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P对我国的外贸影响及对策研究
2016-12-13张倩顾倩
张倩 顾倩
摘 要:利用贸易引力模型,选取我国及TPP12国1998—2014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TPP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当一国GDP每增加1%,其对外贸易额将会增加056%;当一国人口增长1%时,其对外贸易额将增长524%;运输成本每增加1%,其对外贸易额将会减少1682%;如果我国不加入TPP,其对外贸易额将会减少018%,并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加强“一带一路”建设、加快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的进程、寻找合适的契机加入TPP。
关键词:TPP;贸易引力模型;对外贸易
中图分类号:F71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6)08-0004-04
[作者简介]张倩(1985-),女,江苏南京人,讲师,研究方向:宏观经济;顾倩(1993-),女,江苏常州人,本科生,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一、文献综述
在加入和推行TPP的动因上,翁鸣(2015)认为美国一直以来提倡高质量的农产品贸易自由化,TPP在客观上要求出口农产品,其成员国之间无需强调农产品之间的高关税。赵伟宁、杨鲁慧(2014)认为韩国加入TPP谈判的直接原因是由于日本正式成为了TPP的谈判国,其主要原因是为了增强韩国与美国之间的关系,而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参与规则制定并且增强本国在经济上的竞争力。在TPP的经济效应分析上,左宗文、姚新超(2015)运用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和出口产品相似度,运用GTAP和CGE模型,结果显示中国和TPP成员国在布和服装上竞争力较强,TPP成员国对美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将会增加,中国对美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将会减少。周睿(2014)运用GTAP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如果加入TPP其总产出将会下降,进出口贸易总额将大幅上升,中国加入TPP使得美日韩及欧盟等世界主要经济体的贸易都有所改善,他认为从长期来看中国加入TPP是必然的,但短期内中国对于不能加入TPP而带来的影响应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在对我国的影响及应对措施上,吴频等(2015)认为中国应从大局和长远利益角度出发,维护中美贸易关系,加快商签自贸协定。白树强等(2015)认为中国应大力推动与TPP成员国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减少TPP带来的贸易转移效应。
国外的研究当中,Eugenio Briales Gomes-Tarragona(2015)主要从法律及监管改革方面分析TPP如何促进商业发展。Tiffany Mathiason等(2013)从TPP对气候变化、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对TPP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加入TPP动因及关于TPP的经济效应分析等方面,但很多学者也都提出中国在面对TPP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上应促进并构建东亚区域经贸合作新规则等应对措施。
二、TPP对我国外贸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模型建立与数据来源
1模型建立
贸易引力模型是在引力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取对数和添加随机误差项形成。基于此,建立模型如下:
InXij=C+aIn(GDPit*GDPjt)+bIn(Pit*Pjt)+eIn(Sit*Sjt)+fTPPjt
其中Xij表示的是在t年时i国对j国的贸易出口额,GDPit和GDPjt分别表示在t年时i国和j国的GDP,Pit和Pjt分别表示在t年时i国和j国的人口,Sit和Sjt分别表示在t年时i国和j国的面积,用来衡量贸易成本,Tjt表示在t年时j国是否属于TPP。
2数据来源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选取了1998—2014年的面板数据,i国代表的是中国,j国代表的是目前为止加入到TPP中的12个国家。Xij的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GDPit和GDPjt、Pit和Pjt、Sit和Sjt的数据均来自于世界银行数据库,GDP的单位为百万美元、P的单位为万人、S的取值为平方公里。TPPjt的取值确定是在t年时j国是否已是TPP的成员国,若是则取值为1,若不是取值为0。
(二)模型结果与检验
基于Eviews60,对上述模型进行个体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分析,然后利用H检验结果来分析最终应该是建立个体随机效应模型还是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由H检验的结果可以看出,H=3723>X2005(4)=949,H检验相应的P值小于005,说明该模型存在个体固定效应,应该推翻原假设,所以应该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
(三)结论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 GDP反映的是一国的经济规模,GDP总额越大贸易量越大,呈正相关关系,从模型结果来看GDP系数为正,符合检验。其经济含义是当GDP每增加1%,其该国的外贸总额将会增加056%。
