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省野生沙生药用植物资源与研究进展

2016-12-14刘小芬禇克丹丁志山吴建本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6年5期
关键词:药用植物黄酮福建省

刘小芬,禇克丹,丁志山,吴建本

(福建中医药大学 药学院,福建 福州 350122)



福建省野生沙生药用植物资源与研究进展

刘小芬,禇克丹,丁志山,吴建本

(福建中医药大学 药学院,福建 福州 350122)

目的:考察福建省野生沙生药用植物资源记载与研究现状,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文献分析法与归纳法。结果: 福建省有记载的野生沙生药用植物共23科40属41种。近十年见药用研究报道物种共7科7属7种,包括单叶蔓荆、蒺藜、卤地菊、滨海前胡、补血草、海边月见草、南方碱蓬等。结论:福建野生沙生药用植物资源研究与合理开发尚处初步阶段,具有较大的开发空间。

药用植物;沙生植被;福建

福建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台湾海峡西岸,其中砂质海岸与海滩约为565 km,占18.5%。海岸沙生植被分布自闽江口以南沿海地区、海岛及长乐至东山沿海岸段,最南端经诏安的铁炉岗滨海与广东的海岸沙生植被相连[1]。海岸沙生植被是海岸线天然屏障,具防风固沙、阻挡海风海雾及保持水土等生态功能,可显著改善环境条件,有效抗御自然灾害,具重要的生态意义。其中,同时具传统药用价值的沙生药用资源,具备更深一层的综合价值。在现阶段我国建设绿色海岸线、绿色海岛,以及福建省绿色海西建设的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掘沙生药用资源的综合价值,我们认为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本课题组自2008年以来,对福建省沿海县市砂质海岸药用植物资源进行全面系统地考察,拟在药用种质资源、群落设置、合理开发等方面,形成对福建本土野生沙生药用植物资源的综合利用及保护,及对福建省滨海砂质海岸植被建设切实可行的指导性建议。本文在综合考察植物志、本草,及近十年来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首次全面系统地了解文献记载的福建野生沙生药用植物资源及相关研究进展,并提出进一步的研究与开发利用建议。

1 福建野生沙生植物资源与沙生药用植物资源

生长于砂质海岸上的植物群落,称为沙生植被[2],生长基质为砂质土壤。根据沙生植被概念,考察《福建植物志》,整理得福建自然生境为沙生或砂质土的野生物种共26科69属82种[3]。并对此82种野生沙生植物进行本草考察与文献考察,包括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4]、《中华本草》[5]、《中药大辞典》[6]、《中国中药资源志要》[7]、《新华本草纲要》[8]、《福建药物志》[9],及研究文献报道[10-12],整理得具药用记载的物种共23科40属41种,具体名录见表1。考虑到砂质海岸绿化建设中群落配置物种的筛选,同时对此41种药用植物的生长习性及药用部分进行了汇总整理。暂未找到药用记载的物种共13科33属41种,具体名录见表2。

表1 福建野生沙生药用植物资源汇总表

(续表1)

