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新课标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2016-12-13秦春燕

教育界·上旬 2016年4期
关键词:动手物理实验教学

秦春燕

物理实验能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帮助他们发现和掌握物理规律,获取物理知识,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要真正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广大物理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行为。下面我将从六方面谈谈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一、更新教学理念,重视实验教学

作为物理教师,首先要更新教学理念,要知道许多物理知识和物理原理靠教师的讲解,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和抽象地理解,没有从实验中得出的结论印象深刻,而且忽视了实验教学,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探究和创新能力就无从培养。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高分低能,会做题不会实际操作,忽视实验的物理教学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出的学生也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因此,物理教师要切实重视实验教学,要创造机会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活动,指导学生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课前要认真研究实验、准备实验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做好实验的关键是弄清实验的目的以及怎样才能达到目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验前认真研究实验,明确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教师在课前首先应该准备好与本实验有关的全部器材,其次是在课前多操作几遍,达到熟练的地步,从而能够在实验中对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第三是掌握好实验演示的时间,注意与教学进度紧密配合,不能因为实验而耽误其他的教学程序,最后还要考虑在实验演示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思维,最大限度地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这些方面都需要教师在实验前认真研究。特别是课堂演示实验,因为它既是物理教学中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又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之一,还是学生在课堂中获取知识的一种重要方式,非常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否则会造成实验演示失败或演示效果极不理想,最后强迫学生被动地接受结论,达不到实验的目的。

三、把一些传统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动手实验,激发学生探索热情

传统的演示实验通常是教师演示学生看,但是很多实验学生根本看不清,不同程度地限制和阻碍了学生智能和潜能的发展,直接影响学生实验心理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新课程的理念要求,应鼓励学生自己亲手实验,特别是演示实验,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协助和点拨。例如:“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演示实验时,我改为学生动手实验:①将矿泉水瓶去掉底,用橡皮膜将底扎起来并绷平,把适量水倒入瓶中,橡皮膜向下凸出;②取一矿泉水瓶倒满水,然后用针在瓶的侧壁上下不同的位置扎几个孔,水向外喷出。实验完毕后,师生讨论并总结出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这样做极大地提高了实验效果,也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培养。

四、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大多数的实验都是教师按教材的要求准备好实验器材,学生按实验桌上的实验用品和教材上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这种实验基本上属于一种纯技能的训练,停留在表观层面,缺乏足够的思维和能力培养。

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地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计划和实验方案。例如: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实验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然后小组讨论有两种方法,最后全班交流,确定一种最好的测量方法并要求学生自己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这样,实验的开展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的培养。

五、搞好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生分组实验中,我们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学习探究方法,培养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具有一定的实效性。例如: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首先猜想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接下来的环节是验证猜想。由于学生合理猜想有多个,例如: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积的大小、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湿度等。要逐个进行探究需要时间较长,此时就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有重点地落实以上其中的一个任务或两个任务,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自己动手实验,在实验中获得感知,再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比、概括、小组内或小组之间讨论,最后共同归纳结论。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探究实验的必要条件,努力挖掘蕴含于教材中可供探究的素材。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亲手实验操作,小组评估和交流,亲身去体验实验探究。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为学生做每一个小组探究实验,当好助理者和服务者。通过小组实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六、充分发挥教材小实验的作用。训练学生动手制作的能力

当前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有不少教师认为教材中的小实验是课外知识,与考试无关,因此,小实验常被视为可有可无,或被弃之不理。然而这些小实验却往往具有取材容易、贴近生活、直观明了、便于操作的特点,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智力。

如初中物理《光的直线传播》一节中,提供了小孔成像的原理图,我让一个班级的同学利用周末进行制作小孔成像的模型,并要求以作品的形式加以展示。同学们亲身经历制作过程,对小孔成像的特点有了更深刻的印象。事实表明,这个班级的学生对于在小孔成像的特点这一知识点掌握得较好,他们还制作了潜望镜模型、照相机模型等,效果都比较好。

总之,充分开发物理实验功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及良好的思想品质和科学态度,是推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向前发展和培养孩子们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猜你喜欢

动手物理实验教学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留言板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动手动脑DIY蚕宝宝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
动手动脑多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