人口规模影响一国的经济增长,经济学理论认为,人口密度越大,经济增长越快,对贸易的需求也就越多,所以呈现正相关关系,模型结果人口系数为正,符合检验。一国人口越多,对贸易的需求量也会增加,中国属于人口密集型国家,人口数量众多,生产产品的数量也会增加从而带动出口的增加,模型估计结果的经济学含义为当一国人口增长1%时,其外贸总额将增长524%。
国土面积与双边贸易应成负相关关系,国土面积越大,出口贸易在国内的运输成本也会越高,而且由于其面积大,国内资源就会较多,国内贸易流将增加,对外国际贸易就会减少,对双边贸易会呈阻碍作用,从模型结果来看国土面积系数为负,符合检验。其经济含义为一国运输成本每增加1%,其对外贸易将会减少1682%。
中国不是TPP的成员国,对外贸易会产生转移效应,TPP的发展将会增加区域内的贸易流动,对非成员国的经济贸易将会起到阻碍作用,所以应呈负相关关系,模型结果显示TPP为负值也符合经济学检验,说明如果中国不加入TPP,对外贸易额将会减少018%。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随着TPP的成立及发展,TPP成员国之间将会增加贸易的流动,对于非TPP成员国的中国而言,其对外贸易将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中国应尽早制定防范措施。
三、对策建议
(一)加强“一带一路”建设
中国应利用其特有的区域优势,逐步加强与中亚、西亚和南亚国家的合作与交流,建立经济核心区,增强各国间的信任,促进经济共同繁荣发展。“一带一路”沿线共计66个国家,总面积占全球陆地面积的62%,且多数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这意味着他们对于与世界加强互联互通和经贸合作的要求非常强烈。“一带一路”与TPP在区域分布上相背,不会形成对抗,并且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处于美国势力范围之外,不受美国干扰,而海上丝绸之路着力于解除马六甲困局,这将会削减美国在海上的优势。另外,“一带一路”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可以容纳TPP中的亚洲成员国,并不会与TPP形成对峙。中国加强“一带一路”建设可以有效抵制TPP所带来的冲击。
(二)加快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谈判进程
我国应积极加快区域经贸合作,加快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日韩作为全球重要的经济体,目前的GDP额和对外贸易总额合计均占世界20%以上,加快三方谈判,充分发挥三国在产业上的互补性,形成区域经济价值链,进一步融合提升国内经济。如果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立,这即将成为继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盟建立的世界第三大经济贸易区。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2014年全球GDP的统计,美国在2014年的GDP总量占全球总量的2253 %,位居第一;中国占全球GDP总量的1343%,位居第二;日本占全球GDP总量的597%,位居第三;而韩国占全球GDP总量的183%,位列十三位。一旦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立,与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盟之间GDP产量占全球GDP总量相会均衡,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这对中国面对TPP带来的威胁而言,将会大大降低。
(三)寻找合适的契机加入TPP
目前,中国也在不断加强双边或多边区域经贸合作,可以说中国在面对TPP的问题上是比较积极的。基于目前的某些原因,虽然中国不能加入到TPP,但也要密切关注着TPP的发展动态,研究TPP的各种标准要求,掌握主动权,寻找合适的契机积极参加TPP谈判。
[参考文献]
[1]翁鸣美国推行TPP的战略目的和主要特征——基于农产品贸易的视角[J]国际经济合作,2015(3):39-43.
[2]赵伟宁,杨鲁慧韩国加入TPP的动因、挑战及战略选择[J]国际观察2014(5):133-145
[3]左宗文、姚新超TPP对中美贸易格局的影响——基于中国和TPP成员输美纺织品服装数据的分析[J]国际经济合作2015(1):35-42
[4]周睿中国加入TPP的经济效应分析——基于GTAP模型的模拟[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4(6):45-57
[5]吴频、王忻、方琢TPP的进程、影响及应对之策[J]国际经济合作,2015(4):34-37
[6]白树强、郭明英、程健TPP对中国纺织服装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产业经济,2015(2):19-21
[7]Tiffany Mathiason, Angela Cabral Symposium: Managing the Global Environment Through Trade: WTO, TPP, and TTIP Negotiations, and Bilateral Investment Treaties Versus Regional Trade Agreements [J]American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Law Review2013-2014:337-381
[8]Eugenio Briales Gomes-Tarragona, Daniela Gomes – Altamirano The TPP: How to Facilitate Business Through Legislative Regulatory Reform?[J]ILSA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Law2015:369-383
(责任编辑:董博雯)