序号科名植物名生境生长习性药用部分性味功效23苦槛蓝科Myoporaceae苦槛蓝Myoporumbontioides海边潮界线以上的沙滩地常绿灌木根用于肺痨。24茜草科Rubiaceae松叶耳草Hedyotispinifolia低海拔的丘陵旷地或海滩砂质地柔弱多分枝披散草全草辛,凉。消肿止痛,消积,止血。25茜草科Rubiaceae糙叶丰花草Borreriaarticularis砂质土的坡耕地或空旷地平卧草本全草外用于鱼骨刺伤。26菊科Compositae阔苞菊Plucheaindica海滨沙地或靠近潮水的空旷地灌木叶暖胃消积。27菊科Compositae球菊Epaltesaustralis旷野沙地或旱田1年生草本全草辛,温。用于风寒感冒,疟疾,跌打损伤。28菊科Compositae卤地菊Wedeliaprostrata海边干燥沙地1年生匍匐草质藤本全草甘、淡、凉。清热凉血,祛痰止咳。29菊科Compositae鹿角草Glossogynetenuifolia海滨砂地及海边岩石缝多年生草本全草微辛,凉。清热利湿,镇咳化痰。30菊科Compositae茵陈蒿Artemisiacapillaris山坡路旁草丛中、溪河边、空旷地及海滩边砂地半灌木草本茎,叶微苦、辛、微寒。清热利湿。31菊科Compositae沙苦荬菜Chorisisrepens滨海砂地多年生匍匐草质藤本全草清热解毒,活血排脓。32菊科Compositae苦荬菜Ixerispolycephala海滩砂地、山坡路旁、荒郊、田野1年生草本全草甘、苦,凉。清热解毒,利湿消痞。33露兜树科Pandanaceae露兜树Pandanustectorius海边沙丘或海岸沙地常绿分枝灌木或小乔木根,嫩叶,花,核果根:淡、辛,凉;发汗解表,清热利湿,行气止痛。嫩叶:甘,寒;清热,凉血,解毒。花:甘,寒;清热利湿。核果:辛、淡,凉;补脾益气,行气止痛,化痰利湿,明目。34禾本科Gramineae老鼠艻Spinifexlittoreus海边沙滩地多年生小灌木状草本叶用于刀伤出血。35禾本科Gramineae甜根子草Saccharumspontaneum河边、溪岸旁及沙质地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甘,凉。清热利尿,化痰止咳。36莎草科Cyperaceae丝叶球柱草Bulbostylisdensa路旁、田边、荒地的湿草丛中,也见于海边砂地1年生草本全草甘、淡,凉。清凉,解热。37莎草科Cyperaceae球柱草Bulbostylisbarbata海边砂地及路旁湿地1年生草本全草止血,清肝明目。38莎草科Cyperaceae双穗飘拂草Fimbristylissubbispicata山坡草地、沼泽地以及海边沙土草本全草祛痰定喘,止血消肿。39莎草科Cyperaceae具芒碎米莎草Cyperusmicroiria沿海沙滩地、水边、路旁湿地1年生草本全草利湿通淋,行气活血。40莎草科Cyperaceae短叶水蜈蚣Kyllingabrevifolia路旁、田边、山坡荒地、田野空旷地、溪边草丛中以及海边沙滩等较潮湿处多年生草本根状茎或全草辛,温。疏风解表,清热利湿,止咳化痰,祛瘀消肿。41百合科Liliaceae异蕊草Thysanotuschinensis山坡路旁干燥沙地或草地草本全草用于鱼刺鲠喉。

2 福建野生沙生药用植物资源研究现状

考察表1中41个见药用记载的闽产物种,近十年来涉及研究物种包括单叶蔓荆、蒺藜、卤地菊、滨海前胡、补血草、海边月见草、南方碱蓬等7种,研究内容主要为活性成分含量与药理作用等。

2.1 单叶蔓荆VitexrotundifoliaLinnaeus f. 与蔓荆子

单叶蔓荆广布于我国沿海与内陆沙滩,果实入药为中药蔓荆子,主要活性成分为黄酮类、挥发油等。据实地考察[13],福建沿海县市砂质海岸从南到北均见野生单叶蔓荆分布。

闽产野生单叶蔓荆子总黄酮含量范围约为7.081%~10.792%,平均含量9.040%;蔓荆子黄素含量范围为0.06170%~0.12578%,平均含量0.08878%[14];挥发油得油率为 0.24%~0.56%,分离鉴定出31个成分[15-16]。12批次福建不同地区单叶蔓荆子的指纹图谱结果显示[17],15个色谱峰构成闽产蔓荆子指纹图谱的特征峰,相似度大于0.85。16批次福建省市售蔓荆子药材初步质量评价结果显示[18],不同产地、不同批次市售蔓荆子药材

表2 福建野生沙生非药用植物资源汇总表

有效成分存在明显差异,从药典规定有效成分含量考虑,蔓荆子炒制品药材黄酮类成分浸出率明显高于其它非炒制品。

2.2 蒺藜Ttribulus terrester L.

