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注意倾向下情绪对注意范围的影响

2016-12-13王志杰李晓东刘晓君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6年10期

王志杰 李晓东 刘晓君

摘要 本研究在不同的注意倾向下,探讨情绪对注意范围的影响机制。实验采用NAVON字母任务,被试通过对特定的大字母和小字母进行反应后产生注意倾向。在观看不同效价的情绪视频后,采用整体一局部匹配任务评估被试的注意范围。结果显示:整体注意倾向下,正性情绪个体进行更多的整体匹配,注意范围宽,负性情绪个体进行更多的局部匹配,注意范围窄。相反,局部注意倾向下出现了逆转效应,正性情绪个体进行局部加工,负性情绪个体进行整体加工。因此,情绪效价和注意范围的关系并不是一一对应的,正性情绪为当前的认知加工提供正反馈,起着维持和加强的作用,负性情绪反之。

关键词 情绪效价;注意倾向;注意范围

分类号 B842.1

1 问题提出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个体的注意很容易受到环境中情绪化客体的吸引,例如伤心哭泣的婴儿,恕不可遏的同事。除了外界情绪线索,内部情绪线索同样能够直接分配注意资源,愤怒的个体会迅速觉察到负性或者威胁刺激(MacLeod&Mathews,1988),愉快个体会捕捉正性或者奖励刺激(Tamir&Robinson,2007)。情绪以特殊的方式影响我们的认知加工,不仅改变我们的注意对象,而且能够改变我们的加工方式——整体注意抑或局部注意。在整体注意的加工方式下,个体的注意范围宽,而局部注意下则相反,注意范围窄。在Fredrickson和Braningan(2005)的研究中,采用图形匹配任务测量不同情绪效价下个体的注意范围,结果发现相比愉快情绪,诱发悲伤情绪后被试进行更多的局部匹配,注意范围变窄(Basso,Sehefft,Ris,&Dember,1996;Gasper,2004;Gasper&Clore,2002)。而在一项雪花拼图任务中(Snowy Pictures Test,Ekstrom,French,Harman,&Dermen,1976),要求被试分辨出零散的碎片组合起来的图形,注意范围越宽,视觉搜索能力越强的被试表现越好。结果发现,受积极情绪线索引导的被试给出的图案种类更多(Miyake,Witzki&Emerson,2001;Friedman&For-ster,2001)。以上研究均表明不同情绪效价对认知加工的影响不同,相比消极情绪,积极情绪个体倾向于采用整体加工,注意范围更宽。对此,Fredrickson和Branigan(2005)提出积极情绪的扩展一建构理论进行解释,该理论认为积极情绪能够扩展个体的知觉、思维、行为活动的序列,提升思维和行动能力;这种扩展和提升作用进一步促使个体更积极地建构持久的身体、社会关系等个人资源。因此个体在积极情绪下会采用整体注意,注意范围拓宽,负性情绪下采用局部注意,注意范围缩小(Fredrickson&Branigan,2005;Fredrickson,Cohn,Coffey,Pek,&Finkel,2008)。

然而,近来有研究发现,积极情绪拓宽注意范围,消极情绪窄化注意范围这种特定的对应关系并不总是存在的。Bruyneel,Steenbergen,Hommel,Band,Raedt和Koster(2013)在研究中诱发个体愉悦情绪后,在侧抑制任务中没有观察到注意拓宽效应。Maud Grol和Raedt(2014)采用眼球运动的角度来区分注意范围,实验结果表明正性情绪和注意范围没有直接的相关。Bendall和Thompson(2015)指出情绪和注意的关系受任务特点的影响,正性情绪不是注意拓宽的原因。同样,Huntsinger(2014)认为情绪和注意范围的关系并不是这样固定的,而是灵活多变的,前人之所以得出正性情绪拓宽注意范围是因为个体本身就带有整体注意倾向(Bruner,1957),比起图片的细节组成,个体更多地会关注图片的全局性(big picture)(Kimchi,1992;Navon,1977)。情绪认知反馈说(Affect-as-Cognitive-Feedback Account)指出,情绪作为一种信息调节个体的加工策略,在认知过程中为个体提供信息反馈(Huntsinger,Isbell,&Clore,2014)。不同的情绪向个体的认知系统传递不同的信号。正性情绪传递“前行”(go)的信号,代表正反馈,能够维持和促进当前运行的认知方式,负性情绪传递“停止”(stop)的信号,代表负反馈,说明环境中存在问题,会抑制个体当前的信息加工,促使个体改变加工方式,同时寻找新的信息解决问题。因此,正负情绪没有指定与何种认知方式相关联,而是对当前激活的认知过程起着加强和阻断的作用(Clore&Huntsinger,2009)。通过比较可以发现,Fredrickson等人的观点是,情绪是直接调控注意资源的,会改变注意加工方式,而Huntsinger等则认为情绪并不是直接调节注意方式,而是在特定的环境下,给予当前的加工策略(知觉倾向)正性或者负性的反馈,个体以此对加工策略进行适当的调节,更好地适应当前的环境要求。

基于此,本研究根据情绪认知反馈说和积极情绪拓展和建设理论进行实验验证,考察二者对于情绪和注意的关系的适用性。实验假设认为,当前激活的认知倾向为整体注意时,若诱发个体的正性情绪,加工方式不变,若诱发个体的负性情绪,整体注意倾向转变为局部注意。而当前激活的认知倾向为局部注意时则相反,正性情绪下进行局部加工,负性情绪下进行整体加工。当没有明显的注意倾向时,情绪效价对注意加工的影响不存在显著差异。

2 方法

2.1 被试

选取深圳某大学学生190名,其中男生39名,年龄在19~2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1.77±1.21岁。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无色盲色弱现象。实验之前要求被试完成抑郁筛查量表(PHQ-9)和贝克焦虑量表(BAI)。排除2名量表得分呈轻微抑郁和3名量表得分呈中度焦虑的被试后,随机选取180名被试参加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