挝老百姓的内心深处,死亡并不可怕,也不用悲伤,他们眼里每个人都会经受考验,完善自己,做好自己,会在这一辈子之后去往更好的下一站。葬礼上没有人哭,因为大家是来给死者祝福和送行的,他的下一站肯定更好,根本不用悲哀。

许多中国人感慨这里对于“获得后的感恩或失去后的悲伤”都不看重,这背后有其宗教缘由。经历了这样的心灵碰撞,这位志愿者写道:“我也体会到了老挝平和民风、与世无争的风貌之由来。”

中国志愿者成中老交往纽带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如果说国家之间的交往依靠的是一条条坚实的纽带,那么李娜就是编织纽带的一根有力的细线。

1992年出生的李娜于2013年被派到老挝担任汉语教师志愿者,在老挝北部山区乌多姆赛省勐赛县寮北学校任教。

乌多姆赛是老挝十八个省、市中的一个,但即使是来过老挝的人也未必知道这个地方。仅仅是去学校的路程,李娜就花了三天!

“那三天先乘飞机到西双版纳,然后再坐国际班车来到乌多姆赛,一路上全是山路,晕车晕得厉害,吐得昏天黑地。”李娜说,她在当地中国商人的帮助下才找到了自己要任教的学校,但眼前的情形让她心凉了半截:“感觉就不像学校,像个家里的庭院。我们住的宿舍是木质房屋,不封闭,临靠马路,灰尘特别多,好多壁虎、马蜂等都能进到房间里,夜里还经常有老鼠出没。一开始我特别害怕,也休息不好。洗漱区和卫生间都在楼下,生活特别不方便也不习惯。”

李娜说,那里没有自己想象的椰子林、热带水果等热带风情,等待自己的是落后的、几乎与世隔绝的山区小镇。在那里,她自己在窗户上钉上铁网,堵住老鼠洞,学会做饭,也习惯了无论上厕所还是洗漱、洗澡都要排队的生活。

最终让李娜爱上那里的是纯朴的当地居民和孩子们,“老挝同事们经常会邀请我们去参加他们的婚礼、乔迁和家宴,热情的老挝人虽然不富裕但很快乐,逢年过节就会组织聚会,又唱又跳的,我们融入其中也感觉特别快乐”。

李娜说:“孩子们就更单纯了。有时候我会逗他们说老师明天就要回国不来了,他们就会抱着我的胳膊不撒手,怎么也不让走……后来就不敢再开这样的玩笑了。”看着这些可爱的孩子们发芽长大,李娜说,“那种感觉可能跟做妈妈一样,虽然我还不是妈妈,但是觉得挺幸福的”。

正是因为被老挝人对中国人的情谊深深吸引,原本一年的志愿者任期,李娜一续再续,一待就是三年。要离开前,李娜说自己非常不舍,“毕竟最好的三年青春留在了这里”。

李娜在这个夏天回国。回国前的暑假,李娜和其他中国老师自愿为新生和成绩不太好的学生补习一个月。

(《国际先驱导报》2016年总第849期)

猜你喜欢

万象李娜老挝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老挝肉牛输华实现突破
朝发夕至 乘着火车去老挝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bamboo materials in interior design
心随万象
万象
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Introversion and Extroversion Personality Traits on Students’ English Reading And Writing Abilities with its Relevant Teaching Advice
李娜作品
流年万象
流年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