中药蒺藜为蒺藜科(Zygophyllaceae )植物蒺藜和大花蔟藜(TtribuluscistoidesL. )的成熟果实。福建省分布种为Ttribulusterrester,全省沿海沙滩南自东山岛北至福鼎市均可见零星分布,但各地均少见采收作为药材。李昊月等[19]对全国18个产地的蒺藜样品中蒺藜皂苷元(25R-Spirostan-4-ene-3,12-dione)的含量测定结果显示,蒺藜皂苷元含量范围为0.087~1.250 mg/g,其中福建福州产样品含量为0.187mg/g。

2.3 卤地菊Melantheraprostrata(Hemsley) W. L. Wagner & H. Robinson

从产于福州琅岐岛的卤地菊全草中,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层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包括[20-21]:对映-贝壳杉-16-烯-9-酸、11β,16α-二羟基-对映-贝壳杉烷-19-酸、15α-异戊酰基-对映-贝壳杉-16-烯-19-酸、15α-羟基-对映-贝壳杉-16-烯-19-酸、16α-羟基-对映-贝壳杉烷-19-酸、16α,17-二羟基-对映-贝壳杉烷-19-酸、16β-17-二羟基-对映-贝壳杉烷-19-酸、17-羟基-对映-贝壳杉-15-烯-19-酸、3β-乙酰氧基-11-烯-齐墩果烷、3β-乙酰氧基-18-烯-齐墩果烷、β-谷甾醇,豆甾醇,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和正二十六烷醇。

2.4 滨海前胡Peucedanum japonicum Thunberg

张洪冰等[22-23]对福建莆田产滨海前胡生药学性状、TCL色谱、总香豆素含量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滨海前胡与白花前胡比较,特征性生药显微性状有:根木栓层中夹杂近方形或长圆形石细胞,油管呈环状散在;茎圆柱形有纵棱脊25~40条,棱脊内有厚角组织及油管,维管束于各棱脊处较发达;叶为等面叶,维管束上下方及韧皮部均有油管,薄壁细胞含有放射状或针簇状的橙皮苷结晶。5批莆田产滨海前胡根样品TLC比较结果显示滨海前胡与白花前胡二者根基本成分相似。5批滨海前胡总香豆素含量范围为1.482%~2.412%,平均含量为1.975%,明显高于10批全国市售白花前胡根样品(平均含量1.275%)。实验数据表明,以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为指标,闽产滨海前胡可作为白花前胡药用的替代品。

2.5 补血草Limonium sinense (Girard) Kuntze

补血草为我国滨海沙滩常见物种,福建云霄至福鼎均有分布。特别是莆田湄洲岛沙滩及礁石缝隙见大片分布,长势极好。福建惠安产补血草[24-25]的根、根茎、叶和花等4个不同部位,多酚提取物得率分别为12.42%、5.98%、5.27%和3.98%;提取物中总酚、原花色素、黄烷醇和总黄酮含量分别为51.87%~61.60%、5.62%~39.47%、3.69%~12.46%和2.53%~35.97%,主要组分为原花色素类和黄酮类;根多酚提取物中总酚、原花色素和黄烷醇含量最高,花多酚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最高;4个部位多酚提取物对DPPH·清除能力根>根茎>叶>花,对·OH和O2清除能力花>根>叶>根茎;还原力(RP法)根>根茎>叶>花,铁还原抗氧化能力(FRAP法)根>根茎≈叶>花,Trolox等效抗氧化能力(TEAC法)根≈根茎≈叶>花;抗脂质过氧化作用(CLBA法)花>叶>根>根茎。而不同浓度的中华补血草黄酮提取液作用于人白血病细胞HL-60处理48 h后,细胞的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并且随着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逐渐加强,呈现明显的量效关系,其IC50值为11.55 μg·mL-1[26]。福建莆田产补血草根[27]经50~80℃温度范围内干燥处理后,总酚质量分数、清除DPPH·能力和抗氧化能力均随之逐渐提高,当70℃或80℃处理时达最大(m总酚=7.34%,pscs0=0.68 mg·mL-1、CTEAC=0.92 mmol·g-1和CFRAP=0.25 mmol.g-1);而当90℃以上处理时,则显著下降。

2.6 海边月见草Oenothera drummondii Hook.

2.7 南方碱蓬Suaedaaustralis(R. Brown) Moquin-Tandon

南方碱蓬多分布于福建省沿海滩涂沼泽地,常形成小片纯群落。本草尚未找到药用记载,但现代研究表明其全株含黄酮类化合物。泉州一带南方碱蓬根、茎、叶总黄酮最佳提取条件[36-37],根为50倍料重45%乙醇液80℃提取30 min,含量为(1.50±0.20)%;茎为30倍料重60%乙醇液80℃提取50min,含量(0.94±0.24)%;叶为30倍料重75%乙醇液80℃提取30 min,含量为(6.35±0.45)%。碱水pH值对叶总黄酮提取率影响显著[38],最佳工艺条件为pH 13、微波功率600 W、液料比70、微波处理时间9 min、提取次数1次,提取率为4.87%。叶总黄酮 0.1mg/mL对羟基自由基清除率为90%以上[10]。种子水提物[11]得率18.490%,其中总黄酮含量2.74%;水提物20 mg/mL对羟基自由基清除率为79.50%,半效应浓度为0.53 mg/mL;水提物200 mg/mL对二苯代苦肼自由基清除率为92.44%,其半效应浓度为57.56 mg/mL。

