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竞赛推进我国国际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策略探讨
2016-12-13邓芳钟生根
邓芳 钟生根
摘 要:目前,我国国际贸易人才供需严重失衡,根本原因是高校培养国际贸易人才模式与外贸企业需求不匹配。提高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外贸实践能力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手段,在实践教学的基础上,提出以国际贸易专业竞赛带动外贸应用型人才培养。
关键词:国际贸易人才;专业竞赛;外贸企业: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5-3283(2016)09-0156-02
[作者简介]邓芳(1981-),女,汉族,湖北襄阳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国际投资;钟生根(1978-),男,汉族,江西于都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国际投资。
[基金项目]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基于服务中山经济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项目编号:ZJY20151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国际贸易人才是指能够独立从事国际贸易各环节工作,掌握国际化经营与管理相关知识,熟悉国际贸易相关法律法规的人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国际贸易对人才能力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涉及经济活动的各方面,掌握国际经贸理论与技能的同时,还要了解国际经贸发展现状,熟悉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我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具有现代经营意识和战略眼光,了解开展国际商务活动的环境因素,掌握国际贸易的经营方法、业务知识和技能,能够运用计量、统计、会计等方法进行理论分析和实务操作,具有调查研究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熟练阅读英文资料,可以运用外语、计算机等工具从事涉外经济活动。除此之外,外贸人才还必须具备熟练的人际沟通技巧、把握产品优势等实践能力。
现阶段,我国几乎所有的综合类和财经类院校都开设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该专业毕业生总体规模快速膨胀,甚至一度被评为“失业量较大,就业率持续走低,且薪资较低的高失业风险型”红牌专业。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企业对高素质国际贸易人才需求旺盛,许多外贸企业找不到合适的国际贸易人才,国际贸易人才供需失衡严重失衡。
一、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阻碍因素
国际贸易人才供需失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高校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教学重理论轻应用,导致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不强,不能满足外贸企业的人才要求。
(一)外贸专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我国外贸专业教师多数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任教,缺乏在外贸企业工作经验,对真实的外贸交易过程及其核心环节业务开发缺乏实际操作经验,教学内容易脱离实际,不能通过教学将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
(二)培养“双师型”教师难度大
许多学者提出解决外贸专业教师缺乏实践能力的理想途径是培养“双师型”教师,或聘请有专业经验的外贸企业人才到学校授课。但专业教师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很难再有时间深入企业进行实践,“蜻蜓点水式”接触外贸业务不能深刻了解相关知识。同时,外贸行业本身不断发展变化,只有持续深入学习才能随时把握外贸行业的发展动态,而外贸专业教师受时间的限制无法深入外贸行业。而让拥有丰富外贸经验的人才成为外贸专业教师,同样面临时间约束,一般能够在外贸行业获得成功的人士主观不愿意从事收入相对较低的高校教师工作,同时,教学活动是专业工作,外贸专业人才也存在是否胜任的问题。
(三)校内实践环节与外贸实际工作脱节
现阶段,大多数高校在外贸专业学生的培养采取校内实践。然而,校内实践的局限性明显,在计算机中模拟外贸过程,无法提升学生人际沟通能力,无法在实践过程中加深对外贸产品的认知。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外贸形势,大部分高校受限于资金短缺,不能及时更新外贸实习软件,导致模拟软件与外贸业务实际切合度不高。
(四)外贸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动力不足
事实证明,最有效的实践是外贸专业学生进入外贸公司,进行单证操作、接发外贸函电、接触国外客商、协调海关、金融、商检等部门关系的实际操作。但外贸企业参与外贸人才培养的动力显得不足,一方面,外贸企业规模通常并不大,岗位数量有限,基本不需要实习岗位;另一方面,对实习学生的管理会增加企业成本,加之实习生不能够独立完成外贸业务开发以及合同执行,外贸企业很难在接收实习生中获益。另外,国内没有形成企业自觉参与专业人才培养的氛围,综合几方面因素,导致外贸企业接收专业学生实习的意愿明显不强。
二、通过竞赛提升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及竞赛设计要求
(一)通过竞赛提升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实践能力
1努力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专业竞赛的设计应结合国际贸易对人才能力的要求,使学生通过参与竞赛,达到认知、了解国际贸易的实际操作目的从而提升相应能力。如国际贸易模拟商品展竞赛,要求参赛学生完成参展计划书、展位海报设计与商品陈列、新产品发布会、商贸配对贸易谈判和展后总结报告等一系列内容,通过参赛,学生在文案撰写、外贸商品展的理解、展示商品特点的提炼、国际商务谈判、英语应用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2有效将外贸企业融入竞赛之中
竞赛固有的阶段性特点,大大降低了企业的参与成本,而且企业在参与学生竞赛的过程中能够实现企业宣传、进行企业人才储备、获得相关收益,大大提高了企业参与专业竞赛的积极性。同时,外贸企业在提供竞赛相关产品、指导参与外贸专业竞赛等方面具有很大优势。
3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地方性本科院校和部分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较小,加之理论课程的教学相对沉闷,导致学生毕业后从事理论研究的比例较低,多数从事实务工作。在电脑上模拟的国际贸易过程同样因为缺乏人际互动而吸引力不足。国际贸易专业竞赛相对任务明确、可以进行人际沟通,不需要强制在课堂完成任务,而且竞赛通常都有奖励手段且因其竞争性,使得学生对竞赛的兴趣大大高于课堂的理论学习。
(二)竞赛设计要求
1注重可操作性
竞赛需要结合国际贸易专业的能力要求,结合学校拥有的资源情况和地方外贸以及经济特点,合理设计竞赛内容,提高竞赛的可操作性,让竞赛更加有的放矢,避免限于形式。
2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竞赛设计要充分考虑能力构建的有效性,通过深度梳理合格的国际贸易实务人才需要具备的能力要求,分析各种能力获取的最佳途径,不断丰富、创新竞赛内容和形式,制定多种竞赛任务,以提高参赛者的多方面能力。通过竞赛,人际沟通、对产品的理解等方面素质和能力的提高,要远超过教学和电脑模拟。
3积极吸引外贸企业深度参与
现阶段,面对大学生的各种学科竞赛种类繁多,竞赛组织者的目的不尽相同,受条件约束,很多比赛并没有企业主体参与。专业竞赛可以将企业商品设计成为竞赛的重要内容,引导企业以提供竞赛用品为契机参与到竞赛。
4确保外贸专业学生全员参与
虽然全面发展理念已在高等教育中推行多年,但现阶段,部分高校尤其是地方本科院校和独立学院仍把课堂教学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手段,加之高校实践内容增加使教学课程繁多,学习任务繁重。竞赛机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提高学生参与竞赛的积极性;与学校协商为参加竞赛并顺利完成各项竞赛任务的学生增加适当学分,有助于提高其参加竞赛的积极性,扩大提高竞赛的普及度,真正实现以专业竞赛促进国际贸易专业实践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徐辉,李长华.国际贸易专业技能竞赛对国际贸易教学的影响探析[J].对外经贸,2013(5).
[2]钟生根,邓芳.适应中山地方经济发展的外贸人才培养策略探讨[J].当代经济,2015(35).
[3]郭金刚.基于市场需求发展的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大学教育,2015(5).
(责任编辑:张彤彤 蓝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