3 福建野生沙生药用植物研究与合理应用建议

3.1 充分考量福建野生沙生药用植物资源的本土性、多样性与综合价值

福建野生沙生药用植物资源于福建沿海砂质海岸土生土长,充分适应了本土气候、土壤等各种自然因素,具有生长与繁育上的绝对优势;其在物种的绝对数量上虽然不多,但自然习性却呈现多样化,是海岸沙生植被群落的主要组成;且不同物种传统入药部位也具多样性,在保证生态效益的基础上,于相应季节适当采收,可最大限度地发挥物尽其用的效能。我们建议充分论证福建野生沙生药用植物资源的生态效益贡献指数、药用价值综合评价、观赏价值数字化等方面,在福建海岸带建设中的群落物种配置、合理与综合利用中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本项目组相关研究另文报道)

3.2 切实研究福建野生沙生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措施

可进行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在砂质海岸绿色防护带建设中,就地利用本土资源,充分探讨本土资源在防护林群落设置中的物种配置,包括多自然习性与不同观赏价值的物种搭配,形成资源就地保护。同时收集种质资源,建设种质资源栽培与繁育基地,提供种质进一步优化的立地与研究条件。目前,福建中医药大学正积极进行福建省沙生药用植物资源种质园区建设工作,力求为福建本土沙生中草药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提供良好的保护、繁育场所与科研条件。

3.3 合理开发福建野生沙生药用植物资源的药用价值

近十年来的研究文献表明,相关资源的药用研究尚属初步阶段。一是涉及研究的物种比例较低,7种已见药用研究物种只占41种药用物种总数的17%。二是涉及研究物种的研究内容系统性与全面性不足,未见单一物种从资源到药用基础、药用临床、生态应用等系统性深入研究。涉及较多研究的物种包括单叶蔓荆、滨海前胡、补血草、海边月见草、南方碱蓬等,但仍存在较大的研究空白,特别在资源物种药用价值进一步的开发、应用与推广方面,几乎尚未涉及,具有非常大的研究必要与意义。

[1] 福建省海岸带和滩涂资源综合调查编委会.福建省海岸带和滩涂资源综合调查报告书[R].1986:233.

[2] 福建省海岛资源综合调查编委会. 福建省海岛资源综合调查研究报告[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6:302.

[3] 福建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福建植物志》编写组.福建植物志:第1~6卷[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4] 国家药典编委会.中国药典: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5] 国家中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6]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大辞典[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7] 中国药材公司.中国中药资源志要[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8]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新华本草纲要:第1~3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9] 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福建药物志:第1~2卷(修订本)[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10]黄晓昆,黄晓冬,卞美君. 南方碱蓬叶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1432-1434,1542.

[11]黄晓昆,黄晓冬,李裕红. 泉州湾湿地南方碱蓬种子水提物总黄酮含量及其抗氧化能力评价[J]. 湿地科学,2011(4):340-344.

[12]吴文珊.海边月见草的开发利用[J].生物学杂志,1998,15(1):35.

[13]刘小芬,杨成梓,黄泽豪.闽产蔓荆子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医学报,2011,26(1):122-125.

[14]刘小芬,杨成梓,黄泽豪,等. 福建野生单叶蔓荆子总黄酮与蔓荆子黄素含量分析[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2(3):32-35.

[15]刘小芬,杨成梓,王河山. 福建野生单叶蔓荆子挥发油的气相-质谱分析[J]. 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46-48.

[16]陈体强,吴锦忠,余德亿,等. 不同采收期单叶蔓荆子挥发油成分的分析比较[J]. 林产化学与工业,2007(6):99-104.

[17]苏燕评,刘小芬,许文. 闽产蔓荆子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J]. 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5):38-41.

[18]刘小芬,杨成梓,范世明,等. 福建省市售蔓荆子质量评价[J]. 亚热带植物科学,2011(1):70-74.

[19]李昊月,冯琳,李瑞海,等. 18个不同产地蒺藜药材中蒺藜皂苷元的HPLC含量测定[J]. 实用药物与临床,2015(1):69-71.

[20]王菲,刘全裕,张磊,等.半红树植物卤地菊化学成分研究[C].中国药学会海洋药物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海洋药物学术年会,2013:118-124.

[21]林小燕. 丝裂亚菊和卤地菊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D].福州:福建医科大学,2011.

[22]张洪冰,杨成梓.滨海前胡生药组织学研究[J].亚热带植物科学,2013,42(3):213-218.

[23]张洪冰,杨成梓.滨海前胡的质量考察[J].福建中医药,2013,44(5):51-53.

[24]陈炳华,李均,郭巧茹,等. 中华补血草多酚提取物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J].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11(3):36-42.

[25]陈炳华,张婧,黄慧,等. 补血草不同部位多酚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94-100.

[26]张铭清. 中华补血草黄酮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的初探[J].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1):54-55.

[27]黄慧,高帅,张婧,等. 不同温度干燥处理对补血草根总酚及其抗氧化能力的影响[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91-96.

[28]张秀春,张清其. 海边月见草种子营养成分研究[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3):95-98.

[29]陈炳华,刘剑秋,林文群,等. 海边月见草种子油中脂肪酸组成的分析[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75-78.

[30]陈炳华,刘剑秋. 栽培与野生海边月见草种子油脂肪酸构成比较[J]. 营养学报,2002(3):318-320.

[31]陈炳华,吴彩容,李婷,等. X-5树脂吸附分离海边月见草叶总黄酮的影响因素[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97-101.

[32]陈炳华,李婷,陈婧宇,等. 大孔吸附树脂对海边月见草总黄酮的吸附及解吸特性[J].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6(2):11-15.

[33]陈炳华,谢玉玲,刘剑秋. 不同体积分数洗脱剂对海边月见草茎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6:86-91.

[34]陈炳华,康启芬,谢玉玲,等. 海边月见草叶提取物乙醇洗脱级分的抗氧化作用[J].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7(4):18-23.

[35]陈炳华,李均,姜君花,等. 海边月见草果壳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体外评价[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1:85-90,119.

[36]黄晓昆,朱加元,黄晓冬,等. 南方碱蓬根茎叶总黄酮提取与含量测定[J]. 亚热带植物科学,2006(4):35-38.

[37]黄晓冬,朱加元,黄晓昆,等. 南方碱蓬叶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J]. 海峡药学,2007(3):30-33.

[38]林文谋,黄晓冬,黄晓昆,等. 南方碱蓬叶总黄酮微波-碱水法提取工艺[J].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2):79-83.

Wild Resources and Research of Officinal Psammophytes in Fujian Province

Liu Xiaofen, Chu Kedan, Ding Zhishan, Wu Jianben

(College of Pharmacy, 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uzhou 350122, China)

The objective of the study is to learn the wild resources and research of officinal psammophytes in Fujian provinc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41 species wild officinal psammophytes ,which belong to 40 genera in 23 families recorded. Among the 41 species there are 7 species belong to 7 genera in 7 families which reported officinal research in recent 10 years, includeVitexrotundifoliaLinnaeus f.,TtribulusterresterL.,Melantheraprostrata(Hemsley) W. L. Wagner & H. Robinson,PeucedanumjaponicumThunberg ,Limoniumsinense(Girard) Kuntze,OenotheradrummondiiHook. andSuaedaaustralis(R. Brown) Moquin-Tandon. The research of the wild officinal psammothytes in Fujian province is just in the primary stage, and it has great space to explore and develop.

officinal plant; psammophyte; Fujian province

10.3969/j.issn.1006-9690.2016.05.011

2016-03-18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4J01351);中医药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407002);福建中医药大学校管课题(X2013011)。

刘小芬(1977—),女,从事中草药资源与质量评价研究。E-mail: 63139169@qq.com; rc23@163.com

S567

A

1006-9690(2016)05-0041-06

猜你喜欢

药用植物黄酮福建省
CRISPR/Cas9技术在药用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和展望
药用植物保育研究团队
桑黄黄酮的研究进展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药用植物资源与育种团队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HPLC法同时测定固本补肾口服液中3种黄酮
MIPs-HPLC法同时测定覆盆子中4种黄酮
寻找家里的药用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